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秉烛夜谈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严格意义上讲,祭月节并不是中秋节。周朝时期,古代帝王礼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祭义》还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等到了先秦,《管子·轻重己》里记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

也就是说,祭月最早是在秋天收获的时候,由天子祭祀月亮,祈求得到月神的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祭祀的时间一般会选在秋分,后来历法融合,将八月十五定为秋分,也称仲秋,取伯仲叔季次序排列。只是此时的仲秋并不是真正的中秋节,一直到唐朝初年,那个文豪遍地的时代,文人们开始咏月,老百姓们开始赏月,慢慢地形成了中秋赏月饮宴的风俗,也有了吴刚砍桂树、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中秋节才开始成为中国四大节日之一。

此时是西汉年间,大家过的还都是祭月节,整个长安城只有司徒长史杜吴府上会有月饼和各种美味,这也是匡咸和林兰带家眷来的重要原因。

亭子里一片欢声笑语,紫苏正在给林兰的小女儿讲嫦娥飞升的故事,小姑娘听得极为认真,这让紫苏极为享受。讲到动情处,还啧啧地叹息几声,仿佛在为偷长生药的嫦娥鸣不平。琵琶早就缠着杜吴讲过好几遍了,见紫苏讲完,便急急地插嘴进来:“你们知道吗?月宫里还有一只蟾蜍呢,据说是西王母为了惩罚偷长生药的嫦娥,把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

“你扯谎,嫦娥那么好看,怎么可能会是癞蛤蟆,定是你胡诌的。”紫苏扬着手里的月饼,想去打琵琶,又想到她是自己的师娘,便悻悻地放了下来。

“我没胡说,是先生说的,先生还说,还说,淮南王编的书里就有。”琵琶言之凿凿地说着,看见林娘子和匡夫人都在看她,便低了头:“妾身没有扯谎,真是先生说的。”

外院的石桌前,杜二拿了一块煮的不太熟的猪肉在喂大黄。此时的猪都是中华土猪嘴长毛硬肤色发黑,跟野猪差不了多少。虽然劁猪的手艺已然纯熟,然而并不是很好吃,就算杜吴已经教会了红烧肉的做法,但是这种猪肉还是不如后世的白猪肉好吃。杜二喂大黄的就是这样一块半烂不烂的猪肉,大黄快十岁了,牙口有些不太好,最近都开始厌食了,这让杜二很是担心。

杜吴喜欢喝酒,家里却没有多少存酒,因此今晚的宴席上全是杜二从清风楼带来的好酒。杜二给王不留行四人每人一坛柏叶酒后,酒桌上就是醪糟唱主角了。醪糟的度数实在太低,几人喝起来如饮水一般,加上大汉粮食紧缺,拿来酿酒的就更少,王不留行几人平时也很少喝到这么多酒,此次有机会,便全都放开了喝,没一会儿,脚边的坛子就堆了一个小山丘。

夜已深了,杜吴安排杜二将匡咸和林兰的家眷住进了清风楼,紫苏自然就占了杜吴的房间,跟琵琶手拉手进了内院。高良姜匆匆拜别杜吴,拎着琵琶早就为他准备的一盒酒菜回了家。就剩下王不留行四人还在院子里咋咋呼呼地划着拳,这还是杜二教给他们的。

看着高良姜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匡咸笑道:“老弟的高徒,最近可是风头劲得很啊,把你这个夫子都盖过了。”

杜吴讪讪一笑,王获却不明所以:“弟子最近一直在为阿姆守孝,不知太常此言何意啊?”

“不可说,不可说哦。”说完世外高人一般地大喇喇坐下来,大喊着让菜伯上醪糟,他还没有喝够呢。

林兰问杜吴:“先生今天缘何在大朝会上一言不发?西海战事已经持续了半年,国库损耗已然巨大,先生不会没有良策吧?”

杜吴摇摇头:“我名为镇北将军,实际的官职乃是司徒长史,孔司徒都没有发话,我一个小小的长史如何浪言?”

林兰道:“先生此言差矣。我朝之内,若论陷阵冲锋,先生自然不是高手。但若论行军布阵、筹谋部署,先生要说第二,谁敢称第一?先生难道没看出来,宰衡一直在看你,就是等你的高见呢。”

杜吴岂能不知。大朝会上王舜和匡咸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两派的人也是唇枪舌战,把个大朝会搅得如同菜市场一般。杜吴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窦况乃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侄孙,自文帝起,窦氏家族便声名显赫起来,窦氏生了馆陶公主刘嫖和汉景帝刘启,此外还有一个做王的儿子和三个侯爵侄子,可谓一门显赫。等到孙子刘彻即位成为汉武帝,窦氏家族的荣光也达到了顶峰,刘彻将自己的十三个兄弟全部封了王,有一景十三王之说,而窦况乃是窦太后的亲弟弟章武景侯窦广国嫡孙。对这样的外戚子孙指手画脚,杜吴自问还没有活到头。

“林司农莫要装傻,杜老弟也是有苦难言啊。你又不是不知那窦况何人,再说朝堂之上基本都是王氏一族把持着,便是为兄这九卿之首,也是勉为其难,你何苦为难区区比千石的杜老弟呢?”匡咸见杜吴沉默,便出声为他开脱。

“唉,我岂不知?只是老夫身为大司农,掌管天下粮仓,如今西海战事迁延已久,国库已然出现亏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战事,恐怕国内会因此生变啊!”林兰叹了口气,不满地说道,“入夜之前先生曾去司徒府探望,孔司徒如今身体可还康健?”

杜吴摇了摇头:“看起来不太乐观。大司徒曾经两次请辞归乡,都被宰衡给拦下来了。今晚跟我也只是叙了几句闲言,并未多说什么。”

匡咸点点头:“便是为兄也好久没有见到衍圣公了,他已有一个多月未上朝了,宰衡这是想把衍圣公的声望用到极致啊。自祫祭大典之后,宰衡的声望在儒生中可谓如日中天,这里面衍圣公的贡献非同小可啊,估计老司徒也看出来了,现在闭门不出,就想辞官告老,也是这个原因吧。”

王获见众人议论父亲,本想辩驳几句,但是想了想,便明智地没有吭声。他明白,在场的大佬说的都是真的,虽然他最近两年一直在守孝,但是宫里的消息还是知道一些的。

杜吴见王获默然,便安抚道:“仲孙不必如此,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现在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令尊已经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韪,窃国立新了,这事乃是大势所趋,非你我几人就能阻止的。”

“夫子,弟子只恨没有这样的父亲。”

杜吴拍了拍王获的肩膀,笑道:“非也,这事也难知祸福。大汉朝延续至今,已历十二帝。宰衡如今能顺势而起,也只能说明这是天下臣民之愿。政治从来就不是升斗小民能玩得起的,你看这几年儒生们疯狂地为你父亲造势,就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了。”

“其中就包括先生的高徒高良姜!”林兰愤愤不平道。

“是啊,以前只觉得这个孩子求知欲强,没想到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了宰衡的堂上客,这速度就是杜某也自愧不如啊,哈哈。”

陈勋跟着讪笑了两声,看众人都没笑,赶忙闭了口。

匡咸又干了一碗醪糟,用手随便抹了一下胡子,有些意难平:“可惜先帝托孤之时,没有给到老弟足够的兵权。一个战时才备的镇北将军,不打仗就是闲职,说是二千石的武职,我看贤弟就没有在卫将军府领过军俸吧。”

杜吴点点头,这点他也很郁闷。平帝驾崩前光想着给自己一个武职用来安身立命了,却不想上任当日就被卫将军给摆了一道,要他先去找执金吾交接差事。镇北将军是二千石,而执金吾领北军,是中二千石,比他高出了两个级别。时任执金吾的正是现在领军西征羌人的护羌校尉窦况,当时看见杜吴执印前来,脸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验看官印后,便以两人隶属不同系统为由,拒绝了杜吴的入营请求。当时的王莽正忙着祫祭大典和立明堂收买人心,哪有时间顾这些琐事。还是老司徒孔光前去说和,才算给杜吴安排了一个巡视城防的公差,直到半年前窦况出征西海郡,北军才算正式接纳杜吴。然而北军将士并不买杜吴的账,在窦况出征后,中垒令接替了执金吾的部分职权,王莽也只当看不见,所以现在的北军名义上由镇北将军杜吴节制,实际上杜吴能约束的也只有区区几百人马,到现在卫将军府也一直以镇北将军非战时不设为由,拒绝为杜吴支付俸禄,可怜的杜吴只能靠着司徒长史那一年七八百石的粮食熬日子,因此家里也没请几个仆人,菜伯一人就把管家和谒者全兼了。

林兰看杜吴有些失落,安慰道:“先生大才,定不会久居于此。今日已经定下来,将再向西海郡调拨两千民伕来押运十万石粮草,依我之见,先生何不借此向宰衡请命押运粮草,一来避开近日里的朝堂风波,二来也可得些微薄功劳,坐实了镇北将军的位子。”

杜吴思忖了一会,看向匡咸:“太常以为如何?”

匡咸点点头:“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居外而安,林司农此言有理。贤弟也能看得出来,最近朝野之上请命宰衡即真的声音越来越多,更有甚者,为博得宰衡欢心不惜伪造图谶,似贤弟这般耿直之人,确实不宜在朝堂之上久留。不若如林司农所言,领一支人马押运粮草支援窦况,最好是能捞到一点战事,那就高枕无忧了。”

“哎,太常此言过了,高枕无忧谈不上,至少能在乱局中有一点功绩,不至于被人无端攻讦就很好了。我算看出来了,先生虽有大才,却一心想着避开朝堂,要知道,你本来就是比千石的高官了,怎么可能避得开呢?”林兰伸伸懒腰,继续道:““如今朝堂之上,孔司徒打算辞官归隐,大司空乃是由宰衡的堂弟王舜兼着,大司马甄邯虽然是孔司徒的女婿,可也早就是宰衡的人了,九卿里除了太常和我,其余都唯宰衡马首是瞻,宰衡即真的日子怕是不远了。所以,先生要早做准备了。”

匡衡讥笑起来:“谁跟你一道了?老夫看你也是捧宰衡的臭脚,哈哈!”

林兰佯怒,拿起酒爵作势要砸匡咸,陈勋不明所以,连忙上前阻拦,林兰被气乐了:“先生,你要是去西海,这陈勋就是最好的肉盾!”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陈勋眨着眼睛看着王获,王获苦笑着摇了摇头:关内侯一世英名,怎么就生出来这么一个傻乎乎的儿子。

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第七章 欲加之罪第六章 运筹帷幄第二十章 荧惑守心第一章 如梦如幻第二章 城门失火第廿二章 谢家宝树第五章 佳节思亲第廿五章 信口雌黄第十六章 英雄迟暮第一章 白发渔樵第十九章 一步登天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第十五章 百战之师第廿七章 张机设阱第十六章 借刀杀人第二章 人间地狱第四章 短兵相接第十章 纸上谈兵第一章 易子而食第四章 相由心生第九章 物是人非第十三章 虽远必诛第九章 物是人非第三章 身陷囹圄第十一章 弹冠相庆第六章 风云突变第八章 玉殒香消第七章 旖旎春光第十三章 作茧自缚第四章 相由心生第廿二章 谢家宝树第十七章 亡命天涯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第十章 凤冠霞帔第廿三章 落花有意第十三章 虽远必诛第十二章 坐而论道第十七章 亡命天涯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第一章 白发渔樵第二章 人间地狱第四章 相由心生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第廿四章 瞒天过海第十一章 惊鸿一瞥第十一章 惊鸿一瞥第廿四章 不速之客第八章 玉殒香消第二章 高朋满座第五章 佳节思亲第廿五章 强颜欢笑第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十章 荧惑守心第十五章 图穷匕见第五章 山雨欲来第十章 纸上谈兵第一章 白发渔樵第廿二章 谢家宝树第十八章 晚来欲雪第四章 病入膏肓第二章 高朋满座第四章 短兵相接第十六章 借刀杀人第十九章 一步登天第十七章 亡命天涯第十五章 图穷匕见第十六章 借刀杀人第十八章 东南雀飞第一章 易子而食第七章 旖旎春光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第廿三章 落花有意第六章 风云突变第十一章 惊鸿一瞥第四章 相由心生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第十六章 英雄迟暮第十五章 图穷匕见第廿三章 落花有意第九章 沽名钓誉第十四章 西出阳关第十四章 勉为其难第四章 病入膏肓第廿五章 强颜欢笑第二章 高朋满座第八章 玉殒香消第四章 病入膏肓第五章 佳节思亲第十九章 上下同欲第十五章 百战之师第十章 凤冠霞帔第三章 秉烛夜谈第廿四章 瞒天过海第十八章 晚来欲雪第一章 如梦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