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两个穷措大

“姑爷,这二个小人物,不值得这般看重吧?”安禄山和安思顺走后,崔二有些好奇的说。

市集替二人解困,赠金;

二人前面来借献马投靠,再次赠金;

收下二人,第三次赠金。

前面只是五两,然后是十两,第三次直接一百两,要是一次二次还可以说是善心,一连三次,绝不是好心那么简单。

郑鹏淡淡地说:“别小看这二个人,以后他们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哈哈哈。”

说到后面,郑鹏忍不住有些得意地笑起来。

一位堪称乱世枭雄的人物,还没成长就被自己收为己用,郑鹏内心暗暗得意。

嗅到一丝机会就全力以赴,在有限的条件下给郑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是用五两黄金淘到一匹远超五两黄金的好马,然后抓住郭通雄上青楼的机会戏弄了他一把又能全身而退,都体现了他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

“是,老奴拭目以待。”崔二连忙说道。

老实说,崔二对安禄山和安思顺没什么好感,在他眼内,像这二个田舍奴一样的人,一抓一大把,没必要太过在乎,不过郑鹏看人的目光向来极准,说到底崔二是对郑鹏有信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至。

冬至对古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唐朝很重视这个节日,老百姓在家中烧香拜祭先人、神灵,皇帝也要到长安城南郊的圜丘祭祀天地,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官府放假一天,还会下旨大赦天下,可以用“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来形容。

这么重要的日子,作为大唐的功臣,郑鹏也被征召进宫赴宴,对李隆基来说,这是施恩的一种方式。

除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来长庆朝贺的外国使者也会参加,宴会的规模很大,郑鹏作为风云人物,本想随便找个不起眼的位置,喝完就走,没想到李隆基让高力士把郑鹏拉到身边。

大唐处在最强盛的时候,国库充盈,再加上有大批的外国使节,面子不能丢,宴席很丰富,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郑鹏看到满桌的山珍海味只能暗叫可惜。

现在大冬天,菜摆出来,很容易就凉,一凉就不好吃,刚端出来的时候,色香味俱全,郑鹏看到都垂涎三尺,可开席前,李隆基要先讲话,先说感谢上天庇佑,然后说今年取得的成绩,最后还要对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者表示赞赏云云,等李隆基发表完毕,众人行完礼重新入席时,那菜都没有热气了。

想着年轻人不要紧,凉了也照吃,身体好扛得住,没想到刚开始吃,不断有皇亲国戚、重臣和外国使者前来敬酒,别人来敬酒时,李隆基可以安然就座,可郑鹏只能一次次站起来。

王公重臣在行礼,自己一个小小的云麾将军总不能在这些大人物面前摆架子吧?

郑鹏算是明白了,就吃饭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吃饭是为了解决饥饿,有的人吃饭注重环境,有的人吃饭是为了应酬,而郑鹏感到,自己到宫中赴宴不是为了吃,而是做宴会上的“吉祥物”。

“这位就是威名赫赫的冠军候?真是年轻有为。”

“没想到,大唐新一代的战神是这么年轻,了不得。”

“冠军候,真是久仰大名,某是大食使者罕德,大食的众将士非常敬仰将军。”

“青出于蓝,上天对天可汗太眷顾了,大唐出了如此猛将,这下看哪个还敢挑衅天可汗的威严。”

“冠军候不仅玉树临风,还年轻有为,不知家中有几个妻房?什么,才二个,不行,太少了,老夫有个孙女,年芳十三,温文婉雅、清丽可人,不知冠军候...”

大唐灭了吐蕃,把西部最强盛的帝国并入自己的版图,消息传出,周边诸国皆惊,生怕哪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大唐的军队兵临城下,生怕自己被盯上,于是纷纷派使者到长安的进贡和祝贺,他们一边对李隆基表示忠诚,一边又对一旁的郑鹏表示好奇,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听说郑鹏只有一妻一妾,还没有儿女时,瞬间高能般化身为冰人,弄得郑鹏有些狼狈。

郑鹏感到自己不仅是“吉祥物”,还成了被人观赏的动物,约约还有“种马”的潜质。

一顿庆祝冬至的宴会,足足吃了一个半时辰,郑鹏看到那些菜都快冷成冰块了。

算了,回去弄个火锅,把绿姝、林薰儿、妹妹、妹夫还有郭可棠一起涮,吃个肚皮圆再睡。

眼看这场冬至宴快要顺利结束时,突然间,有两个中年人拉拉扯扯,走到李隆基附近,被御前侍卫拦住的时候,两人一起跪下,齐声叫道:“求皇上主持公道。”

郑鹏看到楞了一下,不会吧,快要过年了,在冬至宴时告御状?

李隆基一听到这两个人的声音,当场就皱了眉头,有些苦恼地说:“又是这两个穷措大,大过节的也不让朕顺心。”

说罢,摆摆手说:“让他们过来。”

高力士应了一声,过去把那两个互相推搡的年轻人领了过来。

趁着众人把注意力放在两个中年人身上的时候,郑鹏小声地问旁边的兵部尚书王晙:“王尚书,这二个是什么来头,皇上怎么看到他们就叹气呢?”

唐朝骂人的话不多,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骂法,像田舍奴、田舍郎、市井儿这类多是出自普通老百姓之口,穷措大是骂士子大夫一类的有学识的人,跟李隆基接触这么多,郑鹏还是第一次听到李隆基骂人。

不仅骂人,看样子,好像李隆基对这两个中年人好像没什么办法。

这两个是什么人,连李隆基也怕他们?

王晙闻言,呵呵一笑,有些无奈地解释说:“这两个是王贞的儿子,说到底就是两个市井儿、穷措大,一点芝麻大的事闹了一年多,皇上也让两兄弟弄到心烦,没想到他们竟然不顾朝廷颜面,在御宴上又闹了起来。”

“王贞?”郑鹏皱着眉头想了很久,很快摇摇头说“恕某孤陋寡闻,请王尚书解释一二。”

王睃点点头说了一声好,然后小声给郑鹏解释起来,经过王睃耐心的解释,郑鹏终于明白怎么一回事。

原来王贞就是王及善,王及善是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贞”是王及善死后的谥字,而闹事的二个人,是王及善的儿子,大的那个叫王仲文,小的叫王仲武,要说这二兄弟的事,还要说王及善。

王及善的父亲父王君愕于隋末率义军投唐,拜大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王君愕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战死辽东,年仅十四岁的王及善以父荫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一路浮沉,终于在武则天当政时,当上也宰相,才华平凡的王及善当了内史,当时人说他是“斑鸠占了凤凰池“,这是“鸠集凤池”的由来,平时没见王及善有什么作为,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驴宰相”。

靠父荫上位,熬资历当上宰相,施政时没什么作为,但王及善却很有眼光,在李旦和李隆基困难时,暗中帮助了很多,李隆基是知恩图报的人,上位时后没忘记王及善帮助过父王和自己,把王及善的两个儿子都作了安排,一个安排在光禄寺,一个安排在大理寺,都是任少卿,还作主把两个郡主嫁与二人,可以说皇恩浩荡,然而,不知为什么,原来过得好好的二兄弟,突然闹分家,分就分吧,可分了十多次,李隆基也派人作中间调解了三次,没一次成功,哥说做弟弟的贪心,弟弟说做哥哥不均,一闹就找李隆基作裁判,弄得李隆基一个头二个大,看见这二个人都怕。

308 慈不掌兵978 保媒拉纤058 欲加之罪414 奇葩的卖家405 不速之客252 宴无好宴283 老不要脸652 过份的要求666 西门四军022 主角出场829 一个考验305 挑衅328 无衣269 突如其来的变故821 焦虑的老小子857 孙大眼的春天221 又见故人635 视死忽如归727 利益与争论873 初尝甜头599 伤别离768 出城260 立信152 打的就是你076 暗藏机锋321 客来驿事件052 小乔销魂吗140 赌坛明灯519 旧人见新妇770 城外激战446 上元节,情人节400 春风得意的张九龄183 郭可棠的担忧981 喜上加喜?832 郭可棠的转变165 崔云峰的愤怒252 宴无好宴275 血染壶口谷652 过份的要求093 知耻而后勇698 强势的高力士578 救兵来到643 仗义疏财169 郑鹏的”软肋“406 张大媒人209 大食国王803 李林甫的犹豫802 武惠妃的决定721 因果报应690 兰朵的报答798 脱离险境368 卑鄙父子873 初尝甜头832 郭可棠的转变794 好的不灵坏的灵867 哥奴的愤怒582 家的温暧658 流放中的流放218 姚崇献计328 无衣568 巡猎490 戏精上身520 被进献了583 男儿本色010 郭氏书院670 风水宝地899 太子府惊魂815 忿忿不平的郑鹏878 决裂314 峰城下,黄泉路870 包藏祸心147 太黑了吧(第四章)156 风来仪和凉得快070 赴宴067 辞旧迎新242 还是副的510 前后矛盾556 绿姝的担忧119 会玩的周会首568 巡猎987 封妻荫子633 良苦用心696 借题发挥113 林薰儿的不甘604 一个也不能少092 崔氏三虎288 悲摧的阿了达656 郑鹏的强势084 有错也不改122 谜之自信(求收藏)303 会师连城431 万国来朝120 四美抢一郎426 国大民娇287 兵发拨汗那739 攻打逻些城220 五王齐聚342 博陵崔氏075 又是挡箭牌549 不甘与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