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百(2)

杨昭穿越以前在学校念书,不管小学中学,语文课本上总少不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因为语文老师要求全文背诵的关系,所以至今杨昭还记得那一篇《故乡》,记得闰土,记得那句曾被无数人引用转述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很有哲理,甚至放在现实之上也很有道理,但却并非是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时候甚至根本不成其理。遥想当年曹操率大军南征孙吴,却被周瑜在赤壁一把火烧尽了战船,只好从华容小道退却。这华容道说是道,其实根本没有路。又因为下雨,所以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曹操只好教军士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只好一停跟随曹操。可谓凄惨狼狈之极了。之后要不是关羽顾念旧情,禁不住曹操又哭又求地终于放他过去,只怕后来也就没有那魏蜀吴三国鼎立,更没有什么司马以下三滥手段阴谋篡魏,篡了以后却又保不住,还选个白痴儿子上去做皇帝,终于搞得天下大乱导致五胡乱华死人无数的乱七八糟事了。

所以说,军队行动之时,就必定要走在铺设平整的道路之上,决不可能仗着人多,所以就硬生生把没有路的地方也踩成一条路。那心山野岭地势崎岖,或者沼泽水网纵横交错之地,一两人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地去走,或者能够走得过。成千上万的军队也硬要去走,那么不管有多少人命也不够填的,即使勉强填了进去,这支军队也废了,根本再不能打仗。

天下虽然广阔,但适合军队行动的路,来来去去也就只有那么几条,绕也绕不过去。就拿剑门关为例。此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根本无路可通。故而素为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关城不破,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廷官军永远也不可能入蜀平杨秀之叛。

由蜀地进出汉中是这样,要想由吐蕃国内入侵大隋境内,同样也不能例外。吐蕃军无论是要乘隋军和蜀军在剑门关相持不下的时候突然从背后起夹击,抑或干脆长驱直入,深入大隋腹地去攻击城防空虚的大兴城也好,其实能够选择的突破点不多,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两三个而已。

李靖的先法制人之计,其实说穿了极简单。就是率先带领小部分精锐军士,前往吐蕃国境与大隋国境交界线上的这些突破点预作防备。一旦现吐蕃军队,便迅集结起来,先给予吐蕃军迎头痛击挫其锐气,再凭借地形优势死守当道,使其不得踏入大隋国土半步。李靖对吐蕃诸般情形只粗知大概,但也晓得其国内王族与贵族之间暗流涌动,相互明争暗斗无日无之。所以隋军的小股精锐只要相持得一段时间,吐蕃军必然不战自乱,除去主动撤兵之外,便再没有其他选择了。

计是好计,但也凶险到了极处。吐蕃国内虽然暗流涌动,无法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但既然孤军深入隋境,那么其兵力必然不会少于三万之数。这是攻取大兴所必须的最低限度兵力。少过三万的话,则大兴城毕竟是大隋都,哪怕城防再空虚,也不是仅仅几百几千人就打得下来的。而且这三万吐蕃军也不可能是乌合之众,必然全是吐蕃精锐中的精锐。

相反,隋军这边左卫、右卫、左武卫三军相加只有三万,即使加上这一路打仗过来所收编的,也还不满五万。街亭、列柳城、阳平关等汉中诸处要隘都要留兵守备,实际可用之兵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万五、六千人左右而已。以三万多人与剑门关的七万蜀军相持,纵使对方泰半是乌合之众,却也绝不可稍有轻忽。为了维护战线稳定,于是能调动出来前往截击吐蕃大军的兵力,最多最多也就只有三百左右而已。以三百士卒对抗至少三万吐蕃精锐,哪怕占有地利,以一当百,同样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计议定当,杨昭和李靖立刻前去找宇文述商议。宇文述毕竟是行军大总管,杨坚钦定的平叛大军最高指挥。所以杨昭尽管身为皇孙外加左卫大将军,也不可以擅自调动军队外出。

宇文述毕生南征北战,闯过无数大风大浪。手底所杀过的高手没有一百,少说也有八十。虽说向来多胜少败,没吃过什么大亏,但总是留下了许多暗伤。这些暗伤平日里似乎不碍事,可是一但有机会便会猛烈作出来。当日宇文述和唐霜那长战,委实是伤了元气。哪怕事后以无字真经—疗伤篇助他培元固本,但宇文述仍是以肉眼可见的程度迅衰老下来。短短七八日工夫,对他而言却像过了七八年,额上皱纹至少深了三寸。

不过宇文述虽然衰老得厉害,但思维依旧敏捷,目光之毒辣亦不减当年。对于李靖的推想,他稍加思索便全盘认可。但对于李靖分兵截击之计,却大大地不以为然。宇文述老成持重,认为这边左卫、右卫、以及左武卫三军绝对不能动。上策应该是谴使者快马急报大兴,立刻把消息尽快传回去请求指示才对——这是老成持重之计。

“此举万万不可。”杨昭凝声反对,道:“从南郑到大兴,快马来回也需要七、八日以上。而且唐十三虽死,唐门却还未灭,大有可能派高手在路上进行拦截。万一因此延误了大事……”

宇文述摇头道:“吐蕃国可能有异动,但也可能没有。眼下一切只全凭李贤侄的猜度而已,并无直接证据可以证明。但剑门关那七万蜀军却随时可能出关向南郑攻来。相对之下,还是这边更加紧要。”

杨昭凝声道:“杨秀连战连败,假如不勾结外援,迟早也是兵败身死的下场。要奇袭大兴,只有吐蕃、吐谷浑、还有西突厥三国有这种机会。但吐谷浑和西突厥要想过来,必须先突破史万岁老将军在凉州的防线。史老将军戍敦煌多年,手下又有数万百战精兵。吐谷浑和西突厥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凉州防线,就非起二十万大军强攻不可。所以眼前唯一的威胁只在吐蕃,这点绝无疑问,还要什么证据?截击吐蕃大军,我只抽调左卫三百士兵。这边少了这三百人,也决不至于动摇大局。大总管,请成全。”

宇文述连连摇头,道:“以三百敌三万,这不是打仗,而是自杀。河南王,陛下和太子既然将你交给了老夫,那么拼着这几根老骨头不要,老夫也万万不能让你冒半点险。”

杨昭长长吐了口气,突然反手从背上抽出阴阳令左右交击。“叮~”的一声清响,激溅起几点火花。小王爷淡然道:“我不是去打仗,更不是去自杀。只是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而已。”

宇文述面上流露几丝无奈,问道:“那么……王爷你究竟要去那里活动筋骨?”

杨昭将目光投向平铺在桌上的大地图,徐徐道:“可能是这里吧。九寨沟。”

——偶素有气无力滴求票滴分割线——

书荒中,所以懒洋洋,懒洋洋啊……红票……收藏……

第30章 不该惹的人(上)第183章 阴阳令出破不死(2)第121章 争雄(3)第250章 真龙蜕变,帝星争辉(四)第136章 擒贼……必擒王(2)第255章 腐水流泉,金菊迎客第116章 鬼吹灯(下)第226章 生死之道说灵神(二)第344章 骊山皇陵再相见(二)第199章 驱狼吞虎,阴差阳错(2)第132章 身教言传(1)第79章 蜀中恶客来第57章 相濡以沫第214章 无言的终局(1)第177章 南陈旧臣(2)第184章 恳君以三事(2)第131章 隐世奇人第173章 旧事不须提,秘法冻光阴(2)第208章 单清风的决心(2)第8章 七日入定第33章 恨、狠!第332章 雷刀妖棒初相逢(一)滴二五七美人名马宝刀何觅下第271章 全处全收,不处也收第69章 百行孝为先第359章 恩断义绝灭穹苍(四)第270章 大难不死,必有艳祸(三)第194章 群雄汇集(2)第51章 阴阳混沌第268章 秘境末日,猎族覆亡(二)第124章 三百(2)第236章 魔心连环,云雨双修(上)第46章 唐门七杀第120章 吐蕃之王,密宗黑教(2)第340章 如来破极脱空无(三)第271章 全处全收,不处也收第343章 恩怨会及爱别离(四)第59章 称皇独尊唯一圣(下)第307章 小试牛刀惊穹苍第272章 飞来横祸,霸王凶威第194章 群雄汇集(2)第174章 极乐秘辛,神掌由来(1)第200章 滂沱雨(1)第131章 隐世奇人(2)第281章 未卜先知寻战第128章 开战、激战、酣战(2)第118章 世间已无唐十三(1)第332章 雷刀妖棒初相逢(二)第264章 求诸本源,破尽天下第340章 如来破极脱空无(三)第32章 揭露第354章 生灭始终宇宙秘(二)第249章 阴阳合一,逆乱乾坤(四)第221章 天机算尽,起死回生(下)第138章 扭转乾坤(1)第135章 赌约(1)第193章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1)第361章 天晶兵俑潜龙穴(二)第364章 真武宇宙绝寰宇(四)第119章 化缘有道,神游物外(1)第217章 疯狂反扑(1)第230章 化蛹为蝶期可待第104章 决不后悔第178章 四大寇(1)第197章 移祸江东(1)第231章 宝库之秘见端倪(一)第362章 恩怨情仇神兵断(二)第104章 决不后悔第205章 横死荒坟(1)第78章 马上小登科(下)第86章 叛徒第362章 恩怨情仇神兵断(二)第262章 当东而西,群雌粥粥(五)第168章 紫雷七击(1)第222章 帝星争辉,千年古都第103章 战火如荼第262章 当东而西,群雌粥粥(三)第35章 强·暴第302章 血海阴山东溟生(一)第351章 勇闯地狱阎王惊(四)第336章 机关重重凶险绝第221章 天机算尽,起死回生(下)第297章 无关胜负论生死第178章 四大寇(2)第262章 当东而西,群雌粥粥(二)第33章 恨、狠!第185章 合作协议(1)第356章 竞寻龙穴骊山陵(二)第257章 美人名马,宝刀何觅?(上)第296章 独步东西岂百里(一)第295章 尔之君父为我臣第296章 独步东西岂百里(三)第254章 天魔解体,生命真火第156章 劫数(2)第118章 世间已无唐十三(1)第197章 移祸江东(1)第287章 李氏奇女名秀宁第6章 两国交兵第52章 剑神无我第6章 两国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