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前奏

只要沈德潜屈服,雍扬的形势便无人能够逆转。

雍扬城共七员统制,东城、西城、后备营、延陵营军都牢牢掌握在徐汝愚手中,除此之外,就北城、南城、水营三员统制分别为沈家、许家、张家控制。然而水营自东海战局之后,一直未能重建,张式水营统制之衔,有名无实;南城组军时,只有一营编制,到现在也没有成功扩编,实力最弱;惟有北城的三千精兵乃是沈族的子弟兵,战力不容小窥。

雍扬城东的宿邑向来由宿帮控制,宿邑以东便是许伯当的白石府。

东海多次军事进逼白石府,均被许伯当一一化解,然而白石府处于环围之中,若非永宁世家暗中相助,日子必定艰难。

龙游邑在雍扬城的西北,龙游邑的北面是毗陵府。

青埔邑在雍扬城的东北,北面是泰如府。

新设的延陵邑在雍扬城的正东,原是延陵镇营军的驻地,东海战局之后,延陵镇撤消,新设了延陵邑,邑城狭小却险峻。梅家的大半产业都在延陵邑,而延陵邑的控制权却是钟籍的延陵帮手中。

虽说一开始让钟籍出任延陵守军的统制,并无太深的考虑,东海战局之后,没有将延陵邑还与梅族,则是防止梅族完全控制延陵邑之后会摆脱宿帮的牵制而独立成为一系。

这样的安排于当时形势而言自然没有不当的地方,此时却让徐汝愚为之头疼,让他深深感到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安排。

相比龙游、青埔两邑,延陵邑更为重要,为了压缩普济海匪的生存空间,在延陵邑东南境陈以重兵十分必要。

江水在延陵入海,江面辽阔,宽达十余里。

延陵邑东侧不远处有两处大的沙洲,一名东布洲,一名壶豆洲,均是周围达百里的大沙洲,成陆已有数百年之久,原为旧朝流人之所。两处沙洲均是江水冲积而成,土地肥沃,东海的世家渐渐迁民沙洲之上,开垦荒地设置盐场。新朝普济海匪兴起,两处沙洲上的住民大多被普济海匪掳去,两处沙洲才荒废下来。

徐行将普济海匪赶出东海,然而两处沙洲独悬于陆地之外,世家也无心冒险经营,也任其荒废。

壶豆洲与延陵邑之间的洋面只有二十里之遥,中间五座基部相连的岛屿抬出水面近三十余丈,在平畴千里的东海郡显得秀立挺拔。

徐行当年为东海拒普济匪事,曾在五座峰岛上建立军事据点,故而名之军山。

钟籍离舟上岸,眯起眼睛回望了一眼襟绣披翠的军山,炽热的日光下,重重树影中的望楼烽烟台若隐若现,似蒙着一层轻烟。

军山与陆地之间的洋面称之为江面更合宜一些,此时微微簇浪相拥,几艘渔舟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时起时伏,相对一江之隔的越郡,此地显得十分的静谧祥和。

普济海匪自抚州会战失利后,一直未对雍扬实行报复性的掠夺,实属异数。钟籍寝食不安,每日必出城到东南沿岸察看敌情。

没有水营建制,只能用渔舟载上狼粪作为哨船布在近海。

普济水营号称有十万众,至不济也不会少于五万战力,除去留守普济本岛外,依旧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钟籍在前往雍扬出席军政大会之前,还是不放心登上军山眺望远处的洋面。

各种消息扑头盖面而至,令人分不清真假。特别是徐汝愚并未如众所望的抵达雍扬而是去了南闽的消息传来之后,延陵的官员均劝说钟籍莫要去趟雍扬的浑水,江凌天与梅铁蕊未必能控得住局面。

钟籍哂然一笑,说道:“延陵若是发生匪患,迁来的十余万民众首当其冲,我此时岂能独善其身,避在延陵?”

七月流火,雍扬城依旧闷热,黄土夯实的路面常因快马驰扬起漫天的飞尘,雍扬笼罩在一种昏黄的氛围里。自从中旬的一场暴雨过后,已有十天没有雨星子落下来,树叶上也积了一层薄薄的尘灰,显得黯淡。

四邑的守将纷纷返回雍扬议政述职,与往常驻不同的是,各人都带着上百的精卫。区区数百人不至于让雄伟居天下首邑的雍扬城显得拥挤,但是雍扬城的居民却感觉异常的压抑。

普济海匪大规模的侵扰南闽,已有好几日没有许伯英一行的消息传来,徐汝愚的行踪更是扑朔迷离。

传闻公良友琴可能再度从雍扬登岸,雍扬城野一时人心惶惶,虽说普济海匪几经打击,已经不大可能攻占城池,可是世事谁能料定呢。

没有水营,只能被动的防御,也就无法避免普济海匪小股流窜登岸。

新朝三十六年以前,普济海匪就是以小股流窜的方式在东海境内烧杀掳夺,东海百姓对此记忆犹新,一时间雍扬百姓担忧更甚。

张仲道跨入被众卫严密封锁起来的内院,见徐汝愚正在院中饮茶,笑道:“许道覆之流为重建雍扬水营造势,搞得城野人心惶惶,哪料得却反助了我们,我刚从挑明月楼回来,你可知我发现什么?”话一出口,就知道说漏了嘴,泄漏自己来此之前曾到挑明月楼饮酒的秘密,早知如此疏忽,进来之前就不需运丹息将酒气化掉了。

徐汝愚问道:“发现什么?”

“传奇说书艺人柳亭山在今日到挑明月楼说书,只说你父两度平匪之事,挑明月楼现在已给围得水泄不通,我离开时,柳亭山应众人要求,再说一场,破了他一日一场的例了。”

幼黎在旁笑道:“定是许亭易从商南将柳先生逼过来的。”

张仲道说道:“那也要柳麻子心甘情愿才成。”

徐汝愚说道:“仲道,这几天你尽管替我与柳先生饮酒,只需雍扬军政会议那日清醒就成。各邑的守将陆续来到雍扬城中,虽说潜流不断,但是在军政会议之前,表面不会有风浪的。”

张仲道说道:“如此重任,舍我其谁?柳麻子明日要说青凤将军事,让我在场做一个活生生的佐证。今日回去,我要好好想一想,如此才能将自己说得体面一些。”

徐汝愚不理他的打趣,问道:“毗陵、泰如方向可有什么异常?”

张仲道回道:“并无异常,大概注意力集中到了宛陵去了。”

徐汝愚将担忧掩去,问道:“季道与漱玉成婚之后,即成东海新贵,你真的不去宛陵恭贺。”

张仲道黯然说道:“等雍扬事情定下,我再去不迟。”

此事,旁人无法宽慰他。

宛陵改制时,徐汝愚曾与张季道其处多时,然而两人性格不合处甚多,所以只停于泛泛之交。后来徐汝愚在商南与荀家、霍家对峙之时,张季道率先反对东海施行有利徐汝愚的政策。为了消除去徐汝愚在宛陵的影响,陈预撤消青凤骑营建制时,又以张季道支持最力。张季道的做法,不仅使徐汝愚与之绝裂,也将他的唯一兄长张仲道推到他的对立面。

虽然张季道的做法为人所不屑,但是他最成功的迅速崛起,除去独揽仪兴府的大权,对东海的影响也日益深远。

徐汝愚说道:“宛陵为季道与漱玉的婚事大张旗鼓,虽说情有可缘,可在这时还是让人放心不下,你去最好。陈预解散青凤骑营让人措手不及,你不妨在宛陵多待上几日,一些上次不及带出宛陵的人,这次要想些法子。别人或许可以不计,肖乌野你要替我骗回来。”

张仲道苦笑道:“肖乌野就像潜在水底的鱼,精明透顶,岂是我骗得了的,实在不行,只有敲晕了他,将他将在马车里运回来,反正他在宛陵也没人注意。”

“怎会没人注意,陈预就对他盯得很紧。东海战局之后,我曾希望干爹将肖乌野调至雍扬,正是被陈预所阻。可见陈预还颇识人之明的。”

陈预何止颇有识人之明?宛陵旁系大将如方肃、张季道等人虽然最终归于陈昂门下,当初却是陈预慧眼识出,予以重用的。方肃虽与陈预政见多有不合,却也不会背叛他。

东海战局的中后期,肖乌野与张仲道一同在白石外线作战,后来同在宛陵供职。徐汝愚对他评价甚高,张仲道自然也会留意。肖乌野只是投附的旁系将领,在森严的宗族制度下难得重用,何况他在东海一役中拘于麾下兵力所限,并无杰出表现,陈预也不能破格用之。

此时的肖乌野在宛陵只是一名卫军营尉,这还是年后刚刚提上来的。

徐汝愚想起当年雍扬城外肖乌野的赠书之谊,知道他也是热血男儿,他在宛陵军中表现平平,不得提升,非为他甘愿蜇伏,也非他才具庸碌,而他不甘心为世家所用罢了。若非脱不开身,仅凭肖乌野一人,就值得徐汝愚亲自去一趟宛陵。现要有仲道与幼黎前去,应当不去自己亲自前去差,如此想来,心中还是没有万分把握,说道:“他若来雍扬,我以延陵卫将军衔虚席以待,若是他无意来雍扬,那就算了……”最后一句却是说得不情不愿。

张仲道吃了一惊,讶道:“如此待遇,岂容他不来,只是我以为你会将我调去延陵。”

徐汝愚说道:“白石的许伯当不能不防,雍扬也需有人居中策应,东面沿海地域更需大将镇之。魏禺统领水营,陆上若无人配合,怕是无法有限封锁普济海匪的北线。若是肖乌野不来,自然是你去延陵,他若来,你就去宿邑看着许伯当,免得他有什么动作?”

张仲道想到许伯当极可能与宛陵与雍扬的联合压制下无所动作,心中难免不愿,转念又想:初期北线终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此事不用与肖乌野去争。

张仲道虽有名将之风范,想问题时脸上表情却很丰富。

徐汝愚看着他脸上忽忧忽喜,与幼黎相视一笑,携她的手进屋去,任张仲道一人在院中发愣。

萧逸之来雍扬已有月余,此时坐在萧别离的下首,满目忧虑。

萧逸之前去清江之时,会中尚无举会南迁的决议。萧逸之真心盼望徐汝愚能破公良友琴,东林会可以随之水涨船高,将势力渗透到东南各郡来。虽然与徐汝愚约定条文中,有许多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不求军事割据的东林会而言却无大碍,反之有一种方便在里面。

以商贸为宗旨的东林会实无愿意维持这么高的战备。

萧别离的心情尚未能完全摆脱别离弓被毁的影响,或许压力之巨让他变得易怒。

他狠狠的看了萧逸之一眼,愤然说道:“在这的乱事,若无自保的实力,终逃不得被吞噬的命运。”

“可是,东林会此次参与世家争霸的格局,只会深陷之中,再无以往的超然,周转于各郡世家之间了。”

“且不论宗师能否一语成谶,但是南平复辟已成引弦之箭,东林会既要避开中原腹地,也无力与南平郡支持的两湖帮相争,迁撤至雍扬已是必然的选择。”

萧逸之说道:“徐汝愚气候已成,容雁门若不直接出兵阻之,仅凭影响力去调动别的势力遏制青焰军,已无大的作用。”

萧别离恨恨道:“我东林会何时成了容雁门的马前卒?”

“父亲何不与徐汝愚对面而坐,谋求他策?”

萧别离猛然甩手,衣袖将案上的嵌金丝青瓷细颈瓶带倒,跌在青石地面上,瓷瓶乍裂清脆之声让萧别离吃了一惊,俄尔厉声说道:“我将顾长淮调回总堂,就是怕他阻我,没想到你也是如此。我东林会何尝不是箭在弦上,岂是能收就收的?君啸云等人潜入雍扬已近六日,还不是要等这最后的时机?可是他没有想到,荀家正盼着我东林会离开汾郡,已经出兵封锁了济宁以东的河道?”

萧逸之心中不以为然,封锁河道,长河帮还可以从海道南下,陈族在平城的水营必定不会相阻。可是,谁也不应将徐汝愚忽略掉,见父亲心意已决,萧逸之一屁股坐在地上,人似软瘫下来似的,面如死灰。

第9章 尉潦有讯第2章 宜家宜室第3章 新丰城下第5章 请君完璧第9章 刺客第10章 挥军直入第3章 十二寇盟第2章 孤木越海第8章 荆南特使第1章 出使江宁第1章 雁门关内第10章 小儿女态第11章 历阳水营第10章 小儿女态第5章 碧海雷啸第10章 无名小岛第8章 夺舟驱寇第3章 无利不战第9章 见拒府门第7章 雨夜饬军第11章 云溪映雪第5章 星空飘香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1章 君爱佳人第13章 毓麟之礼第1章 灞阳雪第1章 雍扬新政第11章 纸上言兵第8章 重返雍扬第5章 佐领之制(下)第5章 名扬天下第10章 与子同袍第10章 望风而降第4章 楼挑明月第10章 无名小岛第6章 风起云涌第1章 唇枪舌剑第11章 绝壁行迟第2章 武陵猎奴第12章 军政会议(上)第17章 流民第4章 漳州奇袭第2章 初至沂州第12章 乡归何处第10章 奔行于野第6章 前途渺茫第3章 玄冥之境第2章 城下相知第1章 坞堡连营第三章第17章 置县之议第9章 英雄迟暮第7章 传习第11章 恶战将至第2章 依依冰河第17章 流民第4章 居延泽第10章 与子同袍第8章 一触即发第6章 淮水暗涌第11章 前奏第9章 老祖殡天第2章 大事不妙第9章 尉潦有讯第1章 孤军东进第3章 台山四寨第5章 血染流桂第6章 龙游于野第9章 槃木拳术第4章 普济报捷第3章 重塑山河第2章 武陵猎奴第5章 围堰填海第3章 青丘弱水第6章 淮水暗涌第11章 君爱佳人第13章 奇谋溃敌第4章 臾城岭道第7章 覆巢之下第5章 碧海雷啸第2章 依依冰河第6章 前途渺茫第6章 分割天下第4章 普济报捷第6章 漳台之南第8章 酒楼说战第7章 借刀杀人第8章 玄机瞳第12章 求战第3章 护田之争第8章 东墙之女第5章 血染流桂第8章 夜议第5章 名扬天下第11章 纸上言兵第8章 王道制衡第6章 危言耸听第12章 乐清军议第8章 一触即发第6章 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