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马车

“每一次回到是上海,都是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船头上,一个身穿长袍的中年男子如此感叹道:“上海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几乎一年一个样,记得去年我离开上海的时候,这吴淞江北岸还是一片荒芜呢,但是没有想到区区一年时间,就已经是大变样了!”

旁人接话道:“是啊,自从开港以来,这上海就是一日千里,别说每年了,就算是每天都是有着极大的变化,你看前头吴淞江口,看到那些桥墩没有!”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吴淞江大桥吧?之前就在大唐朝报上看到它的相关报道了,今日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如此庞大的桥墩,料想建成后,定是宏伟无比!”

“可不是,这可是帝国乃至全世界里,最为庞大的钢铁桥梁,据闻为了打造这一座长达一百多米的钢铁大桥,连江南钢铁公司都是专门调派了人员打造其钢梁主体!”

总投资数十万两银子的吴淞江大桥,虽然此时还没有建成,只是开始在两岸进行前期工程以及在河中竖起了两座庞大的桥墩,但是仅仅是这些前期工程,就已经是让人看出来了此桥的不凡!

一旦此桥顺利完成,将会牢牢的占据世界第一大桥的名头!

这座大桥,不仅仅长度大,而且宽度也大,承重能力更是没的说的,而更关键的是,还不影响船只的通航。

如今存世的大桥,长度达到百米的有,而且不少,比如说很多木桥,乃至铁索桥,实际上都能够达到百米长度,但是长度是有了,然而承重能力、通行能力都有所欠缺。

而一些石桥,在承重能力是达到了,通行能力也有了,但是为了支撑桥身,普遍都是使用传统的多孔石桥工艺,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就会影响到船只的通航能力。

吴淞江大桥,是各方面都达到了最佳选择的大桥,这里体现的不仅仅是工程能力,更多的还是体现了大唐帝国的工业实力。

要想建造这样的钢铁大桥,其中的技术关键可不是几个桥墩,而是其钢铁桥梁的主体,也就是钢铁构架。

其次,要想把庞大沉重的钢铁桥主体准确的装上去,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上海码头公司下属的建筑公司,为了这个工程,还专门订购了一艘庞大无比起重船,这艘起重船,采用多台蒸汽机作为动力,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起重机构,甚至还破天荒的采用了钢铁主体结构。

虽然说这种起重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甚至都无法自主航行,只能是依靠拖船拖拉着走,但是不得不说,这依旧是大唐帝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也只有处于工业革命初期的大唐帝国,拥有强悍的钢铁、机械等多方面的实力,才能够打造出来这样的庞大工程机械。

当旁人感叹于上海的变化时,宋丸子也是睁大了眼睛看着上海!

黄浦江上的船只彷佛无穷无尽一样来来往往,有各种内河航行用的中小船只,也有规模庞大无比的海船!

一开始的时候,她以为在釜山港所看到的那些船只就已经够大,够多了,但是没有想到,釜山港里的船只和上海比起来,不足百一。

她甚至是看到了一艘庞大无比的巨舰正在缓缓和他们乘坐的船只插肩而过,在客船的甲板上,她仰起头都无法看清楚这艘巨舰的全貌。

而听旁人的议论中,她才是知道,这种巨舰乃是帝国商船的巅峰杰作,由香港鼎盛造船厂研发生产的巨舰!

这种巨舰,满载时,排水量可以达到一千一百多吨,庞大的载货量,再加上庞大的船身所带来的远洋航行稳定性,再加上唐船向来都比较优秀的航速,使得了这种船只在执行远洋运输任务的时候,拥有了远远超过了通吨位盖伦船的航海性能,能够更快的抵达目的地。

更加重要的是,其运货的每吨成本,已经是比盖伦船更低了,而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的。

这其实的也是体现出来了唐船对比盖伦船,吨位越大优势越大。

因为两者的船型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所以双方的使用成本也是不一样的,综合考虑人工、航行时间、造舰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当五百吨以下的时候,其实唐船对比盖伦船,并不占优势,甚至会出现总体运输成本略高的问题。

在五百吨以上,八百吨以下的这个区间,双方的货运成本大体持平。

但是,这个转择点在八百吨以上却是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当唐船的吨位超过了八百吨后,其综合货运成本将会比盖伦船更低。

不过这种成本,是把船只的建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运营成本通通都算进去了的。

因为船型的区别,其实唐船的装货量,一直都是不如盖伦船,但是唐船的优势是采用批量统一化建造,导致建造成本更低,同时维护成本也更低,此外因为简化了帆装,使得操作船只所需的水手数量也是比盖伦船少一些。

这种综合起来,当两种船只进行综合比较,尤其是进行全寿命期比较的时候,那么就会发现,在大吨位船只上,唐船的运输成本反而要更低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唐船的船型,普遍都是在五百吨以上,并且是越发展越庞大,如今更是大量出现千吨船只,反而很少出现五百吨以下船只的根本原因。

在五百吨以下的船只里,大唐帝国反而是更喜欢沿用传统的沙船!

没错,就是沙船!

成本低,装货量大,在近海和内河航行非常的适合。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进行远洋贸易的船只,普遍都是五百吨以上的缘故!

因为只有五百吨以上的唐船,才适合进行远洋贸易,吨位小的唐船运输成本太高,吨位小的沙船不适合远洋航行,至于盖伦船和福船这些,在大唐帝国的航运体系里,虽然一直都存在,不过一直都是边缘角色。

宋丸子从大阪到釜山,乘坐的就是五百吨级别的唐船,从釜山到上海的时候,乘坐的同样是同级别的唐船!

但是现在,她在这艘五百吨的唐船上,看到插肩而过的千吨巨舰,内心的震撼是无疑伦比的。

在釜山的时候,她可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船只!

这是因为,虽然说千吨级别的唐船更加好用,全寿命综合运输成本也更低,但是这种船采购起来还是太贵,不是实力强大的贸易公司,根本就买不起,用不起的。

如今能够购买并运用这种船只的,都是国内著名的几家贸易公司,而且清一色都是用来执行远洋航线的,又以跑南洋和印度航线、东洋航线为主,一般不会用来跑国内近海航线的。

其中最为主要的用户,就是大唐西洋贸易公司了,大唐西洋贸易公司,跑的是印度航线,甚至是更远的西亚航洋以及北非航线。

今年,他们更是打算派出一艘船只,随同西班牙的船队一起前往欧洲进行贸易呢。

不管印度航线还是欧洲航线,航线路途远,海况复杂不说,而且还有葡萄牙人三天两头找麻烦,西洋贸易公司的商船需要极强的自保能力。

再加上西洋贸易公司财大气粗,所以才陆续订购了十多艘这种千吨巨舰,目前已经有了五艘正在服役,每年往返于各条远洋航线。

而其他贸易公司,其实订购的不多,通常来说,实力比较强悍的贸易公司才会订购一两艘,作为公司旗舰,体现公司的实力,当然了,更多的还是为了赚钱。

这种千吨巨舰,乃是属于典型的前期投入大,但是后期收益更大的船型。

宋丸子初到上海,就是和很多第一次到上海的人一样,立马就是被繁华无比的上海所震惊。

来往的众多船只,庞大的千吨巨舰,岸边码头一排排几乎数不清的船只,还有岸边的高楼大夏,无一都是在说明着上海的与众不同。

上海作为帝国最为庞大的城市,其工商业的实力是其他城市无法撼动的,那怕是作为首都的金陵城,在其面前都得甘拜下风。

震惊过后,宋丸子和其他人一起,乘坐船只靠近码头,然后踏上了上海的土地!

随后,她和公司的其他几个人一起,坐上了一辆非常奇特的马车,这辆马车的轮子,都是形式在地面上的固定铁轨上的。

这辆马车和她以往所看见的所有马车都不一样,不仅仅是铁轨,而且这辆马车的车厢非常庞大,而且还有着上下两层的车厢,比她之前见过的那些四轮货运马车还要大。

这上下两层的车厢,足足坐上来了至少四十个人,上层的车厢没有顶棚,只有座位,巨大的车厢上,刷着几个大字,上书‘上海公共马车公司’‘九号线’等字样。

更奇怪的是,这辆庞大的马车,前头竟然只有两匹马在拖拉!

这几乎是颠覆了她的观念!

只用两匹马,就能够拉动这么庞大的马车以及上面的四十多人,这在她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是就是如此,这辆庞大并且满载了乘客的马车,竟然是真的被两匹马就是拉动了起来,然后在铁轨上缓慢动了起来!

这不科学!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暂住证第五百一十六章 惨烈无比的攻坚战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绅没有商人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史上最为庞大的船队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精英教育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于西太平洋第一千七百章 忧心的吴老三一家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美洲新南港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级人物下场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奴家见过公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张岳的革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装列车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关前线第二千五十五章 参军等于上学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西班牙长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让人绝望的实力差距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鞑靼人脖子上的套索第二千一十六章 设备到港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风波第三百四十章 扫盲班和军校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卫队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伟的造舰计划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规模浩大的洪泽湖工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税务稽查总队第两百七十三章 掷弹兵准备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唐地虽广,然寸土不让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产能过剩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暂住证第两百七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处多多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轰巴库第三百六十五章 任性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卷全国的工业化浪潮第二千四十二章 适应不了大唐生活的爱德华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书房斗殴事件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宁可信其有第八百零六章 圣驾抵达金陵城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贸易第八百二十九章 实力强大的第三军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不爽的白太后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师胜利在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胆贼子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京镇铁路通车第二千一百七十一章 把自己变成大唐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皇家理工学院的劝退生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下了狠心的鞑靼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师第两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尘公主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松江府的地铁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后装线膛炮突破第三百九十三章 声势浩大的撤退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两刀三刀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飘扬在马六甲上的大唐龙旗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岛部队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精英教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陆军和海军谁更抠门?第三百二十五章 澜江东岸美景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超前的理论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场,朕的牛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满天飞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试射:好!好!好!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五十六章 愿为陛下效死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天才满地跑第六百六十五章 报纸:大唐朝报第一百九十章 杀敌一人赏千户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至少我们还能当大唐人的刀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为了荣福富贵冲啊!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风筝战术第一千零五十章 夺吕宋灭万丹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蛮子到底想咋样第三百九十章 邱宇的恨第二百二十九章 让人看不懂的明军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补个觉第三百三十三章 杀进兴泉府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战争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义领养第两百一十三章 进城!进城!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跨过鸭绿江第五百三十章 恩威并施第三百八十五章 给老子开炮!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装线膛炮第二千六十章 汽车开回家第两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鞑靼人来了怎么办?该干嘛干嘛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华背后的危机第七百三十五章 吾之君父,非尔之君父第四十九章 为皇上服务第两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创业难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个亿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没人就去抓啊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九百八十七章 圣天子亲临前线,欢呼吧!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堵上了政治前途的冯倪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你们海军就是这么不要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