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可怕的事件

第二十章 可怕的事件

又是一个年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辛卯年的春天。米国发动了侵朝战争,中国的领土受到威胁。因此中国人要支援朝鲜,把米国人赶出去,决不能让它们从那儿当“跳板”,再次来侵占我们的国土!中国人开展了援朝抗米。

八里屯同样也开展了这项工作。**派下部分人员到农村基层宣传教育,青壮年要踊跃报名参军,后方要积极支援前线。

这天陈圩子的村长拿着用旧铁皮卷成的喇叭筒子围着村前村后喊着:“喂——喂——村民同志们,到南学校开大会了!一家一个当家的,去多了更好。上级来人了,还给俺们村带来了‘高跷队’,要给我们演节目,宣传大事的,大家都要去,越快越好,去早了能站上好地方看景哟!”

陈圩子的老百姓这会儿已经把春地整理好,等着下雨春播春种,正没事儿。还有不少人正聚在“结巴子”老爹的院墙南边晒太阳,下棋、听书、闲聊;妇女在家中纳鞋底、扯闲话……村长这一喊真灵,人们从家中拿着高凳子,架子板凳,三三两两,男女相约着走出家门。有的领着孩子,有的抱着孩子,还有的手里拿着针线活,他们和她们相互说说笑笑的,议论纷纷地向南学校走去。

平安拽着娘,去常宝家喊了常宝和彩凤,他姐弟俩也一边一个逮着妈的衣襟,走在了去开会的人群里,路上还遇到了大成、二成和猪蛋等,这时他们几个孩子都高兴地聚到一起走。大人们嘱咐他们,可不要被挤没了,会场上不要调皮。孩子们有的已经上了学,说今天是星期天,老师也不在学校,说他们能搬出教室的凳子,给大人坐。

来到南学校,操场上已经挤满了人,操场的北头用竹竿和木棍搭成了个架子,做了个简单的会场主任台,台上放了几张桌子,台前的高竹竿上挂着个红布做成的横幅,上面写着宣传文字,周围的老树上,学校教室的墙上,都贴了些红纸黑字的横幅。

……

会场的后面“高跷队”的演员们的脸上还化了妆,他们一个个穿红挂绿的,正说说笑笑,交头接耳地斜靠着墙。

村长主持会议,他先简单地讲了会议的内容,接着是八里屯的领导作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报告和当前工作的动员报告。会议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就是文艺节目演出。

第一个节目是男女对唱,四男四女歌唱新中国新气象,他们穿梭来往,又唱又跳;第二个节目是女声独唱,二胡伴奏。轻柔悠扬的前奏曲子演奏以后,一个中等细高的女中音开始了她表情非凡的演唱:

一呀么一更里呀,月亮照正南。

……

这个演员一直唱完了“五更里”的流行小调,这是在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新五更”民间歌曲,浅显易懂易学,台上演唱,台下有的人很快就学会了。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会哼这个调子;这个古老的民间小调一直延续唱了好多年,现在的老年人还会哼。

高跷队上台以后,就大显身手,他们的表演是具有连续性的,会串性的。开始分成两队纵队横队穿插变化,也唱也跳;然后是个别人的高技能表演;最后就是他们集体高难度动作的腾跳、大跳和劈叉等扣人心弦的技艺。

在开会和演出的时候,本村的领导积极组织民兵站岗巡逻,上级布置是要加倍提高警惕、防止坏人搞破坏活动。

确实,解放初期,此地的社会治安不是很好,新**不得不提高警惕,即使这样,有些突发事件也会难以预料的发生。

在高跷队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场后一阵骚动,不少人在交头接耳,站立不安地议论着,传言着一个令人恐惧可怕的消息:陈柱子家的孩子猪蛋被人暗害了。

事情发生的突然而蹊跷:陈柱子和他的夫人是陈圩子村有名的农村工作的积极分子,不管在民兵管理监督坏人和对敌特的斗争中,他们俩的工作都是成绩显著,深受干群欢迎的,也是使隐藏的坏人恨之入骨的。今天他夫妻二人带着孩子都来参加了这个大会,猪蛋妈一边开会,还一边为支援前线做军鞋,正纳着鞋底呢。演出快要过半时,猪蛋妈带来的绳子用完了,她就劝大成给儿子做伴,到家里去取麻绳。两个孩子有些不高兴,她好说歹说,大成和猪蛋好歹嘟着嘴拉着手走了。临走时,大人嘱咐两个孩子“快去快回”!来到猪蛋家门口,猪蛋叫大成在大门外等他,自己去屋里取妈妈要的东西。大成一等二等,猪蛋怎么在屋里还不出来?他就生气地到屋里去喊猪蛋。一放门大成吓呆了,猪蛋光着身子,死在了家里。大成撒腿就往外跑,差点撞倒了在门旁挎着粪筐拾大粪的“老歪头”。

这个“老歪头”姓王,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其实不老,他的头其实也不歪,就是因为他整天背着个拾粪的粪筐子,头老是歪着望人,又有些鬼头鬼脑的,神出鬼没的,人家就给他起个外号——老歪头。“老歪头”直瞪着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眼光,瞅了瞅大成,然后低着头到陈柱子家门旁的草棵里去铲着土,又惊恐阴险地望着周围,最后向村头走去。

大成没命地跑到猪蛋妈跟前,哭丧着脸,浑身颤抖着,满嘴结结巴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猪蛋妈当时脸色煞白,差点昏死过去。村干部忙着去找阵柱子,几个人一起把猪蛋妈弄回家去。

会场上的人惊恐地自散了,节目也停止了。

村干部和镇领导一起都来到陈柱子家,对他们的儿子被害深感悲痛,大家一起安慰着陈柱子夫妻二人,镇长亲自打电话,立即叫来了公安人员,共同分析和研究了这起案情的严重性,紧接着镇领导又向县委汇报了这个案子的情况。

这时,本县和邻县的不少村庄,都传来了可怕的消息:某某村的村长的儿子遇难,某某庄的××家孩子被残杀,还有人看见了“奇怪飞人”,有的人在自家遇上了“飞人”,想喊人,这个家伙竟一按身上的“机关”,腾空飞天了……这种种离奇古怪的传说铺天盖地而来。一刹时,此地变成了可怕的吓人的地方。这些消息的传播,把附近的老百姓吓得:不敢单身赶集,不敢单身到田地里去干活;也不敢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做事;孩子们也不敢一个人去上学。特别是每家的男孩子都得当成“宝贝”,精心重点地保护起来。

大愣子团伙里的孩子们也都是觉得好害怕啊,于是,你告诉我,我传给你,这回可别在野外玩了,也别再聚到一起了。

常宝告诉大愣子说,人家看见他家的格针园里就有怪怪的飞人飞过,还发出奇怪的叫声和嗡嗡声。花妹说她的村西头有人也被飞人袭击过,就是没被害死。

大愣子说:

“你们都是胆小鬼,难道我们这么多的孩子,就对付不了一个奇怪飞人?从明天起,我们每人都做一把木剑,磨得尖尖的,它要敢靠近我们,我们都用剑一起刺它,看不把它戳成马蜂窝。”

大家一致拥护,都要回家去做好准备,每人砍一根木棍,让大人帮助刮好剑的模样,然后自己就把这模型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时间长了,就可以磨得尖尖的,那就可以用了。

彩凤又拉住大愣子,告诉他说,她还有新的方法,说每人可以用一根木棍做成红缨枪,每人拿着红缨枪,开始练武,有了好武艺,还怕什么奇怪飞人吗?

大愣子说:

“好啊,就这样准备,每人一把剑,一只红缨枪,准备习武,保卫家乡!”

大愣子团伙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兴高采烈,说着,笑着,一呼咙地跑走了,都回家让大人给做好准备工作。

上级传来指示:说这是敌特在解放后的农村搞起的一场破坏活动,号召农村的广大干群,要团结起来,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组织民兵,坚决打击和抵制这种破坏活动的阴谋。

第十二章 夜晚话别情第六章 天王庙进香第五章 隆重的仪式第六章 折了根顶梁柱第十九章 怜悯和痴心第五章 真是碰上碴了第二十三章 果园会蓝妹第八章 挑战第六章 天王庙进香第三章 引河镇落脚第九章 大会战第十三章 温饱与饥寒第二十一章 家毁人伤第十三章 一顿饭的苦涩第二十一章 飞人落网第八章 宏伟目标第十四章 磨练第二十六章 半夜偷逃第六章 折了根顶梁柱第十六章 她的甘苦第五章 夜战暴风雨第四章 友谊的开始第六章 折了根顶梁柱第八章 姐妹情深第二十三章 她生了一个小宝贝第二章 沸腾的山村第二十章 痛祭亡魂第二十章 离别的车站第十六章 她的甘苦第三章 形势突变第十六章 酷刑逼供第十六章 酷刑逼供第五章 痴情的期盼第二十一章 私欲的满足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一章 崭新的年代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二十三章 风筝缘第七章 枣花的精神第十章 山下两岸情第四章 相见难别也难第二十二章 飞来横祸第十九章 家的温暖第二十二章 飞来横祸第十一章 辗转京南第十一章 奇怪的巧合第十七章 情殇第十二章 美好的季节第二十一章 家毁人伤第五章 愿望与初心第二十五章 送你一只狗第六章 遇上了好警察第一章 误入匪巢第五章 愿望与初心第二十三章 我是个硬汉子第一章 闹喜第二十八章 雪夜话人生第二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十一章 最暖人间情第九章 又遇上了她第四章 婚事的烦恼第二十六章 五家宝贝同岁庆第十四章 山枣情难忘第二十五章 新的恶作剧第十六章 谁是谁非第二十五章 牛彪其人第二十八章 不祥之兆第六章 崭露头角第十六章 心怀救国志第十章 山下两岸情第二十四章 爱的力量第十章 山下两岸情第十九章 亲情难舍离别苦第十二章 红石不老乐人间第十二章 夜晚话别情第十章 有这个缘份吗第十九章 美好的梦第十七章 暗杀和营救第二十五章 她回来了第二十五章 她回来了第十六章 扁舟情侣第六章 遇上了好警察第二十一章 异地生存第二十章 何光明之死第十五章 秘密行动第五章 夜战暴风雨第十九章 怜悯和痴心第二十九章 山魂花影依阑珊第十二章 美好的季节第十六章 心怀救国志第一章 误入匪巢第十三章 关键时刻第五章 夜战暴风雨第二十一章 学雷锋第七章 甜蜜的月夜第七章 风雨情更浓第二十四章 青梅湖下话诗情第二十二章 节后的团聚第二十九章 再唱风筝谣第六章 折了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