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潜藏的危机

整个晚上莫惜容这妇人都在一种淡淡的娇羞中度过,时而有有些紧张,时而有欣喜得有些局促不安,让范铭看得都有些发笑,但也没去刻意撩拨她,人生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最幸福的,这样的时刻若是破坏了可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趁着妇人招呼香雪东摸摸西摸摸,准备回去的节礼同其他物什时,范铭踏进了一侧的书房中,一个月没有进来,里面依旧是清亮素洁,还隐隐有一股檀香的味道,看来香雪这妮子还是天天来打扫过了。

随手拿起桌面上的一本未合的书,一看,却是上次依旧未习完的《礼记正义》,《礼记正义》选用东汉郑玄的《礼记注》。《礼记注》内容详实,素为儒士所重,许多人为其疏义。

至唐初,尚存有皇侃、熊安生二家。唐修《礼记正义》,以皇侃的义疏为主要底本,以熊安生的本子补其不足之处,至如今,五经正义虽不是科考正选,但范铭研习经义以来还就真未按照正统的来,受现代教育的他自然是认为不论哪家之言,只要是能够成一家之说,便可拿来吸收综合,所谓海纳百川也。

正当他准备坐下好好看书之际,莫惜容又从外面跑了进来,“范郎,你说我要不要同你一起回去啊?”

“不用,你在家好好待着,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又不是太远,一天半会儿的也就回来了。”

“哦!”妇人低低的应了声,站在一旁不说话。

正读了一行字,发现没了声音,抬头一看妇人脸上明显的带着落寞,又道:“你若不怕累,便一起去吧!”

“真的!”妇人方才的落寞瞬间消散不见,脸上红润润的,像个孩子一般。

范铭无奈的摇了摇头,心想今天晚上又别想看书了,“算了,歇息吧,明天我还得去县学看看,落下这么久的功课,怕是连字都写不得了。”

这下更是遂了妇人的意,乐滋滋的挽着范铭的手臂走出了书房,直接往早已铺陈好的卧房而去……

第二天一早,范铭醒了过来,发现莫惜容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就连香雪也不见了踪影,一问门房老福头才知道两人都去铺子里了,心下一笑,也就没再想它。

胡乱的吃过早食,范铭夹起书布包,沿着这熟悉的街道往县学的方向走去。

县学那熟悉的屋檐飞棱渐渐的在眼中清晰了起来,范铭的心愈发的平静了起来。

方一走进县学,立即吸引了不少的目光,也难怪,自打上次斗学之后,他便成了县学学子中的名人,如今沈文伦一走,县学各斋中更是群龙无首,也只有范铭能够‘一统群豪’了。

因此消失了好一段日子的范铭一出现便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惊呼,仿佛看到了什么稀奇事物一般。

范铭倒是不以为意,能够重新感受到这莘莘学子的奋发之气,这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直到进入本斋的明学斋教舍之后,终于是有人来跟他打招呼了,不是别人,正是同他一起来县学的两个同乡:陈如实

和冯山。

两人一开始见到范铭进来,还有点发愣,半晌之后见范铭正对着他们微笑才终究是回过神来。

两人冲上来一把搂住了范铭的肩膀,陈如实鬼头鬼脑的往四周瞧了瞧,一脸严肃的问道:“老范,这段时间你上那儿去了?听说你在衙门的公职被县丞大人给撤了,有没有这回事?”

范铭寻思着卜县丞明面上是放他的假,其实也跟免了他的差事没什么区别,这事情差不多过了一个月,也不知道传成啥样,这衙门里的弯弯道道也没必要跟这些小屁孩解释得太清楚,说起来这本来就是个打短工的差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点了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

“你是不是干了什么让县丞大人碍眼的事?”

范铭想了想,又再次点了点头,“差不多吧!”

闻言,陈如实顿时叹了一口气,一副老大人的样子,恨铁不成钢的指着范铭唉声叹气道:“你啊,你啊,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就这么给白白丢了,你说你怎么这么不知道珍惜呢。”

“你这小子,充什么老大人。”范铭笑着顺手在陈如实的后脖颈来了一下,“放心吧,没甚大事,不就是丢了差事么,将来还不都是要往功名这条路上走?”

“你倒想得开!”陈如实忍不住瞥了范铭一眼,同冯山两人纳闷了起来,仿佛是他们自己丢了衙门的差事一般。

“呵呵,不说这个。”范铭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县学中有什么新鲜事么?”

一说起县学中的情况,两人便兴奋了起来,“知道么,县学又要变革了,明经科彻底废除,新设明法科,听说将来还要重设算科、律科、武科呢!”

“哦,有这回事?”范铭一听便来了兴趣,变法一事现在是越来越清晰了起来,如今终于是深入到县学中了,“那就是只存一门进士科了么?”

“嗯,差不多是如此,听说今年还要新招收学子,也不知会有何新花样。”陈如实耸了耸鼻子,“不管他,咱们学好就行了,将来还不是要看科考一朝及第?”

范铭心中清明,也不好再说什么,看看时间也差不多,“走,上课去。”

一种沁人铭心的磬声之下,县学上午的课又一次开始。

那充满韵律的经义赋颂在范铭听来犹如仙乐一般,环视周围,同窗还是原来的同窗,夫子还是原先的夫子,然而心境却不是原来的心境,许久没有上学,此时又多了一种特别的感受。

相比起后世填鸭式的教育,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有张有弛方为正道,子曰:因材施教,这里面就有着很大的道理,因材施教必定有着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而这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一生受用无穷的。

“范铭,你许久未曾上学,怕是功课落下不少,我来考究考究你。”发须皆白的夫子的声音响起,那声音中充满儒家浩然之气,“《礼记--儒行》中提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

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说到这里夫子顿了顿,眼目一转,“下句是何解?”

范铭沉思片刻,朗朗而出,“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何解?”

“儒者,彼此之间志同道合,施行共退之法也想通,彼此地位相当时相处快乐,地位悬殊时谦虚相待而不厌烦。若是长久不见,听到有关朋友的流言也不轻信。大意即是儒者行为本于道而为忠于道,志气相投则一同前进,志向不同就自行离去。我等读书人的交友之道也当如此。”

“君子可党乎?”

“不可!”

“为何?”

“小人党而聚之,为的是彼此借力,君子党而聚之,为的是道,道之所存,清明乃现。学问之中夹杂着世俗利益之争,便也就失去了道的本意,君子性存高远,还是群而不党得好。”

夫子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也不知道该夸奖范铭,还是该责骂范铭,时下朋党争论剧烈,然而党群派越演越烈,不说朝堂之上早已是党群林立,各地文人士子更是追风学样,清流的力量远远不如,这个范铭还真‘读书’的好苗子。

对范铭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不错,看来这些日子你还没有荒废课业,继续保持。”

“是,夫子。”

正在范铭同夫子对答之时,在教舍之外的一双耳朵正在听着里面的对答,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即转身而去,若是范铭见到这人的话必定会大吃一惊,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谢主簿手下的一名僚属,方才无意中在县学的门口看到范铭进来,想起大人的嘱咐,心念一动之下便跟了进来,听到了这番对话,要赶紧回去禀报大人,想必对大人有用。

一上午的课仿佛瞬间便过去了,范铭本想请陈如实同冯山两人到家中请教一下这一个月的课业,但一想家中还一大堆的事,还有女眷也不方便,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边走边在脑中回忆一上午所学,出了县学所在的一条街,范铭蓦然发现一驾马车停在了路当中,从里面探出了硕大的脑袋,“嘿嘿,老范,你可真不够意思,回来了也不通知我。”

范铭笑了,“王稼轩,我昨天可是天黑了才到的楚丘,到哪儿找你去?再说了,找你能有啥好处。”

“你看,你看,不够意思了不是,亏咱们还是兄弟!”

“打住,我从小到大都没听我爹说过还有你这么个兄弟,除非你有兴趣改姓范。”范铭一边后退两步,一边打趣着王稼轩,对这胖子他倒是越来越喜欢了起来,虽然做正事不咋地,但人倒是不坏,处事也随和。

“呵呵,瞧你说的,我倒是想啊,那我爹还不打断我腿。”王稼轩哈哈一笑,一招手,“上来,咱们去喝一杯。”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章 调职的意动第二十六章 糊涂的春/情第二百零三章 多方阻难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丰兆第一百八十三章 猫腻第一百四十章 拜码头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四十三章 蒸馏技术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七十九章 这趟是白来了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县府第九十一章 家和万事兴五代、宋的商税 五代十国商税第六十九章 这或许是个机会第一百二十二章 故意为之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块地如何?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训第一百二十九章 皆大欢喜第二百零四章 借鸡生蛋第二百零二章 筹备乡村集市的演变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第八十三章 照方抓药第八十九章 返乡之行第十七章 老子可不是病猫第一百零七章 见好就收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换人第一百零五章 咱家的罪过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淀第三十九章 大名府来信第一百零六章 不通情理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乐第八十四章 这铺成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文才啊!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淀第七十四章 气氛如斯宋代政府与节日消费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变了第一百三十章 论功行赏第四十二章 初临县府第一百四十章 拜码头第八十七章 潜藏的危机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出妖蛾子了第二百章 大寿之幕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变革新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丰厚的嫁妆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乐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会第三十四章 县学甄试第二百零九章 闲趣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机会第十章 匠师初任第九章 进学之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择机而动以史为鉴:解读王安石变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淀第六十八章 峰回路转第一百八十三章 猫腻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曹司新气象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一百三十四章 仓促间的安排第七十二章 行程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九十二章 王福东的条件第七章 毛遂自荐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惊第二百零九章 闲趣第二百零二章 筹备第六十一章 卜县丞的赏识宋代市易法的经营模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块地如何?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的收获第七十八章 来的正是时候第一百二十八章 协议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华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的挑战第三十三章 孙学正第二十六章 糊涂的春/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第二十二章 清河乡的剧变第一百五十九章 误会大了第一百零九章 出事了第九十五章 本县乃是主官古代房价也很高!宋朝官员借租官舍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一百零二章 在其位谋其职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贾如过江之鲫第二十一章 谁在逃避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惊第八十九章 返乡之行第二百零九章 这个主事有点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