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214章 疑云

第214章 疑云

军报送到东京,赵玖初时颇有一块石头落了地的感触,因为真就如他所强调的那般,这金军果然还是来了。但很快,随着陕州军情汇总起来,他却又陷入到了某种不解和疑虑之中。

这种不解和疑虑是双重的。

首先是大的一方面,交战这么久,金军野战大军东西分野的情况已经是常识了,但此番开战,他只收到了西路军的军情,却没有收到东路军的军情汇报……照理说,小吴埽之战,这一刀应该是毫无疑问捅到了东路军的身上,但为何东路军一直毫无动静?

而且,太行山持续传来的情报也有点不对路,那就是大部分被金国安置在河北平原中南部地区的猛安谋克,似乎并没有大举动员的迹象,这是赵玖专门要求马扩日常传递的要害情报……而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河北平原上的猛安谋克,本身就是东路军的主力组成部分,也有一小部分属于西路军序列。

如果说,西路军为了达成突袭效果,故意没有全面动员,只是集中精锐骑兵的话,那当然可以理解,也跟眼下情报相符合。

但东路军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准备参战了吗?

当然了,东路军也有可能是后续才会重新动员起来,也有可能是部分精锐正在从河北东部复杂的黄河水道中经过,准备绕行京东作战,路上拖延了……这些都有可能。

然而,具体到西路军那边的详细军情,眼下也是疑云重重。

照理说,完颜娄室突然出兵,本该继续顺着上次战果,攻取延安府南边的鄜州、丹州才对,但为何南下潼关?

而且打下了潼关之后,他又会往何处去?

是会往东来打陕州,还是会往西去打长安?照理说应该打长安,以图自南面包抄鄜州、丹州,但若如此,为何反而出偏师钳制陕州?

偏偏潼关既断,长安方向通讯得从洛水绕行,不免又迟了几日,着实让人惊疑。

总之,种种疑惑,充斥赵玖脑内,也让枢密院职方司上下难出定论,继而又引发大宋中枢最高层的疑虑与不决。

唯独军情严肃,一刻不能耽误,朝廷却是在大年初四晚间,也就是得到消息后第二日,不顾天色已晚,临时在文德殿召开朝议……四位宰执、枢密院职方司诸参军、六部尚书、诸学士舍人等近臣,外加在京御营统制官以上皆在列,却又未曾召唤其他人,乃是求一个决断并做出快速反应。

“金军军情不明,张俊、岳飞、张荣这三处当谨守防区,不能擅动!”朝议开始后,汪伯彦代替枢密院先行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应对前提。

而这个前提,也事实上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因为这三处都直面敌占区,而且背后正是大宋要害腹心所在,张俊背后是淮南、东南;岳飞和张荣背后是东京、南京,是去年遭遇过大面积侵攻后刚刚有些起色的河南腹心之地。

“御营中军的沿河兵马、东京城内的兵马也不该擅动。”议论继续,很快便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见,但很快引来了一定反对意见。

“那可否调度御营后军来援?”

“当发韩世忠往西京洛阳观望局势,以备不测……”

“韩世忠必然要发,其部在淮西养精蓄锐,钱粮物资全是最优供给,本就是让他机动应援……但我以为未必当发西京洛阳,而当先往南阳,待局势清楚,再做进发!”

“往南阳自然是要从武关援护关西,但傍晚时分,关西已然从洛水小路紧急传讯,说是未曾……”

“虽说关西已经传讯,未遭急袭,但从大局来看,还是关西紧要些,因为一旦关西受袭,东京这边反而鞭长莫及,所以,若韩太尉真是去了西京怕反而是中了金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可若如此,完颜娄室真全力来攻陕州又如何?以陕州之重,一旦有失,那才是真正的东西隔绝……”

“不能发八字军去援吗?说到底,陕州总是跟中原近一些的,交通方便,若完颜娄室真来攻陕州,御营二十万大军,哪里不能抽调兵力去援护?”

不得不说,朝议还是有效果的,最起码能让不知兵的大臣们稍微弄懂一些局势。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朝议反而使得一些战略选择的两难清晰无误的展现了出来,譬如最大的机动兵团,也就是韩世忠部去长安还是去洛阳?此时要不要发御营后军来援?王彦的八字军可否适当调度,向西援护?

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利弊,但必须要做出动作,否则便是贻误军机,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大略听明白利弊的官家和宰执们一起来一锤定音了。

当然了,毕竟是经历了两三年的战事磨砺,赵官家还是有些经验和决断的,他稍作思索,便在心中有了大略定论:

首先,军事上的事情发生争执,还是该听专家的,所以这些争执应该以刘子羽、胡闳休等参军,王渊、曲端、王德、王彦等将官们的意见为主;

其次,赵玖本人总觉得完颜娄室这次出兵有些奇怪,显得云里雾里,但这种云里雾里的表现配合着完颜娄室的名声却让人大意不得……所以,一面需要在全局战略上留足余地,一面却又该针对完颜娄室这先冒头的一部主力全力以赴。

“朕意已决。”

稍作犹豫之后,赵玖便于御座中凛然出声。

而随着烛火摇曳,殿上二三十人也一时严肃静听。

“韩世忠出南阳,走武关,去长安。”赵玖当先而言。

“臣附议。”吕好问立于殿中阶下,当先做答,其余三位宰执也齐齐拱手行礼,表示附议。

当然附议!难道还要反对?

这本就是二选一的事情,利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本就是要赵官家当场选择一个出来,然后宰执们附议,来达成一个中枢决断。

所以一言既出,便无人再争论此事,旁边相候的小林学士等近臣,也已经按照昔日淮上八公山旧例,当场开始拟旨了。

官家决断,宰执赞同,内制发诏,诏成,便是一道代表了帝国最高权威、不可置疑的军国政令。

“官家。”

赵官家先做了一个战略决策,刚要继续说下去,御营都统制王渊忽然出列,当众提醒了一件小事:“武关守将辛兴宗与韩世忠仇怨,人尽皆知,军国重事,须做提防,莫要生无端之变。”

赵玖心下恍然,面上醒悟,却是当场扭头对正在书写旨意的近臣下令:“翰林学士林景默。”

“臣在!”林景默心下一突,但身形不急不缓。

“旨意完备,你便亲自送去,然后朕再与你一面金牌,务必随韩世忠进发长安,保证沿途不生事端。”

林景默平静俯首称命,然后继续低头书写旨意。

“非只如此。”得到提醒的赵玖复又连连吩咐。“着翰林学士李若朴去陕州李彦仙军中,殿中侍御史万俟卨去济州寻岳飞,中书舍人范宗尹去徐州寻张俊……起居郎虞允文去白马津寻张荣……此去军中,皆有金牌代朕权威,但不许干涉军事,是要你们协调各军矛盾,和缓地方与军中不妥。”

被点到名的,有李若朴、范宗尹在场,当时称命。

但户部尚书林杞复又提出,虞允文既是张荣女婿,便该避嫌,且其人资历过浅,当不得此任……关键是,张荣那里眼下局势正常,没必要将女婿送过去以示诚意,这样,非但显得局势过于紧张,也显得不够信任张荣翁婿。

本就对这个任命有些迟疑的赵玖即刻醒悟,复又更改人选,乃是让一位监察御史唤做李若虚的,也就是李若水和李若朴的另一个兄弟,出白马津以作协调……而这便是朝议的目的了,真是需要扔硬币一般的决断自然是赵官家来做,但不耽误大臣们拾遗补缺。

而此事既罢,赵玖复又决断,御营后军不发,依旧坐镇东南……这事虽有波澜,但还是在宰执们的拥护下一并从容通过。

“至于陕州方面……”

终于来到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赵玖却反而有些平静下来。“陕州方面,当发御营中军左右副都统(王彦王德)一并西进,以作支援。”

“若御营中军西面支援,则东京如何?”礼部尚书朱胜非忍不住出言询问。

“先让岳飞分部分兵马过来协防。”赵玖坦然相对。“其实,便真有金人大队兵马来取东京,也不可能从天而降的……要么从北面渡河过来,要么从东面京东绕过来,要么正是从西面陕州过来……但无论从何处来,只要咱们调度妥当,以眼下御营兵马布置来看,总是能来得及调兵应对的。反倒是若因完颜娄室忽然南下,失了方寸,这个不敢,那个不能,恐怕才正中了金人下怀。”

朱胜非当即不语。

“而且朕想过了。”赵玖越说越冷静。“完颜娄室此番南下,虽诡异极多,但无论如何,在他增兵之前,他的兵力就摆在那里,依照李彦仙来报,就是大略四五万,依照河北太行山的情报,河北诸猛安谋克未动,他西路军还要分守太原、延安、河中府等重镇,那他一时能动的兵马也就是这四五万……而这般兵力,对上咱们眼下花了一年的军事布置,他若攻长安,则陕州不可顾;若攻陕州,则长安不可顾;若两面并取,则两面不可得!”

殿中一时气氛稍缓,便是刘子羽、胡闳休、王渊等殿中知兵之人也都缓缓颔首,以示赞同。

“而且不光是这样,”赵玖继续讲到。“依着朕看,不管他取哪里,只要不能一击得手……便是能一击得手也无妨……因为咱们兵力摆在那里,只要妥善布置,让东西两面大军从容合力,妥当救援,协力夹击……不敢说胜,但总该能将他逼退的。”

殿中气氛愈发释然,几名一直没资格吭声的军将也都趁机叫嚷,好展示自己的忠心与鲁莽。

当然,一阵松弛之中,还是有人忍不住表达了一点反对意见:“官家,眼下各军虽说都是朝廷兵马,大多也有御营称号,可因为帅臣权大,钱粮兵马升迁一应自为,实际上却是自成派系的。譬如说,私底下如李彦仙部却干脆是号李家军或陕州军的,韩世忠部则号韩家军或淮西军,岳飞部、张俊部也自然是岳家军张家军。而西军眼下虽略显虚弱,却也是独立成军上百年,自有精锐与底气的,那敢问朝廷凭什么让他们听从号令,真就妥善布置,然后甘心情愿耗费自家那份兵马钱粮,去妥当夹击,救援他人?一旦朝廷有令,他们或许不敢公然抗旨,但阳奉阴违,就是不去又如何?只凭朝廷派出了几个只会舞文弄墨的学士、舍人,便能逼着几万大军去跟完颜娄室那种当世名将硬碰硬吗?”

说话之人,乃是曲端,但出乎意料,此言既出,上下居然颇多颔首,并无人怪他言语中轻视那几位近臣,并对几位帅臣略带恶意……因为曲大这话说的乃是实情,大宋军中历来如此不堪,坐视友军覆灭更是传统艺能。至于眼下帅臣权大,民间有此番称呼,也都是无误的。

而赵玖却似乎早有所料,便也干脆在御座上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想法:“所以,朕准备以宰执留守东京,朕本人则亲往西京洛阳坐镇……因为非朕临前,无人能把控韩世忠、李彦仙、西军、御营中军各部合力为之……诸卿以为如何?”

ps:这章发之前,起点后台显示,本月更新14.7万字……完成了。

(本章完)

208.第206章 窥见20.第20章 一问(恭喜小明新婚大吉)440.第433章 敕约143.第142章 胡思277.第274章 新酒第258章 辨经178.第176章 北辕就泾渭16.第16章 官家走投无路了!(上)46.第46章 帐内(上)131.第130章 三里303.第299章 秋雨471.同人23:明小说《北宋志异》节选——Te223.第221章 回乡17.第17章 官家走投无路了!(下)180.第178章 潇洒送日月(续)417.第411章 河流269.第266章 鱼羹412.第406章 获鹿74.第74章 观战(上)109.第108章 重典257.第254章 买卖322.第318章 恩赐212.第210章 小问题164.第163章 左右兼济(中)280.第277章 星汉266.第263章 舆论427.第421章 谏言269.第266章 鱼羹221.第219章 计较172.第170章 江湖多风波(续)157.第156章 河滩201.第199章 殿试(中)215.第213章 平陆215.第213章 平陆355.第350章 献礼200.第198章 殿试(上)123.第122章 出兵302.第298章 条子18.第18章 平叛(祝潇潇大佬生日快乐)83.第83章 小酌106.第105章 雨水(下)420.第414章 一掷59.第59章 元宵(中)465.同人17:气球上的贝指挥——素来不言185.第183章 仁者宜战栗(续)175.第173章 凌晨过骊山157.第156章 河滩334.第329章 诘问422.第416章 崩摧(续)411.第405章 忧惧44.第44章 文书(下)423.第417章 崩摧(再续)327.第323章 喧嚣62.第62章 五日(4k2合一)259.第256章 强弱285.第281章 杏林8.第8章 绝杀406.第五卷总结及完本与完本活动说明172.第170章 江湖多风波(续)426.第420章 传旨91.第90章 虚妄398.第393章 破绽41.第41章 买卖(下)121.第120章 通宝257.第254章 买卖335.第330章 劝说(2合1)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367.第362章 问法434.第427章 驱鱼264.第261章 设宴162.第161章 前后失据(下)232.第230章 藏报209.第207章 优容404.第399章 倾诉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417.第411章 河流8.第8章 绝杀310.第306章 炸酱面331.第327章 遗篇233.第231章 账目(7.5k勉强二合一)162.第161章 前后失据(下)45.第45章 文书(续)481.同人33:我真的曾经是个皇帝啊——泗水246.第244章 不忘(下)祝阿越女儿周岁生日142.第141章 人选91.第90章 虚妄376.第371章 私信308.第304章 丧家犬(2合1还债)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208.第206章 窥见276.第273章 岳台(续)430.写完新章,来给大家道个歉413.第407章 进军285.第281章 杏林162.第161章 前后失据(下)108.第107章 失控163.第162章 左右兼济(上)270.第267章 团结417.第411章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