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兵锋何指

听到杜士仪亲口承认漠北乱局已定,郭子仪顿时如释重负。等到得知杜士仪竟然亲自去见过都播之主,不但说服怀义可汗反正,而且还问出了安禄山约其共同进兵的图谋,甚至与对方约定,借兵平叛,他就更加惊异了。若非杜士仪明言,自己一路快马加鞭隐匿在阿兹勒一行人中,还不想这么早出现在朔方文武的面前,而仆固怀恩的两万余大军还在自己身后,他几乎就要立刻升节堂面见文武,把这样一个好消息公诸于众。

毕竟,他的妻子王夫人以及子女们这时候也还留在长安城,如若万一真的被叛军打到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仆固怀恩所带领的安北大都护府兵马尚未抵达,而之前郭子仪派去长安之后,就犹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音信的前后两拨信使中的前一位,却在次日早上回来了。这位禀报安禄山叛乱的信使带来了朝廷的严厉呵斥,就差没有指着郭子仪的鼻子骂他胡说八道了。听到这位信使表示自己在长安城中被扣留了多日,甚至还有人严词诘问他郭子仪如此禀报是否出于私怨时,别说郭子仪面沉如水,就连杜士仪都恼怒万分。

而傍晚才抵达的后一位信使,捎带来的消息却截然不同。

他同样在长安城被扣留诘问,可因为临到回程却突逢太原府亦是慌慌张张送来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故而朝中君臣方才开始着慌。此时此刻,他说了杨国忠两次亲自召见自己的情形,把杨国忠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学得惟妙惟肖。

“第一次召见的时候,杨相国还倨傲得很,只问我这消息哪里来的,郭大帅是不是心存怨怼,敲打了我一阵子,随即是御史台一个御史诘问了我半个时辰。”将诘问的经历绘声绘色解说了,他方才继续说道,“但我被扣了两日后,杨相国再次召见我时,却是喜气洋洋,看上去仿佛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问过我朔方兵马的人员以及战备之后,他就说,只不过安禄山一个人有造反之心,麾下兵马其实根本不愿意相从,只要派一员大将前去东都洛阳,然后打开府库征召勇士,一定能把安禄山那群乌合之众击溃。”

“说得容易,倘若范阳以及平卢兵马真的如此不堪一击,那奚人和契丹早就趁势南下了”

郭子仪登时恼火地骂了一声。对于安禄山,他看不上眼,可并不代表他便会轻视河北强军。燕赵多勇士,这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即使安禄山再饭桶,可这么多年的节度使当下来,没吃过什么大败仗——天门岭那一役毕竟是砍了契丹王的脑袋,具体内情郭子仪不清楚,可总归是胜了——至于其麾下的那些武将就更不用说了,很多甚至是张守畦时代留用下来的,将门子弟也不少,如史思明、崔乾佑、田乾真、蔡希德等更是善战之辈。

见郭子仪骂骂咧咧,那信使没敢吭声,直到主帅的气都出够了,他方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杨相国还让我代传陛下之命,如今漠北大乱,朔方兵马除却放手东、中、西三受降城的兵马之外,其余所有兵马全都整合起来,随时听候陛下调遣。如若安禄山兵出井陉关,直逼云中郡,则出兵反击,否则不得上命,不得擅自出兵”

“没想到杨国忠还是没什么长进,关键时刻,竟然仍是防着朔方兵马犹如敌寇”

听到郭子仪身旁那人突然开口这么说了一句,那一路奔波的信使忍不住侧过头去看了一眼,这一眼不看还好,他却险些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竟是大为失态地嚷嚷道:“你是……你是杜大帅?漠北不是已经大乱了,安北牙帐城也正在围困之中,大帅怎的在此?”

“别瞎嚷嚷了,安北牙帐城已经安然无恙,大帅之所以来此,当然是为了安禄山这叛贼”郭子仪没好气地喝止了自己那个咋咋呼呼的小信使,等到严厉告诫其不许露出风声,又令牙兵进来将其带下去休息,他方才对杜士仪道,“大帅,杨国忠此举分明是别有用心”

“那是当然,他为什么听到安禄山反叛,不怒反喜?还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样一来就证明了自己的先见之明他如今对哥舒翰百般力捧,也是因为你这个朔方节度使威名赫赫,他担心你抢了哥舒翰击退叛军的功劳。”

说到这里,杜士仪见郭子仪脸上流露出了深深的不忿,他便站起身说道:“子仪,我此前已经实话告诉你了,张奇骏已经领同罗、仆固三部联军直取河东,届时视情况出击。至于范阳平卢,我已经命人星夜兼程去见我昔日旧部侯希逸,说动他从平卢倒戈一击。都播则是从奚族和契丹之地逼临幽州。现如今,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思,郭子仪自然希望立刻领兵驰援长安,又或者是率兵直击幽州,抄了安禄山的老巢,可现在杨国忠送了这样一道说是圣命的口谕过来,他实在有些进退两难。

不遵命,他从小到大铭记于心的忠义底线过不去;可要是遵命,他又不是那些庸碌之辈,别看关中和河洛仿佛还有十六卫禁军把守,可那些家伙多少年没有真正打过仗,临上阵时能派什么用场?就算从河南临时征召勇士,也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杨国忠简直是疯了

“你莫非在想,杨国忠是不是疯了?”

杜士仪见郭子仪立刻惊醒了过来,一副踌躇不决的表情,他知道其举棋不定在犹豫什么,便举重若轻地在那杆秤上又加了一颗砝码:“杨国忠此人,出身世家,却又因为他和当初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的关系,仕途无门,故而如今一旦登上高位,就一定会想尽办法除去一切障碍。赌徒的心理便是如此,赢就要通吃,输就连本一块赔进去”

“大帅说得没错,这杨国忠还当真是赌徒”郭子仪本想说杨国忠好歹也是天子亲自提拔的宰相,可待要反驳却又找不到任何理由。思来想去,他最终做出了决定。

“既然河东已经有张奇骏领兵前往,安禄山纵使万一分兵取河东,也有人抵挡。至于平卢,我倒是有心去,可我还不能给麾下将卒变出翅膀来飞到那里去,而且舍近求远,本末倒置。大帅既然不顾违抗圣命的风险,星夜兼程赶到了灵州,又让仆固怀恩率领大军在后,我郭子仪还有什么话好说的?想当初若没有大帅,就没有我郭子仪的今天,自我以下,朔方节度所有兵马全都听从大帅之命平叛”

是听从自己之命去平叛,而不是听从自己之命去于别的,这就是郭子仪的底线,杜士仪却已经很满意了。

他示意郭子仪跟着自己来到沙盘旁边,用手指点了点太原府,随即又点向了洛阳,随即才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看,安禄山此次从范阳平卢出兵,号称二十万兵马,他既然已经派兵联络都播南下河东,必定不会兵分两路。这样,他只需要派出一员大将从恒州常山郡到井陉关把守,就可以把这条河东通往范阳的通衢大道堵死。至于他自己的大军,则是从常山郡南下,经巨鹿郡直达灵昌郡,然后再从灵昌郡渡过黄河,西行直取洛阳。兵贵神速,他久在河北,耳目无数,又打着拥戴太子的旗号,沿途州县一定不会遭到大的抵抗,这时候应该已经快要渡黄河了”

面对杜士仪这样的判断,郭子仪想想自己连日以来打探到的情报,不禁点了点头:“虽说消息已经很难打听,但据说河北各州县太守县令确实全都毫无准备,而且安禄山派一支偏师为先锋,打出的是奉诏进京的招牌,故而不少太守是亲自去迎,结果脾气硬的成了阶下囚,甚至被杀,胆子小的则是唯唯诺诺听从安禄山分派,更多的则是猝不及防被裹挟,如今河北各州县几乎全部沦陷。”

说到这里,郭子仪的面色异常沉重,想来是联想到那几个死于安禄山屠刀之下的河北文武官员。

“如果我猜的没错,哥舒翰应该已经被杨国忠催促,不得不出山抵御叛军了。”

杜士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位在历史上原本应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搭档,现在却是两根不相交的平行线,高仙芝率军前往征伐石国,封常清则是作为李俭的节度判官,正在北庭节度使府琢磨着怎么给首鼠两端的葛逻禄一点颜色看看,既然李隆基不征召这支军队,封常清就绝不会再趟平叛这浑水。而哥舒翰也活蹦乱跳的,自然不会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拒绝前往河南府力挽狂澜。

尽管哥舒翰心眼不大,军略勇武却都相当可观,对上安禄山并非没有胜算,可前提是哥舒翰麾下带领的是他用熟的河陇兵马,然后给他配齐各级军官,而不是给他几个彼此之间不能协调的将校,然后给他一堆乌合之众,又或者在这种时候再派个宦官去掣肘

只不过眼下不是考虑哥舒翰胜败的时候,杜士仪很清楚,尽管安禄山这场叛乱对于天子来说很突然,但无论李隆基,还是文武官员,全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叛乱,很快安禄山的麾下军将就会分崩离析,安禄山本人也会和大唐从前那些叛乱主将一样下场而现在一切的剧本早已脱离了既定的轨迹,但他还需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他除了郭子仪、仆固怀恩、罗盈、侯希逸这样极其可靠的昔日部将之外,还有一群杨国忠这样名义上是一方的猪队友,头上还压着疑心病重的天子

更重要的是,李唐还远远没有完全失去人心

杜士仪想到的这一点,郭子仪也自然明白,他当即若有所思地问道:“虽然杨国忠让信使带回来圣命,不许我们擅自进兵,但我们不如准备这样一支偏师。不如这样,从朔方调一支偏师前往长安驰援。否则,哥舒翰就算昔日再战功赫赫,有将无兵又怎么行?”

听了郭子仪的话,杜士仪立刻摇了摇头:“不,朔方任何一支兵马都是你我多年的心血,纵使哥舒翰亦是一时名将,可他如今手下兵马众多,彼此未必一条心,到时候彼此倾轧制衡,拿着他们去当死士踔浑水,反而白白糟蹋了。唉,东都留守李橙昔日与我有些交情,而身在东都的御史中丞卢奕亦是刚强,万一洛阳有失,他们恐怕都不能保全,只希望奇骏所领的一路兵马到达云州后,能够让河东兵马再无后顾之忧,只要河东能够通过太原府南下驰援河南,河洛则可保无虞。至于你我……子仪,我且问你,你可敢和我南下长安,杀了杨国忠这一祸国奸臣?”

郭子仪登时面色大变,下意识地反对道:“大帅不可如若这样兵谏,又和安禄山反叛有何不同?”

“此刻不去长安,子仪你莫非想等到叛军兵临长安城下时后悔?”

郭子仪登时噎住了,紧跟着便用犹豫的语气说道:“潼关天险,哥舒翰亦不是无能之辈,总不会连潼关都守不住吧?”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先在朔方耐心等待长安那边的消息吧,让夏州那边收拾一下,让仆固怀恩的大军先驻扎在夏州,届时若长安有变,则从夏州抄小路直奔长安。”杜士仪也不想过分逼迫郭子仪,只是叹了一口气,“再者,派出最可靠的信使,以你我的名义,派人联络河北河东诸州县官员,让他们在安禄山麾下暂时隐忍,等待反正之机”

对于这一条,郭子仪倒是并无异议。毕竟,这是为了保全那些忠良贤能,他当即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心中却异常沉重。

风雷乍起,战云密布,本是煌煌盛世的大唐,怎会招来如此大劫?

第十九卷八方风雷天地动完

第399章 仇人不见,今非昔比第242章 制书褒奖,天子之赐第760章 段氏秀实第967章 升官发财第1228章 军心向背第901章 御前真言,东宫定第1012章 君子不党第477章 出蜀扬帆天下第430章 失道义者需教化第873章 断腕求活第1231章 借刀杀人第842章 毒饵第826章 老骥伏枥,宝刀未老第451章 一箭双雕第252章 宗主进京,美人狼狈第517章 宰相吵架,御前和稀泥第247章 护犊情切,何官最清要第1012章 君子不党第482章 宇文统之心第957章 以利动之,间其腹心第1065章 谁比谁更狠第271章 泄题第1014章 联手斗林甫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1011章 人生有取舍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1196章 翻脸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761章 文武同心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316章 纷至沓来的佳人们第721章 捷足先登第423章 道不同,骤见血第692章 蛇之七寸第336章 死则死尔!第1262章 如同笑话的推举第559章 粮荒第971章 安禄山让路第1101章 打死你这混蛋!第369章 简在帝心,念君灵犀第817章 事后算总账第665章 飞黄腾达第135章 晴天霹雳,弱女...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败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871章 连环套,计中计第1129章 风雨飘摇的东宫第1210章 援军奇袭第1126章 兵分两路第1140章 绝情绝义第621章 云州培英堂第626章 代州履新第715章 轩然大波第869章 死到临头,反咬一口第660章 不可无权柄第161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第278章 君子不夺人之功第752章 飞箭传书第1171章 兵谏逐节度第46章 全肉宴第1149章 自刎第1229章 痴心妄想!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1034章 轩然大波第1069章 联姻第721章 捷足先登第334章 御前激辩,针尖对麦芒第700章 马球场上见英豪第787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442章 要人第302章 婚约嫁妆第143章 京兆府试,姗姗...第1140章 绝情绝义第601章 吾儿广元,采煤供幽州第954章 天无二日第449章 悲剧的那囊氏第999章 决然终章二变天第453章 败者黜,胜者升第360章 翻旧账第432章 神仙师娘第367章 圣心何在第1028章 尽掀底牌第1200章 定风波还是避风波第770章 收拾善后的陇右采访使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801章 节度之威第963章 定子媳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体君心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808章 分家第702章 废立须慎重第124章 声若碎云金童舞第422章 众所瞩目杜十九第436章 深谋远虑话江南第722章 有你之处,便是故乡第754章 风雨来兮第313章 大功告成第472章 兵不厌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