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前方的木寨城是姜姓部族的一个居住点,像这样的居住点,他们一共有六个,还有一个更大的石头城,也是他们的核心。

像这些小的木寨城都是分布在外围的,核心的石头城在最中间的位置,这些木栅城的防御力并不高,但在缺乏重武器的西部羁縻区,这样的木栅城防御力是足够的,对付相邻部族和盗贼野兽这些,这些是足够用的,也是比较经济的。

李安站在高地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木寨城上的旗帜,而木栅城的哨兵却只能看到这边的炊烟,他们没有先进的光学仪器,无法看到李安这边的情况,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前去侦查了。

这个木栅栏的小族长是姜老七,被称为七爷爷,他们姜姓大族一共就分为七支,每一支占据一块土地,最大的一支占据的土地最大,弄了个石头城,其余的分布在四周,对中间的一家形成拱卫,周边六家的子弟之中,也有一些选择去中间的石头城生活,尤其是小族长的儿孙更多的都去石头城内,那里有识字的先生,可以教会他们很多知识,而在木栅城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生活在自己的部族。

为了防御野兽和山贼,这些部族很久之前就是结寨居住的,如此一来就了可以对抗这些潜在的威胁了,就算是下地干活,也都是一群人一起去的,并不会单独外出,干活的时候,也会有少数人在附近巡逻,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这些寨子里的百姓可都不是好惹的,几乎个个都会一点粗浅的武功,弯弓射箭更是每一个男子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甚至部分女子都学会了使用弓弩,以尽可能的充实保卫寨子的力量。

这里是大山深处,土地比较贫瘠,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除了种地之外,还需要时不时的进山打猎,以获得更加充足的食物来源,而打猎所必备的技能就是使用弓弩,所以,使用弓弩也算是所有人所必须要掌握的,任何人都不能有例外。

“七爷爷,看来对方有不少人马,会是商队吗?”

一名汉子问道。

姜老七回道:“还不能判断,四郎,带人去看看,先摸清楚情况再说。”

虽然李安是路过的,但毕竟要经过他们的地盘,他们不得不引起重视,他们的庄稼可都在外面,要是来了坏人,一把火把他们的庄稼给烧了,那他们的损失就太大了,而万一要是敌对部落袭击,他们也必须要做好非常充足的准备才行。

“是,七爷爷。”

这名叫四郎的少年,带领几名男子,骑马奔向远处的炊烟。

虽然这些寨子里的百姓都不是军队,但他们的武功都不错,算是准军事组织了,只要将他们征召入伍,必定能够很快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李侍郎,有几个人骑马过来了,应该是过来查看我们这边情况的。”

陈龙放下望远镜,开口说道。

李安笑了笑,点头道:“这些部族的领地意识很强,我们现在进入了他们的居住地附近,他们派人过来查看,也是很自然的。”

很快,四郎几人就骑马奔到了李安这支队伍的附近,零远远的勒马停下了。

官兵的服装都是统一的,四郎虽然生活在闭塞的山里,但对此也是知道一些的,为此,他马上让一人回去通报,自己则骑马靠近了过来,看样子是要问清楚状况。

“你们是朝廷的兵马?”

四郎也是见过朝廷兵马的,感觉很像,但他所见到的朝廷兵马都是剑南道的兵马,与眼前的京城龙武军兵马的服装是不同的,区别还是不小的,但总体的规格差距并不大,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陈龙走上前去,开口说道:“没错,我们是从长安城来的,要去东女国,路过而已,你们不用紧张。”

四郎见大唐兵马正在有序的做饭,明知前方有寨子,却在野外做饭,这份军纪本身就让他感到颇为敬仰,心里自然也就信任了几分。

“多谢,告辞。”

四郎骑马赶紧返回,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重要消息告诉小族长,对方是从京城来的大唐兵马,人数比他们寨子里的人还要多,其中,有一半都是身穿铠甲的,这份实力让他们不敢小觑。

“七爷爷,七爷爷,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四郎刚一回去,便大声的嚷嚷了起来,声音特别的大,似乎显得很是着急。

“怎么了,不是官兵来了么?难道是冲我们来的。”

早一步得知是官兵的姜老七,急切的问道。

四郎开口说道:“是京城来的官兵,看样子来头很大,说是要去东女国,从我们这里路过。”

“哦,原来是路过啊!那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来攻打我们的。”

姜老七大大的松了口气,眼神在责怪四郎大惊小怪。

四郎开口说道:“七爷爷,这京城离怎么这里多远啊!为啥京城的兵马这么大老远的要从咱们这里路过,这事情不对啊!似乎有大事儿要发生。”

“那是朝廷的事情,咱们管不了,再说了,能有什么大事儿发生?”

姜老七不以为然的说道。

四郎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七爷爷,我上次去主寨的时候,听说了东女国的事情,这与我们也有一定的关系,咱们不能独善其身。”

“有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告诉我?”

姜老七开口责怪道。

四郎开口说道:“当时也没把这事儿当回事,所以就没说,今日看到这么多的官兵来了,如此再一想,就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或许那个外乡人说的是真的。”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你说清楚。”

姜老七显得有些着急了。

四郎开口说道:“那个外乡人是从东女国来的,他说东女国已经要彻底归入大唐,以后就是大唐的郡县了,大唐会直接派大官来治理,所有百姓都要交租,还要服兵役,啥事儿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我们这里夹在东女国与大唐蜀地之间,搞不好也要改成郡县,到时候,咱们种的粮食和打的猎物,就要拿出一多半交给朝廷了,还要处处被管着,如此,咱们的日子可就没有现在这么自由自在的了。”

很显然,这是某些不喜欢东女国归附大唐的人,在胡乱的造谣,在极尽可能的编造谎言,试图动员大量不明真相的人站起来反对,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彻底成为大唐的标准州县,确实会丧失一定的自由性,但生活肯定会更加的美好,绝对不会出现生活倒退的事情,像这种造谣的人都是独立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彻底归附大唐,他们的利益就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了,如此,自然会蹦起来反对,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跟着一起反对。

“东女国要彻底归入大唐?真的假的呀!为什么呢?自己自由自在的不好吗?只要接受大唐的册封就行了,每年那点土特产进贡,这多好的事情啊!被外人管着终归不舒服。”

姜老七开口说道。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就停了一点皮毛就急匆匆的回来了,大兄一直在主寨,他应该什么都清楚。”

四郎开口说道。

姜老七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不行,我必须要去主寨一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大伯,这可不是小事情,不是小事情啊!”

“七爷爷,那你走了,寨子怎么办啊!这些官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过来了,若是让我们开门,那咱们是让他们进去,还是不让他们进来啊!”

四郎开口问道。

“官兵不是说了路过吗?或许不会有这个要求,再说了,咱们寨子太小了,也容不下这么多人,要进来也行,但不能超过三十人,就这么定了,我要立刻去主寨,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姜老七说着让人备马,他要亲自去主寨汇报这里的情况,并从主寨打听东女国的事情。

对于归附大唐帝国,他们内心也并不排斥,但他们还是喜欢这种自治的羁縻州模式,而不希望被大唐朝廷派来的官员统治,因为自己治理有很大的自主性,只需要每年派人送点土特产给朝廷就行了,且还能够获得朝廷的很多赏赐,一点不吃亏,而一旦彻底归附大唐,成为普通的州县,则就失去了这种自主性,很多附带的权利也没有了,身上肩负担子也更重了,所以,这些家伙自然不想彻底归附了,他们都想占便宜,都不愿意吃亏,而且,他们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被朝廷时时刻刻的盯着,这种感觉确实不太美好。

四郎的担忧是多余的,李安并没有去姜姓木寨城的打算,只要队伍休息好,就会出发继续前进,对于这些木栅城,李安并没有什么兴趣。

从姜老七的木寨城到本家的主寨,距离并不是很远,大概只有二十里的样子,还不算太老的姜老七是可以骑马的,他骑马很快就到了主寨,也就是本家的最大一个分支所在的主寨,里面的人口超过一千,用的是土石木三种材料制作的寨墙,靠外的一层是石头的,看上去比较坚固,也可以算得上是石头城,在防御力方面肯定比木头寨墙要强得多。

“七爷爷来了。”

因为主寨的规模大,人口多,所以,大门造的也非常的不错,守城门的壮汉都有十几人,他们看到姜老七,马上就过去牵马。

“我找族长有急事,快带我去。”

姜老七开口说道。

身后的几人都下马而行,而姜老七并没有下马,在一名壮汉的牵马下行进,这是考虑到他年纪比较大,下马走路太慢也太累,而之所以不能奔驰,则是因为里面的老人孩子很多,若是骑马奔驰则很有可能会撞到人,如此就不妙了。

虽然是主寨,但面积其实也并不大,从寨门出发没多远就能抵达议事厅,这里比大唐的最小县城差不多大,可以理解为一座小县城。

当姜老七抵达主寨议事厅的时候,才发现其余几个分支的小族长都来了,大家似乎都知道了要发生什么事情似的,只有他姜老七是最后一个来的,这让他的心情很是不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了,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作为小族长也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到才是,怎么能让他被蒙在鼓里呢?这个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老七也来了,这下全都到齐了。”

坐在主位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是姜姓的族长,旁边的是他的几位儿子,各分支的族长,有七八十岁的,也有五六十岁的,年纪大的是姜老七的长辈,同龄的都是平辈。

姜老七有些生气的说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没有人通知我,我要是不来,是不是就不告诉我了。”

族长开口说道:“老七不要生气,我一个也没通知,都是自己来的,老二都已经来三天了,也不算什么大事儿,至少,暂时还不确定,所以,也没有去告诉你。”

“哦,原来是这样啊!”

姜老七的心里稍微平衡了一点,只要不是针对他就好。

姜姓族长看了看众人,开口问道:“诸位,你们对此怎么看啊!”

姜老二开口说道:“段兄弟与我们也不认识,他突然跑来跟我们说这些有的没的,咱们也不能全信啊!谁知道他是不是诓骗我们的。”

“说的是,段先生怎么会这么好心,突然跑来为我们着想,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姜老三说道。

姜老七有些坐不住了,开口问道:“你们说了半天,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啊!”

“老七,你既然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那你来干什么?”

族长开口说道。

“我是过来汇报情况的,有一支从京城来的兵马已经到了我们寨子旁边的空地上,说是要去东女国,足足有近千人呢?车辆也有近三百辆,穿铠甲的士兵有三四百人,好大的一支队伍啊!”

姜老七开口说道。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第九百六十五章 面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羊睾汤第七百零八章 积水很深第一千六百零三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第九百六十一章 亲疏有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清谈第八百七十七章 日出之美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六甲第六百八十八章 商人来了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第五百零五章 张霸天第五百四十九章 都是贫穷惹的祸第一千五把七十二章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第五百五十章 正五品会长第九百三十九章 说风情第一千零九章 提出设想第五十八章 侄儿最怕作诗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晚宴第六百七十八章 进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对联第三百九十六章 她喝醉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第八十七章 安庆宗入京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蒸汽火车头第一百六十二章 右相再次邀请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第九百五十五章 尽快下手第八百一十四章 城内不能造第一千五百六十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装睡第七百二十八章 叫爸爸第一千零六章 皇家兽苑第二百六十九章 轮椅订单第三十八章 大获全胜第九百五十章 清理花瓣第九百四十八章 两难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第八百章 水缸第六百四十四章 缺钱第九百三十八章 委屈的眼泪第二百三十九章 温暖的浴室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第九百四十四章 公开卖技术第六百五十二章 打球第九十七章 上元节第九十九章 护送归昌王离京第四章 做我老婆可好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七十五章 做样子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沙滩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石棉第一千六百零九章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硅胶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人搞破坏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决斗第六百六十九章 发难第四十八章 陛下要见我第二百二十二章 移民开发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第九百五十九章 素颜美第七十六章 死活不承认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造桥衙门第九百二十二章 入港第三百二十四章 开车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力研制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第一千六百零九章第九百九十六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奖杯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五百章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涂料工坊第九百一十三章 妒忌第四百九十章 量产第一百零二章 虚惊一场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第一千五百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好大喜功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