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置县之议

梅铁蕊说道:“钟将军此议虽善,却也有欠缺的地方,普济海匪极可再次入侵雍扬,即使拥有水营建制,还是无法保证普济海匪没有登陆的可能,雍扬不仅背腹防御单薄,正面的针对普济海匪的防御也显得单薄。”

钟籍崛起于雍扬不过这几年的事,也无家族背景,对他而言,广置府县,只是使他的延陵邑辖区会缩小许多,但是兵权被收回已成定局,在意辖区的大小,还不如极力谋求高位,见徐、梅两人置县的心意已决,自然晓得随风转舵,说道:“末将的想法的确浅薄了,若要兼顾两面,末将以为汾郡的置县法可行。”稍稍一顿,去看徐汝愚与梅铁蕊两人脸色俱是古井无波,左右众人却因他的话一时喧哗起来。

钟籍不为所动的继续说道:“末将在延陵之时,对汾郡所行的《置县策》略有所闻,对照延陵之情形,也有所思,今日将粗鄙的见解呈于都尉,希望有所助益。”

“哦。”以徐汝愚的淡定,还是微有诧异,钟籍既然如此说来,便真是对置县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而非顺水推舟之言,徐汝愚屈指轻叩奏案,说道:“钟统制,请直说。”

钟籍说道:“延陵邑襟江滨海,乃是新设之邑,东西二百三十里,南北一百八十里,向东越过十数里洋面,有数处沙洲,其中以东布洲、壶豆洲成陆最早,地也最广。东布洲,东西六十里,南北四十里,位于青埔东南、延陵西北,隔海相望不过六里水域。壶豆洲,东西八十里,南北五十里,位于延陵东侧偏南,隔海相望二十一里水域。东海患普济匪事以来,这两处沙洲上人迹渐绝,近年来已经荒芜下来。以末将看来,在青埔与延陵之间近海处,设县,辖东布洲;在壶豆洲上置县,辖壶豆洲,此来,延陵、青埔纵深增加一半以上,迁民、垦荒、盐场均不畏普济海匪来扰,二则待日后普济匪事完全平复,可以迅速开拓两处沙洲,增广雍扬的地域。”

徐汝愚问道:“那雍扬背腹置县应如何进行?”

钟籍说道:“末将在延陵居住日久,才能有这点陋见,至于雍扬与龙游之间如何置县,末将答不上来。”

钟籍所提议的两处置县之所,主要纳入两处无人的大沙洲,对世家的利益触及不大,而在雍扬与龙游之间的地域,是雍扬世家权势的核心所在,钟籍怎会轻易出言树敌?

梅铁蕊说道:“钟将军之言,发人思量。我虽不智,亦有所思。钟将军曾言,在小杨河以外设邑,以纳龙游的流民,并且窥防万嵘之辈,在延陵加设两县,将东布、壶豆两洲纳入雍扬的治辖,以我的鄙见,撤邑置县,县分上中下三等,宿邑、雍扬、青埔归为大县,延陵归为中县,在雍扬西北设置小县,以纳龙游的流民,在青埔与延陵之间,设小县,以辖东布,在壶豆洲设小县,以辖壶豆洲,而普济匪事未靖,延陵、青埔以东的地域战事随时可能重起,可将延陵、青埔、以及新设两县纳入一片,设战区统辖境内军事。”

梅铁蕊此言貌似总结钟籍的发言,却为雍扬定下府县制的调子,并且在延陵、青埔、以及两处沙洲设置战区统辖境内的军事,便是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加强对那里的控制,令钟籍、龚豪不能再生异心。

虽说推行府县制,但是仅在关键处,加设三处小县,令在座的众人无法反驳。

徐汝愚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说道:“诸公还有别的见解没有。”话虽如此说着,目光却停在钟籍、龚豪两人脸上。

钟籍对能有此结果,已是相当满意,看着龚豪也有相同的想法,两人一同站前,说道:“末将以为梅大人的见解于雍扬有所助益。”

徐汝愚说道:“既然诸公没有别的见解,就采纳梅公的建议,在雍扬西北,小杨河之外,择址置县,名为广陵;于青埔、延陵中间近海处,置县,名为海陵;于壶豆洲上置县,名为静海。军山归制静海治辖。”稍顿,见堂下鸦雀无声,知道此议并未出乎他们的意料,继续说道:“军政各就其位,才能使得雍扬政局不为他人所乘,撤去各家演武堂,昨日已成公议,今日再无议论的必要,雍扬都尉府登记在册的各家演武堂所有私兵二万四千余人,一律征调至广陵、海陵、静海三地,半数编入雍扬卫军,半数屯田晒盐以补钱税。民众愿去三地者,补足一定的田亩、农具,教其耕作。广陵置县由江凌天领之,海陵、静海置县之事,由我亲领,诸公有谁愿与我同赴不毛之所。余下诸公不领军务且有意为雍扬百民谋福利者,可暂入政事堂,共决雍扬政务。政事堂事务由梅铁蕊、沈德潜、江幼黎决之,三人不决,诸公议之。此议暂行至年末,在这期间,诸公可以商议雍扬今后施行之政制,以待明年所用。”

听徐汝愚说出这番话来,众人心中稍安,徐系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军事上,虽说政事堂主议的三人都是铁定拥护徐汝愚,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被掳夺去兵权的世家家主,相对在政事堂中拥有不弱于徐系的力量,若是雍扬政务、以及雍扬日后可施行的政制真能如徐汝愚所允诺的决于政事堂,无疑是在座诸位最乐得相见的结果。

一时堂下气氛轻松下来,交头相互议论,决定自己去向。

钟籍最先站出说道:“末将愿随都尉前往海陵、静海。”

龚豪说道:“末将驽钝,患海匪入侵,常常不得安寝,愿意携家小返回雍扬安居,在政事堂中稍绵薄之力。”

许道覆知道许家若要再度崛起,只有靠积累军功一途,心想:南城二千子弟军势力会被徐汝愚调去静海,自己若说随之去静海,只怕惹人怀疑,说道:“江大人于广陵置县,道覆自以为对广陵的事务稍有所知,请都尉准许我随之前往。”

徐汝愚点点头说道:“军政分置,需派人出知各县,遵从政事堂的决议主持政务,各县均需设令守之,道覆之才,出任广陵令,想来日后政事堂的诸公不会有什么异议。”

许道覆谔然惊立,几乎不信自己所听之言,环顾左右,俱是惊诧神色,扑地跪下,伏首埋在膝间,双肩颤栗不止,长泣失声的说道:“道覆永世铭记都尉的大义,永世犬马追效。”

龚豪见徐汝愚如此良机也不除去许道覆,才确实徐汝愚不会记恨当年之事,心中不由后悔选择进入政事堂中,心想自己留在青埔发挥更大,只是话已出口,再难收回,想到明年政制初定未必没返回青埔的机会,心中悔意才稍褪。

徐汝愚走上前去,将许道覆扶起,引到他的座位前让他坐下,说道:“许公并无为祸雍扬的用意,我也责罚不了你。只是日后雍扬政事决于政事堂,许公行事需三思啊。”

徐汝愚携幼黎返回梅园之时,季子衡已等候多时。

昨天入夜,魏禺率领五千水军抵达雍扬,将封锁雍扬的水道,将东林会藏于附近水道的十首蒙冲舰与五百将士俘获,萧逸之也在其列。今日凌晨,魏禺领着四千水军与张仲道率领的后备营一同溯流而上,准备到宿邑附近的水域接受东林会换质的战舰。

季子衡率领余下的一千水营进驻雍扬港,此时来梅园参见徐汝愚。

季子衡见徐汝愚等人走来,脸上神情与往常一般无二,似乎未受昨日之事影响,走上前去,说道:“萧逸之不愿随换质的船前去雍扬,想与你见上一面。”

“哦。”徐汝愚眉头一挑,问道:“他若不去,萧别离怎会甘心将战舰交出?”

“他写了一封让魏禺带去,他说以青凤将军的为人,不至于留难于他。”

徐汝愚笑微微一笑,说道:“若是还能拿他换十艘战舰,而萧别离不生气的话,我倒不会吝惜我的为人。”

季子衡没有笑,说道:“萧逸之就在梅园,见不见他?”

徐汝愚说道:“怎会不见?”让精卫去请萧逸之,转身对季子衡说道:“静海水营成立之后,预备静海军山、雍扬、宿邑均需设置基港。魏禺随我去静海军山,需你在雍扬训练水军。”

萧逸之两次与徐汝愚相见,前后差别太大,让人难以置信。前次徐汝愚有求于他,这次却被他拘为人质,却怨不得他人。萧逸之在厅前站定,整了整衣饰,稍振颓唐之极的神色,举步走入厅内。

徐汝愚笑道:“昨夜变故纷杂,无暇顾及逸之兄,怠慢之处,还望逸之兄见谅。”

万嵘叛离之事,萧逸之也有耳闻,见徐汝愚谈笑如故,不由叹服他的淡定,说道:“经过昨日之事,逸之本无颜求见,只是东林会百年基业,让我不得不厚颜来此。”

徐汝愚说道:“贵会准备南迁以避开中原腹地,尚有许多途径可循,却横加干涉雍扬之政事,实为不智。南平当然希望东南动荡不休,却未必能如他们意。”

萧逸之叹道:“南平复辟,呼兰北侵,乱世已经不远,需要多少年才平复下来尚不得知,然而卷入其中的势力却是十有七八难逃玉石俱焚的结局。”

徐汝愚说道:“萧兄能有如此清醒见识,实属难得,只是东林会尚在你父执掌之下,你我还有什么好谈的?”

“家父固执,差点致祸雍扬,逸之深感不安,只是东林会因首俊而崛起,如此衰败下去,让人心痛。”

徐汝愚暗叹一声,说道:“暂借贵会百艘战舰,也是无奈之举,日后逸之若能执掌东林会,可来雍扬向我讨还。”

徐汝愚如此允诺,东林会无论在何处立足,却在雍扬保存着最后的生机。

萧逸之说道:“清江欲寻精通水利之人,我当说服顾先生前去,以报汝愚今日之诺。”说罢,揖礼退去。

站在一旁的季子衡不由想到襄樊会今日的结局来,叹道:“各取所需,焉能不会两利啊?”

徐汝愚微微一怔,转念想到他是指许景澄之事。

许景澄率领八百襄樊会子弟归附祝家,出任新安邑都府。新安邑原属清江府,在清江、崇义两邑的北面,原被祝家当作与清江流寇势力的缓冲区,只有邑城尚属完整,境内却无多少民众。新安的财政只能依赖于祝家。许景澄与徐汝愚关系之恶劣,已是积途难返。祝家正是看透这点,才安心让许景澄守在新安,阻止青焰军的势力继续向北扩张。

青焰军此时五城尚无暇尽数顾及过来,徐汝愚也将目光放在越郡之外,所以暂时不需去面对许景澄,但是新安终是青焰军发展途进程中无法回避的。

季子衡让徐汝愚调到雍扬,自然无需去面对许景澄,但是青焰军的其他襄樊会故人却未必能像他回避。

徐汝愚说道:“景澄之事尚不急迫,终会寻得妥善的法子。”如此说来,连自己也无法信服,徐汝愚不由苦笑,心中埋怨许景澄性子太傲。

普济海匪小股入侵南闽北部、阻绝北部的路途已有三个多月,南闽已经进入深秋,阔如手掌的落叶从窗前飘过,落到场地的积水里,紧紧贴在地面上。刚刚下过一阵雨,下雨时许伯英推窗看雨,失神望到现在。

宗政荀达一直统兵在外,宗政季望总是推托北部匪患仍巨,不让许伯英、子阳秋等人辞行离去,求见宗政凝霜也被宗政季望拒绝。许伯英心中清楚:这都是宗政荀达安排好的。

第9章 家国天下第3章 枋山议和第7章 商南马市第13章 烧石毁堤第1章 坞堡连营第6章 建安堡(上)第6章 营中观军第13章 奇袭渝州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第21章 天下共仇第5章 绝色佐酒第8章 夺舟驱寇第13章 奇袭渝州第15章 哀兵第4章 普济报捷第1章 暗日续战第7章 为子择名第2章 舟行江上第7章 寇袭第2章 血溅碧泉第6章 建安堡(上)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2章 得陇望蜀第4章 尉潦潜出第11章 合围第14章 骤生变故第4章 龙岩世家第11章 前奏第4章 尉潦潜出第1章 河西奴兵第11章 及笄之礼第9章 入局第10章 序战山河论战下第6章 前途渺茫第5章 入主泉州第9章 樊族易帜第2章 初至沂州第13章 江河表里第12章 施粥梳民第6章 开门揖盗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第12章 乡土之士第6章 危言耸听第8章 夺舟驱寇第9章 见拒府门第2章 大事不妙第7章 天下大略第2章 故计重施第2章 溧水夜蹄第13章 体悟之术第7章 为子择名第10章 洞察先机第1章 翠狮相会第3章 重塑山河第5章 石峡第12章 乡归何处第3章 生机第11章 掳妇为妓第13章 烧营第6章 龙游于野第5章 仇雠第8章 王道制衡第7章 建安堡(下)第5章 策令左史第2章 宜家宜室第12章 重临东门第13章 兵出白陉第8章 王道制衡第12章 竹篮打水第2章 初至沂州第8章 惊鸿第1章 宗政凝霜第16章 布疑第5章 山雨欲来第8章 布间第11章 青衣命途第10章 雪原问政第12章 百人夺城第9章 公良之死第1章 河西奴兵第10章 与子同袍第6章 龙游于野第1章 长河帮第3章 护田之争第6章 危言耸听第9章 英雄迟暮第4章 佐领之制(上)第13章 毓麟之礼第12章 乡归何处第6章 荒城崛起第3章 景云论战第13章 军制第8章 喋血城头第8章 蔡氏少年第9章 公良之死第11章 掳妇为妓楔子宛陵冬第3章 护田之争第2章 昭武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