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世子出生二

瑞王爷的女人生了第一个男孩,那可是大事,嫡福晋无所出,当然侧福晋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了。长子封为世子的机会最大了,亲王世子可不是白当的,岁俸银六千两,祿米六千斛,比一个郡王的俸禄还多呢。

第二天早上,王爷就进宫禀告皇上、太后去了,向他们报喜。亲王喜得贵子,也是皇家的喜事,添人进口嘛,必须报喜,这是规矩。顺治皇上当即拟旨、传旨:册封瑞亲王长子为亲王世子,赐名“洪煊”,即刻颁发册封金册,发放瑞亲王世子全年的年俸、祿米,还有赏赐给侧福晋陈氏瑞云的一大堆补品、锦缎、和古董字画。给皇家添人进口就是功劳。

煊儿一出生就封了世子,这是很出格的。别的府上亲王的妻妾众多,生的儿子也多,册封世子的事情很是棘手,简直和立皇太子差不多了。所以很多王府的世子迟迟不能册封,因为他们要在众多的儿子里面挑又挑、选又选的,多少年才能选出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皇上是觉得锦绣姐姐再生育不大可能了,索性就封了侧福晋的长子。既然以后二皇兄府上的世子只能在侧福晋生的儿子里选,选谁还不一样呢?洪煊是长子,就是这孩子了。其实是皇上是想通过册立世子再次感谢二皇兄的救命之恩:早立世子就可以早领年俸,让皇兄增加一些进项才是皇上的本意,总归是要立世子的,先立了也合乎常情。就是侧福晋陈氏再能生养,也只能立一位世子。何不趁现在就封了?

对此,太后很有意见,提醒皇上说:“这么小的孩子一出生就封了世子,其他府上的王爷能服气吗?不说别人,就说安亲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少年,第一步册封也只是个贝勒,然后是郡王,一步一步走上来的。那么小的一个小奶娃,寸功未立就是世子,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就算是瑞王爷有两次救驾的功劳,也别做太过呀。”

皇上说了:“皇额娘,朕当年继承皇位的时候可曾立过寸功?二皇兄两次救驾,第一次为了救护父皇,陷进几百人敌军的包围,拼力拖延时间,让父皇远离危险,自己被敌人砍得血肉模糊,流尽鲜血而死。如果不是甘霖大师用起死回生的甘霖之水救活了皇兄,他已经作古多年了。第二次为了保护朕不被刺客射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刺客的毒箭,如果不是锦绣姐姐当机立断把毒血给吸了出来,二皇兄的命也没了。父皇和朕的江山都是皇兄用命换来的,他的儿子早一点立世子很过分吗?如果当年中箭的是朕,以当时朕的年龄还能活吗?朕不当皇上有您今天皇太后的尊位吗?二皇兄为我们两代君主献出过两次生命,给他的儿子册封个世子就过分了?还有父皇早年曾经欲立皇兄为储君,被皇兄和他的师父拒绝,否则这个江山不就是他的吗?他把这个江山、这把龙椅让出来,让咱们母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您不觉得这是皇兄对咱们的天高地厚之恩吗?您不一直在说点水之恩涌泉相报吗?给了一座府邸、封了一位世子就心疼肉疼了?那么好,朕这个皇帝本来就不想做了,还是把皇位还给皇兄!来人,起草退位诏书!”

这下可把太后吓坏了。皇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如果把皇上把皇位交出去,那自己可就一文不名了!不仅再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皇太后,很可能会走多尔衮母亲阿巴亥大妃陪葬的悲惨之路,被勒死给先皇殉葬!皇上偏执起来是不计后果的,一旦退位,母子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不管谁来当皇上自己母子都没好儿。但是这话她又不能说明,只好缓和下来笑着说:

“皇上啊,额娘不过是随便说说,不是拦着你做什么。你二皇兄确实是劳苦功高,反正是早晚都得立世子,早点也好。”

顺治皇上知道母亲的话言不由衷,拂袖而去。

要说太后这个人也是个不简单的,临事处置沉静果断,皇太极时代就是皇太极的好帮手。崇德七年,清军攻克松山,俘获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开始,洪承畴为了表示忠于明室,绝食抗争。当时的太后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顺治即位,太后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按照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多尔衮。虽然史书极力掩盖此事,对孝庄下嫁说法不一,但是文献中对孝庄下嫁之事还是有正规记载的。顺治也曾经称多尔衮为“父皇摄政王”,可见太后下嫁也不是空**来风。正是由于太后的作用,顺治的皇位没有被多尔衮取而代之。后来为了使创建时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太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把汉人将领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在宫中,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位“孝庄太后”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正面的形象。在清王朝的历史上是辅佐三代君主的女强人。但是她没有处理好和儿子顺治皇帝的关系,过于宠溺、依从他,使得顺治皇帝非常刚愎自用,行事也固执偏激。

在辅佐康熙皇帝到时候这位太皇太后就完全改正了先前的被动方式,没有事事干涉康熙,而是扶上马背,送他一程。之后就让他自己走了。

由于历史的局限、环境的局限,这位历史有名的孝庄太后也没有摆脱维护“家天下”的窠臼,在处理很多事情上都是从保护儿子的龙椅来考虑,变得疑神疑鬼。对于丈夫和儿子的恩人瑞王爷完全是充满了戒心,随时都想除掉。根本就不相信瑞王爷甘心情愿把皇位让出来,一直觉得他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所以每当顺治皇上给王爷什么恩宠、赏赐,她都要拦一拦,结果惹得顺治皇上的十分不满。不过呢,她跟佟氏锦绣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虽然按辈分是婆媳关系,但是俩人的年龄基本同龄,都是贵族出身,很多话能谈得来。太后最欣赏福晋的地方就是平时温柔贤惠,关键时刻不惧生死。

话题回到瑞王府,王爷把皇上的圣旨和赏赐带回府上,府上立刻欢腾了。刚刚出生的孩子就封了世子,这也太有福气了吧?菩萨座前的善财童子会没有福气吗?

府上的人都说云主子的肚子太争气了,进府还不到一年就给王爷生了儿子、不但儿子被封为世子,还增加这么大的一笔收入。要知道,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才有四十五两银子,而世子是六千两!还有禄米六千斛,一斛米是二十五斤,六千斛是十五万斤!能养活多少人?难怪是善财童子,一出生就给老爹带来这么大的一笔财富!当王爷把煊世子的册封金册和皇上的赐名帖子、世子俸禄、禄米折合的银票、太后赏赐的一千两银子、补品、绸缎、珠宝等拿回来的时候,府上一片欢腾,将军府的府门红灯高挂、鞭炮齐鸣!不但大摆筵席还给了府上所有的侍卫、太监、丫鬟、嬷嬷、小厮、工匠等每人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瑞王爷的儿子封了世子是他府上的喜事也是皇家的喜事,不光颁发世子金册,还要在户部备案,以便今后支取钱粮。

王爷很惦记云儿,生个孩子跟玩了命一样,自己在战场上连死都没怕过,云儿生个孩子却吓得他胆战心惊。

真正热闹的还有洗三和满月酒,足足闹腾了一个月才消停。以往都是王爷福晋给人家贺喜,煊儿的出生大家肯定要来。

庆贺之后王爷到云儿房里看她,云儿已经靠着被子坐起来了,虽然脸上还是没有血色,精神却好多了,正在吃东西,福晋亲自给她剥鸡蛋。姑娘、嬷嬷们身前身后地围着。王爷心里突然很为福晋难受:她现在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成亲十八年,盼孩子就盼了十八年,求医问药也没个结果,人家云儿一来就生了个胖小子。

和云儿的婚姻是师父的吩咐,王爷自小信佛,虔诚地对着佛像顶礼膜拜,而现在的师父却是真真的菩萨,他能有一点不遵从的吗?师父说的一定有他的道理。可是绣儿的难言心事该怎么劝解呢?十八年的患难夫妻,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产生什么隔阂。

王爷和福晋说了皇上给儿子的册封和赐名,姐妹两个都很高兴,于是,新生的婴儿就有了“煊儿”的小名。云儿坐月子,当然不用王爷陪了。新来的奶娘蒋嬷嬷给煊儿开奶之后,云儿喝了回奶的药,还有鱼儿水儿和林嬷嬷的照顾,剩下的事就是云儿将养身体了。生了世子的云儿几乎成了国宝大熊猫,被人众星捧月般地呵护着。

新生的煊儿被册封为世子,也说明了皇上对瑞王爷的荣宠,前来祝贺、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Www★ тт kan★ ¢〇

王爷放心地回到了福晋的房间,他观察着福晋的神情、态度,倒也看不出不自在。便说道说:“绣儿,你看生个孩子受多大的罪,幸亏你不用遭这份罪。”

“臣妾倒是想受这份罪,可是肚子不争气。”

“好了,好了,我们不说这个。这些日子你真是操了不少的心,云儿应该知足啊,谁家的主母这样大量呢。”

“您不用安慰臣妾,臣妾知道王爷在想什么,怕绣儿不自在。绣儿要说没感觉也不可能,可是退一步想,您有了儿子,才是最大的喜事。云儿这丫头知书达礼,绣儿诚心对她,她不会不知道,等老了,绣儿不能动了,她的儿子也不会不管我这个当嫡母的。”福晋脸上虽是笑的,眼泪却不听话地流下来了。

“绣儿,别这样!你不是还有二哥吗?到多会二哥也不会错待你的。我们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你不清楚吗?”

“二哥,有您这句话,绣儿就放心了。”

王爷把福晋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些日子,光顾了云儿的事,冷落了你。”

“您说什么哪?绣儿这么大的人了,还和云儿争怀啊?明儿得告诉陈大人两口子。人家女儿要生孩子了,一准得惦记着,生没生啊?男孩女孩呀?平不平安哪?您别光顾了自己高兴,把老丈人、丈母娘给忘了。”

“亏了你提醒,干脆明天就派车接来吧。光告诉他们,还是个惦记,不如来看看,才能放心。”

“也好,明天一早就接来!”

陈大彬夫妇听说女儿平安生了一个男孩,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忙忙地带着礼物、坐着将军府的车就来了。陈大彬虽然是父亲,终归是男女有别,他本人又十分重视礼教,安慰了女儿几句,看了看外孙,就出来和王爷在前厅说话。王爷也没敢说云儿疼得多么惨,免得她父母惦记着。陈夫人嘱咐了女儿一些如何将养身体的话,就四处打量。上一次匆匆忙忙地来看女儿并没有注意云儿的卧室有什么,摆设怎么样。现在她看到女儿住的大房子,房子中的陈设,心里十分安慰,看到丫鬟婆子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女儿侍侯,趁没人的时候看了看女儿的“私房”,所有的箱笼柜橱都是满满的,各种颜色、各种质料的衣裳和大盒子小盒子的首饰都要装不下了,这些都是后添的,还不算嫁妆!陈夫人心里又高兴又得意,女人的虚荣心总是比男人大,她想:“我这闺女也太争气了,以后的富贵荣华算是稳当了。”

接下来的就是“洗三”、“满月”等仪式了,世子的洗三、满月能不热闹吗?足足闹腾了一个月,府上收的礼物都和山一样了,这是后话。王爷平时是不收礼的,可是这种礼要是不收还真是得罪人,人家不是求你借你的,是好心祝贺来的,能打人家的脸吗?不过呢,在此之前,他也曾经多次祝贺过别人。

第六百八十七章 总管小妾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争相学艺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倾心交谈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太后搅局一第八十五章 大宗购货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奶娘之子二第七百三十章 苏府被抄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草莓熟了第二十章 商议纳妾第一百零七章 险些遭劫第七百五十三章 雪儿获救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缝纫铁器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再次赐婚第七百零七章 菩萨降临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正式试菜第五百八十一章 争相学艺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收购水果第五十二章 润玉格格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争相纳彩第三百二十章 莽格纳妾第六百四十四章 节外生枝三第八百一十三章 煊王娶亲(一)第七百七十六章 杀人软刀第四百六十六章 御赐金匾第六百二十八章 画品上架第七百三十二章 文娟获救第七百一十三章 飞来横祸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晋进宫第一百四十九章 传统玩具第六百一十八章 天眼初开第四百五十七章 福晋学车一第八百六十四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险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田亮侧室第七百六十一章 逃脱羁绊第八百八十六章 煊儿被绑(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煊王娶亲(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八岁王爷六第五百章 十字绣品一第七百八十九章 路遇山贼一第六十八章 古董易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邪门太监一第一百五十章 狂购海货第六百二十七章 姨妈来访第四百零五章 安插眼线第一百七十七章 准备返回第八百二十章 第一侧室(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田亮喷漆第二百二十六章 应节商品第七百五十七章 联袂演出第五百五十六章 慈宁宫里第五十章 润玉格格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统领夫人七第一百零三章 无妄之灾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花草香茶第三百八十八章 试做冷饮第六百三十二章 冰儿之母三第二十五章 龙儿少爷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准备返回第八百零一章 海南一游(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多种布料第三百三十四章 冰窑暖棚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异域支出第七百二十一章 虎口拔牙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郑娇故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再次拼布第六百一十章 嫡庶交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试做冷饮第一百四十八章 电脑系列第八百四十七章 异域铁艺(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福晋归宁第八百零七章 鳌拜提亲第八百二十九章 全体回家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八岁王爷四第七十九章 关于王东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丝带绣品第二百零四章 接风洗尘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查谣言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玉龙布庄九第三百八十二章 阖家团圆第七百九十章 路遇山贼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小店开业二第九十一章 真心关爱第五百二十六章 内销商店第二百八十九章 玉龙布庄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波龙山寨二第五十九章 宁桃之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人订货第四百八十七章 席嫂学艺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度陈仓第八百七十二章 印度之行(一)第六百零八章 奇装异服第三百七十章 结艺系列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卖货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度陈仓第四百一十七章 总管内弟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准备试卖第五百五十四章 福晋做事第二百三十章 进宫送礼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玫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