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天道轮回(一)真相

王子衿淡然道:“主子怎么吩咐的, 我就怎么做。不过,我想,大概是她和程斌有私情,所以皇后娘娘认为她是睿王的人, 想借此机会除掉她吧。”

她的声音里不含丝毫的感情,好像李大衡只不过是与她毫无关系的一个陌生人而已。

苏蔷思量片刻,问道:“是皇后娘娘亲自说的?”

王子衿似乎觉得她的这个问题实在无趣:“皇后怎么会亲自见我?告诉你无妨, 自然是她身边的秀树给我带的消息。”

“所以, 那一夜,是你, 何顺和秀树一起害死了胡典镜。你虽然是皇后远亲,但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关系并不亲密, 是以, 你们去找胡典镜的时候, 听从于赵尚宫的何顺和秀树都算是皇后的人, 但有你们之间的共同作证, 也没有人怀疑是你们共同谋害了胡典镜。”苏蔷徐徐道, “可事实就是, 胡典镜就是你们杀的, 而何顺所谓被烟雾薰伤了嗓子也是假的。她只是要借着咳嗽来掩盖当时正堂里面发出的动静而已。”

王子衿眉毛一挑:“是啊, 就算事实与你说的一般无二, 你又能怎样?无凭无据,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

她无法想象胡典镜死时有多么绝望与无助,毕竟, 她自以为皇后是她最大的靠山,可最后自己却被靠山砸死了:“你们要杀她,是因为她声称她有当年皇后毒杀先皇后的把柄吧。如果我没有猜错,胡典镜房间起火那一夜,何顺其实早早地藏在她的屋子里。真正造成失火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何顺,她趁着胡典镜不留意,打翻了灯盏,而胡典镜在惊慌之下就会去护着她最在意的东西,那就是她私藏的不利于皇后娘娘的证据。之前,你曾经趁着轻衣司搜查戊子院在胡典镜的屋子里找过,但并没有找到,可何顺却借着那场火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胡典镜的护身符。所以,失火之后,胡典镜心事重重,不敢留在寝院,便随着众人一起去了戊子院。她本来已经对何顺和皇后生了警惕之心,但付嬷嬷遇袭,她反而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就算她没了护身符,可皇后娘娘也断然不敢轻易要了她的性命,因为谁都知道当年查办先皇后薨逝一案的人正是她,如果她死了,皇后娘娘岂非欲盖弥彰,所以她又回到了戊子院。可她却断然没有想到,皇后还是动手了。”

王子衿不在意地道:“你说的这些,其实我并不清楚,我只不过是奉命行事,其他的一概不知。”

往日最爱看热闹的百事通其实对很多事都漠不关心,往日种种不过只因戴了一副假面而已,苏蔷的唇角露出了一丝苦笑:“既然如此,你今晚来找我做什么?”

“因为我也不想死。”王子衿坦然道,“无论皇后抑或东宫出事,还是明镜局难逃此劫,我都有性命之忧,我当然会来找你。”

苏蔷无奈道:“只可惜,我也没有办法。”

王子衿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笃定的笑容:“不,你有。”

她亦报之一笑:“就算有,也不是救你和皇后的,而是救我自己和大衡的。”

“我在明镜局这么多年,早就与之生死与共,如果我出了事,我要明镜局上下所有人都陪葬。”王子衿并不意外她的话,只是冷然一笑,语气确然,“不信的话,你大可一试。”

她走了之后,钱九凝上了楼,神色有些担忧:“子衿她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茫茫夜色如潮起时的波浪一般已经吞噬了白日里残留的暮色,黑夜就要来临了。

望着连绵远山的苏蔷缓缓收回了目光,对已经猜到了什么的钱九凝道:“我去一趟福景园,你先回去吧。”

到了福景园,带她进去的正是程斌,趁着无人的时候,他问了几句李大衡的消息,眼中尽是关切:“她还好吗?”

‘苏蔷不客气地道:“为了不给你添麻烦,她要紧牙关也不肯说那把刀是你送的,程护卫觉得她能好吗?”

程斌的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其实,她不必如此。”

她轻轻哼了一声,唇角弯起一个微冷的弧度:“是啊,睿王殿下其实宁愿她将你供出来,如此,这一番栽赃嫁祸才有意义,不是吗?”

程斌的神色一滞,看她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可思议,但还是勉强道:“苏姑姑,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程护卫心里应该很清楚,”她眸光清冷,语气也毫无温度,“也许大衡在你心里曾经有过一席之地,但自你为了睿王大业而宁愿放弃她的那一刻开始,你便已经没有资格来问我她如今如何了。若是你真的后悔,比起这些虚情假意的问候来,倒不如拿出些诚意来。就算大衡仍然误以为你是个内侍,她都受尽酷刑而不肯出卖你,比起她的有情有义来,程护卫的无情当真让人心寒。”

程斌的脸色渐渐变白,虽然惊讶之色仍浮于脸上,可内疚与不忍终究还是占了上风。

将她带进去时,他的神色定然不太好,甚至还被睿王看了出来,以至在他出去后,洛长念的第一句话便是问她:“你对程斌说了什么?”

“自然是大衡的事。”苏蔷抬眼正视着他,如实道,“殿下设下如此周密的天罗地网,其实就算缺了大衡这一环,也无伤大雅,更何况还要让程护卫背上与宫女私相授受的罪名。所以我想,殿下大概是不满意程护卫对大衡生了爱慕之心,所以借此机会想棒打鸳鸯吧。”

洛长念微然一笑,面色不露喜怒:“阿蔷,你一来,便与本王打哑谜。”

“既然奴婢已经来了,殿下又何必如此?”她缓缓道,“那一夜,先是胡典镜的房间失火,羽林军在前去灭火的路上遇到了声称被先皇后鬼魂偷袭的付嬷嬷,而后秀树带着皇后娘娘的旨意前去探望胡典镜,再到胡典镜被杀,付嬷嬷自裁,大衡被栽赃嫁祸,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睿王殿下的手段而已。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怀疑先皇后的死与皇后脱不了干系,因为有见到先皇后冤魂的付嬷嬷在前,又有当年负责那件案子的胡典镜被杀在后,莫说宫中众人,即便是皇上,也会心中起疑。更何况,殿下设局滴水不漏,还将杀害胡典镜的罪名嫁祸给了大衡,如此一来,只要大衡供出那把凶器是程护卫送给她的,皇上便会误以为皇后在杀人之后还想将罪名嫁祸给殿下,更不会再相信她。只是让殿下失算的是,大衡竟然咬紧牙关不肯将程斌供出来,宁愿独自受罪也不愿牵连程护卫。”

睿王浅浅而笑,神色镇定自若:“你说的这些事,本王从未做过,也毫不知情。不过,你既坚称李大衡是被愿望的,那是否已经查出来杀害胡典镜的真正凶手了?”

“殿下所言不错,奴婢的确已经查出真凶是谁了。”她的语气微微沉了一沉,“动手的人是秀树,何顺和王子衿,但她们其中一个人却被骗了,真正呀胡典镜性命的也不是皇后娘娘。”

“哦?”洛长念颇有兴致地问她,“那是何人被骗,真正的罪魁祸首又是谁?”

“被骗的人是王子衿,她以为皇后娘娘想要胡典镜的性命,所以不遗余力地配合了秀树与何顺,但殊不知,她们两个是在合力欺瞒她一个人。”苏蔷一字一句地道,“因为真正想要胡典镜性命的人不是皇后,而是睿王府。”

洛长念微一动容:“你的意思是……”

她毫不迟疑地接着他的话道:“我的意思是,秀树虽然是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可她真正的主子却不是皇后,而是殿下或者向妃娘娘。至于何顺,她听从于赵尚宫,虽然一直以来赵尚宫从表面看都对皇后俯首帖耳,但皇后待她其实并不无罅隙,而她也并非真的听从于皇后,甚至一向都在伺机将她推入万丈深渊。”

洛长念的脸上虽然挂着淡然笑意,但那笑容太冷,冷得眼睛里不染分毫:“阿蔷,你是怎么知道的?”

“睿王殿下行事缜密,可未免太过谨慎,既想让胡典镜死在皇后手中,又担心皇上不会疑心皇后,所以希望将证据做得明显一些,这才让秀树亲自动手。”听到他终于承认,苏蔷似是松了一口气,但神色却不由又凝重了几分,“可是,有些事物极必反。在听说付嬷嬷被先皇后阴魂纠缠的事情之后,若是皇后心虚,虽然有可能会去派秀树问胡典镜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断然不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害了胡典镜的性命,如此一来,虽然死无对证,但皇上心里却已然自有分辨。皇后在宫里这么多年,虽然倚仗着崔家这座靠山,但却也深谙后宫之道,她虽也有些争宠,但崔国公府上下的荣耀才是她最顾忌的,所以她从不忤逆皇上圣意,因为她很清楚,是非黑白根本不重要,皇上的信任才是她凤位永固和崔国公府屹立不倒的关键。既然如此,她又怎会给自己添这样的麻烦?所以,要杀胡典镜的人一定不是皇后,可真凶却是何顺,王子衿和秀树三个人,那只能说明,她们中间至少有人背叛了皇后,而且那个人最有可能就是秀树,因为她的话便是皇后的话,足以让另外两个人信服。”

“精彩。”洛长念静静听她说完,才徐缓问道,“那何顺和赵尚宫呢,你又如何得知她并不听从于皇后?”

“因为胡典镜房里的那场火实在是太巧了。”她的声音冷静地响在静寂的大殿中,“胡典镜房中失火,刚刚夜巡离开的羽林军发现后又重新返回,恰好救下了自称受到先皇后阴魂索命的付嬷嬷。如果奴婢所猜不错,从付嬷嬷遇袭,何顺打翻胡典镜房中的灯火,到秀树被皇后派去询问胡典镜,再到胡典镜和付嬷嬷先后故去,其实都是殿下事先安排好的,连时辰都不差半刻。”

因为何顺也听从睿王殿下的安排,所以她在胡典镜房中藏好之后,在预订的时辰打翻了灯火,引起了羽林军的留意,而与此同时,小树林中的付嬷嬷也恰好在那时遇袭,正好被羽林军撞见救下。当时又是阴魂索命又是失火走水,别宫被闹得一团糟,从付嬷嬷口中而出的先皇后死不瞑目故来索命的流言便不胫而走,止也止不住。所以,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皇后的耳中。皇后本就疑惑,再加上秀树挑唆,定然会派她去向胡典镜问个清楚。但皇后却没有想到,秀树这一去,却是为了杀人。

苏蔷轻叹了一声:“奴婢想,直到现在,皇后虽然已经猜到殿下要将胡典镜的死归咎于她,可却不知道她其实已经四面楚歌了吧。只怕以后对质的时候,秀树一定会咬定自己是受了皇后指使才去杀了胡典镜,因为皇后在听说付嬷嬷被先皇后的阴魂偷袭之后担心不已,害怕自己曾经毒杀先皇后的事情会被胡典镜供出去,所以便先下手为强。到时候皇后百口莫辩,更何况还有何顺从胡典镜手中拿到的所谓皇后罪证来做物证,她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洛长念神色坦然,向她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没想到你竟想得如此透彻。”

“奴婢突然想起了一件旧事。”苏蔷的眸光有些悠长,道,“当年奴婢刚入宫时,皇后想将自己的妹妹晓君翁主向皇上引荐入宫,所以特意带她去了皇上可能会经过的百花苑起舞,想以此来吸引皇上注意。可此事被柳贵妃识破,所以只好不了了之,但也因为晓君翁主丢了一枚太皇太后御赐的珍珠耳环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皇后指责耳环是被柳贵妃故意藏了起来,而柳贵妃却坚称自己冤枉,若是奴婢未曾将耳环找到,只怕事情不知会闹到什么程度。”

而后,她顿了一顿,唇角漫开一丝苦笑:“奴婢虽然因此事而入了明镜局当差,其他人也皆以为奴婢心思缜密观察入微,这才得此良机。可其实,奴婢只是恰巧躲在不远处,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而已。当时,翁主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将耳环掉落在了地上,后来众人在找寻耳环时,秀树虽然明明找到了,却故意将其藏在了旁边的花盆里,以至于耳环迟迟未能找到,事态才越来越恶化。当时,奴婢以为皇后娘娘想借此机会为难柳贵妃,所以才特意和晓君翁主与秀树联手演了这样一场好戏。可奴婢如今才想明白,其实秀树那时便已经听命于向妃娘娘了,她怕是早已听从向妃吩咐借机寻衅滋事罢了。如今皇后已濒临悬崖之巅,只怕任何人都无法力缆狂澜,所以,她也必死无疑了,是吗?”

“这是自然。”洛长念没有否认,“秀树在皇后身边多年,是姑母安排下的最得力的一枚棋子,若她不能以死来揭发皇后,父皇岂能轻易相信?不过,本王没有想到,已经过去这么久的事情,你竟还能记得起来。”

若无往日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疑窦,只怕她也不会推断出事情的真相。

“可是,奴婢还有一事不解,”苏蔷面露疑惑,问道,“皇后本与先皇后的薨逝无关,胡典镜究竟拿什么所谓的把柄让皇后娘娘忌惮的?”

一个悦耳素净的声音从一旁的偏门传来:“那你觉得,皇后待赵尚宫如何,她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又是什么?”

不着粉黛的向之瑜被自己的侍女阿信扶着进来,随后阿信又退了出去。

苏蔷向她依礼而拜,心中琢磨着她的言外之意。

见她过来,本坐在主位的洛长念施然起身朝她迎去,虽然语气中略含责备,但脸上却挂着关怀备至的微然笑意:“不是说今日早睡,怎么又起来了?”

“回殿下,臣妾口渴,所以醒了,见殿下尚未回房,本来命了厨房做了一道清热去火的羹汤送过来,自己先陪殿下说说话,没想到苏姑娘也在。”自然而然地搭上了他伸过来的手,向之瑜落落大方地对苏蔷施以微然一笑,话却是对洛长念说的,“臣妾还以为,离最后的期限还有两日,苏姑娘不会这么早就过来的。”

洛长念执起了她的手往主座而去,余光瞟了苏蔷一眼:“那么,方才王妃问你的话,你可想明白了?”

苏蔷垂眸,又思量了片刻,道:“是,奴婢明白了。虽然从表象来看,赵尚宫离不开皇后娘娘的扶持,但其实皇后执掌凤印也离不开她的从中协助,可皇后虽然信任赵尚宫,但却并不喜欢她,有时也会对她诸多刁难,而赵尚宫对皇后娘娘恐怕也并非忠心不二。可是,无论她们之间是敌是友抑或亦敌亦友,终究是连在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为在外人看来,对皇后来说,赵尚宫与秀树无异。所以,如果奴婢没有猜错,当初虽然皇后与先皇后的死无关,可却与赵尚宫脱不了干系,故而胡典镜手里所谓的证据也是针对赵尚宫的。皇后在心中存疑的情况下只好先安抚胡典镜,但大概赵尚宫于事后并不承认这件事,所以皇后对胡典镜的话也并非全信,只不过顺道将她收为己用而已。其实从始至终,皇后娘娘都问心无愧,而赵尚宫即便不是先皇后之死的罪魁祸首,至少也是共谋之一。”

向之瑜盈盈一笑,对她的话不置是否:“苏姑娘如此信任皇后,倒也不枉费她背的这些骂名,因为至少在这宫里还有人相信她。”

“那么,奴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她的手缓缓攥住,抬眼望向一东一西隔桌而坐的两个人,他们高高在上又地位尊贵,以后只怕更是贵不可言,“杀害泉姨的真凶究竟是谁?”

向之瑜微一挑眉,面露兴致:“怎么,这个世上还有苏姑娘破不了的案子找不到的真凶吗?”

苏蔷默然不语,只是投向他们的眸光清澈而固执,仿佛眸底藏着一片由执念所化的海。

洛长念叹声道:“这件事本王自会给你一个交代,杀人者总该偿命。”

果然还是意料中的答案。

有一丝无奈与失落从心里袭来,悄无声息地在眸中如雪落无声般化开,再也寻不到一毫踪迹,她谦恭而感激地向睿王施了一礼:“奴婢知道,殿下与王妃并未曾相信过奴婢,但奴婢虽然愚钝,也知大局已定,东宫绝对不是睿王殿下的对手。更要紧的是,织宁她死在皇后手中,奴婢即便肝脑涂地,也会为她报仇雪恨。所以,奴婢虽然不忍因此与云宣决裂,但也会倾尽性命为殿下效力,别无他求,但求织宁瞑目,但求泉姨瞑目。倘若殿下能替奴婢为泉姨报仇,奴婢必然誓死相随永不反悔。”

她毫不掩饰投靠睿王府的私心,向之瑜意外之余,心中也是半信半疑,不由看向了洛长念,而洛长念依然神色平静,即便她这个枕边人,也瞧不出他究竟信不信她。

但不过须臾,洛长念的脸上便流露了几许悲伤之意:“本王与泉嬷嬷也是旧识,织宁也曾在琉璃为救本王而犯过险,于公于私,本王都会还她们一个公道。你放心,那个凶手虽是睿王府的人,他也只是无意间伤害了泉嬷嬷,依着本王的意思,只是让泉嬷嬷昏迷一段时间便可,可没想到他下手重了,这才害了泉嬷嬷的性命。但你放心,本王也断然不会任由他枉杀无辜,只是如今是多事之秋,这件事须得从长计议。”

他的话虽然透着几分愧疚与不安,可听起来却还是让人唏嘘不已,那样几句话便欲轻轻盖过一条人命。

许是因为听到他的承诺,苏蔷的脸上难掩激动情绪,立刻跪拜在地:“只要殿下能记得今日之言,奴婢死而后已。”

“如今虽然大局已定,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出现变故,之后的一些安排也需要苏姑娘尽一份心力,”向之瑜唇角微挑,眸中无笑,“不过,苏姑娘一向是个聪明人,既然已经猜到凶手是睿王府的人,难道心里就真的没有怀疑的嫌犯吗?”

苏蔷思量片刻,决定不再隐瞒,迟疑道:“奴婢之前,的确曾经怀疑过一个人。”

“哦?”向之瑜来了兴致,问道,“谁?”

她的声音低缓了些:“是乾坤宫的吴公公,但奴婢曾经一度认为杀害泉姨和李嬷嬷,甚至偷袭付嬷嬷的人就是他。”

向之瑜的脸色微微一暗,与亦有些惊讶的洛长念对视了一眼,问她道:“为何?”

“因为吴公公曾经做过琉璃别宫的护卫,与他曾经共事的刘叔也说夺他其实武功高强,而且他既为皇上御前的人,自然不会有人怀疑到他。”苏蔷埋首道,“当然,更重要的是,奴婢认为,吴公公与当年先皇后的死脱不了干系。因为他本是一个在琉璃别宫打扫的普通内侍,原本默默无闻,后来却被赵尚宫引荐给了皇后,皇后又将他安排到了御前,其中的渊源自然非比寻常。”

洛长念借着端起桌案茶盏的功夫看了一眼向之瑜,而向之瑜立刻会意,侧头对她清声道:“不错,你又猜对了一次。当年,赵尚宫被皇上看中,于她虽也算喜事,但她本无意于圣宠,再加上先皇后实在善妒,在得知此事后虽不敢与皇上动怒,便将一腔怨气都发泄在了她的身上,而她便是在那时与吴公公相识的。”

当时,还只是先皇后宫中一个低等宫婢的赵谦因为被皇帝宠幸,先皇后大怒,虽然明里对她提携,但其实暗中对她下了毒手,比如灌她只会痛苦而无关性命的□□,再比如在她的头部或者身上扎针。赵谦本无攀龙附凤之心,她一心所求不过是出宫过上寻常日子,但却不想人生竟会遭此变故,因为担心家人被报复,所以她并不敢将先皇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告知任何人,哪怕是当时对她深为迷恋的皇帝。

虽然后宫妃嫔都希望圣宠不衰,连许多宫女也都梦想着能得天子宠幸从而一步登天,但她宁愿在这深宫里孤苦一生,也不愿长做皇帝的枕边人,她甚至从心底对那个几乎是强迫她不得不从的男子深恶痛绝。再加上先皇后认定是她先行趁着自己病重之时勾引了皇帝,故而不肯轻易放过她,所以在一个又被彻夜罚跪的月黑风高夜,绝望之中的她选择了要与这个世间长诀。

她本是要投井,可却被吴隐之无意间撞见并救了下来。两个本就命途多舛的人在一番长谈之后,赵谦重新振作,放弃了自裁的打算,后来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也为了珍惜与他之间的一见如故,她在情绪低落时经常与不被旁人所容的他暗中来往。一来二去,熟络之后,赵谦在他的劝说下终于从隐忍开始谋划如何反扑。

吴隐之心机深重,一步步地教她如何赢得先皇后的信任,如何让先皇后宫里的其他人也看到她的卑躬屈膝以及对先皇后的言听计从,又如何在他将断九魂下在皇帝御赐给先皇后的燕窝中时掩护他,如何在之后的明镜局调查中摆脱嫌疑……

他让她用尽办法接近在先皇后薨逝后最可能得到凤位的当今皇后,在他的指引下,皇后以为赵谦是先皇后为了固宠而刻意将其献给皇帝的,而她自己并不情愿,所以对她也生了几分恻隐之心。后来,先皇后故去后,虽然对外的说法是她因病而亡,但种种证据都表明先皇后死于断九魂,而为她准备断九魂草药的人正是赵谦。

那时,在皇帝问责前,她先行向他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与无奈,不仅如实说明先皇后对她的百般刁难,而且还谎称先皇后是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故意让她去研磨断九魂的草药,让她以为她不过是在为她调配一种养生之药,以此想要拉她及她的九族共赴黄泉。

因为她被先皇后虐待的事情在先皇后的寝宫里众所周知,而皇帝又明知先皇后生性善妒,再加上他那时对赵谦又颇为迷恋,明镜局又没有查到什么可用的线索,所以在对先皇后甚为失望的同时,也不得不相信她所言,接受了先皇后是饮毒自戕的结论。

在先皇后死后,赵谦声泪俱下地劝皇帝要以大局为重,毕竟若是他在此时纳她为妃,世人只怕会非议皇帝薄凉,而且皇帝虽然对她心悦,但顾虑到她的确与先皇后的死多少有关,所以便也借机打断了要册立她为妃子的念头,只是还是依着她所愿将她送到了皇后宫里当差。

之后的事情,便是她借着皇帝对她的旧情与愧疚和皇后的提携与倚仗而一路高升,从一个低等宫女做到了尚宫之位,而吴隐之在她的暗中助力下也离开了琉璃别宫,在宫城的仕途风生水起。

洛长念的眸底深邃不见底:“既然你已经怀疑到了吴公公,又为何还问本王方才那番话?”

“因为奴婢的怀疑只是浮于表象,其实并无道理。”苏蔷神色平静道,“虽然吴公公与当年的旧案有关,但他如今今非昔比,以他如今的权势地位,怎会愿意放下身段去让双手沾满血污?就算他愿意为了殿下的大计而情愿如此,想来殿下也是不肯的,因为他是御前大内侍,一旦被发现他对皇上生了异心又偏倚殿下,于殿下来说便有如鸩毒,全然得不偿失,殿下英明,自然不会这么做。更何况,睿王殿下需要的只是一把杀人的刀,轻衣司和羽林军随意选一人便有能力是真凶,就算殿下为避嫌疑不愿用他们,可从宫外找一个高手藏在别宫几天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琉璃不同于深宫,防守还是松懈些。”

“你能在短短几日内将先皇后的旧案查得如此清楚明白,真是难得。”向之瑜微然一笑,转了话题,“你放心,只要殿下能达成心愿,待到天下太平之时,便是本王妃许你当初承诺之时。”

走出福景园,外面已是深夜,有一阵闷热的风迎面吹来,苏蔷这才发觉自己出了一身的虚汗。

睿王心机之深,她不是没有领教过,可直到方才,才是真的感受到了危险。

他为了储君之位如此处心积虑,这盘棋应该早就布好了吧,只是在静待时机而已。

所以,东宫只怕再无胜算。

不远处,一个躲在阴影里的人见她出来,一路小跑着迎了过去,是钱九凝。

苏蔷有些惊讶:“阿九,你不是先回戊子院了吗,怎么在这里等我?”

“我是先回去了,不过我听到一个消息,觉得事情不太简单,所以特意来告诉你一声。”拉着她继续往前走,一向处事淡定的钱九凝也露出了几分惊慌之色,“听说,胡典镜的家人出事了。”

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由反问:“胡典镜的家人?他们怎么了?”

钱九凝语露哀伤:“胡典镜一家上上下下四十多口人都被杀了,是在一夜之间被灭门的,据说是遭了贼。”

若只是遭了普通的贼,怎会如此狠毒,竟将一门几十口人杀戮殆尽?!

而且胡典镜也算出身大家,她的父亲亦是朝廷命官,他们胡家在当地也算权贵世家。有什么贼竟有这么大的胆子,不仅杀了朝廷命官,而且还灭了他们全家?

更何况,还是在这个时候。

苏蔷见她吞吞吐吐,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不然她也不会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特意告诉自己这件事:“说吧,你还听到了什么?”

“后面的话在宫里还未传开,也不知其他人会不会知晓,是子衿告诉我的,你也知道她的消息一向更为灵通。”钱九凝迟疑地说,“据说,当地衙门的人赶过去的时候,胡家还有一个仆人没有断气,他留下遗言,说飞贼一共有三个,见人就砍,还在杀他之前逼问他胡典镜送回家里的东西在哪里藏着。后来,官府也证实,那些强盗虽然拿走了胡家不少金银,可也偷走了胡典镜的所有家书,一封都没有留下。”

苏蔷一怔:“真的?”

那些人偷走金银是平常之事,可为何要将胡典镜的书信也一并带走呢?

书信固然没什么值钱的,可若不是普通的家书呢?若是上面藏着一些秘密呢?

默然点头后,钱九凝的神色也含了几分惊疑:“子衿还说,她已经打听清楚了,胡典镜原本是每隔两个月就往家里送一份信,之前的这些年除了特殊的日子外都是如此,从未间断也从未提前,自她上上一次寄信回去后,原本上一次该是在下个月,可她大概在五六日前却突然提前给家里送了一封信。”

苏蔷突然想到了什么,眸光蓦地一沉后,问她道:“上一次的信,是胡典镜亲自往外送的吗?”

钱九凝倒是打听得清楚:“子衿说,是张思衣替她送的,她和胡典镜向来交好,之前这样的事情都是她替胡典镜安排的,就连胡家的回信也是她负责替胡典镜收着的。”

她默然良久,心里一阵发寒后,已是明白了胡家灭门案与宫里和朝堂这些恩怨纠葛的联系。

自古以来,凡为君者,大都是踩着无数的森森白骨与殷殷鲜血而登上那无人可及的巅峰的,而胡典镜及她的那些家人,便是那些白骨那些鲜血。

当初胡典镜是负责先皇后旧案的主审,而她声称自己手握先皇后当年被人所害的证据,赵尚宫自然不会放过她,而睿王却更要利用这次机会将皇后向杀害先皇后的罪名上再推一把。

他们在杀她之前,借着她的名义给家里人捎了一封信,那封信写了什么并不重要,想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要紧的是要让其他人知道胡典镜一反常态地提前给家里写了信。而后来胡典镜被杀,有关她的死与先皇后脱不了干系的传言早已满天飞,若是有人得知她给家里捎的那封反常的信,定然会怀疑她是否察觉到了危险所在,所以特意给家人写信以求保命,结果竟然会有人为了拿到那封信,或是为了封住胡家人的嘴而灭了胡家满门,任谁都会想到这是有人在杀人灭口,偷窃也好,抢劫也罢,不过都是借口而已。

如此一来,胡典镜带给家里的那封信便是真的有猫腻,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而杀害胡家上下几十口人的幕后真凶,是不希望那信中的秘密有天下皆知的那一天。

所以,这次皇帝定然会对当年先皇后饮毒自尽的旧事心生怀疑,甚至在心底可能已经锁定了杀害先皇后的凶手。

为了登基一事不容有失,睿王除了在琉璃别宫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外,只怕在宫外也没有半分懈怠轻视。

如果她猜的不错,睿王用了几十条人命来换皇帝对皇后的疑心,而那几个飞贼只怕很快就会查出来与皇后的母族崔国公府有关。

见她不再吭声,只是默然向前,钱九凝虽然不知她心里在想些什么,但还是问她道:“方才在福景园,你与睿王殿下谈得如何?”

她的语气沉稳无波:“殿下已经答应会在后日将真凶交给我们。”

“真的?”钱九凝惊讶又欢喜,半信半疑,“难道那些凶案真的与睿王有关?”

苏蔷的语气不徐不疾:“无论凶手是否与睿王府有瓜葛,我们都不可深究,这件事只能到此为止,咱们缺一个真凶,睿王府既然送过来,我们就该收下。”

虽然她的这番话与以前凡事较真的她格格不入,但钱九凝在震惊之下还是接受了她的这一说法,不再追问,而是关切地问道:“那大衡呢?”

她的脚微微一滞,虽然只是一瞬,但还是被一旁的钱九凝察觉到了,连着她也不得不紧张起来:“大衡是否能保住性命,就看她如何交待了。”

第121章 萍水相逢(五)救治第33章 明镜高悬(五)意外第174章 竹马何在(二)谈心第37章 明镜高悬(九)相谈第239章 天道轮回(六)软肋第107章 破镜重圆(十一)同门第73章 暗潮涌动(八)返工第104章 破镜重圆(八)死别第36章 明镜高悬(八)假面第22章 浣衣鬼事(十三)千金第118章 萍水相逢(二)下山第190章 竹马何在(十八)缘由第203章 竹马何在(三十)探望第10章 浣衣鬼事(一)入宫第85章 花开彼岸(十)避嫌第139章 美人倾城(五)质疑第127章 萍水相逢(十一)凶案第101章 破镜重圆(五)失火第229章 君子好逑(二十四)期限第188章 竹马何在(十六)调包第160章 烟花迟暮(一)梅岭第21章 浣衣鬼事(十二)群聚第130章 萍水相逢(十四)怀疑第22章 浣衣鬼事(十三)千金第125章 萍水相逢(九)父子第114章 破镜重圆(十八)暗语第170章 烟花迟暮(十一)祈福第20章 浣衣鬼事(十一)解惑第86章 花开彼岸(十一)嫌疑第55章 鹊桥归路(十)硝烟第72章 暗潮涌动(七)相见第126章 萍水相逢(十)流言第78章 花开彼岸(三)送赏第10章 浣衣鬼事(一)入宫第235章 天道轮回(二)凶手第67章 暗潮涌动(二)迷情第184章 竹马何在(十二)变故第85章 花开彼岸(十)避嫌第148章 美人倾城(十四)推测第171章 烟花迟暮(十二)母亲第34章 明镜高悬(六)分歧第27章 浣衣鬼事(十八)物证第84章 花开彼岸(九)绣帕第107章 破镜重圆(十一)同门第31章 明镜高悬(三)盆栽第66章 暗潮涌动(一)故人第29章 明镜高悬(一)曼舞第239章 天道轮回(六)软肋第160章 烟花迟暮(一)梅岭第26章 浣衣鬼事(十七)始末第237章 天道轮回(四)兄弟第165章 烟花迟暮(六)安排第100章 破镜重圆(四)闲话第192章 竹马何在(二十)内幕第205章 竹马何在(三十二)行宫第183章 竹马何在(十一)相遇第32章 明镜高悬(四)调配第211章 君子好逑(六)问责第151章 美人倾城(十七)阴谋第159章 美人倾城(二十五)隐秘第156章 美人倾城(二十二)偶遇第242章 天道轮回(九)屠杀第196章 竹马何在(二十三)梳子第75章 暗潮涌动(十)往事第226章 君子好逑(二十一)索命第52章 鹊桥归路(七)钟情第183章 竹马何在(十一)相遇第226章 君子好逑(二十一)索命第148章 美人倾城(十四)推测第7章 绝处逢生(七)苏醒第14章 浣衣鬼事(五)相遇第14章 浣衣鬼事(五)相遇第160章 烟花迟暮(一)梅岭第42章 明镜高悬(十四)情路第234章 天道轮回(一)真相第102章 破镜重圆(六)夜会第71章 暗潮涌动(六)寿宴第129章 萍水相逢(十三)报答第18章 浣衣鬼事(九)疑团第65章 鹊桥归路(二十)鹊桥第121章 萍水相逢(五)救治第197章 竹马何在(二十四)偶遇第68章 暗潮涌动(三)争执第227章 君子好逑(二十二)内乱第44章 明镜高悬(十六)偶遇第63章 鹊桥归路(十八)迷局第149章 美人倾城(十五)刑部第25章 浣衣鬼事(十六)真相第228章 君子好逑(二十三)嫁祸第56章 鹊桥归路(十一)墨迹第96章 花开彼岸(二十一)赠礼第196章 竹马何在(二十三)梳子第223章 君子好逑(十八)靠山第1章 绝处逢生(一)初识第122章 萍水相逢(六)争吵第238章 天道轮回(五)战火第30章 明镜高悬(二)耳环第138章 美人倾城(四)牵扯第57章 鹊桥归路(十二)密室第136章 美人倾城(二)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