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打他个天翻地覆

金梯邕这些天想了很多,对后事的安排也十分详尽,他写了两封书信,一封给新罗王金重熙,一封给摄政相金彦升,详细奏报了辽东之战的始末,对成败得失做了深刻检讨,最后向二人表白忠心,即便做了阶下囚,也绝不向李茂投降,宁可自裁,不失气节。

他又交给心腹一封家信,让他尽速回国去做些安排。

军中亲贵子弟他早已分批送回国去,他们来军中只是为了积攒经历镀镀金,非但帮不上忙,还常拖后腿,但这些人他一个也不能得罪,还得抽出相当的心力捧着、哄着。

进军东州前金梯邕把他们留在了辽东城,然后视战局变化,再做进退打算,东州战事陷入胶着后,他便将人陆续打发回国,金梯邕将他的特权运用到了极致,每个人走前都官升一级,予以旌彰,辽东之战虽败,他们的日子还要过下去。

军中的精锐和文职人才,乃至优秀工匠,也一体打发回国去,新罗国经此挫折,元气大伤,但只要人在,将来就还有崛起的机会,若连人都没了,这个国就真的完了。

一切都安排好后,金梯邕给李茂写了封信,表达了议和的愿望。

李茂回信:除非新罗人无条件投降,否则不予议和。

金梯邕将李茂的信展示给众将看,军帐内哭声一片,李茂倚为腹心的三座城池他们一座也攻不破,国内已经断了他们的粮草,他们的存粮所剩无几,不要说还有李茂虎视眈眈,就是李茂放他们走,他们也回不了国了。

已经穷途末路了,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自然也有死硬分子坚决不肯投降,叫嚣着宁可全体玉碎也绝不与李茂媾和,面对反对声音,一向以软、疑、散面目示人的新罗统帅突然变得铁石心肠,面目狰狞,谁有异议斩谁,二话不说,推出去就吃刀。

真有不信邪的以头试刀,结果是他们的人头在大帐外堆成了一座小丘,反对的声音才被镇压下去。

金梯邕回信答应无条件投降,李茂划出六处受降地,要求新罗人解除武装列队前往。

最大的一处受降点设在西甲营,新罗帅金梯邕亲自领队前往投降。

受降的是第三师统领诲洛可,这里是他族人的家园,由他受降最为合适。

受降持续了两天,这中间出了一些小意外,所幸总体平稳,没有酿成大的祸端。受降完毕后,李茂令将两万七千名新罗卒打乱建制后分配给第二、三、四师,新罗军队级以下编制不动,队级主官集中在军官训练所轮训,抽调军官和军校生入队改造。

至于中高级将领则一律迁入东高城内看押。他们中除极个别将领,李茂是不会用的。

龟甲山下的新罗军就地向常木仓投降,改编之后,两名主帅宋梦龙、李红水和四十名中高级将领被押送到东州城看押、改造。

至于附属于新罗军的近十万民夫,李茂也一体接收。

李茂的胃口很大,想一口吞下两万七千名新罗军和附属十万民夫,但辽东的经济条件无法供养这么多人吃饭,执行者只能灵活变通,故意对病弱士卒和民夫放松看守,放任他们爬墙逃走。

民夫多由新罗国征募来,绝大多数都有家室,此刻他们归心似箭,与家人团聚的憧憬战胜了对现实的理智,驱使着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茫茫雪原。

在辽东之战基本结束后,一幕人性挣扎的悲喜剧却在悄悄上演,主角是新罗国的十万民夫和逃兵,茫茫雪原是他们的舞台,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是舞台的背景,这场悲喜剧以喜剧开场,以悲剧结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能返回新罗。

东高城下,新罗人一败涂地,但辽东之战还没有最后结束,金梯邕归降前,将所部精英尽皆遣送回国,对不愿投降但也不阻扰别人投降的人,也网开一面,允许他们离队回国。

这些人还在回国的路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一时精英。

李茂以石雄为左陆军主帅、马和东为右路军主帅,率轻骑沿途追击。

新罗人先行一步,亦知形势危急,日夜兼程,奔逃不已。

副帅宋先公统帅一支王族子弟兵一路狂奔至鸭渌水畔,忽然发现他们的去路断了,不知几时,鸭渌水已经被一股来自卑沙城的海盗切断,江上行船尽皆被毁,此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泅水渡河显然也不现实。

宋先公与众人商议,溯流而上,往长白山中暂避。左路军主帅石雄抢先一步切断了进山的道路,右路军配合卑沙城主桑容封锁住鸭渌水后,便沿着鸭渌水开始了大扫荡。和石雄相互配合,似一张铺天大网将逃难至此的新罗精英一网打尽。

李茂接到战报,下令不得滥杀,尽量将人带回东高城,这些人是新罗精英,以后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两路大军纵横扫荡,加上天气严寒,缺乏粮食,事后统计大约有九万新罗民壮和军卒葬身于辽东冰原。这些青壮年对一个小国来说,几乎就是全部。新罗国将在今后数十百年内一蹶不振,失去争霸辽东的资本。

李茂下令屯驻在鸭渌水北岸的两路大军统归石雄统帅,即日渡江南下,目标直指新罗国都庆州。

石雄统军渡河击溃新罗残部阻击,一路南下,锐不可当。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新罗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宫廷政变,新罗王金重熙诱杀了摄政相金彦升,迫于金彦升残部的压力,率部逃出京城,在平壤城下向石雄投降,声称自己被金彦升和金梯邕架空了权力,做了“住在王宫里的囚徒”,他无心、更无胆量进犯上国,而今冒险斩杀权臣金彦升,敬首级以献,以表心意。

石雄报李茂请示方略,李茂令石雄率部护送金重熙回国,以安其位。石雄大军在忠于金重熙的将领的引导下兵不血刃地进入庆州城,送金重熙入宫坐稳了国王的宝座,将金彦升旧部挑刺头杀了几个,新罗王还欲借石雄之力讨平外部州郡,石雄没有答应。

李茂最终同意了新罗王的请和要求,令其派重臣和宗族近亲前赴长安谢罪。新罗王又请李茂归还“****”金梯邕,李茂没有同意。

新罗使臣在辽东特使陈小艺的护送下,跋涉万水千山,由陆路进长安谢罪。

李纯接受了金重熙关于辽东之变的解释,宽恕了他的罪过,赐给金印,打发使者回国。

又以辽东地位险要,升经略使为节度使,授李茂检校工部尚书充辽东经略使,押新罗、渤海两国使,封曹国公。

李茂奏请改辽东城为辽州,增设平壤城、卑沙城、河口镇三处军镇,增设归州、勿州、哥州,以控制整个辽河流域及半岛北部。

新设的归州,治所在龟甲山镇,“归”便是“龟”的谐音,辽东原有哥勿州都督府,李茂取旧地两处要害堡镇,分设两州,哥州震慑室韦和契丹,勿州警戒渤海及靺鞨人。

随着大雪融化,辽河解冻,薛老将的水军迸发神威,在整编后的第二师的配合下,以辽河为轴南征北战,顺着辽河将大唐的旗帜插遍了五州四镇十八堡寨。

打到顺手处,祝九和薛老将头脑一起发热,声言要深入契丹人腹地,彻底解决契丹人的威胁,驱赶其残部向西,夺取辽东上游的草原地带,解决辽东的马匹供应问题。

李茂没有同意,以第二师和水军现有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契丹人开战,击破契丹人还有待时机。他调回头脑发烧的薛老将,以祝九兼哥州刺史,屯兵哥州,屏障契丹。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石雄和秦墨的联军便到了辽东城下,石雄要求薛青裹立即献城,接受改编,承诺说李茂已为他保留了一个刺史的位置。只要他肯投降,便将辽州刺史的大印拱手相送。

秦墨则要求薛青裹把女儿薛丁丁交出来,说他带来了李茂的聘礼,就等着薛青裹的嫁妆和女儿回去洞房了。

安东军有恃无恐,嘴脸可恶。

薛青裹却是大气不敢喘一口,新罗靠山倒了,辽东尽在李茂之手,他的粮仓已经见底,顶多支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怎么办,出城跟李茂血战一场?那显然是以卵击石,那么只有乖乖归顺。

第272章 我不想杀人第506章 明朗的心第386章 我是来受降的第690章 右厢在行动第173章 柿子先捡软的捏第112章 又见兵变第630章 伐新罗第259章 利在义之先第249章 说吧,说吧第592章 内政一团麻第233章 尔辈皆英雄第109章 假的真不了第631章 纸上谈兵第200章 兵该怎么练第380章 谅你也不敢第333章 误判第331章 夜天子第495章 那道门的后面第108章 高调是种气质第525章 这一劫在幽州第458章 辽东第629章 小车不倒继续推第163章 表面真相(续)第294章 别当我傻第13章 为兄弟两肋插刀第206章 我本贱人第448章 棘手的脏活第171章 纠察官第456章 落魄之王第414章 进退之道第503章 战后重建要加快速度第46章 乞丐好疯狂第17章 赏功第674章 宫廷内斗永不休第233章 尔辈皆英雄第420章 两颗糖,一巴掌第152章 淄青节度使府第394章 我要伸冤第376章 这事你不能心急第365章 引君入瓮第358章 鬼城女小队长第427章 莫逼人第711章 老僧耳背第234章 莫挡我路第220章 艰难的决心第735章 杀秦第94章 月光下的罪恶(续)第189章 下一个目标第128章 断指将军第627章 不动声色第190章 久别胜新婚第674章 宫廷内斗永不休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176章 调虎离山第582章 激辩是非第565章 出事了第220章 艰难的决心第324章 过渡不会太长第634章 曲线救国的新罗帅第440章 共赴时艰第612章 燕北的存留第601章 壮志未酬身先死第122章 荐将第284章 物是人非第712章 这仅仅只是一种讽刺...第185章 自投罗网第722章 伐陇第711章 老僧耳背第244章 奏对少阳院第564章 有亲朋自远方来第707章 背后那只手第400章 老狐狸,还是你狠第394章 我要伸冤第124章 故事、大棒、金鹅和禁言令第443章 乱战第107章 唾面自干是种修养第652章 “换头术”(续)第178章 抢人(续)第291章 追索真相第560章 血战将军渡第424章 历史的天平第228章 凰化龙第588章 天马腾空终有日第496章 轰上了天第624章 魏州江山第648章 天师不是神(续)第185章 自投罗网第88章 这算什么第714章 打打杀杀第232章 难忘的伤疤第433章 活埋第52章 自己挖坑自己跳第251章 构陷第244章 奏对少阳院第594章 宴无好宴第427章 莫逼人第173章 柿子先捡软的捏第336章 从容是种气度第571章 大风档第106章 刺血当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