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煮盐、晒盐

这个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和前世之中没什么两样,蕴藏的资源,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这里的人们,在资源的利用上,却显得落后得多。毕竟是具有夏正平前世之中,西周王朝的某些特征。

“盐池之中,出产的盐,是要将卤水煮沸,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盐。”夏正平将帛书拿在手中,缓缓读了起来,“我这个方法相似,先用一个大锅,盛满海水,逐渐煮沸,直至剩下两成的量,然后再盛满海水,再进行煮沸至原本两成的量,如此往复七八次即可。待得煮沸至最后一次,只剩下原先一半的量,便是所谓的卤水。”

“若是我所猜的不错的话,这卤水的底部,已经是有白色的盐了。此时,这些盐,便是能够放心使用了。”

夏正平前世之中虽然学的是历史,除了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外,对于一些工艺,也是有所掌握的。他现在就是在将前世之中的某些古代工艺,引入了这个社会之中。

他所说的海水煮盐,所运用到的方法极为简单,海水可以看做是极稀的卤水,煮沸蒸发,相当于是浓缩海水。海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后,便是成为了卤水,如此反复之后,卤水中盐的浓度也就越大,最后产出的盐的量也就越多。

这样子做,不仅仅可以省却从盐池、盐井采取卤水的繁琐,还能节约用工的时间。要知道,海水取之不尽,蜀郡沿海周边的海水,皆能够随手取得。而盐池、盐井,却是条件苛刻,而且受限于地形,极为不安全。

实际上,海水煮盐还是比较花费功夫的,有比这个更优化的办法,那便是海水晒盐。这两个方法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获得卤水,产生盐的条件不一样。

海水煮盐,归根结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以烧火煮沸海水。而海水晒盐则不需要,只需要将海水放在日光之下曝晒即可,这一方法也有利于大规模获取盐。

交州之地,常年温度较高,那里的地方,便是适合这一方法的。

如此轻易便捷获取盐的途径,自然是能够做到盐资源的专卖。夏正平敢于进行这样的改革,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司徒伯懿听着夏正平叙说的方法,不住的点头,道:“主公所说的这方法,虽然闻所未闻,但是却听上去很有道理。不知道,主公打算怎么做?”

他听得懂夏正平所讲的事情,自然也就想知道,夏正平为什么要将这些告诉自己。

“我想让你去沿海地带,组织官商,用这些方法,生产盐。以满足巴蜀之地、交州、南蛮等地的盐的需求。”夏正平将帛书递给了司徒伯懿,而后缓缓说道,“这样子做,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出盐,同时能够平稳盐的价格。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而不至于为了盐发愁。”

他说的一点也没错,现在的汉王之地,很多的盐商都会坐地起价。以至于,盐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很多百姓买不起盐,整天的粗茶淡饭,造成了体质上的差距。现在夏正平虽然查封了盐商的产地,但是汉王之地,却不能够一日无盐。为此,既要达到降低盐的价格,又要达到生产出大量的盐,也就只能用夏正平所说的方法了。

这样的一则消息,自然是传遍了整个汉王之地,一时之间,原本聚集在蜀郡之中,反对汉王的盐商们,尽是消了火。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一旦这种海水煮盐的方法推广开来,那么他们这种古老的盐池取盐之法,将会没有生存的余地。

更为深一层次的,这是彻底的使得盐资源,实现了官商经营,官商售卖的体制。到时候,这盐的价格,肯定会降低,而且低到近乎所有的巴蜀之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夏正平想要的效果,民本思想,是他治政整个汉王之地的最高原则。

倏忽时间,半个月已然过去,这样的一些风波事情,也过去的差不多了。

汉王之地的一些盐商,不再生产盐,而是由曾经的生产商,转变成代理售卖商人。

夏正平创建的官商,毕竟是人员有限,或者说,他的这个官商,只负责生产和定制价格,至于如何卖,谁来卖,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事情。

这一点,自然是要交付给原来的盐商来做,否则的话,夏正平查封了那些盐的生产地,那这些盐商该怎么办。他们也是平民百姓之中的一员,也需要钱财,也需要生活。

于是乎,夏正平借着这种改革的劲头,便是给予了盐商们的一些好处,让他们有从商的机会,能够赚到一些钱财。

自从官商开办以来,资源类的商品,不出三个月,便是已经实现了专卖。而其他的商品,比如猪肉等,也已经实现了异地同价的目的。一时之间,整个汉王之地的经济,物价平稳,郡城之间的差异,逐渐消除着。

以至于,物价的降低,官商的开办以来,大幅度的提高了许多商品的生产力度与规模,自然是使得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

这些现象,自然是为外人看在眼里,汉王之地以外的州郡,穷人自然是想要费尽心机的前来这里。汉王之地的诸多政策,都是有利于他们的。数个月之后,汉王之地的民众,足足增加了数十万户,百万居民。

当然,在改革之中,自然是少不了一些问题的。除了盐商的安置问题,还有青铜生产商的、稀有铁生产商的等等。这些商人的安排问题,自然是夏正平需要考虑的。

在以往的时候,一旦遇到战争,这些商人坐地起价,将金属类的东西的价格抬的高高的,这让夏正平很不爽。

如今,他用雷霆手段,剥夺了这些商人的金属资源生产权,自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以用来安慰他们。

现在的夏正平,坐拥巴蜀,同时也意味着拥有着这巴州和蜀州之中的铜矿、铁矿,南蛮之地并入夏正平的手中之后,他所掌握的铁矿、铜矿也大为增加。

实际上,巴蜀之地的铜矿、铁矿,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早已经进入了枯竭期。以至于,掌握这些产地的商人,为了达到物以稀为贵的目的,竟是不住的彼此哄抬青铜价格,给夏正平的军队器械补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便是自由市场的通病,会造成盲目的抬价,以至于罔顾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当然,夏正平最后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使得价格平稳下来。要不然,当初那一系列的战争,他必输无疑。

现在好了,有了南蛮之地的铜矿,他原本为资源发愁的事情,也就得到了解决。不过,这南蛮之地的铜矿、铁矿,在夏正平最初占领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收入了囊下,那些私商没有分到一杯羹。

这也是夏正平的高明之处,在最初的时候,他就考虑过官商的问题。如今看来,手中有着大量的铁矿、铜矿,也就不用再发愁军械了。至于那些商人,夏正平是这样安排的,由官商组织人员生产一些民用品,然后让这些商人代替自己售卖。

当然,这里面的价格,依旧是牢牢握在官府手中的,不给私商任何的可趁之机。这一下子,自然是扫除了私商控制资源等稀缺商品的价格,从而使他们暴富的毛病。当然,也杜绝了价格的不稳定,而出现的一些民众抗击商人的现象。

说到成立铁、铜的官商,夏正平倒是有些改进办法。这种办法,自然是要从金属的生产方面进行改变。

铁比铜稀有,因此铁更为昂贵。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铁的冶炼,要远比铜难。正常生活中,用到的并不是纯净的铜,而是青铜制品。冶炼的条件极为简单,但是铁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个世界,才刚刚出现铁,很多时候铁的冶炼,都存在于探索阶段。为此,夏正平特地成立了百工阁,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铁的冶炼。

官商想要平抑物价,其根本的做法,就是要让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下来。这一点,从盐的价格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往的郡城之中,买一两一斤盐,那是因为盐商们生产盐可能一斤,就得需要半两银子。而现在的盐,则是十几文钱,就能够买到一斤。海水煮盐、晒盐的成本近乎为零。

因此,想要降低价格,到头来还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官商承办铁、铜的生产后,除去供应军队以外,最大的自然是要供应百姓们。往常的青铜、钢铁的生产,流程复杂,经过夏正平的改善之后,交付了百工阁的研究,将钢铁青铜的生产方法,彻底换成新的。

以至于,现在的汉王之地,这些资源类的商品,早已经是供大于求了。

自夏正平这样连续几次的不间断的改革,汉王之地的经济结构,已经远远区别于之前的了。因为这一番的改革,夏正平统治之下的地界,早已经是最为繁荣的了,以至于周边的番邦,都来朝贡了。而且,如今的汉王之地,可以说是,民众富裕,百姓安定。

倏忽时间,已经是五年过去,直至汉王二十年了。

第三章 三堂会审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章 驳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战汉水第三十四章 议取蜀州(下)第十六章 六籍第三十三章 卫烬第三十五章 舌战诸官第四十九章 矫诏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六章 封禅泰山,千古一帝(大结局)第二十六章 落凤坡第十一章 裸衣相斗(上)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战(下)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十八章 东野小城第六章 过蜀州第三十二章 前因后果第二章 朝阳宫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十八章 百年诸侯贼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十三章 贾公舞剑,意在皇子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六章 窃国之贼第四十一章 战隆江汉王鏖兵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一章 帝王风度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一章 诈降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斗孔明亮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六章 窃国之贼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九章 尉迟破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七章 官商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于寒门第十六章 六籍第三十三章 初见成效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五十二章 还有谁!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四十二章 烧连营陆慷建功第二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二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二十三章 贾公舞剑,意在皇子第三十二章 牺牲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五章 攻安阳雏凤用计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七章 官商第十九章 狗急跳墙第二十三章 题字第八章 望月台下扬名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四章 贺子先第四十二章 烧连营陆慷建功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七章 安抚民众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三章 贾公舞剑,意在皇子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三章 宫刑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九章 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