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节度之威

尽管洛阳那边的事让人心烦意乱,但既然做出决断,都托付给固安公主和赤毕,杜士仪就索性撂开了手。

他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也得看是什么情况。京城朝堂后宫之事瞬息万变,较之战场更加复杂十分,他还没有那样的自负能够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与其把心神耗费在那些夺嫡政争之上,身为陇右节度,他自然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之所以派张兴前去吐蕃,一则是听说天子道听途说,对于吐蕃赞普无嗣心有所动,二则是因为他想为张兴争取功劳,从而好拔擢其为节度判官。

掌书记虽则看似腹心,但比起紧急时刻,能够兼知支度营田守御等种种留后事的节度判官,可谓是天壤之别。而且,他需要判断短时间之内,陇右是否会有战事,也好趁此进一步梳理人事!

但最关键的是,高适王昌龄和封常清最初从安西归来时,曾经透露过吐蕃打算如同最初吞并吐谷浑一样,彻底吞并小勃律,如此一来大小勃律悉入其手,对于安西四镇西边的西域诸国就有了进攻的桥头堡,可以进一步将其全数并吞,然后再收缩拳头图谋西域。为此,不能让吐蕃从河陇收回视线。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了,目前的首要之务反而在河州。郭建在河州刺史兼陇右道采访处置使苗延嗣的手下,可谓是两人彼此折腾,结果苗延嗣到底技高一筹。他之所以让苗延嗣去兼任河州刺史,还不是因为苗晋卿曾经一任年余,凭着稳健的手腕在河州建立了一些班底,而郭家在镇西军中虽有人,可终究大不如前了。故而以郭建那样的脾气,竟是给他送信来诉苦,就差没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苗延嗣是如何欺负人了!

于是,数日之后,他便将节度留后事委署给节度判官段行琛,由王忠嗣协理军务,一再嘱咐段秀实在军中精英堂中看着杜广元和王杜两家那些少年,将杂务都拜托了妻子王容,自己带着数百牙兵启程前往河州。

相比鄯州一地三县的人口,河州在贞观之初,人口便有一万多,可如今百年过去,中原腹地那些少有兵灾之苦的州县,人口无不增长四五倍,而河州人口仍是不过三万出头。

那正是因为河州之地一直都是大唐和吐蕃拉锯战的中心,两国一旦相争,此地便是赤地千里!

河州和鄯州看似相隔不到四百里,然而若走官道,却得需由湟水城到兰州金城县,然后再从金城县南下到河州州治枹罕城。所以,杜士仪走了行军道,由老马识途的陈昇带路,由积石军附近的临津古渡渡过黄河,抵达枹罕城,已经是他出发之后第五天的事情了。

他这一行人人有马,六百多里的行军道,却仍是走了这许多天。因为来之前并未事先走漏风声,故而他这风尘仆仆的一行人出现在河州境内时,自然而然让田中耕作百姓为之惊诧。有识字的看清楚旗号上打的是一个陇右节度杜的字号,这才渐渐安定了下来。

“吐蕃前时悍然越境,倒也并不是坏事,如今他们为了表示诚意,赤岭一带全数撤防,按照陛下的意思,大唐在赤岭一带亦是全数撤防,只在石堡城积石军等地屯驻重兵以备守御,倒也省却了军卒戍守赤岭之苦。”

对于高适的这种说法,杜士仪深以为然。他自从那次巡视赤岭遇袭之后,又曾经去过两次,每次都不得不感慨造物的神奇。就是这么一座山的分割,西面是吐蕃人放牧的草原,而东面则是大唐军民耕作的良田,若是戍守赤岭,先别说造堡垒有多困难,而且两国近距离对峙,一旦开站赤岭上的守军便是首当其冲。再加上这里海拔高,风大,对于人的体力和耐力都是相当大的考验。如今看来,当初那一股越境的吐蕃兵马反而是把坏事变成好事了!

艺高人胆大的杜士仪从廓州踩着边境线入的河州,顺带还一路巡视了振武军、积石军、振威军、天成军,随即由平夷守捉抵达了枹罕城。即便他一开始行踪隐秘,可到了河州后,一座座军镇巡视过来,无论是河州刺史苗延嗣,还是镇西军正将郭建,全都听闻了消息。据说前者不过是哂然冷笑了一声,后者却是欣喜若狂长长舒了一口气。于是,枹罕城外迎接的时候,文武二人自然表现截然不同。

刺史管政不管军,都督不兼刺史则不管民,这是唐初的规矩,然而时至今日早已不复当年旧规了。不说边境各大都督府的都督大多兼刺史,而且渐渐对下辖诸州有了管辖权,而自从有了军政一把抓的节度使,威权就更胜都督一筹了。看似品级相差无几,堂上堂下却分际严明,倘若苗延嗣不是还兼任着陇右道采访处置使的名头,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就连如今这看似分庭抗礼的样子都做不出来。

苗延嗣相迎时,不过只说了冷冷淡淡的两句话,而郭建就不一样了,甫一相见行过礼后,他便急不可耐地说道:“大帅莅临河州,实在是军民之幸。镇西军中一万一千人,无不期待大帅前来阅军!而且我上任数月,这军中尚未完全理出头绪来,正要大帅指点训诫。”

郭建连军中尚未理出头绪这种话都直说了,杜士仪再看他瘦下来这一圈,下巴都变成了尖尖的,当下颔首笑道:“郭将军着实辛苦了,镇西军中之事,回头你单独向我禀报吧。”

眼看郭建对杜士仪卑躬屈膝,苗延嗣顿时冷笑了一声。他两个儿子苗含泽和苗含液,苗含液如今为蓝田县令,正在京畿之内,可谓是一方主司,前途正好;苗含泽为苏州长史,虽远在江南,又非主官,可终究是富庶之地。倘若他这两个儿子下一任能够转回京城,御史台的御史,中书门下的左右拾遗补阙,甚至再进一步便可摘下尚书省六部的郎官,可谓是清贵非常,故而他不得不承认,除却上党苗氏的宗族之力,杜士仪的暗中推手功不可没。

所以,把人迎入河州刺史署之后,他照旧冷淡地接待了一番之后,见郭建恨不得立刻把杜士仪给拖走,当下就听之任之了。这一行人一离开,颇得他欢心的录事参军便忍不住劝谏道:“使君,杜大帅亲临,郭将军又如此急忙把人请走,十有八九就是为了告状的。使君纵使……”

“你以为我不知道?”苗延嗣根本没等那河州录事参军把话说完,他就皮笑肉不笑地接口道,“我和杜大帅确有私仇,可我也不会鸡蛋里挑骨头随便找茬。郭建刚刚上任就想在军中任人唯亲,继续他在临洮军中的那一套?门都没有!奖惩升黜都是有规矩的,不容他随性而为。杜大帅就算要偏帮郭建,也不会什么事都遂他的心意,更不可能随便插手我河州之事!除非我这个陇右道采访处置使不当了,否则,这陇右就成不了一言堂!”

苗延嗣在亲信面前撂了这样的狠话,郭建把杜士仪请去了自己的镇西军驻地,也同样是大倒苦水。从苗延嗣拿住军卒在枹罕城中犯的小错,命人绑送回来好一阵折辱;再到自己黜落无能,反被其抓住把柄命人警告;再到自己已经狠狠惩处了从前犯过的儿子,却依旧被苗延嗣拿捏……说到最后,他竟是怒发冲冠。

“大帅,这苗延嗣简直是欺人太甚,我实在忍不得了!一再欺我,我可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可听闻他在刺史署中,甚至不把大帅放在眼里!大不了我就学张审素部将董元礼……”

“你给我住口,就因为董元礼的莽撞,害得张审素背了个谋反的污名,其二子固然为父报了仇,可张审素的案子可翻过来了?”

杜士仪连番诘问,见郭建顿时哑然,他知道这家伙也就是嘴上说得好听,实则骨子里就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否则苗延嗣拿着把柄,换成姚峰肯定会怒发冲冠直接上门理论,王忠嗣必定绑上犯罪的儿子请依令处置,只有这郭建会因此受挟,心不甘情不愿,可终究老老实实到了这镇西军中担任正将。所以,既然知道郭建只是说说而已,他也就同样在嘴上恨铁不成钢地数落了此人好一阵子,见郭建反而踏实了,他方才轻轻吁了一口气。

踏实归踏实,可对于自己的将来,郭建还是心中惴惴:“大帅,我算是明白了,这苗延嗣一再磋磨我,分明是不怀好意,打算降服了我为他所用!大帅对我重用倚赖,我怎么也不想负了大帅期望,可是……”

“苗延嗣那儿,我自会告诫他不要太过分,至于你,也需稳扎稳打,在镇西军中树立起你的威信。不要让苗延嗣左一个任人唯亲,右一个驭下无方,毁了你的令名!苗延嗣已经多少年岁了?他这河州刺史还能当几年?你正当盛年,又屡有战功,不趁着如今任镇西军正将的机会,在军民中间树立威望,来日这河州刺史若是再出缺,你如何能够顺理成章递补?”

杜士仪这又一番推心置腹的话,顿时让郭建心中再次热了起来。他到河州镇西军任正将,心里不是不委屈的,尤其杜士仪反手就将王忠嗣提拔为临洮军正将,继而又令其为左厢兵马使。想想刺史署中一直有传闻说苗延嗣身体不好,夤夜咳嗽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常常因病不理政务,他不由更加信之不疑。可杜士仪的要求听来简单,做起来却异常困难,他不由得抱怨道:“可如今吐蕃止戈息兵,既然没战事,我又长年在临洮军中从军,镇西军中上下派系林立,我如何立威?”

“郭建呀郭建,你之行事,就是想得太多了!”杜士仪没好气地摇了摇头,继而便笑吟吟地说道,“你可知道,姚峰上任廓州刺史后,兼任积石军正将,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立威?”

郭建和姚峰较劲多年,眼看其上任廓州刺史兼积石军使,竟是迈出了让自己殷羡不已的一步,他自然早就心痒痒了,故而这才在河州刺史出缺时如此急切。此刻见杜士仪把姚峰拿出来当例子,他顿时闷闷不乐地说道:“姚峰那粗人从来性情急躁,难不成是杀将立威?”

“你说对了。”

郭建只不过随口一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他登时瞪大了眼睛。杀将立威这种事,说来容易做来难,要知道,即便是小小一个旅帅,在军中也有相应的根基,贸贸然行军法惩处,就很可能遭到抵制,更不要说杀人了!而且,眼下可不是战时,即便身为主将,杀将立威岂是能够轻易做的?

“可这样大的事情,我怎不曾听说!”

“一来,姚峰是廓州刺史,只要他廓州军中将士闻此股栗,知道敬畏就够了,没有必要把这样的名声传到别的地方,二来,苗延嗣也曾经因此怒而指摘,却被我压了下来。两个被杀的人,无不有应得之罪,一则故意在打猎之后纵兵践踏麦田,二则在前时吐蕃越境来袭时不遵军令。这样的有罪之将杀两个,军中反而会为之肃然!苗延嗣纵然聒噪一时,可也不能拿他如何。可你看看你呢?新官上任,需得谨慎一些,怀柔手段当然也不是不好,可你看看你这一犹疑,反而有多少把柄撞在苗延嗣手中?”

姚峰偏刚,郭建偏柔,按理两人当初在临洮军中应该刚柔兼济,可因为两人谁都看不惯谁,反而一直对着干。如今全都调出了临洮军,郭建是卯足了劲不想让姚峰看笑话,可现在听着杜士仪这些话,他渐渐心生沮丧。不得不承认,姚峰的霹雳雷霆手段比他的绕指柔要强多了!

“多谢大帅提点,是末将之前太优柔寡断了!”

杜士仪知道郭建一走,自己将王忠嗣扶正,这必然会让郭建生出怨言。他固然想打破原有军中的地域以及派系之分,可又不是真的打算将郭建摒弃不用,这次特意到河州来为其撑腰,当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可眼下他当然不会对郭建挑明这深一层的关联,只是又细细询问镇西军中的林林总总,包括那些有名的偏裨将校,最后才开口说道:“好了,你既然是用阅军的名义,把我从苗延嗣那死活请了过来,那就让我看看镇西军的军容军貌吧!”

郭建也正打算让杜士仪看看,他虽说在苗延嗣的折腾下焦头烂额,可也并非一点建树都没有,当下立刻答应。早在知道杜士仪进入河州的消息后,他就对军中将卒宣布了阅军的事,此前更是早已令人齐集兵马。

镇西军设于开元三年,为了便于守御,枹罕城中驻扎了大部,其余则在城外清水乡。当奉着杜士仪来到枹罕城中镇西军所在的大校场时,他干脆直接请杜士仪登上了高处的箭楼,指点着下头的战阵滔滔不绝地讲解,以至于听说过郭建求救之事的王昌龄和高适竟是在那悄悄咬耳朵。

“这郭将军现如今倒是有几分指点山河的意气,可之前看他请了大帅去私下诉苦的样子,实在难以想象他在下头军将面前是何等威严。”

“不过,镇西军中这操练倒是像模像样。就不知道是光有个好看的架子,还是真的接敌时也能如此雄壮。”

王昌龄和高适的声音都不大,但杜士仪也注意到两人的窃窃私语,瞅了一眼后,便一一指着各军阵当中居中调度指挥的将领,向郭建询问名姓。之前苗延嗣接任河州刺史后,王忠嗣多次到镇西军中协理军务,也曾经对他荐过几个人,他都暗暗记在了心里,这时候少不得借着机会都看了个齐全。等到整整一个时辰的操练最终完毕,他和郭建下了箭楼,进入镇西军中军将议事的武威堂,见郭建引领众将进来参礼,他颔首答礼后,这才开了口。

“自从开元三年设镇西军以来,仰赖上下将卒合力,抵御吐蕃于国门之外。今日我观镇西军气象,不愧为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见上下军将全都昂首挺胸,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他便继续说道,“镇西军和陇右其余诸军一样,大多都是父子相袭,兄弟相继,一家往往有不止一个人身在卒伍,其中多有功勋彪炳,却多年未曾拔擢提升的。郭将军到任之后,曾经多次在我面前加以举荐,故而我今日阅军时,又格外多加留心,果然不少人不负他所荐。”

郭氏在陇右扎根多年,有如姚峰这样同样出自将门,对其不以为然的,但也有深慕郭知运昔日威名的,如此一来,郭建以一介外人带着三五亲信到这镇西军中上任,自然两头不讨好——觉得他不过沾了郭家光,没多少真才实学的,对他阳奉阴违;觉得他身为郭氏子弟却吃里扒外,把自家叔父以及族兄弟等绳之以法的,也对他嗤之以鼻。故而此刻听到杜士仪说郭建竟然在其面前举荐了不少人,满脸意外的竟占了绝大多数。

就连郭建自己,也是吃了一惊,可他城府深,半点没露在脸上,可心里却打起了鼓。举荐人?他在镇西军中忙着调和派系,安插亲信,外加给那些撞在苗延嗣手里的将卒擦屁股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余暇给杜士仪举荐人?

杜士仪满意地将各种表情尽收眼底。今日能够登堂的少说也是偏裨将校,至于旅帅这一层的低级军官,多数是站在武威堂外。于是,一推扶手站起身来,脊背挺得笔直,神情自若地说:“镇西军偏将陈锡海,曾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浑身披创十二处仍力战不退!”

“镇西军裨将路名博,曾将兵八百,阻敌两千,力竭不退,若非援军赶到,险些战死当场!”

“镇西军裨将吴峰,善于识人,麾下军卒之中,因军功而拔擢,居偏裨旅帅等十数人,号为军中伯乐!”

杜士仪一个个点名,但凡被提到的人无不面色振奋。谁都知道,这位陇右节度上任两年来,看似不过只在边境打了小小一场伏击,可无论是以雷霆手段清洗了郭家,还是在屯田甲仗以及度支方面的各种稳健政令,都使得杜士仪继郭知运王君毚之后,第三位真正在陇右深入人心的节度使。更不要说,杜士仪乃是三头及第的名士,今天能够被当众褒扬赞叹,说不定异日还能成为其诗赋上流传一时的人物,这已经不单单是面上有光了!

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有猜准杜士仪的心思。他在一连点了十几个人的名字之后,便又说道:“陇右百战之地,如今离郭大帅王大帅在任时,又是十年二十年了,一代新人换旧人,各位都正在盛年,虽大唐和吐蕃议和,可仍旧需要身经百战的勇将,方才能够力保陇右一地平安!年前从吐蕃细作处,我已经探知吐蕃虽和我大唐议和,仍为舅甥之国,然则虽在河陇暂且止兵,却仍图谋安西。因而,我已经请得陛下制令,鄯州之内,鄯城河源军从两千增至四千,鄯城西面的安人军从八千增至万人,此外绥戎定戎,各增兵马,以勇将卫戍。”

这些话都是平常镇西军中将卒不会知道的机密,此刻虽不明白杜士仪为何说起这个,但众人还是无不竖起了耳朵。

“故而,今拔擢陈锡海为河源军副将,路名博为安人军副将,吴峰为绥戎城戍主……”

一口气便在刚刚赞叹的十余人中,挑出了五个功劳尤其卓著的,分派到了鄯州那些分别增派重兵的重要军镇,一时下头一片哗然。有羡慕嫉妒恨的,也有彼此窃窃私语不解其意的。至于那几位从偏裨一跃而守御一方的,那心情别提多激荡了。等到杜士仪一番勉励之后单独留下了郭建,他方才看着这个犹在震撼中的镇西军正将,似笑非笑地说道:“如何?这些镇西军中最具勇武的人一一拔擢,兼且得了实职调出,你可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郭建今天还是第一次从镇西军将卒眼中收获了对自己的敬畏,可他更知道这些敬畏都是从这子虚乌有的举荐而来。尽管不知道杜士仪是如何对这镇西军了若指掌的,可他何尝不知道,这是个大好机会?他慌忙单膝跪倒低下头道:“大帅提携指点之恩,末将没齿难忘!”

“吐蕃求和不过是为了一时喘息之机,安西四镇也好,河陇乃至于剑南道也好,全都是他们势在必得之地,故而在如今的时机,非但不能就此以为高枕无忧,反而要厉兵秣马,严加守御!不日我将行文河西牛大帅,河西陇右大阅兵马,你给我打起精神来,区区一个苗延嗣又有何惧?”

第693章 点睛之笔第1200章 定风波还是避风波第625章 为副节度贺!第1054章 团圆教子第1046章 取尔父而代之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804章 艺高人胆大第914章 分崩离析第1033章 罗钳吉网第132章 厚积薄发何畏奸第829章 还君先锋使,朔方君最贤第684章 树倒猢狲散,胸中不平言第19章 打抱不平第1114章 黑狼旗下第1263章 君已将死第839章 仆固怀恩第772章 心黑手狠第1000章 名师高徒第591章 当头一棒第532章 铁骨柔情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825章 临别道珍重第366章 速刑杖杀,灭口遭疑第728章 劝君惜取少年时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检第291章 投君所好,忍无可忍第68章 蕙质兰心崔五娘第759章 未有凌云志,岂非大丈夫?第666章 奚奴白狼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667章 夺其心志,许其复仇第863章 渐起燎原之火第361章 欲撼张嘉贞,捶死王胖子第693章 点睛之笔第738章 扮猪吃老虎第748章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679章 言辞逼人,压力山大第794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第929章 金蝉脱壳第911章 大雁塔上揽才俊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116章 此去他日归!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第646章 名士云集第540章 众望所归第204章 千里之行为杀人第1039章 将星云集第1255章 不是兵谏的兵谏第706章 交锋前夜第1184章 诸军突围,吴王断后第1203章 主心骨回来了第305章 卓荦奇才,济世之器第419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213章 神狼之怒第712章 十铨注拟第1004章 雄城奠基第1245章 疾风骤雨的前夕第813章 声东击西第39章 访少林第570章 招兵买马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628章 巡行雁门,代州三虎第23章 卢氏三考第1192章 谁之天下第1190章 磨刀霍霍谋东宫第278章 君子不夺人之功第1101章 打死你这混蛋!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第503章 明 经及第第19章 打抱不平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6章 婉拒第476章 伤别离第929章 金蝉脱壳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厉风行第986章 杜卿胆色世无双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177章 京兆风暴第398章 下马威第643章 树倒猢狲散第157章 不能求生,只得...第158章 脏水和黑锅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114章 家业已倾颓第371章 怨心深种,丰收大归第1057章 诤谏讽谏第189章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667章 夺其心志,许其复仇第547章 诱敌之计第993章 四方云涌,副大都护第35章 功成以何报第1239章 成王败寇第1164章 义子将前锋,儿统飞龙骑第906章 灭国之功何不图?第504章 雷霆第530章 视若己出,借刀磨子第492章 长痛不如短痛第782章 许君刺史第679章 言辞逼人,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