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夏正平闻言,便是明白何士元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便是说道:“黄安,你把遗诏念一下!”他说着,便是率先起身,走到了政事堂的中央,跪拜在地,继续说道:“废太子夏正平,恭迎父皇遗诏!”

众人见此,除了黄安以外,也皆是跪拜在地,准备迎接遗诏。

黄安见此,也是明白了许多,他起身,拿出了一个木匣,从里面取出了明黄色的诏书,展开之后,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朕之八子夏正平,仁义忠孝,贤能之极,素有大志,是为储君之资,理当继承大位。着即日起,大夏神朝第二十七帝,为朕之八子夏正平,钦此!”

“儿臣奉诏!”夏正平接过那份诏书,不过众人并没有朝贺,“如此一来,本殿下便是大夏正统了!”

“殿下,传国玉玺在此!”黄安将传国玉玺递给了夏正平,“先帝有些事情,隐瞒了诸位!”

“且慢!黄安,你说的一些事情,恐怕我们都已经能够猜测的出来了!”司徒伯懿抬手,止住了黄安,“事实上,主公他也有所察觉,因此屡次三番的做出了那些事情!”

黄安闻言,却是一怔,他望向了夏正平,看见了夏正平点了点头的样子,方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恐怕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夏正平配合的成分在里面。

没错,夏正平从一开始,就察觉出来,自己的父皇,应该是在保命,而接受了众多人的胁迫。要不然,面对一个想要夺位篡逆的皇子,是个正常人,会去赦免他吗?这是一个疑点!

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授予临机制宜之权。这个权力,不是那么容易的授予。大夏神朝的皇帝,自然是心有某些想法,才会授予给夏正平的。要不然,前面夏正平有着那种被人污蔑的嫌疑,是绝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授权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大夏皇帝当时希望,夏正平在远离皇权中心的巴州,或者说是永昌郡,进行一番改革,走一走他想要走的路。当然,这其中也恐怕是大夏皇帝想要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准确的来讲,应该是大夏皇帝,为了让夏正平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而这么做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对夏正平进行这样的授权。

哪怕夏正平真的以临机制宜之权,解决了霍家、薛家的家主,乃至是薛离郡尉,他都没有提到什么。反而是,在一群朝臣的吵嚷之中,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很多事情,都是受到外部的逼迫,他才选择那么做的。

“黄安,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汉王府的太监大管家吧!”夏正平将传国玉玺放在了桌案上,“自今以后,大夏神朝,改国号为汉!”

“臣等遵命!”

“司徒伯懿,你去写诏令,通告全天下,就说我夏正平,接到大夏皇帝遗诏,即位称王而不称帝!诸侯自立,安于各国,我将视申朝为敌手!”

“下官遵命!”

“百里子明,着你去收拾钱粮,各郡应有之数,全部报于我!”

“臣下遵命!”

“关长云,着你募集军队,屯兵于各处隘口,以防襄王来袭!”

夏正平坐回了原本的位置,接二连三的说着自己的政令,这是他几日以来所形成的东西。

“即日起,我便是大夏神朝的正统,大汉神朝的开国之主!”夏正平再一次喝道,“诸官听令,自今日起,申朝将为我朝仇敌,决不能与它有任何的瓜葛!”

“臣等明白!”

此一番结果,便是诸将已然明白了许多事情,曾经的大夏神朝已经不在了,他们现在要跟着新的君主——夏正平,开创新的申朝——大汉神朝,他们将成为这一朝代的开创者。

自这一日起,济州传出的诏令,申朝取代了大夏神朝,改朝换代,申不易做了皇帝。巴州也同样传出了诏令,遗留在巴州的大夏神朝最后一支正宗皇族,故太子夏正平,接受了大夏神朝的传国玉玺,并且得到了传位遗诏,而登基称王,不再为帝,并且与申朝势不两立。同时,这一支将改大夏为大汉,今后以巴州为地界,建立大汉神朝。

自此以后,大夏神朝原本的疆域,便是四分五裂起来。诸多摇摆不定的州郡,闻听夏正平是大夏神朝的遗脉,纷纷表示愿意依附。而诸多诸侯王,则是没有太过于激烈的反应,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再承认申朝或者承认申不易为天下共主。

然而,即便是如此,那些一州一郡的藩镇诸侯,尽皆依附于了申朝,成为了申不易治下的土地。这一点,从实际上看来,申朝占据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地。这也就意味着,申朝如果在一段时间平稳下来的话,那么他将会是大夏疆域之中,最为强大的一方势力。

这自然不是夏正平愿意看到的,更何况,申朝之君申不易已经做了窃国之贼,因而夏正平将其视为了仇敌。

事实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自这一段时间后,将会进入一个乱世枭雄并起的年代。同时,这又是一个分裂的时代,在大夏神朝曾经的疆域上,将会出现包括夏正平在内,申不易在其中的十几股势力。这些势力,必然想着如何统一这样的分裂局面,也决不允许其他势力长存的。虽然各个诸侯王表面上没有多少表态,但是暗地之中,早就有了准备。

譬如襄王,在申朝宣布建立,在大汉神朝宣布继承夏朝正统的时候,他也宣布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改立国号,称为周王。

虽然封地依旧是荆襄九郡,然而已经重新募集了诸多士兵,屯守在各处边境。即便是,荆襄九郡是一处平原之地,几乎无险可守,但是荆襄九郡的外围州郡,几乎都是一州一郡的城池,可以进行间接性的防御。

而实际情况,也是远远不止这一方面,襄王除了改了自己的封号,也开始活动于各个诸侯王之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雍王。雍王之地,作用雍凉二州,居高临下,可以横扫中原,只是因为雍王背靠西域而难以进军罢了。

当然,这也是夏正平比较担心的一点,如果襄王,也就是周王,真的说动了雍王的话,那么就等于周王背后再也无忧虑,他就能够向东发展。

早在数年之前,襄王进攻巴州的时候,他就说动了一些诸侯王,确保了自己的背后安全。

夏正平得到周王即将派遣使者,前往雍州说服雍王的时候,正好是七月一日。

政事堂中,夏正平已经召集了一众大臣,商议这一件事情。在这之前,他已经将刘镇联合雍王的危害,讲述给众人听过。

“周王刘镇,野心太大,如果他这么做,十有八九,就是要进攻楚王了!”百里子明在荆襄九郡呆的时间最多,因此最为了解刘镇,“襄王刘镇,因为姓氏的缘故,而改称周王,这一件事情,虽然少见,但也在情理之中。”

“百里老先生,此言差矣!”夏正平抬手,阻住了百里子明的话语,“在我看来,我认为,刘镇恐怕是想要进攻我的巴州!”

众人闻言,就是有些奇怪的看着夏正平,不知道他这样说,又有怎样的依据。然而,良久之后,众人就陷入了沉默,似乎想到了某些事情。

几年之前,夏正平依靠着何士元等人的谋略,袭击了襄王刘镇进攻巴州的粮道,从而导致,襄王刘镇的某些策略失败了。如果从这一点看的话,襄王怕是要借助这一个机会,进行一番报复了!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然我们控制了东野城、东平郡等地,就意味着巴州的出入口在我们手中,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情况!”百里子明想要辩解着,“他若是来一次,岂不是送死吗?”

何士元摇了摇头,走出众人的班列,道:“老先生糊涂了吗?巴州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取得了巴州,再是坐拥荆襄九郡,亦或者是有着楚王封地,那岂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本王担心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夏正平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已经是二十一岁了,过了弱冠之年,“五年之约,已经到了!”

众人听着夏正平这么说,就是有些明白过来了。五年前,夏正平依靠何士元的献策,击退了南蛮大军,从而稳定了永昌郡乃至整个巴州。

那个时候,夏正平和南蛮的大酋长,签有一份协议,那就是五年之内,互不侵犯,同时夏正平每年要送他一些粮草。

“今年是第五年,但谁也无法保证,刘镇会派人,进入南蛮之地,约会大酋长,从背后进攻我巴州之地!”夏正平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如果他作为刘镇的话,就会这么做。

众多人听着夏正平如此说,脸色就变了变,纷纷开口道:“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话,那我巴州就会腹背受敌,极其凶险啊!”

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四十二章 烧连营陆慷建功第八章 专卖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五十三章 荆州醉龙三连输第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一章 回马枪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战隆江汉王鏖兵第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二十章 汉王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战申不易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十章 诈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章 神医出手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十六章 封禅泰山,千古一帝(大结局)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战申不易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三堂会审第四十二章 约法三章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驳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条第二十三章 题字第十五章 女扮男装第三十章 神医出手第三十五章 攻安阳雏凤用计第四十一章 效仿旧事第三十五章 舌战诸官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二十章 汉王第三十五章 攻安阳雏凤用计第二十三章 相视一笑如昔日第二十一章 吴越之地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五章 女扮男装第二十七章 醉龙的劝诫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一章 名不虚传第四十四章 雏凤计取交州地第八章 专卖第二十章 认死理的程汤第十章 襄州雏凤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袭第四章 贺子先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四章 南蛮来使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八章 百年诸侯贼第三十九章 黄瀚生据守隆江第八章 夺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于寒门第二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五章 白发渔樵江渚上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十五章 三个月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条第五十一章 杀薛离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发,求支持!)第十五章 第一位谋士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四十九章 矫诏第十一章 诈降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驾亲征第三章 花魁柳如烟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二十章 兼听之策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八章 曾经的大夏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十一章 吴越之地第一章 大变革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五十三章 荆州醉龙三连输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