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 九章 汴京风坡

自从八王爷回到汴京之后,就有杨鹏大战耶侓红光,致使北招讨使全军覆灭,萧太后的晋阳会猎也就不了了之,杨延昭这个时候也给焦赞在郑州寻回。

杨延昭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二州时,杨延昭担任该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朝廷派他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师的使者。

六郎由来有说法是,唐宋时期流行行第称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内,同辈中按年龄排行。例如范纯粹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谓人称“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称)”。所以,杨延昭虽为杨业长子,但在大排行中降为第六。

又有学者据《大象列星图》中关于星象的解释推论出,南斗六星固主兵机,为大将之象,而作为大将之象的北斗第六星更主燕,杨延昭长期对付燕地辽军,辽军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相传,南皮县凤翔乡万牛张村为杨六郎摆牦牛阵之处。北宋时期,辽兵屡犯边境,杨六郎奉旨抵御。为巧妙消灭来犯之敌,杨六郎密遣人收买牦牛万余头,以草人腹装饲料,穿戴辽兵服装,诱牛以角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训练百余日,众牛见穿北兵服装者便猛用角挑,如是(此)习之如故。杨六郎见训练成熟,便下令将牛饿三天三夜。派人去辽营挑战,待辽兵追来,将万牛放出,牦牛冲入敌阵,见人就挑,辽兵死伤无数。宋军大获全胜。从此,此地得名牦牛阵。后因村中多居张姓,

柴郡主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建立大宋后,因自己与后周世宗为八拜之交,故此把柴郡主认作义女,宋太宗赵光义率柴郡主到边关射猎,被辽将擒住。杨延昭由潼台经过,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也正赶来,宋王误以为是傅救驾,乃将郡主许婚。而郡主爱慕延昭美俊;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延昭回京,求教于八贤王。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解破诗意,奏知宋王。宋王坚持是丁奎救驾,郡主乃请在金殿辩明真假。于是,杨继业、傅龙各率子上殿,吕蒙正令延昭及丁奎当面讲明救驾经过,真相大白。宋王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为郡马。延昭立刻献出珍珠衫,因其在铜台关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郡主。

宋辽大战,在金沙滩一役中,杨六郎与其它兄弟到金沙滩谈判。在谈判中,北国狼主天庆王即大辽天赞皇帝耶律贤识破大郎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后,下令开战。杨业冷静地分三路应对,左路由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率领,中路由其父杨业和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率领。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杨延平射杀天庆王,但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都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唯独是六郎,杀出重围,独自返国。出战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语。

杨继业子杨七郎曾经擂台比赛,打死太师潘仁美子潘豹,杨继业为先锋率军抗辽,潘仁美公报私仇,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潘仁美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杨六郎九死一生突围,回朝后状告潘仁美,但却因为皇帝宋太宗爱妃是潘仁美的女儿缘故,没有状告成功。最后请寇准来帮忙,寇准便利用鬼神之说,哄出潘仁美说出真相。最后因皇后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没有被斩首,却让潘仁美充军发配。杨六郎不服结果,在寇准的帮助下,最后在黑松林将潘仁美斩杀,为父兄弟报仇。宋太宗下令捉拿杨六郎无果,不久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这个时候杨延昭还在郑州带着,躲避官家,到了杨鹏的屈起。赵恒才特赦杨六郎。

孟良、焦赞本来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二人在不久后想打劫花刀将岳胜、打虎太保杨星,却被二人击败。于是四人结拜,岳胜作了大王。而老四杨星武艺很高却不通兵法,杨延昭挂帅路过芭蕉山,此四人都被杨延昭打败,后归顺,随同杨六郎为将。四人虽未与杨六郎结拜,却胜似骨肉,皆呼杨六郎为六哥。

辽邦韩昌挂帅入侵,呼延丕显不敌,三关告急,监军八贤王赵德芳张榜招贤,杨六郎以任堂惠身份来边关给八贤王献计,自己貌似杨六郎,可否让其假扮六郎,暂退辽兵。八贤王冒险一试。结果吓退韩昌,但韩昌很快就识破此计,再次返回攻城,城中守军不足,危机之下,此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八贤王依“任堂惠”所出之计行事,当每天夜里,宋军就又派士兵拿上水桶,往城墙上一遍遍浇水,夜里的寒气使得城墙很快又穿上一层层新的冰甲,这层冰甲,日日更新,打坏一层就重新浇筑一层,循环不休。辽兵冲到城下,无从爬城,韩昌只能望城心叹。

“任堂惠”再给八贤王献计,传令小卒们走乡串村买来数百头牤牛,拴在树林里让它们饿着,接着用干草绑了无数个草人,给其穿戴上敌兵的衣帽,肚露干草。摆布停当后,就把那些饿急了的牤牛放出来赶到草人丛中。那牤牛一闻到草料香味,就抢着吃,吃不着就用犄角把草人的肚子挑开。照这个法子,把牤牛训练了几次,就拴进树林空饿起来。说也巧,三天之后,敌人来犯。杨六郎即传下将令,命小兵卒们把宰猪刀子绑在牤牛角上。待敌人迫近,杨六郎便传令解绳放牛。这时,牤牛认为来敌又是供自己饱餐的草人,就一个个掀着尾巴朝敌阵窜去。见人就挑,挑倒后一闻没有草料味,就再挑别的。如此直追得敌人溃退数十里,死伤者不计其数。

杨六郎一生都是充满传奇,现在在加上杨鹏的屈起,使得杨家在朝廷更加强硬,八王爷也多次到天波杨府来拜访杨延昭。杨延昭现在的老婆又给杨延昭生了一个儿子,杨延昭的大儿子叫杨德政,小儿子的名字杨延昭取名字为杨文广。

杨延昭把一张纸交给柴熙春,柴熙春紧张兮兮的捋平了纸张上的褶皱,宝贝似的抱在怀里。“郎君,这可是传家的东西,不能乱丢。”杨延昭摇头苦笑,“郡主,这些东西是为夫从古本上誊抄下来的,未曾经过实践,具体的还要靠工匠们去摸索。你不必如此紧张。”其实也就是杨鹏把提炼酒的方法由周云镜带给杨延昭。

柴熙春眨巴着眼,期盼的盯着杨延昭,问,“郎君,那本古书还在吗?上面有没有记载其他的东西?”杨延昭责怪的橫了她一眼,“贪心……先贤古籍,皆以竹简记录,流传至今,已有千百年,早已残破不堪。为夫有幸阅览其中一二,已属侥幸。至于那本古籍,已经随风去了。”“随风去了……”

柴熙春一脸遗憾。旋即,她把怀里的纸张抱的更紧了,“郎君,既然古籍已毁,那么这两种技艺,除了咱们家,旁人应该也不会有。那就更应该妥善保管了。有这两种技艺,咱们家就等于有祖传的产业,以后子孙后辈也就不愁没饭吃……”杨延昭一愣,莞尔一笑。

也对,杨家除了武功,如果还有其他祖传的混饭吃的技艺,某天生异象的青面兽,也不至于去插标卖刀了……杨延昭只是瞧不惯柴熙春一脸紧张的模样。“郡主,这些图纸回头还是要交给工匠们去摸索,到时候难免会有所泄露,你没必要这么紧张。再说了,在没证实图纸上的东西可行之前,也没人会在意它的价值。”

柴熙春哼哼道:“酿酒作坊的工匠,跟府上签的都是死契。他们若是敢把这东西传出去,妾身就打死他们。佃户们都是府上家将们的亲眷,和府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不敢出卖府上的利益。”“至于这东西到底可不可行,妾身会亲自盯着工匠们去做……”柴熙春明显管家婆上身了。

杨延昭劝解无果,索性就随她去了。反正不管柴熙春怎么折腾,最终获益的都是自己人。

杨德政作为左补阙,平日里除了上书言事,弹劾百官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工作。现在杨延昭也没有官身,闲暇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下午的时间,柴熙春去酿酒作坊了。

杨德政一个人在东院里习练武艺。双手练习端枪,气力明显增长的比单手要快许多。他能感觉到,双手的力气明显达到了百斤。这副身体本来就是练武的胚子,习武进境远比一般人要快。端枪一个时辰。

杨德政浑身一抖,扔掉了石锁,双手持虎头乌金枪,猛然扎出。枪身犹如一道闪电,又似一条线。一闪而过。在杨德政身前,竖立着一根七尺高,两尺宽的圆木柱。虎头乌金枪从圆木柱上一穿而过,在上面扎出了一个深坑。

“唰~”“啪~”

拔枪,圆木柱四分五裂,散落一地。“还算你勤勉,没荒废武艺。”一道声音在东院月亮门口响起。杨德政闻声望去,瞧见杨延昭一身黑衣劲装,如枪而立。“孩儿拜见爹。”杨德政收枪而立,抱拳拜见。

杨延昭黑着脸今了东院,沉声喝斥,“听说你近几日,惹了不少祸事?”杨德政一愣,心头略微有些愕然。他大概猜到了杨延昭的来意。他没料到,高处俊居然真的会去找杨延昭。朝堂上政治博弈,输了就是输了。下次找回场子就是了。

找家长这种事,是小孩子打架打输了去告状的方式。高处俊这种处事方法,真的很跌份。杨延昭开口问了,杨德政不敢不答。略微拱手,道:“孩儿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身处左补阙之位,自然要担当起应有的职责。”

顿了顿,又道:“孩儿近日确实弹劾了几位朝中重臣,但都事出有因。孩儿之所以弹劾他们,皆因他们立身不正,作出了有违朝廷法度之事。如果爹您认为,这算是惹祸的话,孩儿无话可说。”君子欺之以方。似杨杨延昭这种忠贞耿直的人,杨德政只需要把大道理摆在他面前,他就会屈服。

果然,杨延昭听了杨德政这话,态度明显缓和了几分。“大郎,你虽年幼,却已经身居要职,而且又分署文官,文武有别。爹一辈子征战沙场,战场之事,爹无一不精,可是文臣之事,爹了解甚少。

爹没办法教给你文臣的处世之道,自然也不会去指责你做的对不对。爹只希望你,在面对将门的时候,留一点情分。毕竟,你也出身将门。”杨德政听的出来,杨延昭所说的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他也没料到,杨延昭居然会说出这么豁达的话来。深深的向杨延昭施了一礼,“孩儿谨记爹的教诲。”

“哈哈哈……”杨延昭教育完了杨德政,朗声大笑道:“爹瞧着你的端枪已经练的有模有样了,也是时候传授你家传的武功了。”杨延昭咳嗽了一声,从月亮门外走进了两个披甲带刀的军卒。“守着门口,没有我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两个军卒躬身。

“诺!”

然后,他们退到了月亮门外,守在了一左一右。杨延昭踱步走到了东院的武器架前,从里面挑选了一杆银样镴枪。“嗖嗖嗖~”随手扎了几朵枪花,满意的点了点头。“大郎,瞧好了。”话音落地,杨延昭持枪而立,整个人的气息和刚才完全不同。

此时此刻的杨延昭,像是一杆大枪,橫挑四方。“黑虎开山!”杨延昭爆喝一声,枪出如猛虎下山,势不可当。“青龙献瓜!”枪势一转,枪头一挑,犹如青龙盘旋,隐含杀机。这两式枪法,一刚一柔,刚柔并济,十分圆滑。

杨家的六合军阵枪,十二式,六刚六柔。刚时,霸道绝伦;柔时,精巧无比。一套十二式枪法演练下来,杨德政已经看花了眼。杨延昭一遍演练完了,并没有停歇下来,而是继续开始演练。再次演练出这套枪法,变得繁琐了一些,也变得更加霸道,更加精巧。杨德政能瞧的出,杨延昭第二次演练,十二式枪法,已经生出了变化。

十二式枪法,化作了三十六种变化。

……

第三遍,枪法生出了七十二种变化。

……

第四遍,枪法生出了一百零八种变化。

……

第五遍,枪法生出了二百四十种变化。

……

第六遍,三百六十种变化。

……

“六合军战枪,共有十二式,每一式有三十种变化。十二式共有三百六十种变化。”杨延昭一边盯着杨德政练枪,一边从旁指点。杨德政手握虎头乌金枪,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在练习。“黑虎开山,这一式讲究用力刚猛,却要留有余地。你一味刚猛,不留一点余地。不合格,重来……”杨延昭态度很严厉,要求很苛刻。他要求杨德政务必把每一式枪法练习到分毫不差,刚柔力道转换要一气呵成。

杨德政在杨延昭指点和训斥下,十二式枪法练习的有模有样的。杨延昭瞧着杨德政已经能够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十二式枪法。他就开口继续说道:“六合军战枪,大致上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你必须的融会贯通,一气呵成的练习通透十二式枪法,并能灵活的运用于实战。第二重境界,是在第一重境界的基础上,开始衍生枪法的变化,十二化三十六,三十六化一百零八,一百零八化二百四十,二百四十化三百六十……枪法练习到这一重境界,已经算是大成了。”

杨德政疑惑,“第三重境界呢?”杨延昭闻言,橫了杨德政一眼,“好高骛远,你爹我习枪三十年,勉强才达到了二百四十化三百六十的地步……”杨德政皱眉,若有所思,“爹,第三重境界,应该是三百六十化二百四十,二百四十化一百零八,一百零八化三十六,三十六化十二吧?”

杨延昭一愣,愕然道:“没想到你在武理这方面这么有悟性……既然你已经猜到了,爹也就不瞒你了。确实如你所说,枪法大成以后,化繁为简,从三百六十种变化中,归纳整合出新的十二式枪法。走到这一步,才算得上枪法真正练习到了巅峰。

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合他的枪法也就不同。唯有以十二式枪法为根基,演练变化,最终整合归一,推演出属于自己独有的枪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达到枪法的巅峰。这也是先祖创出的十二式枪法的真正的精妙所在。”杨延嗣之所以能够猜出第三重境界的本意,就是因为他发觉,杨家六合军战枪的三重境界,和人生的三重境界,略有相似之处。

杨延昭刚才的一番话,也证实了杨德政心中的猜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简入繁,化繁为简。世间很多东西,似乎都遵循着这一条道理。……

杨延昭尽心传授,杨德政耐心学习。转眼,一个下午时间已经过去了。当月亮门前响起“六合军战枪,共有十二式,每一式有三十种变化。十二式共有三百六十种变化。”

家传的武艺,是每一个将门立世的根本之一。在传授武艺的时候,非同宗同族者,不得观摩,不得偷学。柴熙春虽说已经是杨家的人了,可惜她仍旧没有观摩和学习的资格,因为她不姓杨。杨延昭停止了传授武艺,对着月亮门口的军卒吩咐了一声,军卒们才放了柴熙春进门。柴熙春今门后,瞧见了杨延昭和杨德政父子持枪而立,略微一愣。她也是将门出身,只需要扫一眼,就明白了刚才父子二人到底在做什么。

高处俊的事情,已经让杨延昭感觉到了杨德政地位的不同了。平日里,在杨延昭眼里需要礼让三分的勋贵们,在杨德政眼里却成了可以肆意弹劾的对象。由此可见,杨德政如今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已经隐隐超过了杨延昭。杨延昭心中有些欣喜,也有些心酸。

欣喜的是,他的决定是对的,他极力的支持杨德政考科举,做文官。如今杨德政不仅成为了文官,还担任着左补阙这种清贵的官儿,在朝堂上也有话语权。杨延昭戍边多年,吃够了文官们的苦头。

眼下家中也出了一位文官,他觉得自己以后戍边在外,也算有了一个照应,不用再吃那么的闷亏和苦头。心酸的是,他征战多年,到头来,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还不如自己这个刚出仕途的儿子有威慑力。心中情绪的矛盾,导致了杨延昭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杨德政。索性,他除了指点杨德政武功外,尽量避免太多独处。

免得天长日久之下,在杨德政面前丧失了做爹的威严。杨延昭的心情杨德政大致能猜出一些。不过,他也没办法去竭力照顾杨延昭的情绪。他必须要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取代杨延昭,成为杨府真正的决策人。

收起了虎头乌金枪,杨德政简单的洗漱了一番。唯有成为杨府真正的决策人。他才能把杨家的人,从死亡边缘牵引回来,把杨家打造成铁桶一般。已经吩咐厨房的厨娘做了一桌美味的膳食。习练武艺,对身体消耗极大,同时随着武艺的增长,身体所需要摄入的能量也就越多。

杨德政的饭量也随之逐渐增长。满满当当四大碗饭菜下肚,杨德政还只觉得吃到了八成饱。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天朦朦亮的时候,杨德政已经起床了。今日他要去拜访石家,所以昨日已经请过假了,不用上朝。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百三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机隐现第三百八十二章 无路可逃第六百四十五章 突袭成功第七百五十章 佐贺希幽第一百七十四章 胜利果实第四十一章 新城新貌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国风范第九百四十五章 中计败北第二百二十八章 真假神仙第三百四十三章 气急败坏第七百一十二章 倭国使者第七百一十一章 吐蕃归附第五百四十三章 燕云大军第二百四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三百三十一章 历史要进步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卷达卡第五百六十章 三年不成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明勇士第八百一十四章 继任之君第八百二十章 朝会新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应对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人压一军第八百零三章 待更新第七百一十八章 席卷千里第二百五十六章 势如破竹第五百三十四章 如此诱惑第五百一十三章 口袋阵第三百零五章 惶恐不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坦然处之第八百章 汴梁见闻第七百二十章 家法侍候第六百一十五章 调整部署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竺的机会第一百五十四章 首相视察第五百八十八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机隐现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旧交替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叵测第六百三十二章 凯歌连连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网成擒第六百零九章 恢弘景观第八百五十八章 血腥强攻第六十五章 契丹细作第六百零九章 恢弘景观第二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二十三章 如此诱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开始行动第四百九十八章 玄甲无敌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乎预料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宋来使第九十一章 杨鹏进京第十九章 以乱对乱第一百七十一章 重装骑兵第一百零七章 风雪丽人行第九十一章 杨鹏进京第四百四十六章 海上副将第八百八十三章 老顽固第四百二十三章 是敌非友第九百三十四章 倭国情结第一百零九章 雁门关大话杨德政第八百二十六章 缓兵之计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此捉奸第二百一十九章 毁尸灭迹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北安州第九百三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一百零四章 契丹南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泰国使者第七百九十章 待更新第四百零二章 侠骨柔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重创宋军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成兵变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凉商贾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女刺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燕云大军第八百三十四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零四章 情况有变第八百三十四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鼓而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密卫出击第六百八十一章 蒲甘的怒火第九百五十四章 转攻为守第一百九十章 杨鹏对乡绅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就是燕云军第九百零六章 家贼难防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赌服输第一百一十二章 兄妹相见第二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第八百六十章 待更新第三十五章 前尘往事第八十七章 血债血偿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斯商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胜利者声音第七百五十一章 城中鏖战第二十六章 建设新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山西内政第八百九十四章 城下血战第六百八十一章 蒲甘的怒火第七百五十七章 月下夜宴第九百四十一章 挑唆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