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七月 (2)

当我在八月三日那天再次经过墓地时,发现墓地的篱笆已经被修路工人拆去了,更可惜的是,裂叶翅果菊也被割去了。甚至,我们都能想象出,在将来的几年里,裂叶翅果菊和除草机战斗的场面。它最终被除草机打败,然后悲惨地死去了。到那时,大草原的时代也就会正式宣告结束。

来自公路局的消息称,每年夏天,当裂叶翅果菊盛开的时候,它旁边的公路上会有十万辆汽车经过这里。我想,在这十万辆汽车上,至少有十万个人学过历史课吧,或许在他们当中,有两万五千人上过植物学的课吧,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曾经注意过路边的裂叶翅果菊,更不会知道它已经死去!如果我跑到附近的教堂,向牧师控诉修路工人的罪行,说他们除去的不是杂草而是历史书的时候,牧师肯定会非常惊讶,弄不明白为什么杂草成了历史书了呢?

裂叶翅果菊的死,是本地植物葬礼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植物葬礼的一部分。人类的机械化正在将植物推向灭亡!当人们清理了他们眼中的这些“杂草”之后,还会感到非常骄傲。如果人们还算明智的话,现在应该停止一切历史课和植物学课程,免得未来的人们知道他们的幸福生活是以植物的死亡为代价时,会感到非常愧疚和不安!

于是,当农场周围的植物都被割完时,这个地区就会被称作是“好”地区。我的农场不是“好”地区,因为它周围没有公路,它的植物没有被割掉,所以我才选择了它。没错,我的农场没有跟上人类进步的步伐,它依然保持着原始状态,没有机械化,没有现代化。农场里的道路还是原来开荒者踩出来的马车道,从未被整平或者铺上碎石,更没有被清理过。我的邻居们经常跑到郡领导那里哭诉,说他们的树篱已经连续好几年没人来修剪了,他们的沼泽没有人建筑大堤,也没有人排干那里的水。而我,却是一个纯粹的植物爱好者。每当周末,我这个植物爱好者的标准生活模式,就是住在偏远的地区;在非周末的时候,我会尽最大努力在大学农场、大学校园和临近郊区寻找植物过日子。整整十年,每年在这个地区的植物第一次开花,我都一一作了记录,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很羡慕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因为他们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景,而商人和大学生就很难有这种幸运了。不过,不管是偏远地区的农民还是城市里的商人和大学生,他们都不曾认真观察过他们所拥有的植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人类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毫不关心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二是除掉所有植物,进行现代化。

导致大量植物消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经营无杂草的农场;二是大规模林地放牧;三是修筑道路。很明显,不管是哪个原因,都会占用土地,于是,所占土地上的植物就要面临死亡之灾了!然而在我看来,不管要怎样改变,也没必要杀死所有的植物种类啊!杀死所有的植物种类对我们人类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就算是经营无杂草的农场,也应该为植物留一块空闲的土地吧;就算是修筑道路,也应该在道路旁边留一条空地给植物吧;就算是放牧牛羊,割草成田,也应该留下少许植物的种类吧。这样一来,整个郡的植物依然是庞大的,而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更加美好!

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负责看管草原植物的人,竟然对如何保护植物一无所知,更别提对植物进行关心了!铁路公司为了修筑铁路,用栅栏把铁路用地围了起来,只留给草原植物很小的一块保留区。在那里,在煤渣、煤灰和大火的威胁下,草原植物像往常一样,闪耀着它们的光彩。从五月粉红色的折瓣花,到十月蓝色的紫菀,它们都坚强地在恶劣的环境里开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想和铁路公司的总裁谈一谈,想唤醒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希望他能关心一下铁路周围的植物。当然,我还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总裁。

铁路公司为了清除路边的野草,会使用喷火器和化学药品喷洒器来杀死草儿。不过,喷火器和化学药品的成本很高,所以他们并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也许,他们会想到其他省钱的措施,继续杀死远处的野草!

假如我们不太了解某个事物,那么当这个事物消失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痛苦。我们之所以为某个事物感到悲哀,是因为我们对它知道的太多了,不忍心失去它。也许,人类对裂叶翅果菊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的名字而已,所以,当它死去的时候,我们不会为它的消失而感到难过。

我曾经想挖一株裂叶翅果菊,种到我的农场去,就在我辛苦挖它的时候,我第一次了解了它的特性。挖一株裂叶翅果菊就像挖一株栎树幼木那么费力,我整整挖了半个小时,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和尘土,最后还是没有挖出来,因为它的根部很深,仿佛是一株直挺挺的硕大甘薯,几乎穿透了地下的岩石层。我终究没有挖出那株裂叶翅果菊,但是我却明白了一件事情:裂叶翅果菊的这一特性能够帮助它熬过大草原的干旱时期。

得不到长成的裂叶翅果菊,我干脆种下了裂叶翅果菊的种子。它的种子非常大,而且饱满,拿一颗放在嘴里,有一股香瓜子的味道。把它们埋在土里,眨眼的工夫,它们就发芽了。但是,接下来它们生长的速度会明显变慢,甚至经过五年的时间,它的幼苗还没有成熟,没有长出开花的枝条。也许,裂叶翅果菊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开出第一朵花。照这样计算的话,墓地里那株裂叶翅果菊应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它可能比最古老的墓碑的年龄还要大!也就是说,在一八五〇年的时候,墓地里的那株裂叶翅果菊已经存在了。说不定它还见过黑鸡鵟从麦迪逊的湖泊撤退到威斯康星河呢,它当然也见过许多开荒者的葬礼,看着他们一个又一个地死在野草中。

有一天,我眼睁睁地看着一株裂叶翅果菊的根部被电动铲切断了,但是没多久,它被切断的部位又长出了新芽,最后竟然长出了花茎。于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被铲平的路边上依然会长出植物来。一旦裂叶翅果菊在一个地方生根了,那么它几乎是永生不灭的,除非在它身上过度地放牧,或者是被人斩草除根!

在经常放牧牛的地区,裂叶翅果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我曾经看见一个农民把一群小牛犊赶进一片草地,草地上长着许多裂叶翅果菊。牛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草之前,会将裂叶翅果菊连根拔起。看得出来,牛也喜欢裂叶翅果菊,只不过它无法忍受那些篱笆墙把自己局限在一片湿草地上,不能自由自在地进食。换句话说,幸亏牛只是偶尔来这里吃草,否则这里早就看不见裂叶翅果菊的影子了!

上帝是仁慈的,因为他让几千种植物和动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后,依然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今,还是上帝的仁慈,把那份历史拿走了。当最后一头牛离开威斯康星时,也许没有几个人会为它伤心落泪;同样,当最后一株裂叶翅果菊永远从大草原上消失时,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它呢?

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2)第2章 Part 1沙郡年记——一月第13章 九月第5章 三月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诺拉 (2)第35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1)第39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2)第8章 五月第2章 Part 1沙郡年记——一月第3章 二月 (1)第40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2)第20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1)第41章 野地与文明 (1)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3)第40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2)第6章 四月 (1)第13章 九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诺拉 (1)第37章 观鹿第43章 环保美学 (1)第28章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第25章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36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2)第5章 三月第35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1)第30章 Part 3乡野的秘密——乡野第33章 环河 (2)第10章 七月 (1)第38章 雁的音乐第31章 人类的闲暇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2)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3)第31章 人类的闲暇第9章 六月第9章 六月第43章 环保美学 (1)第34章 大自然的历史第25章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32章 环河 (1)第28章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第13章 九月第14章 十月 (1)第28章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第31章 人类的闲暇第39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1)第6章 四月 (1)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诺拉 (2)第1章 序 言第20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1)第39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1)第13章 九月第16章 十一月 (1)第8章 五月第13章 九月第28章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第9章 六月第13章 九月第8章 五月第38章 雁的音乐第2章 Part 1沙郡年记——一月第6章 四月 (1)第35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1)第40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2)第1章 序 言第35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1)第12章 八月第39章 Part 4惆怅的结论——土地伦理 (1)第2章 Part 1沙郡年记——一月第1章 序 言第1章 序 言第37章 观鹿第6章 四月 (1)第3章 二月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2)第14章 十月 (1)第24章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4章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4章 二月 (2)第10章 七月 (1)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诺拉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15章 十月 (2)第11章 七月 (2)第13章 九月第19章 十二月 (2)第7章 四月 (2)第32章 环河 (1)第37章 观鹿第20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1)第15章 十月 (2)第36章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2)第43章 环保美学 (1)第28章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第13章 九月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3)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质——威斯康星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