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研究所内的争执

黄岛与青岛隔海相望,在三年前,这里只是一片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的荒山荒滩,但从民二十七年9月,几乎是在日军撤出青岛的同时,随着第一船从美国运来的大型筑港设备的运抵,黄岛与青岛一样,便成为了一座庞大的工地。

经过两年半上万工兵和数万工人的拼命赶工,位于黄岛的“北方船舶重工”这座被冠以“亚洲第一”的大型造船厂,便耸立于这片曾荒芜的不见一丝工业文明的半岛上,一座座大型的封闭船坞以及巨型船坞、船台,以及数以十万吨计的大型造船设施,无不在向世人证明,中国从新走向海洋的雄心。

清晨时分,在窟窿山环山公路两侧分布着数百栋北美式的别墅,这些别墅大都居住着从美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聘请的造船专家和他们的家人,这些来自各国的造船专家,一直在“北船重工”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尽管从民二十二年,以北方公司核心的业和造船业,在过去八年间得到了很大发展,甚至可以说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他国需要几十年方能完成的进步,但是或许,中国可以建立亚洲最大的船厂,但是却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大型船舶,尤其是象征着工业机械科学文明结晶的大型军舰,如同任何一个落后的工业国家一样,为了弥实自身造船水平的落后,北方公司先后向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寻求帮助,试图在国外技术力量的援助下实现自己的技术进步。

而当时而德国和意大利的船厂正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他顾,最初仅只是通过于各国聘请了上百名水平不等的船舶设计专家,他们的到来使得北船重工得已慢慢的掌握各种造船技术以及获得船舶设计经验,但他们却鲜少有军舰设计、建造方面的专家。

而直到法国沦陷之后,一切才稍有改观,法国的战败,使得大量的法国技术人员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数千名各个行业的法国技术专家成功的被北方公司驻法分公司招聘,而其中不乏船舶专家,这些法国船舶专家到来,成功的解决北船重工在设计军舰时所面临经验以及技术问题。

每天清晨时分,居住于此的各国造船专家,便会驾驶着汽车离开家中,朝着船厂或舰政处驶去,在经过山路拐弯时,拉尔赛不由的朝着山下的船厂看去,在阳光中,那两座巨型的封闭式船坞甚至显眼,那是2座360米长、54米宽、10。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式船坞,而在两座巨型船坞的附近,还有两座更大的船坞,以及十余座船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可以同时建造多达7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甚至6万吨的战列舰。

而且这里还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造船设备,但是……曾在法国土伦海军造船厂工作过的拉尔赛上校却知道,或许北船重工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设备,甚至在青岛还有一座海军兵工厂,但是在另一方面,相比于庞大的船厂,他们却根本就无法建造大型战舰,甚至无力建造一万吨以上的巡洋舰。

实际上,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直到现在,更重要的作用是建造商船,而不是军舰,至于军舰,现在他们建造最大吨位的军舰不过只有3600吨,不过尽管如此,但拉尔赛却知道,中国人正在雄心勃勃的试图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正像拉尔赛所在的第三舰队舰政处一般,在舰政处中,两百余名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以及德国的舰船专家们和近800名中国技术人员,正在为中国海军设计着各类舰船,而其中项目最为庞大的恐怕就是设计48000吨至55000吨的战列舰以及18000吨的重巡洋舰,嗯,还有一艘36000吨的航空母舰。

拿战列舰来说,在过去的两年间,在主持这一项目的项目组在设计中先后制造了一百多个模型以求获得最优的舰体线形,甚至船厂还建造了23型的全尺寸舰体不完全木质模型,供设计师修改总体布置用。在过去的两年间,中国人在舰船设计上耗费了数千万元,而唯一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建造军舰,而是为了培养一支合格的设计队伍。

对于去年8月来到中国的拉尔赛上校来说,在他所主持的项目中,他目睹了中方设计人员的进步,在他来到中国的时候,“鱼组”不过仅仅设计过两种小型潜艇,甚至其设计的小型潜艇,在试验时还发生过无法达到设计指标,并且发生透水事故的现象,但现在呢?

“也许,再过十年,人们就能在大洋上看到中国海军的身影!”

自言自语中,拉尔赛上校驾驶着汽车驶进位于船厂西侧的海军舰政处,不过海军舰政处并非是一栋建筑,而是一座位于山腹内的堡垒,或许,这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毕竟,中国的海军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都不可能在大洋上阻挡日本海军,所以确保舰政人员的安全,则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

从入口处进入舰政处时,和其它人一样,拉尔赛上校坐上了一辆电动交通车,搭乘交通车只用了数分钟便进入了“鱼组”所在的办公区,隔着厚厚的大型玻璃,可以看到在试验水池的边缘,几名欧洲人和十几名中国人,正在计算着一些数据,那是他们在计算潜艇的线型。

“……我认为,潜艇的作用在于水下,而不是水面上,在水面上,潜艇薄弱的装甲甚至无法抵挡大口径机枪的扫射,更何况是敌方的舰炮,因此潜艇的主要武器应该是鱼雷,而不是舰炮,他应该从水下发射鱼雷,海洋为其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

刚一进门,拉尔赛上校便听到的话声,然后看到他转身在白板上书写着几个词汇。

“水下速度、水下续航里程、鱼雷复装速度!”

在翻译的解释中,拉尔赛上校又看到在第一个词汇下方又写了几个词语。

“水下速度应该达到18节以上,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在20节左右,水下高速性能,能够令其以更安全的方式航行,而不是在水面上冒险航行……”

“速度越快,嗓音越大,不要忘记水面上的军舰还有听音器!”

进攻办公室内的拉尔赛上校随口打断的话语,相比于其它国家的设计师,这些平均年龄不过只有21岁的中国设计师往往更富“想象力”,对,没错,就是想象力,他们甚至幻想着制造可以永远在海下航行的“鹦鹉螺号”。

“要达到高速,就必须要采用功率更大的动力设备,那么他的嗓声自然也就随之增大,到那时候,你的水下快速潜艇,会把整个太平洋都吵醒!”

尽管刚刚学会不到一千个汉字,而且汉语也极为生硬,但是拉尔赛上校还是认出了白板上的字,然后指着白板上的一个词语道。

“还有水下……里程……300至400海里……除非是“鹦鹉螺号”,要知道现在的潜艇,水下最远航程也不过只有150海里左右!“

“那是因为电池容量有限!我们可以加大电池容量!”

“加大容量,就需要造更大的潜艇,而潜艇越大,耗电量也就越大!”

面对拉尔赛上校这位法国的潜艇设计师的反驳,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辩解道。

“确实,水面上的军舰装备有听音器,这对于潜艇来说是致命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想方设法的降低他的嗓声,比如控制电动机和柴油机的嗓声,降低机械设备的嗓声,甚至可以考虑设立隔音层,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至于电池的容量!”

随即转过身,在白板上先画了一艘潜艇的草图,并在其上标出了电池舱的位置,

“从发明潜艇的那天起,潜艇都没有脱离水面军舰的设计概念,它的电池舱,说是电池舱,实际上,不过就是放大的小仓库,所以电池的容量极为有限,自然的水下航程也就非常有限。”

他一边说一边画出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潜艇草图,从那艘潜艇的剖面上可以看出,电池舱几乎占据了整艘潜艇的下半部。

“所以我就想着,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调整潜艇的整体设计理念,来扩大电池舱呢?至于提升他的速度,即然首先考虑的是水下性能,因此,我认为,潜艇的外型可以借鉴鱼雷这样的水下兵器,从而达到降低水下阻力的作用,在水下阻力降低后,小功率的动力系统,既可以使其速度达到理想状态,同时,圆柱型的艇身结构,又可以让进一步优化他的艇身总体布置,比如将他的舱体正面结构设置为对等的“8”字型,则可以扩大电池舱,从而令其蓄电池组的容量是以往艇型的3至4倍,采用5节的水下航速则可保证实现60个小时以上的水下静音航行。”

在白板上画出了自己的构思之后,又在白板上画出了几副草图,就在他试图进一步解释的时候,站在一旁的巴贝勒却开口说道。

“先生,我想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应该首先学会如何设计潜艇,而不是幻想着制造……更先进的潜艇!”

巴贝勒的话声稍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是来自荷兰的潜艇专家,他从荷兰带来的潜艇通气管的设计,此时他的笑容中,尽管看似没有任何含义,但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嘲弄之意。

“是的!”

拉尔赛点头赞同道。

“在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吗?“要先学会走,才能学会跑”,像鱼雷一样的潜艇……”

最后的一声轻笑,却让原本信心十足的脸色微微一变,神情变得很是难看起来,面对众人的或善意或嘲弄的话语,他好不容易才开口说道。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未来!”

第187章 血战红石岚(五)第173章 济南第22章 焦切之心第1246章 贝加尔湖垂钓第303章 寒区试验第146章 南洋之夏第166章 北平第1054章 d日(下)第319章 顶撞第176章 君投之以信,我效...第297章 创造机会第1073章 辽阳之战(三)第20章 陆地之王第1086章 柏林的笑容第18章 惊喜第67章 老板闻戏思国事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第346章 民团初动第91章 小车代马益于国第153章 不让赤子热血冷第316章 返乡的韩少爷第38章 世人只为钱粮忙第92章 最后一刻第1254章 理应享受第1234章 北迁第95章 赢家亦有自苦恼第103章 决择第21章 天津城内闻忠书第1165章 崔可夫的决定第266章 东京之择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146章 代价之外为市场第154章 进攻第403章 沙龙或者……第84章 场间比试车上论第114章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第345章 商难第93章 周三盛四薰心欲第218章 南京之战(六)第172章 山东第225章 古关为证第79章 学院新丁第1171章 东京暗流第783章 拉开战幕第397章 愁添新忧第296章 日本?中国的机会第180章 刺杀第253章 污烟之中定国事第288章 北方的命运第75章 装甲兵的春天第161章 夜袭第126章 投降第33章 凭人识货国宝入第1256章 学习者第8章 灵丹妙药第22章 临计只得将就计第128章 事业还需财为柱第384章 肥肉第267章 决择难择第29章 汪氏北上第1169章 马来亚第390章 分肥第39章 不列颠的选择(上)第331章 这一天第270章 势以逼人第1263章 黄金时代第4章 日人之心第309章 硅晶时代第123章 战斗在午夜第406章 市间风云第251章 政治还是军事第92章 最后一刻第1092章 华盛顿的惊讶第403章 广州湾之变(中)第430章 宣言第80章 决意助人心又惊第354章 年景之忧第195章 公司的未来第772章 检阅第1038章 此路通往东京第119章 国防策应会议第76章 司徒的忧虑第404章 广州湾之变(下)第1118章 谁会关心第91章 吸引力第818章 燥动的日本第316章 返乡的韩少爷第75章 装甲兵的春天第301章 在北美第59章 知已临门展颜笑第215章 南京之战(四)第121章 十渡之间暗玄机第25章 进攻,东线!第118章 会议第59章 浮想联翩第97章 邯郸漫记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会第1114章 名古屋的末日第436章 进驻第330章 汪精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