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懒的礼部官员

董芸芸之父,之前也是前明进士,大唐崛起前在江南为官,但是大唐王朝崛起后,而且他的女儿董芸芸还成为了大唐皇后,这大明的官自然是当不下去了,一度还被明王朝那边逮了去,准备押送到京师来个凌迟啊什么的。

最后虽然被军情司那边的人进行劫狱给救了回来,不过着实受了一番苦头,当初被接送回来后就是大病了一场,这一病就是差不多两年,李轩也知道此人前期是真的病的了,但是后来无非就是‘称病’而已。

理由?

当时的大唐王朝还不咋地,只不过是刚占据了贵州东部,刚开始南下广西而已,在很多人看来,包括李轩在内的大唐君臣们,其实都把自己当土匪看待。

当时李轩最大的野心,就是能够占据两广等西南一带,割据地方偏偶一方。

外人就更不代价大唐王朝了,当年哪怕是大唐治下的那些读书人们,对大唐王朝都是避之不及,躲着走。

要不然大唐王朝的第一次科举,也不会一直拖到定都肇庆之后,才开始举办了,就是因为之前世人对大唐王朝没啥好印象。

而董家也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这想法和其他的士绅们一样,都对大唐王朝的未来不看好,而且是打心底里厌恶大唐王朝。

但是董芸芸的父亲当官当的好好的,突然就冒出来了一个山大王,把自己的女儿给抢亲了,而且还害得他差点被朝廷凌迟,这要说当初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奈何贼船已上,哪怕董家是被强行拉着上船的,但是既然是上了,那么也就别指望能够下来了,这反对是反对不了的,但是你让他屈服也死不太可能的,所以董芸芸的父亲就玩称病不出了。

不过虽然这个国丈对大唐不待见,但是既然都娶了人家女儿,哪怕是当初抢来的,但是该给的待遇还是不能少的,因为这是礼法需求。

所以李轩给他封了个子爵,不高不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差,嗯,除了给官!

但是最近,他却是听闻自己的这个国丈不老实,正在上下活动,试图重新出仕呢!

对于外戚,李轩自然是防着的,这倒不是怕他们夺权之类的,而是怕他们影响未来的储君之争。

所以李轩对于外戚的态度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他也是重用一部分外戚,用来平衡外臣,比如说国舅白云奇、白太后娘家远房侄子白林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白云奇如今是御书房行走大臣,而白林义则是近卫军作战司参谋长,都算得上是位高权重。

但是另外一方面,李轩又是限制着他们,后宫诸多嫔妃们的父兄,李轩基本都是没有重用的。

说白了,李轩虽然用外戚,但是用的都是白太后的娘家子弟,但是对于董家以及其他嫔妃的娘家,李轩的态度就是能不用就不用。

要不然的话,其中一个嫔妃的父兄权势大了,以后定然会带储君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最近,一直都是保持着‘称病’的董父,最近却是上下活动,连折子都是给他上了几次,也没说什么大事,就是刷一刷存在感。

同时李轩也是听闻,董母最近是带着董家女眷经常出入皇宫,名义上是看望董皇后,但是在这种时候,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是能够猜得出来,董家这是打算迂回作战呢。

董芸芸也是聪明人,听到李轩突然说起父亲,再联想最近一段时间母亲和嫂子经常进出皇宫看自己,这也是猜到了一些。

当即是道:“父亲他那是老毛病了,估计一时半会的好不了!”

李轩听罢,当即道:“嗯,回头朕赐下一些人参药材,再让御医去看看,让老丈人好好休养!”

董芸芸道:“臣妾代父,谢谢陛下的恩典了!”

“你我夫妻,本是一体,这么客气做什么!”李轩呵呵笑着。

次日,董母又是来进宫觐见,不过董皇后说身子不舒服,就不见了,另外赏赐了部分金银珍玩和药材,并传话让董父好好休养。

当日,董家宅院里,几个董家男人坐在一趟,个个都是皱着眉头!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是知道,那一句好好休养是什么意思,简单直白的说,就是好好呆着,别折腾!

而且不用猜也知道,这肯定是陛下的意思。

董芸芸只不过是个传话的人而已!

“唉,这一时半会的也只能这样了,最近几天都别外出了,好好待着吧!”上头的董老太爷如此道。

旁白的一个年轻男子道:“三妹她怎么这样,难道就没有劝一劝陛下吗?”

“不许胡说,那是皇后!”

“还有怎么劝?陛下的为人,难道你不知道,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陛下的决定,岂是区区妇人所能干涉的?我等之前也只不过寄望陛下看在一丝情面上而已。”

“而且,倘若为了出仕,就让娘娘惹恼了陛下,那才是得不偿失,罢了,如今一群外戚里,除了白家外,其他的和我们董家也是一样,不着急,等上几年再说!”

如今对于董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不是什么当官,而是皇后董芸芸的地位以及皇子问题。

皇后董芸芸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的,她是李轩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还是共患难,一起从黄竹山里走出来的,除非出现谋逆大事,否则的话,董芸芸的皇后宝座,那是铁打的,就算李轩厌恶她了,也是不可能轻易废后的。

而只要董芸芸的地位保住了,未来再剩下一个皇子,那么这个皇子就是嫡皇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大唐王朝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而这,才是董家最看重的东西!

董家的情况,也只是目前大唐王朝众多外戚的一面而已,当官虽然也重要,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家的女儿在宫中的地位能够稳住,然后生下皇子,继而争夺储君之位。

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还没有彻底统一华夏,但是大家都是能够看得出来,统一华夏的可能性极大,一旦统一了,那么大唐将会是又一个正统中央王朝,政治地位是和明、宋、隋、前唐、汉等汉人正统中央王朝相当的。

所以很多人虽然对大唐王朝的各种政策有所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试图在这个新王朝里争权夺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读书人了,如今大唐礼部皇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各类新式书籍,那可是非常的好卖,众多读书人开始钻研这些新式书籍,然后报考大唐科举。

而大唐王朝也是投桃报李,这科举是年年都办,而且每年的录取人数是越来越多,只要你肯学新式学科,学好了参加科举当官那是稳稳的。

而在前面多期的科举逐渐改革之后,李轩还在继续深入改革,以顺应未来的发展。

而科举和教育,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李轩对教育的改革也是逐步深入。

今年的会试结束后,也就是五月份,大唐王朝对官办教育体系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化改革,明文确定了官办教育的制度,分为小学、中学、预科、大学四个阶段!

其中小学为六年制,中学为三年制、预科为三年制、大学为四年制或三年制。

这些体系都是李轩一直想要实行的现代学制,现代的学制虽然说各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都是脱离不了这个大框架,而在现代社会里能够被各国所接受,自然也是证明了其优越性。

而具体的学科上,效仿幼军营、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等,设立国文、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类新式学科。

当然了,在小学阶段,教育以国文、算学为主,其他的则是接触一些常识,中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等。

同时依旧可提前参加考试升级。

不过正式取消了学费免费,小学采取低收费,但是中学开始则是采取正常收费。

为了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一律改为小学、中学、、预科。

同时大力新建小学、中学。

如今各地的官办学校已经是逐步成型,不敢说每个县,但是在每个府、州、都至少有多所小学,一个府确保有一个中学,同时再每个省都是至少筹办一所预科学校(高中)。

同时鼓励各种民办的私塾进行转型,经过申请后,即可取得相应的小学、中学、预科、大学资质,并且大力鼓励民间的士绅捐资筹办私立学校。

李轩给礼部那边定下的最低目标就是,每一个县,都必须要有一所官办的小学,每一个府或省直隶州,都必须要有一所中学。而预科学校则是根据每个省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开设。

比如地广人稀的贵州,一所预科学校足以,但是在江南,十所预科学校都是不够用的。

而最近,李轩又是筹划着,继国子监、皇家理工学院后,再开办一所大学,这将会是一所全新的综合性的大学,专门招收各省预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因为随着学制的确立,小学、中学、预科学校的数量会急速增加,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加,他们虽然可以考入国子监或者是皇家理工学院,但是录取的人数有限,大量的预科毕业生总得有一个继续就读的渠道。

当李轩给礼部那边下了要求后,礼部的官员动作迅速,没几天功夫就是给李轩拿出来了一份筹办新大学的计划方案来,而看到了这个方案后,李轩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些礼部的官员也是真够懒的,竟然是学了陆军的扩军方案,打算把国子监一分为二,然后各自补齐学科,摇身一变,就是把一所大学变成了两所。

第八百五十二章 舞蹈团冰莲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过去!第四百六十八章 头号明奸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们的成家立业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米尼步枪初登场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军出击第九百五十章 陈立夫被立案调查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军事贵族:毕家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当我们大唐收破烂的啊?第二千七十二章 乔治入籍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南洋本土化第六百九十九章 啊,骑兵!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办企业第三百五十章 誓师伐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天伐明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时代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理论超前的大唐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堵上了政治前途的冯倪第七百四十章 工业革命(为慧尘公主贺)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让人绝望的差距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葛成斌上校第九百章 月黑风高血雨夜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一枪一个洞第九百七十八章 决战汉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宫殿:月宫号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科举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无视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级无敌大将军炮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后花园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径大就是正义第二千零四章 一个想要上岸一个想要下海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万大军兵发河套第六百章 唯死战尔!第四百一十六章 战争之神第九百九十二章 张岳血书控诉伪明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这他妈不合理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飞自我的鞑靼人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松江府的地铁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火炮才是核心战力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钱好借难还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废除科举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枪炮的鞑靼人很可怕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骑来袭第七百九十七章 想造反,那也得先把税给交了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兰的眼泪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怎么体现逼格?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遗臭万年的吕宋金矿公司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军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其实明军也是很牛逼的第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骑兵:死都不用火枪!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锦源号归来第二千六十三章 施礼群买车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肇庆新风貌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狱并存的城市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圣天子发言第二十三章 抢粮抢女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万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价暴涨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变局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舰队进攻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洋公司做慈善?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大唐王师的血汗钱第五百四十七章 绝不放弃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职业联赛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真实的大唐第四百八十七章 柳州天空飘落的血雨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满地黄金的上海(第五章)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入值第三百零五章 掉头就跑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除非我们陆军死绝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玩勾心斗角,你们差远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战舰不是梦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皇家石油公司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谢老头的担忧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没人就去抓啊第一千零二十章 尴尬的海军榴弹炮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对皇帝的对决第十四章 你们懂个屁第一百三十四章 无一合之敌第两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万之民第四十二章 太后英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轩赐毒酒第四百零五章 郝柏年面圣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书房会议第四十七章 斩李轩者,赏银千两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六百二十二章 截杀宜章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