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白脸和红脸

祝九的“改邪归正”让众人看到了希望,李茂的亲力亲为,同甘共苦,更是让人振奋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筹划,李茂将东高镇的七百多户番汉居民划分为农户(包括渔、猎、牧)、工匠、商户三大类,分类管理,强制劳动。

将城镇周边的土地分作六大块,夹城里的一千亩熟地是为公地,主要作为良种和蔬菜基地,所得收入全部纳入公库,由度支部统一支配。现在等份承包给五百户居民,承包者按照度支部的统一要求种植作物,所得由公库出资收购,产量和质量优等者记功有奖。

夹墙外侧和东高山脚下的田亩等分化作五百份,承包给五百户居民,各自所得的十之一上缴公库,其余由自己支配。

城镇以北、河汊以南,东高山以西、以北、以东的土地划作牧场,承包给十八户牧民,用于饲养牲畜。

积集体之力修筑渔梁坝,将镇北河汊改造为渔场,分包给二十户渔民,从事渔业。

设农林水牧局具体主管相关事宜。

设立工商业促进局,鼓励兴办工商业,并具体管理公办工商业实体。

推举李茂为经济部总管,赵光良为农林水牧局主事,郑孝章为共商促进局主事。

用冯成道知公库监督,文书丞为度支部总管。

两个月时间弹指而过,与李茂初来时相比,东高镇平添了三分生气,多了几份秩序,上下士气旺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李茂与文书丞、郑孝章等人商议后,决心去趟卑沙城见一见桑容,协商借盐和筹办海盐场事宜。东高镇现在只能满足自给自足,若想挥舞经济大棒动员力量,应对与契丹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还需要借助外力,这个外力首先是卑沙城的桑容。

石空、冯成道随同前往,乘船沿辽河南下,在新筑的河口镇稍作停留后,便改乘海船出海,三天后在一处港口小城停靠,弃船登陆,翻山越岭后,终于来到临海而建的卑沙城。

李茂估算了一下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大连旅顺附近。卑沙城早在桑容归顺朝廷前,就是其重要据点之一,清海军即使在鼎盛时期,也没有忘记经营卑沙城,因此当清海军在淄青惨遭肢解后,卑沙城就成了清海军余部的避难所和东山再起的希望。

不过当李茂看到这座声名赫赫的城池时,心里却充满了失望,卑沙城与其说是城,倒不如说是个山大王盘踞的土堡。人口虽已过万,却连一道像样的城墙也没有,城内街道曲曲折折,高低不平,房舍鳞次栉比,全部挤在一座临海的小山包上。

城外的码头终年透着一股子腥恶的臭气,让他们这些在内陆住惯的人闻之欲呕。卑沙城内现盘踞有四股势力,其中三股都与清海军有关系,还有一股势力据说是来自并不遥远的日本。

桑容的大宅建在港口附近,却在上风口,腥臭的海风从门前刮过,索性没直接往屋里灌,虽然如此李茂也轻微地感到有些不适。

这所宅邸从外表看朴素到近乎寒碜,进了门才知别有洞天。桑容现在一面做海盗,一面从淄青贩卖盐、铁、丝、布到辽东,再将辽东的土产贩卖道内地,经苏卿的海东商社运销整个淄青,并远销河洛等地。

出于利益考虑,铜虎头在李茂退出淄青后,并没有断绝跟他的生意往来,这些生意现在都由苏卿一手经办。

桑容的生意做的很大,手下有四五百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勇悍之辈,在卑沙城的四股势力里排位在第三,与第二名实力相近,与第三名则拉开有一段距离。

见到李茂,桑容抱怨自己上了当,声称跟苏卿做生意吃了大亏,辽东的珍宝苏卿吃不下,而淄青的盐铁他却是有多少吃多少。

“蛮人不用金银,一般以物易物,你家夫人卖不动我的东西,非要我拿出金银来,我哪来的钱?再这样下去,你们家的生意我就不做了。”桑容半开玩笑半做真。

李茂笑了笑道:“我们已经在洛阳觅得了一个大豪,河洛的市场即将打开,以后你的辽东珍宝不愁销售不出去,这个生意嘛还是要做的。”

桑容道:“休要哄我了,欺我耳目闭塞吗?自胡裕春被人黑了后,河洛的生意等于就断了,靠那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是撑不起来的。”

李茂道:“这你就大谬了,我那位干妹妹绝对是个做生意的奇才,暂时遇到点小麻烦,你这个做大哥应该多担待、帮助,怎能在这说风凉话呢,这不合适吧。不过你也不用着急,一年后你再看,保管你有多少货都填不满她。”

桑容道:“但愿如此,否则我真是支撑不下去了。”看了眼冯成道,问来历。

李茂道:“冯先生是煮海的大行家,在扬州曾主持过几个大盐场,我打算跟你合伙在辽东煮海,所得利润五五对分。”

桑容道:“煮海?你有钱吗,你有人吗,离开我你办不成,五五不行,至少三七。”

李茂道:“你三我七,这不合适,四六,我六你四。”

桑容道:“休要扯淡,我六你四,少一分我也不干。”

李茂道:“辽北一线由我分销,其他的归你。”

桑容道:“这个还是凭本事吃饭吧,我不能有生意不做吧。”

李茂道:“也罢,你先借我一百石白盐,将来从分成里扣除。”

桑容笑嘻嘻地望着李茂,良久方道:“才站稳脚跟就要折腾,合适吗?”

李茂微笑道:“时不我待,我不动手,他们也不会闲着。”

桑容最终答应借给李茂三十石海盐,这个数量勉强够李茂度过难关了。

至于煮海的地点,冯成道还要具体勘测,桑容并非独断之人,爽快地答应了,派了两个得力助手陪着冯成道去。

芩娘时已送回淄青,至于她的病,常河卿道:“不轻,但也没有说的那么重。”末了他补充了一句:“主要是怕你为难。”

李茂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她有病,桑容欲借养病之机留她做人质,芩娘怕他为难,就故意装大病,李茂顺势利导,将她送回淄青,让桑容的小算盘落空。

公事办完,桑容引着李茂在城里走了一圈,李茂看中城外一处靠山的良港,对桑容说:“你我联手拿下这块地,在此建一座新城如何?”

桑容道:“口气倒不小,建一座新城新港得花多少钱,你有吗?”

李茂笑笑道:“将来你拥有了这座城,你把这块地给我,我不驻军,只拿它做生意,如何?”桑容道:“到时再说吧,我心情好就给你。”

卑沙城其他三家势力闻之李茂来了,纷纷派人来请,李茂知道他们请客是假,刺探消息是真,于是借口公务紧急,连夜走了。

一回到东高镇,李茂即派秦墨和石雄去寻室韦部,二人在茫茫森林里跋涉十余日,才找到室韦人的营地。

室韦人本游牧在辽东北部一带,唐人势力撤离后,他们乘虚南下,势力遍布整个辽东,以辽东土著自居,因此对契丹人的入侵十分不满,只是苦于力有不逮,不敢对抗,闻听大唐势力重返辽东,并愿意做他们的盟友共同对敌,十分感兴趣。

室韦诸部盟主喀山部首领雪碧华和长老盟执事猛盾商议后,即派了一位长老侍者和首领亲信到东高镇回访,意在刺探虚实。

李茂盛情接待了两位使者,引着他们参观了牧场、鱼塘和新开辟的水渠、道路,两位使者对东高镇取得的成就十分惊讶,在他们的心中唐人势力早已被逐出辽东,即便返回也要时间,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冒出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城镇来呢。

不过他们也留了一个心眼,李茂带他们参观经略府,参观牧场,参观农庄、市场,独独不带他们参观兵营,想来唐人的兵马并不强悍,不敢拿出来献丑,公然要求参观对方兵营,容易引起误解,两位使者打定主意要来一次暗访。

李茂自然要行二人这个方便,待得知二人偷偷溜到城南第三师驻地时,李茂立即下令石雄给予好好招待,招待他们看一场戏。

于是第三师兵营内,人吼马嘶,尘土飞扬,军士训练时发出的吼声震的林中宿鸟阵阵惊飞,护军虞侯的马队绕场巡察时,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击的尘土飞扬,两名使者的行踪很快就被发现,做了护军虞侯的“俘虏”。

“俘虏”很快被带到李茂面前,二人面红耳赤,不知如何辩解。

李茂却大方地笑笑说:“二位远道而来,我恐二位辛苦,才未安排出门打猎,不想两位手痒,自己摸了过去,可惜路径不熟,摸到了咱们的兵营里,误会,完全是场误会。且休息一晚,明日我陪两位出城打猎去。”

一名使者趁机提出要参观李茂的兵营,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是盟友,就该坦诚相待,你有多少兵力就该全部拿出来,不该藏着掖着。

李茂面色凝重,想了想,郑重地点点头,对二人说:“现在我就陪两位过去。”室韦部长老侍者说:“事关机密,咱们说走就走,不要告诉第三人知道。”

李茂点头,只带石空一人前往,走进镇南大营时,训练刚刚结束,正在进行总结评比,闻之李茂带盟友使者来访,队列中出现了一阵骚乱,众人拍打身上的尘土,把卷起来的旗帜重新展示出来。

两位使者看在眼里,只是不说,绕营一周,看了他们想看的一切,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东高镇。在东高镇呆了三天后,二人带着整整三石白盐回到部族,见到部落首领雪碧华和长老盟执事猛盾,雪碧华问东高镇是否有实力做室韦人的盟友,二人答:“该部生机勃勃,将来必是我部强劲对手。”

猛盾问:“他部有多少兵马?是否为勇士?”

使者答:“皆是勇士,兵马不下千人。”

猛盾道:“是你亲眼所见,还是猜测?”

使者道:“他部有三个师,我们亲到第三师营地看过,那里有三百骑兵,三百步军,皆是勇猛之士。”

雪碧华道:“一个师六百人,三个师怎会是一千人,你的算学跟谁学的?”

使者不慌不忙道:“安东军编制有四个师,第四师空有其名,其余第一师正在筹建,第二师兵营既小又无声音,我想应是虚张声势,故而揣测是一千人,而非一千八百人。再回首领,我的算学正是您亲自教授的。”

首领面红。

猛盾挥挥手,示意二人下去,侍者放下帘子,雪碧华道:“看起来,我们可以借助唐人的势力驱逐契丹人。”猛盾道:“要有两手,事成之后,顺势灭了东高镇,不能成为我心腹之患。”雪碧华道:“若因此开罪大唐朝廷,如何应对?”猛盾微笑:“我营州的朋友告诉我,他这个经略使是自封的,不作数。”雪碧华大喜:“请降我调兵节符。”猛盾却闭着眼睛道:“待解羊会,我亲手降节予你。”

雪碧华被噎了一下,只得俯身答是。

室韦喀山部向邻近的同族盟友发出了邀请,诸部会商之后,相约来年秋季以游猎为名,集合各部勇士,南下东高镇与李茂会盟。

不过这一切都应该是来年秋后的事情了,室韦人今年收成不错,秋冬及明年春季都无意出兵征战,而夏天正是水草丰美的时节,族人忙于放牧他们的牛羊也不肯把精力用于征战。

这一年时间内会有很多变数,如此大规模的会盟行动,难免有走漏风声的时候,契丹人很注重对情报的收集,他们通过派遣细作和收买商贩的方式广泛收集对手的信息,尤其是对室韦这样有直接利益冲突,又有实力与之对抗的势力。

契丹人得到了一点风声,却又不能十分肯定,于是他们的斥候再度潜入东高镇。

李茂从辽东城带回来三十石白盐,这是一笔极其巨大的财富,在辽东的行情是一斤盐可以换两只肥美的活羊,或五十斤干肉,更重要的是食盐的吸引力十分巨大,消息一经传开,周围数百里之内的森林野人们,纷纷带着他们的特产赶到东高镇进行贸易。

人口和人流现在无疑是东高镇最缺的资源,没有人的流动,工匠所产的物品便无法兑换成他们所需的物品,李茂定的目标是三年后东高镇的人口翻两番达到五万人。

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茂却是信心满满。

欲达此目标,第一步是打出东高镇的名头,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彻底驱逐契丹人。

几个月前,李茂和文书丞制定了一项绝密计划,计划的核心是两人分工,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在对待契丹人的关系上李茂表现的穷凶极恶,不止一次在军民们面前放言要与契丹一战,这种话在聚会时说,在军训时说,在会见其他部落首领时也说。

与此同时,文书丞则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文书丞主张跟契丹人和睦相处,他的理由是东高镇实力弱小,绝不是辽东霸主契丹人的对手,与契丹人对抗的直接下场就是从辽东滚蛋。而且迄今为止,契丹人并没有对东高镇做什么,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森林部落过来敲诈勒索,甚至做生意的时候也是公平交易,从不仗势欺人。

第105章 刺血当墨第196章 退个风轻云淡第144章 真能折腾第502章 打他个天翻地覆第368章 霸气侧漏的宰相第371章 铤而走险第289章 突然发难(续)第64章 借刀杀人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67章 他想明白了第408章 挖坑第31章 遇到一伙不讲理的第377章 识大体,顾大局第635章 王者之师第329章 愿将心思付麻纸第33章 我要恭喜你第148章 花开四方第279章 无题第643章 清理门户第561章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第114章 他死或我亡第671章 事情还没有结束第128章 断指将军第732章 我不是小心眼儿第89章 救人乃快乐之本第25章 破局的是条鲤鱼第730章 皇帝该做什么第249章 说吧,说吧第53章 此计有点损第482章 打还是不打第295章 稀里糊涂就开打第561章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第241章 陈数第4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215章 折辱第366章 反第227章 王孙不全是纨绔第383章 瞧瞧这脸皮……第4章 宝鼎薛家第594章 宴无好宴第517章 东征像场梦(下)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494章 新罗人的偷袭第631章 纸上谈兵第399章 不慎窥见巨第716章 大青川第488章 大哥!贱人!第177章 抢人第15章 诱敌第334章 夜袭第490章 焦心第368章 霸气侧漏的宰相第198章 给你一个新考验第725章 攻坚第311章 我就是试探你第33章 我要恭喜你第647章 天师不是神第40章 原来是你第187章 牙军方第180章 请你吃罚酒第472章 赶着来当冤大头第367章 行云龙第442章 诈降第632章 坠落的“太阳”第152章 淄青节度使府第146章 你想造反吗第14章 骂的连自己都脸红第73章 宣传只为卖地第7章 大户人家第574章 筹谋一战第556章 两份见面礼第291章 追索真相第278章 我很懂事第11章 人家的事你不要乱打听第641章 不惧乱局第333章 误判第477章 第一锭钢第650章 天师威武第198章 给你一个新考验第62章 与贼同行第162章 表面的真相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个苍蝇第254章 有权要用第417章 兄弟齐心第117章 追将第483章 敌友的界限在哪第418章 负心汉还是有情人第471章 野猪皮死磕契丹狼第567章 骂你别生气第588章 天马腾空终有日第269章 遗诏第271章 别光站着看第623章 不能犹豫第54章 硬着头皮也要上第245章 荐人第546章 谋乱第246章 何日是太平第194章 后续的影响第232章 难忘的伤疤第486章 别嫌我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