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巡视琉球

杨鹏的船队带着福建官府投降的十二艘福船,满载着货物穿过东海,进入了新竹港。

郑晖看见杨鹏的大舰队来了非常高兴,带领新竹的全部官员到码头上迎接杨鹏。杨鹏在西夏大战的捷报中给郑晖报了功。郑晖如今已经是锦衣卫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了,充任“海上参将”,穿着大红官袍。他的手下还有不少人也有官身,卫指挥佥事、千户之类的一大堆,都穿着官袍,或红或青,看上去济济一堂。

福建参将刘祥龙的商船里满载着黄铜、俵物等倭国特产,卸了几天才全部卸下船,战利品之丰盛让郑晖和新竹的百姓们开了眼。但最让郑晖惊讶的,当然还是那十艘铁甲舰。

不用明轮的轮船郑晖见过,这几个月杨鹏也改造了五条尖头大船为螺旋桨式,这几艘商船跑了几趟新竹航线,所以新竹的官员都见识过螺旋桨船。但是船体外面包铁甲的战舰,郑晖就是第一次见识了。

那漆着灰色树漆的铁甲舰装着三十二门重炮,看上去像是一座海上的碉堡,散发着森森杀气,看得郑晖心潮澎湃。在这个时代,五百吨的铁甲舰已经算是巨舰了。有这样的钢铁巨舰,想来打败刘祥龙不成问题。

这几个月,刘祥龙对新竹的侦探一天比一天密集,显然要不了多久就要对新竹动手。刘祥龙号称有水兵十万,这让郑晖十分担心。新竹是杨鹏的心血,更是郑晖的心血。郑晖这些年扑在新竹搞建设,好不容易把新竹建设起来,岂愿意拱手把新竹交给刘祥龙?

如燕王爷的大军来了,就不怕刘祥龙了。杨鹏一看到郑晖,就问道:“郑晖,刘祥龙在北港还是在晋江?”刘祥龙的巢穴在福建晋江。另外刘祥龙在琉球有一个港口叫作北港,有时候刘祥龙也会去到北港。

郑晖愣了愣,说道:“国公,郑晖不知。下属这些天只忙着加高新竹城的城墙,倒是没想过去侦探刘祥龙。”杨鹏笑了笑,暗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郑晖倒是不擅长军事谍报活动。郑晖朝杨鹏拱手说道:“燕王不如先到新竹休息几天,我在新竹城中造了一座燕王府。虽然新竹百废待兴,造得简陋,但也可以让燕王入内安歇一阵。”

杨鹏点了点头,便骑上马,带着随从往新竹城中行去。出了新竹港的港湾就是沃野千里。此时早稻已经长起来了,一路上官道两边只看到绿油油的稻田。那些稻秆随着春天的风左右摇摆,远望去像是波浪一样起伏,十分好看。稻田的田埂上搭建着好多驱鸟的稻草人,三三两两的稻农挽着裤脚在田里劳作,浑然一副惬意醉人的田园风光。

道路远处,时不时可以看到炊烟袅袅的农家村落。那些村落往往建在较高处,都是水泥砖瓦房子,修着高高的烟囱。因为台湾地广人稀,农民的房子都建得很大,有着宽敞的院子,院子里往往有五、六间房子。

远看过去,那些农民的院子一点不像小农的住宅,倒是有点像沧州小地主的宅院。杨鹏问道:“如今新竹有多少人?”郑晖答道:“如今有地的农民有十五万人,都分了田地和房屋。还有五万刚刚入岛的开荒农民,安排在‘开荒营’中。”

杨鹏点了点头,继续往新竹城行去。新竹的官道修得很好,平整坚固。让杨鹏吃惊的是道路上农民几乎都穿着绸缎衣服,似乎新竹的农民出门时候要穿绸缎衣服才显得体面。杨鹏时不时看到四匹马拖拉的马车,马车后面坐着十几个人,似乎都是进城去的。

这些马车是哪来的?农民的?杨鹏十分好奇。韩金信等人也没见过这样的马车,一个个都满肚子惊疑。走到半路,杨鹏忍不住拦下一辆马车询问起来。

看到亲卫众多的官爷拦下马车,车上的百姓知道这是遇上大官了,赶紧下车答话。杨鹏随便拣了一个抓着旱烟烟杆的中年男人问道:“汉子,这是谁家的马车?你进城做什么?”

那个汉子把烟杆往烟袋上一插,拱手答道:“回官爷的话,这马车是定武镇和新竹城之间的交通马车,是张家人经营的。每天来回四趟,十个铜板就可以上车坐到城里去。如今定武镇的百姓入城都坐这个车。”

原来是私人经营的公共马车,路费十个铜板。想不到新竹的百姓已经这么富裕了,十个铜板坐一趟车也舍得。十个铜板够吃一顿白米饭了。要是在山东,恐怕拿棍子打农民农民也不舍得坐这马车。

那汉子说到这里,就忘记了杨鹏的第二个问题,垂手站在那里。韩金信笑道:“汉子,王爷问你进城做什么?”那汉子身边的其他人听到王爷俩个字,吓了一跳,当即就跪在了地上磕头了。那汉子却没有注意到这俩个字的含义,大咧咧答道:“官爷,我是进城给媳妇和儿子们买货的,听说燕王的商船队到岸了,我进城看看有没有新鲜货色可以买,顺便看看戏。翠玉阁的《西夏大战》的大戏演了半年,我还没看过哩,这次一定要挤进去看一看。”

杨鹏好奇问道:“看一出戏多少钱?”那汉子答道:“看一出戏十二文钱。不过这是站着看的,只有两百个位置。若是站票卖完了,就只能买前排的茶水位置了,要四十文钱一个人。”

那汉子想了想,说道:“这次便是花四十文钱,我也要看看这出大戏,否则当真是白进城一趟?”杨鹏想了想,问道:“你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不需要养儿女么?”那汉子笑道:“官爷说笑了,这些钱算什么大钱?我这三年得了一儿一女,还不是养得白白胖胖的?我这次进城要给大儿子买木马和皮球玩具哩。如今我夫妇两人佃种王爷的四十亩水田,一年收入差不多一百两银子...”

说着说着,这汉子突然想起韩金信刚才说到王爷俩个字,反应过来,终于意识到面前的官爷就是王爷杨鹏,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王爷在上,小民见过王爷。”那农民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紧张,跪在地上声音都变了,扯着嗓子喊道:“王爷在上,小民能来新竹过好日子全赖国公爷。想当初在沧州宝坻县,我和媳妇一年到头饭都吃不饱,两人冬天只有一套棉袄,差点冻死。那时候好不容易生个女儿,也饿出病来夭折了...”

杨鹏带着亲卫继续往前走,从西门进入了新竹城。按照杨鹏的命令,新竹城是仿造天京新城建设的。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新竹城如今已经颇有规模。城池规模和扩建之前的天京新城差不多,街道数目都和天京新城一样。

这座小城如今是二十万人的商业中心,从大陆运来的货物全部在这里集散,所以城市里批发商业十分繁荣。郑晖在城西建了一个很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吕虎运来的货物就在这里卖给本地的零售商,再由零售商把货物贩卖到乡镇里去。

杨鹏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几十万人的命运。新竹这里的新农民十分富庶,消费力惊人,因此新竹城内的物流十分活跃。台湾的商品供给目前主要还是靠杨鹏的船队。高立功在天京新城组织采购商品,然后吕虎把商品运到台湾。这高立功也是个人才,采购的商品往往都是台湾急需的。因此运到台湾的商品都卖得很好。

新竹的批发市场叫作“燕王大市场”,杨鹏在批发市场看了看,发现上个月运来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完,市场里面此时没有人。人都在市场门口站着。急着进货的零售商人们穿着干净体面的衣服,全部挤在批发市场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从码头运过来的新货物。

郑晖说到:“王爷,我们上半年主要用货轮运开荒农民和开荒物资,所以消费品的运输就比较紧张了。货物运到新竹城里,往往不要三天就能全部卖空。每次船队载着货物进港,对于商人们来都是大事。”

杨鹏站在批发市场门口看了一会。没多久,一辆装着精布的马车就开进了批发市场,那些商人们就像是看见河鱼的狸花猫,挥舞着银子围了上去。马车上坐着的两个小童忙得手忙脚乱,在商人们塞过来的银子中间拼命记账收钱。

马车还没开进批发市场的纺织品区域,马车上的精布就被抢购一空。没多久,一车精铁又开了过来,另一批商人冲了上去抢购。那场面就像是后世春运时候买火车票。杨鹏笑了笑,离开了批发市场,往城中其他地方去逛逛。

在城里走了一圈,杨鹏发现新竹城内不仅有批发生意,而且零售业也十分发达。城里有三纵三横六条大街,其中被杨鹏命名为凤凰街的街道上开满了装修华丽的大商店。这些商店往往都是两层楼高,店面有两、三间屋子宽。

商店的货架上商品玲琅满目:绸缎、瓷器、镜子、茶叶、名酒、烟草等等,都是富裕的新竹农民买得起的高档消费品。凤凰街上人来人往,穿着体面的农民在各家商店进出,手上提着大包小包。

韩金信说道:“虽然各乡镇也有零售商店,但是种类有限。买高档商品,农民们还是宁愿多花几十文钱车费入城来买,可选择的品种多一些。”

杨鹏点了点头,又往城北走。城北的镇北街也是杨鹏命名的,如今开满了十几家戏楼茶馆,家家都是人满为患。拥挤的戏楼里时不时响起震天的叫好声,显然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对戏曲娱乐的需求十分大。茶馆里有人在读报,读的是随船队来的《大理寺公告》。虽然那些抵纸都是十几天前的,但茶馆里的百姓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杨鹏走了一圈,却没有发现有青楼妓院。杨鹏想了想,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招募开荒农民时候大多是招募成对的年轻夫妇,所以没有妇女出来做粉头,青楼开不起来。

韩金信等人跟在杨鹏后面,一路观察新竹城的繁华,赞道:“这新竹城短短四年就有这样的繁华,着实不错。若是被刘祥龙抢去了,就实在是太可惜了。”杨鹏笑道:“刘祥龙不但抢不了我们,我们还要抢刘祥龙的。在新竹修整两天,我们便去把刘祥龙的北港夺下。”

两天后,杨鹏的庞大舰队开出新竹港,往刘祥龙的北港攻去。北港是大海商王虎早年在台湾开拓的,又名笨港,位于台湾岛西中部,在北港溪下游右岸。如今这个港口是杨氏在台湾岛的据点。北港距离新竹四百里,杨鹏的舰队晚上出发,开了一个晚上,于四月十五日清晨开到了北港。

北港港口里停泊着三艘福船,大概刘祥龙用来沟通大陆的商船。杨鹏用望远镜观察港口,发现港里并没有太多防御设施,只在港口附近的小河边建了几座凹入地面的炮台,架了十几门红夷炮。

港口里有几百水兵,这些水兵看到杨鹏的庞大舰队大兵压境,急急跑到了码头上。杨鹏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刘家私兵三分之一装备了弓弩,其他人则使用长矛。

港口炮台里的炮兵首先向杨鹏的船队开火了。不过距离有两里多,刘家十三门大炮准头欠缺,打了一轮没有一发命中目标。

杨鹏下令用十艘商船和十艘铁甲舰半圆形包围北港,把炮台打垮。很快二十条轮船就各就各位,二百四十门大炮对准了北港的炮台。炮长们拉响了点火绳,炸弹像雨点一样朝港口里的炮台飞去,在炮台的里外轰然炸响。刘家炮台的设计是凹入地面的,炸弹很难击中目标,但一旦落进去就是大屠杀。二百四十颗炮弹大概有十几颗在炮台内部爆炸,把操作火炮的刘家私兵炸得血肉模糊。

只一轮射击,刘家的炮手就受不了了。一半的炮手被炸死,还活着的一半被死者伤者的血液和碎肉溅了一身,也失去了斗志,慌张逃出了炮台。

杨鹏让大炮们改变目标,开始轰炸守在码头上的六百多刘家私兵。不过刚才两百多门大炮轰炸炮台的场景吓到这六百私兵了。若是两百多门大炮对着暴露在港口的六百士卒射击,那场面得有多血腥?不等杨鹏的大炮开炮,六百私兵就轰一声溃了。士兵们丢掉了武器,慌张往港口外面的乡野里逃去。

杨鹏笑了笑,挥手说道:“轮船靠岸,北港也是我们的了!”船队进入北港码头,杨鹏发现港口市镇不大。码头上有几十间屋子,还有几十个货舱,储藏着刘家福船从大陆运来的物资,以及准备贩往大陆的稻谷。那稻谷倒是不少,杨鹏的水兵们粗粗统计了一下,发现十几个粮仓里储存着十多万石的稻谷。

这十多万石的粮食大概是北港农民一年的田赋或者地租,价值四十多万两银子,此时全部成为了杨鹏的囊中物。刘家自认为控制了东南海面,不怕别人来抢劫,甚至要抢杨鹏的新竹,却没想到杨鹏敢来抢他的北港。

码头北面有一所华丽的五进大院子,是刘祥龙在北港居住的“行宫”。此时看见杨鹏攻打过来,大院子里面的刘家人全撒腿逃了,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杨鹏的士兵入院搜查了一会,只在一个库房里搜出二万多两银子。看来刘祥龙并没有在北港储存大量钱财的习惯。

码头往东走三里路是一个市镇,大概有一千多商贩匠人居住在市镇里。此时看见有人攻打码头,市镇上的百姓都躲进家里,市镇上的道路冷冷清清的。

杨鹏又骑马行到乡村里,发现北港的乡村破破烂烂的。百姓们都躲在茅草屋顶的土屋里,偶尔有个把消息不灵通的农民在田间耕作,也都是面黄肌瘦。

杨鹏准备接手北港,准备好好管理经营这个地方,自然不能让百姓们害怕自己。杨鹏让士兵们十人一组深入市镇和乡村,宣传自己的政策:

“燕王讨伐不义,只惩元凶不伤百姓,百姓们莫要惊慌!”“燕王已经占领全港,城镇秩序已经恢复,百姓放心出来经营,大兵秋毫不犯。”

士兵们沿街喊了半个小时,北港的百姓渐渐不再慌张。杨鹏找来了十个有威望的乡老,借用市镇上的酒铺招待这些乡老,试图了解整个北港的基本情况。

“诸位乡老,我便是燕王杨鹏!以后这北港就归王爷管辖了。”北港里面忠于刘祥龙的官吏早就跑了,市镇上留下来的人都是和刘家没有瓜葛的。这些乡老们听见杨鹏这话,便要离座跪下去,被杨鹏虚虚一抬手制止了。

“免礼,我想知道,这北港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刘氏以往怎么收税?”乡老们互相看了一眼,由一个胡须花白的老人站出来答道:“王爷在上,恕荒岛老夫无礼,据老夫所知,北港有民户四千多户,人丁三万二千人。具体田地多少老夫也不知道,但以前的刘家大管家有一次请我们喝酒时候说过,说北港二千顷田地如何如何,想来二千顷田地是有的。”

那老人虽然说的是官话,但福建口音很重。杨鹏费了好大劲才听明白,点了点头。

“刘家是如何收税,如何收地租的呢?”老人说道:“北港百姓的这些田地还是在‘东洋船老’王虎手上自发开垦的,都是老百姓的私田,所以就没有地租的说法。不过刘家人来了以后收我们六成田赋,百姓收一石粮食要缴六斗给刘家,百姓们都很穷苦。”

原来刘家把田赋定得这么高,虽说是田赋,实际上和地租没有区别。“本王爷在新竹也收百姓六成地租,百姓都很富裕,为何北港的百姓缴纳六成田赋会穷苦?”

那个乡老听到杨鹏这句质问,支支吾吾不太敢说话,怕自己哭穷的行为抵触了杨鹏。他旁边一个微胖的老人站了起来,说道:

“王爷明鉴,北港的田地都是百姓在溪谷边开垦的,灌溉浇水全靠扁担水桶一桶一桶提水,年轻的夫妇两人能种二十五亩地就累个半死了。而且人力挑水灌溉总是力有不足,收获的粮食有限,一年能收二石就不错了。刨去田赋,只剩下十几石自用。”

“辛苦一年只能收获这么一点粮食,要养活全家人,北港的百姓岂能不贫苦?”杨鹏听到这个老人的话明白过来。北港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水利设施,每个百姓能种的地少,灌溉不力导致产量也低,所以百姓就贫苦。比较下来,新竹因为有水利设施,每个壮丁的生产力是北港的两倍。

杨鹏点了点头,自信地说道:“诸位乡老放心,既然如今北港由本王爷做主了,以后就一定会让百姓们富起来。以后别说吃饭穿衣不成问题,我还要让百姓们住上砖瓦房子,穿上绸缎衣服,吃上肉!”

北港的乡老们听到这话,扑通扑通全跪在了地上,使劲给杨鹏磕头。虽然心里未必相信杨鹏的话,但这些乡老们脸上却都是心悦诚服的表情。

留下五百名士兵在北港维持秩序,杨鹏就把船队开到了北港外面的外海。杨鹏舰队的优势在于机动力和火力。只有在辽阔的外海海面舰队才能放开手脚。如果船舶停靠在港口里被刘祥龙的大军包围了,情况就不妙了。港口里水道狭窄,轮船无法快速机动,最后肯定会被刘家的海贼包围。到时候几千人叼着刀剑攀爬铁甲舰的船舷,再多大炮也没用。

攻打敌人的港口也不是杨鹏的蒸气轮船最擅长的。大陆附近暗礁很多,吃水颇深的铁甲舰若是在陆地附近的浅海高速机动,很容易触礁。但如果不高速机动,又容易被人数数倍于自己的刘氏海贼包围。

所以杨鹏就把舰队开到了北港外面的外海,高速巡弋。一方面可以劫掠从倭国返航的刘家商船船队,另一方面可以拦截试图收复北港的刘家海军。

北港一年可以给刘氏带来几十万两的收益,想来刘祥龙无论如何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杨鹏的舰队在北港外海巡弋了五天,果然遇到了刘祥龙的庞大舰队。杨鹏正在尾楼琢磨地图,却突然听到瞭望手的大声呼叫。杨鹏抬头一看,发现遥远的海平线上突然出现了无数斑点。那些斑点越来越大,最后竟在海平线上连成了一条线。直线越来越粗,从南到北占满了整个大海的尽头。

四月初夏明媚的阳光下,那些斑点渐渐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帆船的船帆。刘家舰队像是铺满了整个海面,也不知道有多少战船,不可一世地朝五十三艘蒸气轮船攻来。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杀风情第九百七十九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海靖公主第八百六十章 待更新第二百五十章 情为何物第六百零二章 天不遂人愿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已原违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军撤退第九百五十七章 大获全胜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三十二章 公私兼顾第四百一十二章 才子佳人第九百四十一章 挑唆天竺第九百零七章 接连失利第三百二十四章 辽国新君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字军撤退第六百一十章 性福生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行险招第五百八十章 大宋使者第一百九十章 杨鹏对乡绅第一百二十八章 剑拔弩张第三百五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家难回第五百五十章 涪州失守第一百七十三章 剿灭汉贼第二十一章 考预后路第二百二十章 悍将之选第五百八十三章 私生子第三百七十章 内政军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明大军现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战到底第三十四章 天波杨府第六百三十八章 有女香兰第八百七十四章 迎头而来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京公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色胆包天第四百八十三章 划清界限第一千零六章 大明皇宫第九十章 意气风发第二百三十四章 前途艰难第九百五十九章 致命诱饵第五百四十九章 皇亲国戚第四百二十四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零五章 暗潮汹涌第七百六十七章 无上光荣第九百七十章 黄雀在后第四百八十六章 秀才造反第四百六十二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零二章 非常震惊第七百五十章 佐贺希幽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网成擒第三百八十二章 无路可逃第二百三十六章 穆桂英第一百二十九章 姹女宫主第二百二十八章 忠义后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席卷钦州第七百零三章 荒山尼庵第二十八章 第一批枪第四百九十三章 官场习惯第三百五十九章 是神是鬼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第六百六十一章 还在折腾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骑退敌第九百零三章 西入西辽第九百四十二章 两虎分食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战开始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理寺新政第五百八十三章 私生子第二十一章 考预后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梦碎心碎第三百三十章 野观音第二百五十一章 流言四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试探底线第八百二十三章 两女同心第二十五章 血腥警告第九十八章 峰回路转第六百七十一章 三面围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七百六十九章 岛屿争夺战第九百六十七章 战骑突击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后的底牌第八百九十七章 九州战况第九百四十九章 东西联合第五百八十九章 重创宋军第五百零四章 坚定不移第四百零九章 如此君臣第二百零一章 英格兰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抢完走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黄雀在后第四百三十三章 计划取消第七百九十一章 西方大力士第六百九十九章 荒唐一夜第十二章 大有斩获第一百八十章 “伐辽第一功!”第四百二十七章 悍将无敌第二百七十三章 先下手为强第九十八章 峰回路转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用书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倒向朝廷第七百二十二章 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