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浮海浪里行

说了一阵闲话,天色黑了下来,大船上灯烛照耀,明如白昼,船大浪轻,十分稳当。张鹭发现李茂在船上蓄了一批歌舞姬,个个年轻妖娆,体态撩人。

他虽是个旱鸭子,却听人说船上规矩大,等闲不让女人上的,李茂不懂这个道理吗,为何弄了这么多歌舞姬在船上?

在来辽东之前,张鹭做了一些功课,对李茂的身世做了一些了解,不过李茂为人低调,做的事都神鬼莫测,他的背景云里雾里,让人摸不到头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是此人好色的很,家里美眷如云,还常和心腹秦墨出入烟花之地,他做上都进奏院主的时候,有段时间索性就长住平康里办公,还给妓女们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轰动了京城:

十年一觉西京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文不错,人却是个地道的浮浪子弟,这就难怪要在船上蓄养这么多的歌舞姬了。

张鹭虽然不以为然,不过美人在怀,他也做不到坐怀不乱,被一群莺莺燕燕榨的灯枯油尽,顿时酣睡不起。

海上生明月,李茂和韦雍走上了甲板,腥咸的海风吹在脸上,十分舒服,卫士布置了警戒线,确保没有任何人会打扰他们。

韦雍在确认没有任何外人在场,他说的话天知地知李茂知,绝无第三个人能听到时,方才敞开心扉向李茂表达了效忠之意,并将自己的履历一五一十,从头道来,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隐瞒,他相信李茂不会计较他的过去,而他也无法隐瞒自己的过去。

李茂的确不计较他的过去,计较的是他肯不肯向自己坦诚他的过去,作为手中重要棋子之一,李茂对韦雍的过去并不陌生,韦雍所简述的过去与他所掌握的虽稍有出入,却也还能接受。

韦雍最后诚恳地说道:“崔雍一片真心惟天可表,若有妄言,甘受五雷轰顶而死。”

李茂笑了笑,指了指卫士布置好的藤椅,示意韦雍坐下来说。

两张藤椅并排摆放,各自前面放有一张茶几,藤椅、茶几,摆放的方式都是韦雍所未见的。他也听说过李茂来历与众不同,说话做事常有出人意表之处,因此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勉强接受了,只是李茂能惬意地把身子埋进藤椅里,而他始终只是稍稍搭着一点边,恭敬地欠着身子。

李茂并不打算纠正这份恭敬,韦雍毕竟不是秦墨,和他还是很有隔膜的。

“元理是位正人君子,也是位爱兵如子的好官,但幽州这个地方,光是好官还吃不住,朱氏经营幽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刘氏父子经营多年,也只是仅仅将其压服而无力斩草除根。朱洄宁愿舍弃营州,也要保存实力,志不在小,还有长安的人,是谁不必我说,想必他们也找过你。”

韦雍忙欠身答道:“正要禀报,在长安时林英曾找过我,他希望我帮他做一件大事,给的酬劳很丰厚,可我以为他无法兑现,只是说说大话,且我向来讨厌这种背主求荣的人,故而严词拒绝了他。”

李茂赞赏地点点头,道:“河北之乱为祸已久,朝廷苦不堪言。河北三镇中,幽州势力最弱,却是对朝廷最恭顺的,因为幽州有卢龙、雄武两军,两家互不买账,始终拧不成一股绳,容易被朝廷分而治之。刘济三父子内斗,三个人都没落好下场,雄武军势力大损,在两军之争中已经落了下风,自然期望得到朝廷的帮助,林英是捡了个便宜,所以他才想做笔大买卖,不过做大买卖得有大本钱,他有吗?”

韦雍道:“他没有,四两拨千斤,他没这四两本钱。”

李茂道:“所以幽州总归还是朱洄占上风,雄武军会被压制,他们肯定会不服。”

韦雍道:“大帅所言极是,雄武军使庄园,大将韩盐露、何泓都不服朱洄,是可以利用的一方。”

李茂道:“你打算怎么利用?”

李茂咄咄逼人,韦雍顿感紧张,想了想,毫无保留地说道:“元理公不能做节度使了,得设法让他下来,这不是算计他,而是为了他好。幽州不能落在庄园、朱洄等人的手上,而应该由大帅来统领。可以利用庄园和朱洄的不和,设计让二人互相争斗,再以元理公的名义邀请大帅率军入关调停,趁机拿过幽州。”

这个回答,李茂是满意的,却不动声色地问:“朝廷是不会同意的。”

韦雍脱口而出:“两害相较取其轻,朝廷不会有异议。”忽觉话不妥,忙又解释:“朝廷更信不过朱洄,林英要我做的大事,就是鼓动庄园、韩盐露的雄武军平灭朱洄,把幽州送到朝廷的手上。”

林英想做什么,李茂大体还是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是新设立的驻上都进奏院,陈慕阳想消息还需要佐证,观察幽州的局势变化,他判断陈慕阳的消息是可信的,林英的确是在利用雄武军与卢龙军的矛盾下一盘大棋,也就是林英跟韦雍说的“那件大买卖”。

李茂判断在朱洄和雄武军之间,朝廷肯定会选择雄武军,虽然雄武军也不大恭顺,但总比祖上有污点的朱洄强。

不过万一雄武军抵不过朱洄,朝廷又将如何?

而若恰巧李茂有能力压制朱洄稳住幽州呢?

迫不得已,朝廷也只能选择李茂了,这就是韦雍那句犯忌的“两害相较取其轻”。

这一切的关键是让朱洄自己跳出来,再让雄武军和朱洄斗起来,把握好时机逼着朝廷不得不接受李茂率军入关,执掌幽州的事实。

李茂和韦雍对视一眼,心有灵犀,许多话尽在不言中了。

“要设法把朱洄运作回幽州。”

夜深临别之际,李茂一语点明韦雍回幽州后的任务。

韦雍心领神会:“明白。”

在海上飘了两天两夜,来到一处拥有绵软沙滩的港湾,岸上一座城寨,有重兵把守,是李茂的四大盐场之一,芦苇湾盐场。

盐场内建有码头,所产的海盐通过船舶运至东、高州,在此包装,再运销辽东各处。

河东产池盐,韦雍和张鹭都曾参观过,与这座大盐场相比,河东的池盐作坊还十分原始,规模小,设备落后,管理简单,是无法相比并论。

芦苇湾盐场出产的盐品质上佳,价格低廉,韦雍、张鹭看了都十分满意,代表张弘靖和李茂定了一份契约,约定李茂向幽州供货,幽州方面负责分销,所得利润,二八分,辽东拿二,张弘靖拿八。

二八这个结果是张鹭争取的,李茂本来要三七分,他三,张弘靖七,这多出的一层是张鹭喝了一大碗酒后争取来的。

此行功德圆满,韦雍心满意足地回了幽州,张鹭却临时提出要到辽州等地去看看,李茂表示欢迎,遣人护送去辽州,由文书丞、郑孝章等人接待。

他自己却去了卑沙城,辽东已经一统,卑沙城也非化外之地,桑容审时度势,向辽东节度使李茂献城,李茂授他一个节度押衙兼卑沙城兵马使,仍然驻守卑沙城,所部一个不动,只是让监军院象征性地派了一名监军使过去。

辽州监军院现在就是李茂的私人图章,凡需要向军队派监军,由军政部护军院拟出名单,交由监军院出面办理,监军使张海蓉就是护军院使夏纯的门下书办小吏,签名、盖印、发文而已,非但丝毫做不了主,连多问一句都不敢。

不过张监军修养高深,早看透了权与名的实质,他爱好广泛,吟诗作画,悠游山林,日子过的很是逍遥,他的一个门生能模仿他的笔迹,留在监军院办理常务,每遇有紧急公文而张海蓉又不在,便由他代签代办,张海蓉连捉笔画名的苦差事都免了。

李茂巡视卑沙城,主要是看看他着力打造的海外贸易码头,这座码头在卑沙城外,说是码头,其实已经建成一座新城,占地面积甚至比卑沙城还大。

除此之外,李茂还要顺道出席安东军第十师建军仪式。

第十师这个番号,李茂本来是打算留给高苏的,渤海大将因为追随大元瑜过紧,为新国王所猜忌,两家闹的剑拔弩张,同时派人请李茂裁决。

高苏是一员悍将,这一点他已在战场向李茂证明过,东征军中军一万多人差点被他打垮就是明证,金梯邕、马和东、石雄都做过他的手下败将。

他的麾下号称“铁打的高家军”,主要将领都是高家子弟。高家军常年驻守渤海北境,与靺鞨人打交道,精擅山林作战,作风顽强,战术高明,是捍卫渤海北境的中流砥柱。

大元瑜说服高苏率部南下,在铁州城下阻击李茂,距离铁州不远的中京城是高氏的荣兴之地,家族的根脉所在。高苏率八千高家军南下参与大尺隆组织的铁州会战,屡建奇功,李茂兵走险锋,突然使出大杀器,一举攻克了中京城,拿住了高苏的命脉,迫使八千精锐的高家军不得不做壁上观,没有参与最后的上京保卫战。

他的家族因此保全,但在渤海却坏了名声,而今江山易主,新主翻出旧账整治他,高苏只得含恨投奔辽东。

第373章 勇士不哭第207章 雇凶杀人第86章 我请你喝酒吧第318章 执法要严第541章 长安的手段第364章 天塌下来哥哥替你顶着第425章 比赛有风险第123章 新班子第615章 驭内要严第265章 闯宫第464章 我来这就是为了种田第619章 天塌不下来第149章 郓州,我来了!第363章 没法给你解释第246章 何日是太平第242章 大舅哥的牢骚第402章 温柔乡与狠毒计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502章 打他个天翻地覆第28章 一报还一报第222章 一路向西第106章 刺血当墨(续)第243章 跑官记第244章 奏对少阳院第200章 兵该怎么练第516章 东征像场梦(上)第265章 闯宫第499章 打他个天翻地覆2第351章 回鹘王城第483章 敌友的界限在哪第321章 规矩不能坏第504章 天赐之物第561章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第645章 煽风点火第536章 平定叛乱和大清洗的开端第71章 找钱第22章 捉金使第606章 王气不能泄第98章 赚他最后一文钱第642章 化国为郡第555章 无情未必真英雄第281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717章 走你!第714章 打打杀杀第318章 执法要严第224章 珍珠蒙尘第511章 目标在远方第718章 自投罗网第183章 诈第229章 兄弟,我不如你第371章 铤而走险第392章 破第347章 唐冢第738章 家事易决第179章 请你吃敬酒第250章 大事化无吧第216章 好事自上门第677章 房子要塌了第687章 非太师不可!第386章 我是来受降的第186章 自投罗网(续)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417章 兄弟齐心第66章 功德圆满第735章 杀秦第46章 乞丐好疯狂第681章 没那么顺第201章 讲武堂趣事第291章 追索真相第649章 亦幻亦真第488章 大哥!贱人!第686章 建国,号秦第83章 吃饼第310章 厉兵秣马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399章 不慎窥见巨第98章 赚他最后一文钱第388章 有我的就有你的第80章 为何不带上我第128章 断指将军第78章 诱第313章 袭破曹州第552章 弄个郡王干干第368章 霸气侧漏的宰相第580章 算计第233章 尔辈皆英雄第205章 也太腐败了第604章 太平记(续)第614章 改元宝历第679章 操起家伙跟我走第223章 皇帝也爱财第172章 纠察官(续)第545章 老夫人的担忧第619章 天塌不下来第670章 祸乱之始第169章 好鱼不宜乱炖第314章 袭破曹州(续)第216章 好事自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