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她老爹原来是兵马使

因为风大天冷,甲板上除了几个使船的船工并无其他人,空气里充斥着浓重的泥腥味,浪花与船舷撞击时溅起的碎屑不时扑至。

李茂走上甲板,劲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了眼灰蒙蒙的天空,觉得无甚看处,正要回舱去,眼前忽然一亮,却见田萁正倚着船舷望着浑浊的河面。

她瘦削的身影在排空的浊浪衬印下显得十分单薄,李茂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人说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这条河还真是一条猛恶的河。”

田萁正出神地望着河面,沉浸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里,猛然听到这话,吃了一惊,她抬头望了李茂一眼,勉力一笑,算是招呼,目光再度滑落河面,淡淡地答道:“一年四季只有这个季节才会这样,大部分时间,她还是很美的。”李茂道:“是啊,若她一年四季都这么狂暴,也就不会被人称作是母亲河了。”

“母亲河?李兄把黄河比作母亲河,这个比喻倒是十分贴切。”

李茂笑道:“我不过拾人牙慧,我是个和尚,幼小出家,没读过几年书,可不懂得什么比喻比拟的,比不了兄台你。”田萁微笑道:“我?我有什么?”李茂道:“观田兄举止谈吐处处与风雅结缘,足见家学渊博。”田萁微微一笑,谦和地回道:“李兄过誉了,家父是个好风雅的人,自幼聘请严师督导,我不过是略略知道些待人接物的礼数罢了。”

李茂笑了笑,没有再问下去,几次三番试探,这个叫田萁的女子都不肯泄露半点家世身份,萍水相逢,他没有理由继续穷追不舍。不问家世,李茂就拿这黄河入题跟她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一时倒十分投机。

田萁不光学问好,眼界也很开阔,看人见事常有独到之处。至于李茂,那眼界自然是开阔的无边无际,从鸿蒙开天辟地扯起,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扯的津津有味。一向矜持的田萁不觉间也展露出了真性情,她双目圆睁,两眼放光,捂着嘴咯咯地笑个不停。李茂说的这些东西听着怪诞,想想却又有一定的道理。

若非他一早就表明了曾做过和尚的经历,田萁简直要把他当作妖异一类了。和尚嘛,不用为生计奔忙,不用考虑传宗接代,不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闲着无聊不就是整天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田萁笑起来的时候很美,美目澄澈如水。

两个青墨吵吵嚷嚷地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女青墨瞧见田萁正与李茂闲聊,便气鼓鼓地冲着青墨发火道:“我怎么说,我们家大郎被你们家的勾了出来,你还不认账,怎么样,逮了现行吧。”她说着,高傲地扬起小脑袋,冲到田萁面前,厉声责怪道:“外面天这么冷,你怎么吃的消,还不快跟我回去。”

她扯住田萁的胳膊,不由分说拉着就走。田萁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竟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地跟着她走了。待二人走后,青墨扯了把李茂,说道:“不得了,这位田公子可是大有来头!方才那小子急找他不着,就急了眼,嚷着要我交人,我说真是稀奇,田公子脚长在他自家腿上,去哪不去哪,我管得着吗。他不依,发狠说不交人,就抓咱们下大狱。我说你听清楚了,咱们大郎可是朝廷的七品县令,谁敢放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呸,县令算个什么东西’,我家公子的父亲是魏博后院兵马使,掌着好几万兵马呢,谁的势力大?”

李茂倒吸了口冷气,暗道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早就看出来她来历不凡,却没想到她竟是平卢田氏之后。田氏乃当世大族,声势最旺的有三系,平卢田氏、京兆田氏和信都田氏。平卢田氏自田承嗣起便经营魏博七州,垄断节度使一职已有三代,父死子承,朝廷无权干涉。

田承嗣,平州卢龙人,原是安禄山麾下大将,参与安史之乱,后在莫州降唐,出任魏博节度使,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等七州,割据地方,不遵朝廷号令,朝廷屡讨不平,不得不默认其割据地方的事实。田承嗣后官居平章事,封雁门郡王,临死传位给侄儿田悦,开中唐以后藩镇世袭的先例。

后人说到中唐以后的藩镇,常将其与“割据”一词联系在一起,言藩镇必说割据,似乎是藩镇就必然要割据地方,不割据地方的就不配称之为藩镇。

李茂先前也是这种印象,但穿越之后的事实告诉他,这个印象是片面的。唐中期以后,地方藩镇林立,河南、河北、京西、京北、河东、西南等地更是节度使遍地开花。但并非所有的藩镇都割据一方,至少在中唐时大部分藩镇还在朝廷的掌控中。

唐初地方只有州县两级行政区域,玄宗时设十道监察区,后缘边设置九节度使,节制驻军并兼管地方财、政事务,是为藩镇雏形。安史之乱后,不论边疆还是内地,藩镇遍地开花,多者辖十余州,少则辖一州。

藩镇长官名称各不相同,以观察使最为常见,观察使例兼任首州刺史,监管辖内其他州县的行政和财务,观察使同时兼任管内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管理地方的民政、财政、治安、营田等事务,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机构。

此外,朝廷在边疆和内地重要的军事节点设置节度使,节制当地驻军。节度使拥有朝廷授予的节钺,对地方驻军有专杀之权,权力极重,地位甚高。

有节度使的藩镇,循例由节度使兼任管辖区域内的观察、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常截留赋税以养军,养军以自重,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谋取地方和私人利益。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严重依赖朝廷,没有朝廷赋予的合法性,他们在藩镇寸步难行。京西、京北等地,因为地方贫窘,财政入不敷出,藩镇军费和行政开支大部仰赖朝廷。

因此之故,这些藩镇的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都护等)的任免由朝廷决定,州县官吏也由朝廷选任,地方所收赋税除留州、送使之外还要上供给朝廷,藩镇的军费虽由地方自筹,军令却还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下诏出兵,藩镇不敢不从。

而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朝廷对藩镇和其所属州县依然能做到如臂使指,节度使或观察使的废立完全取决于朝廷的一纸公文。

不过也有一些藩镇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实际上的独立状态,他们拥兵自重,割据地方,垄断节度使的废立和州县官吏的任免,截留赋税自给自足,对朝廷诏令阳奉阴违,乃至公然对抗。

这些藩镇被称之为“骄藩”,(骄是骄横跋扈的意思)他们主要集中在河朔地区(今天的河北、山东、京津一带),以魏博、成德、幽州三镇为典型代表。

河朔地区曾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安史之乱虽然平息已四十年,当年作乱的叛军残余却并未肃清,他们在安史之乱的后期审时度势改换门庭,摇身一变由叛军而成为主政一方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虚弱,对地方采取绥靖策略,姑息纵容,以保持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时长日久,地方势力坐大,他们相互之间缔结联盟,相约互不侵犯,联合对抗中央,在藩镇内部他们自行废立节度使,不报户口,截留州县赋税,养兵割据地方,乃至自行任免官吏,实行地方自治,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后院军为牙军精锐,牙军则是节度使亲兵,魏博军政大权现把持在平卢田氏一族手里,田萁的父亲果然是魏博后院兵马使,则必是田承嗣一族。

《杀破唐》最新章节由云起书院首发,最新最火最快网络小说首发地!(本站提供:传统翻页、瀑布阅读两种模式,可在设置中选择)

第689章 暗战长安第736章 点画江南第22章 捉金使第141章 谁是黄雀谁是蝉?第135章 木驴借箭第541章 长安的手段第114章 他死或我亡第702章 信任危机第592章 内政一团麻第230章 你跟我动刀子第209章 跑路是门技术活第529章 燕地风云(上)第168章 分赃要公平第343章 你待怎样第150章 闲的发霉第96章 带着你的嫁妆嫁过来第363章 没法给你解释第297章 养伤第17章 赏功第735章 杀秦第220章 艰难的决心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34章 好运要来你挡不住第631章 纸上谈兵第390章 误入野人谷第204章 二心第444章 梦醒时分第731章 皇帝该做什么(续)第140章 屠斩第542章 何泓之死第576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第686章 建国,号秦第579章 寻旧部,再奋斗第694章 夜刺第677章 房子要塌了第189章 下一个目标第146章 你想造反吗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第44章 欺人太甚第321章 规矩不能坏第472章 赶着来当冤大头第124章 故事、大棒、金鹅和禁言令第487章 木马计第721章 历史的长河第610章 谁泄露了我的行踪第235章 上都进奏院第25章 破局的是条鲤鱼第296章 凄惶第538章 赏他个活埋第330章 睁眼第490章 焦心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667章 甘露之变第33章 我要恭喜你第383章 很多很多很多年后第415章 谎报功第96章 带着你的嫁妆嫁过来第367章 行云龙第402章 温柔乡与狠毒计第714章 打打杀杀第534章 何以辨忠奸第621章 屠狗计划第598章 河北的新变局第592章 内政一团麻第558章 幽州的谜团第191章 鸳鸯山下惊鸳鸯第551章 祝你马到成功第446章 她脚痒第499章 打他个天翻地覆2第175章 打闷棍的第508章 幽州之变第244章 奏对少阳院第603章 太平记第263章 说客第228章 凰化龙第550章 是大忠若奸还是大奸若忠第90章 你认不出我第6章 公正的审判第686章 建国,号秦第54章 硬着头皮也要上第147章 去还是不去是个问题第471章 野猪皮死磕契丹狼第352章 国不爱民第471章 野猪皮死磕契丹狼第611章 杯具和洗具第675章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第522章 谁是刺客?第135章 木驴借箭第19章 终于可以走了第492章 关门吧第328章 策反第427章 莫逼人第215章 折辱第346章 布子(续)第503章 战后重建要加快速度第389章 讨价还价第633章 过江龙第368章 霸气侧漏的宰相第655章 未雨绸缪和突发事件第652章 “换头术”(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