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三封快信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157节 三封快信

梅子的伤口,每日三次清洗换药,旁人做不来,只得李路易亲做。

一众女眷拥着李路易进得梅子的卧室,洗伤换药倒是用不了多少的时间,只是那西洋故事一讲起来,女眷们难免的诸多疑问,这一讲一问的,再加上若干的议论,仆佣们不招呼午饭,是断断不会出来的。

李老头儿抱着药箱,送到屋内,望着床上躺着的梅子傻傻地笑:“大丫,听话哈,换了药,早早地好,李爷爷给你骑马马……哦,错了,错了,买花,嗯嗯,买花……”

李老头儿把药箱放在床边桌上,一边冲梅子傻傻地笑,一边倒退出屋,自回自己的门房岗位。

进得茶厅,喝过两口热茶,于慈恩看着于信达:“信儿呀,可有昨天的快信?”

于信达:“有的,共是三封,已是夜深,孙儿怕扰了二老的瞌睡。”

于慈恩:“说说,啥内容。”

于信达:“第一封,雅州商号卢掌柜来的,说的粮船沉江的事儿,尸身自是没寻着,但与两户丧家都是谈好了的,丧葬银子也已也过手,一家荐了其子,一家荐了其弟,都入在嘉州商号伙计,两家都是极满意的。”

老爷子点点头:“咱家走商,多的是车马,多的是江船,翻车沉船的,也历得多,处理妥了就好。”

于信达:“卢掌柜信后另附一纸,单就这个丧葬的银子,有个解释,说是比照常规,这两家私下另许了十二两,原因哩,两家来的亲友较多,拖延得两三日,单单一众亲友的接待之费,就非这二三十两银子能济得事的,不若许与丧家,两相便宜。”

老爷子笑起来:“这哪是卢掌柜的主见嘛,明明的黄维风的算盘嘛。”

袁老爷子:“就是噻。就老卢那实心眼儿,哪里会得这般的计算哟?”

老爷子:“其实呀,还有一层。这沉船之祸,自是寻常得很,却又死得两个伙计。丧家不计较也就罢了,若是报了官,麻烦事儿可就多啰。与其长麻吊线地啰唣,不若这般地干脆,排了官府的介入,省得许多的纠缠。不就二三十两银子么?咱把精力都用在生意上,岂止这区区的数十两?”

袁老管家:“嗯嗯,依我之见,此次雅州沉船的处理之法,倒是可以说与各家掌柜的知道,好教他们相机行事。”

老爷子盯了孙儿:“你意呢?”

于信达:“嗨,自当如此噻。你想你想,咱八大分号,再有下置的分栈,数千的伙计,若出得些许的意外,便要总号来拿意见,岂不误事儿?”

袁老爷子:“这个‘权’哩,咱是可以放的,但处理的结果,终须报得总号知晓。”

老爷子:“嗯嗯,小孙孙哪,就照老管家的意思,通报下去。”

于信达:“这第二信哩,是嘉州黄掌柜的,说三事儿。一是协处雅州沉船的经过,与卢掌柜所言不差,孙儿就不说了;二是通报大刀叔和小刀哥的行程,集齐了十五条商船,昨日……哦,不对,这信发自三天前,加上路上一日,应是四日之前,已往眉州了。”

袁老爷子:“嗯嗯,十五船,眉州商号再有五船,共是二十船,运载五千引军盐,不够的哩。”

老爷子:“嗨,自贡盐场没有私船么?征得一些,总是行的噻。”

袁老爷子:“唔,大刀这人,老爷子又不是不知的,做事好在谨慎,却多了些瞻前顾后,要他事急从权,怕是有些儿难哟。”

于信达:“这个,倒是勿需虑的。我已说与小刀哥,两法儿,一是盐场就地租赁民船,二是咱家的商船多跑一趟便是。再有,我是再三地叮嘱了小刀哥的,若是遇得麻烦,可与许光照商量。”

老爷子:“许光照?”

于信达:“江总管的帐房先生。此人不简单依孙儿看来,就是与黄维风黄掌柜比起来,也是一丝儿不差的。”

老爷子笑起来:“你娃娃,莫不是盯上他了?”

于信达:“嘿,怎是孙儿盯上了呢?江总管荐的,知道不?”

袁老爷子:“想起来了,江总管提过的,有些印象。”

于慈恩:“唉,长江后浪推前浪啦,不服老不行啰。”

于信达:“唉呀,说甚的前浪后浪哟,难道还高了两位老爷爷去?”

老爷子笑笑:“我倒想起刘梦得的两句诗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于慈恩呵呵大笑:“你个老袁,学起蒋夫子的作派来了,酸,酸……呃,黄掌柜的第三事,又说啥?”

于信达:“黄掌柜的第三事儿么,单说此次军盐的配额,嘉州商号应多一些。他拿雅州作比,说是嘉州人口是雅州的五六倍不止,却仍只五百引,摊到人头,不过二三两,哪得够哟。”

袁其隆:“嘿,这个黄掌柜的,倒会算帐哈。”

于信达:“这事儿哩,昨晚,我躺床上就想,还真是欠妥。”

袁其隆:“唉呀,俗话儿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这也算不得‘失’嘛?”

于信达:“嘿嘿,根儿就在这个‘千虑’上了。孙儿就想,这虑得全了,虑得细了,不单自己劳累,也难免的顾前失后。咱哩,不如只一虑,指个大方向,具体的操作,自由下属去做,反倒免得许多的失误。就说这个配额吧,不说黄掌柜的了,单单交与江总管,也不会犯我这样的错儿。”

于慈恩笑道:“这错儿,犯得好,犯得好。”

袁老爷子:“这人啦,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诚不我欺呀。”

于慈恩:“田大刀父子,就没个信来?”

于信达:“哪得忒快哟。”

袁其隆:“嘉州集得商船,再到眉州集得商船,到了自贡盐场吧,须把军引换了官引,再与盐户谈判,再是雇了车夫挑夫,肩挑车推的运到码头,再是验关,再是装船……没个五六天的,哪得返程哟?”

于慈恩:“是我心急了,心急了。第三信儿哩,谁的,说的又是啥?”

于信达:“这第三信么,崇明哥的,说的自是运输军火的车队噻,停驻在合州城内……”

袁其隆:“呃,不对哟,咋个是停驻城内去了哟?”

于慈恩:“呃,是呀。当初计划好的,单从城外经过,莫得进城这一说噻。”

袁其隆:“城内……停驻城内……且看看,日期,这信,发自何日?”

于信达:“发信的日期,我看看……两天前,嗯,四月二十六,就两天前。”

袁其隆:“两天前?咋个感觉有点不对劲咹?信达呀,把崇明孙儿的信都找来,时间,地点,咱对对。”

于信达:“勿需找的,我都记在脑壳里的。六天前,重庆码头装车,拂晓出发,晚宿桃花镇;五天前,一早过得壁南河,晚宿双街镇……”

袁其隆:“打住,打住。我记得,计划中莫有这个双街子镇的嘛?”

于信达:“哦,崇明哥那日的来信,说得明白,过得壁南河,便入了合州的地界,上千的村民都已候在官道上,说是应了官府的劳役之差,帮着运输军火。”

袁其隆:“哦,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话儿。唉呀,咱都大车运送,哪需村民应啥子劳役嘛?”

于信达:“信上说了,因这村民阻在了官道上,与知府的师爷好一通商量,免了劳役,村民自回各村,车队方才得以前行,只是白白地费了千多斤白米,还误了一上午的时间,近晚只好宿在双街子镇了。”

于慈恩拈着胡须:“这个,临时出些状况,总是正常的,倒也不奇怪。”

袁其隆:“嗯嗯,再后呢?”

于信达:“五日前,从双街子镇一早出发,一路有得衙役团丁相护,又齐心地帮忙,倒也顺利,把前一日耽误的脚程都赶了起来,半下午便到得合州府治,也就是钓鱼城。”

于慈恩:“钓鱼城,名气大着哩。”

袁其隆:“嗨,南宋末年,就这弹丸小城,生生地挡在了元蒙大军的路上。嘿嘿,那蒙古铁骑,何其凶悍,几十万兵马,可拿这弹丸小城硬是莫法,一挡就是三十六年,连蒙古大汗蒙哥,也被一炮轰死在了城下,壮哉,壮哉!”

于慈恩也连声赞道:“壮则壮矣,若非末代守将王立率城以降,还不知要挡它多久呢?”

于信达:“哦,还有这样的事儿?那守将,王立,怎就不学学前任的样子,却率城而降了呢?”

于慈恩:“王将军率城而降,总有率城而降的道理的。”

于信达:“哼,不战而降,还有道理了?”

于慈恩:“有没有道理呢,咱且不论。不过么,我倒挺佩服这王将军的。”

于信达:“佩服?啊哟哟,你还佩服?明明的贪生怕死,你还佩服?”

“贪生怕死?”于慈恩摇摇头,“呃,我看未必吧。”

于信达:“怎的未必了?即便刀枪加身,总还有一世的英名流芳千古噻。这个这个,率城而降,连祖宗的面儿都丢尽了,落得个遗臭万年的骂名,还有甚未必的?”

袁其隆:“小孙孙吔,这其中的取舍,哪是你说的这般简单哟。依我看来,王将军这个率城而降,非得有超凡的勇气,哪是贪生怕死的哟。”

于信达:“嗨,都率城而降了,还说甚的勇气哟?老爷爷这话,倒叫孙儿好生的糊涂。”

“这其中的道理,非是三言两语辩得清的。”于慈恩拍拍小孙孙的脑袋,“等你历事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于信达自言自语道:“好个钓鱼城,须去看看,嗯嗯,须去看看。”

袁其隆:“唉呀,说着说着,倒把个正事儿撂一边儿了。接着说,五天前,车队到了钓鱼城,再后,可有信来?”

于信达:“嗯嗯,便是这信了,再没其它的来信。”

袁其隆捋着胡须,沉吟道:“不对噻,这个,不对噻。”

于慈恩:“是好像不对哈。五天前的半下午,进得钓鱼城,两天前发出这信来,仍是钓鱼城,这中间,隔着两天……”

于信达一拍脑袋:“唉呀,果是这样。难道,这钓鱼城,值得车队停驻两天?”

袁其隆:“五百多辆大车,千多号车夫伙计,竟停在城内两日,这个,说不起走噻。”

于慈恩:“嗨,这个于平江,唱的哪出戏嘛?”

于信达眨眨眼:“嗳,我看两位老爷子怕是多虑啰。你想嘛,蒙哥大汗的几十万大军,也把这钓鱼城莫得办法……”

“哐啷!”茶厅的门被撞开来,田小刀扑进来,“扑通”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哭道:“没啦,都没啦!”

老爷子颤声问道:“车队没啦?”

田小刀抬起头来,一脸的慒。

袁其隆:“嗨,问你话呢?可是车队,洋枪洋炮没啦?”

“洋枪洋炮……”田小刀直眨眼睛,手摸脑袋,仍是一脸的慒。

于信达:“唉呀,小刀哥㖿,你不是去了自贡么?”

田小刀眨眨眼,点点头:“对呀,自贡呀。”

袁其隆一拍脑袋:“唉呀,刚刚说到钓鱼城,脑袋愣是转不过弯来。小刀呀,你别急,慢慢说,啥没了?”

田小刀:“军盐,没了。”

于信达蹦了起来:“船沉了?”

田小刀:“没沉船呀。”

于信达:“死人了?”

田小刀:“没死人呀。”

老爷子:“小刀呀,慢慢说,啥个情况。”

田小刀嗫嚅道:“军盐,没了。”

第73节 这个娃娃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32节 童家二娃第60节 全城扫除第94节 蒋家笑谈第01节  金氏之祖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37节 不见花姐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46节 花烛之酒第21节 重庆教案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24 上上之策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82节 不若那地第82节 不若那地第02节 三河于氏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4节 袍哥人家第94节 蒋家笑谈第17节 将军衙门第96节 结拜义兄第32节 小何师傅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84节 谋生之计第69节 持家不易第93节 藏南(二)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1节 虹儿之死第70节 先生受骗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21节 重庆教案第72节 主教亲临第57节 县衙公议第47节 蓝风生第15节 成都将军第08节 丁家举人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31节 点拔生意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03节 金川之战第123 藏南事发第06节 香香讨计第51节 县衙对质第98节 自贡叶家第03节 金川之战第64节 洋人再来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57节 三封快信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38节 西洋家具第98节 自贡叶家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42节 夫妻夜话第17节 将军衙门第38节 西洋家具第99节 共营盐井第03节 金川之战第95节 洋玩意儿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37节 舍我其谁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60节 全城扫除第61节 月圆之夜第45节 叶儿妹妹第28节 大话《三国》第86节 蒋家开店第03节 金川之战第72节 主教亲临第09节 丁萍儿第39节 再访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