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来客寻戴望

安禄山合掌笑道:“不错,不错,这个比喻真是相当贴切,能借着杨家姊妹的机会重新相识,说明我们两个确实是一路货色。”

“话说回来,那个球桌是你给杨家姐妹做的吧,可真是做工精致新奇有趣,花了不少心思,能绞尽脑汁来做这么一个玩意儿来讨好女人,某真是佩服至极。”

李嗣业暗想,这你可猜错了,这两个球桌虽然花了我不少钱,但并未花费多大心思。

他也笑着拱手回敬安禄山:“一个玩具儿算得了什么,比起安中丞来,你对杨家姐妹俯首帖耳的拍马屁功夫才算是一绝。”

“哈哈哈哈,”安禄山揪着胡须放声笑了起来。

李嗣业却没有笑,他依然保持着警惕。

安禄山的笑声噶然而止,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话又说回来了,所谓的杨家姐妹,对于你我来说不过是个上楼的楼梯。我踩着她们上楼,也不妨碍你,你踩着她们上楼,也不妨碍我,你我各自相安无事,你看如何?”

李嗣业凝神思索,不知这大胖子肚子里到底憋着什么,既然他主动提出互不拆台原则,当然符合他的预期。

“安中丞这话是怎么说的?我从未想过要利用她们,我们能够认识只是一场机缘巧合。”李嗣业故作迷茫地回答道。

“喝,你和所有的汉人都一样,虚伪。”安禄山凑近李嗣业低声说:“李将军前途无量呐。”

他说完这句话,便抽打着他那匹胖马掉头离去了。李嗣业回头望去,这个肥壮胖子的身影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提前遇到安禄山是他没有预料到的,这对他来说很不妙。这家伙特意来说这样一番话,会不会把自己放到他的假想敌中。不过一直以来,这偷羊贼就是他的假想敌。

他又转念一想,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安禄山如今已经是范阳节度使,他还只是安西节度使麾下的镇将。人家现在圣眷正隆,怎么会把一个小小的镇将放在眼里。

这样想想的话,虽然心里不舒服,倒是安全了许多。

李嗣业回到平康坊的安西留后院,进入自己房间里,心中暂时安宁下来。

他坐在榻上百无聊懒,随手找出一本书开始翻阅。这书书名枯燥,内容更枯燥,正是太子托李泌转交给他的《氏族志》。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以前太史因尧置九州,今为八十五郡,合三百九十八姓……

翻看到赵郡李氏这一部分,得知赵郡李氏的地位在北周和隋朝时是略高于陇右李氏的。当然人家比拼的不是官位显赫,权力大小,而是治学和家风。要不然李渊这一分支虽然做了皇帝,利用权力把自己排为了《氏族志》上的第一家,但在民间的普遍认知里,大唐皇室依旧不如这两家正统李姓。

李泌就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怪不得那天与李泌见面时,他一上来就报出家门自称隋李,原来是在炫耀他的出身,比太子皇帝还要尊贵呐。

不过他的炫耀对于李嗣业来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何李亨会给他这样一本书,难不成他想借用五姓七望这些士族的力量来对抗李林甫?说实话这不就等于饮鸩止渴吗,李林甫弄权误国固然危害很大,但五姓七望的危害一点儿都不比他小。一旦他们回到朝堂重新开始执政,必然要发生士族和庶族之间的党争对抗。

有一个例子近在眼前,中唐时期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争消耗了唐王朝的整体实力。

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吧,李亨现在自身都很危险,无论他想做什么,头顶上有一个始终防范的爹,也足够让他喝一壶的。

……

夜色降临平康坊,段秀实和燕小四等人从外面喝酒回来。李嗣业也不去管他们,在碛西的苦日子还有很长,长安的生活就算是蜜罐中的回忆,等日后回到安西后,遇到征战的困境熬不下去的时候,就多回忆一下长安的日子,或许还能因这段旧梦而不至于绝望。

他索性独自一人走出留后院,在坊中游走的红男绿女中来回穿梭,提前感受一下即将到来的一年一度上元灯节的盛世狂欢。

这一天长安城将取消宵禁,在坊中日落而息压抑了一年多的人们,终于在这一日有借口,也有了机会放纵自己。据说上元灯节会有许多男女私定终身、结成姻缘,还有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妾私奔彻底放飞。高宗时期有一年灯会,后宫中有多数宫女出去观灯,结果等第二日回来清点人数,许多年轻美貌的宫女都跑了。

工匠们正趴在坊间的立柱上挂灯,两颗树之间串联了麻绳,纸糊的走马灯鲜艳多彩,连树干上都绑上了彩绸。

走出坊门朝着兴庆宫方向望去,依稀可见一个巨型的竹架正在一天天长高,这就是由将作大匠毛顺献给皇帝的太上玄元大灯楼。

……

河西凉州乌鞘岭,茫茫大山起伏绵延百里,山下的一处松林里风吹阵阵寒意,四周阒然无声。

瘸腿戴望骑着黄马在松林中奔行,身后跟着十几个拿着刀叉的山匪。他依靠敏锐的视力追击在林中躲藏的麋鹿,一手挽着长弓,一手拽着马缰。手下们没有马匹自然追得很辛苦,将武器当做拐杖支撑气喘吁吁。

好在戴望猛地勒住马头,从背后箭囊中掏出一支羽箭,搭上弓弦拉满,贴着脸庞瞄准了远处的一只麋鹿。

他骤然释放箭矢,正中远处麋鹿的脖颈,那鹿歪歪扭扭地走了几步,倒在了地上。

山匪们欢呼着追了上去,将打到的猎物轮换背在肩头上,往他们老巢山洞的方向走去。

由于山洞太过漆黑,也耗费火把。戴望便带领众人在半山崖上造了个木屋,同时还造了通往山洞的栈道,即使有小规模的官捕过来,他们也可以在屋顶居高临下据险而守。

几个汉子在木屋的边缘剥洗麋鹿的皮子,秋娥靠坐在石台边缘,手中捏着一根骨针,正在用马尾线缝制鞣皮。

戴望则坐在洞口处,从腰间的蹀躞带上解下砺石,双手架着横刀在上面磨着。

二当家山豹蹭到他身边,偷偷看了对面静坐缝制衣裳的秋娥一眼,这女子时刻都有一种娴静的美,特别是她静坐的时候,侧脸仿佛洒上了一层月光。

山豹咬着嘴角问戴望:“洞主,你和秋娥的事情咋办啊,一个女人肯跟着你跑到深山里做匪,这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了。要不我们到城里给你们寻摸两身婚服,你们将就着拜堂把亲成了呗。”

戴望面无表情低头磨刀:“别瞎琢磨,我一个做匪的,怎么能耽误她。等她以后想明白了,就会离开这里。”

这就有点太可惜了。山豹暗想人和人的脑袋里想法差距怎么如此之大呢。若换成是他山豹,有这样漂亮的娘子愿意跟随,还不得乐疯了,一日三次洞房都不够。

天色渐暗,余光向西落下时,松林如黑暗的尖塔林逐渐陷入夜色。

“天黑了,大家准备回洞。”

戴望站起来将横刀插入腰间刀鞘,刚准备转身。一个山匪突然喊道:“快看,有什么人来了!”

他朝远方望去,松林里有两个星光般的火把,正在慢慢朝他们接近。

留在地面上的山贼们举起了铁叉,如果只是两个小贼,对付他们轻而易举。

来客确实只有两个人,他们骑着高大的突厥敦马,手中擎着火把。

戴望低头朝下望去,两人都穿着胡人的翻领毡袍,其中一个圆脸,鼻子和嘴巴显得很小,看上去模糊一片。另一个把头藏在斗篷中,头发不知是秃还是短,难辨雌雄。

那男人勒住马缰,目光睥睨地望着挡在他们面前的这些山匪,轻飘飘地说道:“我找戴望,戴六郎。”

(ps:感谢艾利的奇迹飘红打赏。)

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计自救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门送胡椒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辩势第二百一十四章 盖中丞整军备战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争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六十八章 东宫的难处第六百四十三章 杨国忠无能之怒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狱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杀第五百四十四章 双吏迁至庭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胜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节必喝酒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个谜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禄山发怒第八百零四章 主动变为被动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聪明者自误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职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异彩第三百六十八章 赵正一求建道观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熏殿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战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与人才竞争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亲王第九百零一章 张巡守睢阳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谓退敌之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为河西节度第二百三十二章 乔装改换入城第十八章 闻氏父女第三百八十一章 舆论引导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业拜井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组班底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诱惑收买第四十八章 闻染香囊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鸿门宴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试牛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军挺进婆勒川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从求神灯第三百五十四章 该生不生,该亡不亡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为国事第五章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军拉练对抗第六十二章 右内率府第五百五十章 名将之痛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一十三章 长安近日事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七十二章 马球赛筹备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谓退敌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挡路,参军相助第八百八十九章 谁野战无敌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从父子同出征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宾与戴望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长安献乐第七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压身第九百零六章 襄阳陷入相持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陇西李氏旁支?第四百零六章 埋锅炒面 枕戈待旦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诸将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细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鸿门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当需赏第七十五章 赛场如商场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来客寻戴望第四百六十六章 发配葱岭之逆旅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钱的威力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无压力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谁在陷害谁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勋奖赏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仪进第四百一十二章 冲锋与反冲锋第五百零八章 各种情仇愤怒第七百三十章 调走李光弼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众贼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二百五十三章 旧友新人共欢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厌诈第六百零一章 伪装败退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六百一十章 护教战争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贵妃榻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业反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叙功勋第二十一章 张县尉巧言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