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时进盛夏,盛夏的骄阳烘烤着中国南北大地。到了这个时节,似火骄阳似乎南北大地的共识,即便是站在树荫下还觉热气蒸人,在没有树荫的地方,怕是半个钟头也呆不得,不过因为温度并没有达到36度,因此,在新区的一片片建筑工地上,并没有执行“高温停工”施工条令,不过尽管如此,按照施工条令的要求,他们每一个小时,都会获得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在凉影底下喝上一大瓶绿豆汤,从而避免中暑,这种细节上的关心倒不是公司制定的规矩,而是沿用旧时建筑行的规矩,旧事行规也有他的人性之处。
虽然天气很热,但王端骧每天夜里还能睡得很好,每天都能足足睡上6个小时,这个休息时间,远超过他在读大学时休息时间,原因非常简单,今年夏天在单身宿舍内,公司给每间宿舍安装了一台吊扇——这是新区的最新产品,再加了纱窗阻挡了蚊虫,睡觉极为安逸。和大学里是相同的,他现在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早晨6时起床,然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温习一下昨天的研究,然后上午到8点到“电子研究所”开始一天的工作。然后到了晚上,他则会在电子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查阅无线电、电子管等电子方面的学术资料。
而在电子研究所,王端骧所从事的研究并不算复杂,则是根据图纸和工艺流程,制造出外国标准的电子管,这种制造则完全是由北方电子公司负责,而电子研究所实际上则是电子公司的附属研究机构,除去按照技术专利、工艺流程制造出外国式样的电子管外,王端骧最近一直从事着根据实际需要,制造一些可以满足特制的电子管。
今天,王端骧刚进进入电子研究所,就被克里斯蒂那位从美国RCA公司挖来的电子管专家拉到了他的试验室之中。
“……它确实非常了不起。它是一个四个电子管的无线电收音机,可是……你听……”
在克里斯蒂说话的时候,经过一两秒的预热后,优美的旋律已经的从收音机中传出了,一开始,王端骧甚至听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可是听着听着,他似乎发现了这个收音机的音质与平常他听的收音机有所不同。
“我们都很喜欢音乐,可你知道,”
克里斯蒂解释道。
“过去,我听收音机里播出的音乐时,会有一些噪音,而且电子管的寿命只有几百个小时,可你知道,现在这台收音机的电子管使用了多长时间吗?”
克里斯蒂看着王端骧,双目中尽是惊讶之色,作为一名电子管专家,来到这个电子管研究所,他才知道,相比于美国,中国人的电子管技术不仅不落后,甚至还先进许多,尤其是在电子管小型化上,只不过现在他们的小型化电子管,仍然停留在试验生产的阶段。
“你一定会为你和你的朋友们的成就感觉到自豪的!”克里斯蒂的声音中略带着一些激动。
“足足使用了2000个小时,而且现在还没有损毁,我估计达到3000小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在美国的试验室内,电子管最高的寿命,也只有1000个小时……”
面对克里斯蒂的激动,王端骧只是点了点头,他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解释什么,这是研究所的保密规则所要求的,尽管他知道,这些电子管,只不过参照外国专利、生产工艺制造的罢了,现在他们从事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美国、英国的英制标准,从而向美国出口,毕竟待电子公司的工厂完工之后,它的产能每年达到数百万支电子管,完全超出中国的需求。
激动!
王端骧并没有感觉有太多的激动之处,克里斯蒂或许是研究所内少有的几名无线电子领域的专家,而且这家研究内的大多数研究员——皆是毕业于交通、北大等多所大学电工系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但王端骧的保密级别却高于克里斯蒂,尽管他只有二十四岁,但他却是这所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小组可以接触到许多保密级别较高的技术。
“克里斯蒂先生,以后我们还会研究更多更为先进的电子管!由您和您的学生一起,开创一番新天地!”
说笑着,王端骧便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今天对于电子研究所来说,是个大日子,今天,是他们向公司提交一批“器材”的日子。
电子研究所一楼东侧则是研究所内的试验厂房,用于小批量生产各种电子管以及电子配件,与进入普通工厂不同,在进入那栋灰色的建筑时,王端骧总会产生一种极为科幻的感觉,进入厂房,这里的一切与外界截然不同,在更衣室和其它人一样,王端骧脱掉外套,换上了一身罩头式连体罩衣,甚至还戴上了口罩,最后才通过隔离室进入由玻璃窗隔开走廊。
这座工厂之所以会给他这一种极为科幻的感觉,正在于此,工厂整体使用钢架混凝土结构,顶棚材料用的是扣板,而墙面甚至还要整体镶嵌瓷砖,而且所有的接缝都要用橡胶条粘合,以防止灰尘,窗户也是双屋密闭窗,就连同地板,也是水磨石地板,还要打液体蜡。不仅如此,甚至就连厂房内的空气也是与外界隔离的,通过空气进入这里需要经过空气过滤器,厂房对外完全封闭,也正得益于这种洁净厂房,才会使得试验工厂生产的电子管寿命极长、成品率远高于欧美工厂。
透过玻璃窗看到机加工车间,又到装配楼看到玻璃墙后的白衣女工聚精会神地低头装配电子管里细小的电极,用蓝色的火焰烧制玻璃管,一个个极小的电子管在女工手下完成了装配,望着那蓝色的火焰,王端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试验工厂生产的第一批小型电子管,各种电子管的尺寸甚至超过了王端骧对电子管的概念,而定购这批特殊电子管的则是经济调查局。
“也不知道,经济调查局为什么会需要这些电子管?”经济调查局地下试验室内,十几名调查局的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刚制造完成的设备进行着测试,而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管明棠看着桌面上的插头盒,脸上的表情显得很是复杂,这个插头盒看似极不起眼,黑色的电木壳体,与普通的插盒不同的是,它的后方带着一条细细的,长达数米的铜丝。
“先生,这是信号发射线!”
一旁的技术人员见先生手捏着那铜丝,连忙解释道。
“嗯,”
管明棠当然知道这是什么,用后世的俗话来说这是“天线”,只不过太长了一点,而这个设备可以说是公司生产的第一个“高端电子设备”,由电子研究所提供小型电子管以及其它电子配件制成,
电子研究所是公司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核心,在后世,不会有任何人怀疑“电子中心论”,电子工业的发达直接一个国家的兴衰,就像后世有一个极端的说法就是“半导体导致了苏联的灭亡”。
在一定程度上苏联几乎等于“电子工业落后”的代名词,可是,谁知道,现在北方公司的电子工业基础——北方电子公司,他的技术正是来源于苏联,准确的来说,是来源于苏联的技术资料。
而之所以选择苏联技术,管明棠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他购买的苏联技术资料中,有大量的电子技术资料,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联的电子技术,更适应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电子管——苏联的电子技术直至70年代仍然大量使用电子管,而且其晶体管技术粗糙,适合原始启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苏联集成电路技术落后,在70年代末之前,其集成电路几乎就没有应用,而这种“落后”,却正是公司所需要的,也是适合公司在未来十几年内发动的技术“变革”应走的道路。
就像眼前的这个“特殊设备”,如果用西方同类技术,需要使用晶体管或者集成电路,对于目前电子技术刚刚起步的公司以及电子研究所来说,这不亚于登天,可苏联设备采用的却是技术简单的电子管技术。
“……有效作距离是400米!因此监视站需要设定在400米以内!”
在管明棠检查着监听器的时候,一旁调查局的技术人员则介绍着这种“一号特种设备”。
“以目前的组装速度,每个月可以生产多少这种监听器?”
所谓的“一号特殊设备”实际上就是“监听器”,通俗一点就是窃听器,这种设备在谍报工作中的意义之大,远超过外界的想象,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因为并不是工业化生产的原因,所以每个月大约500个!”
“500……”
点点头,管明棠回头对曾澈说道。
“未来,除了预定目标之外,嗯,看看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安装到重点目标的大使馆、领事馆内,嗯,还可以考虑一下对东北地区的情报渗透……估计过几天,中央会有些要员来新区,先在那里试用一下,”
(今天四更!更新给力,月票一定也要给力啊!呒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