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种宣旨接任

皇帝的手掌重重地拍击在案几上,高声斥责道:“好个高仙芝!自任节度使以来,他每次回长安,朕赏赐了他多少财物。朕封了他儿子五品的散官。可他是如何报答君恩的!为了区区十几橐驼的财物,杀人放火,为祸西域,把安西都护府几代人在西域建立的威信给败光了!”

边令诚连忙拜伏说道:“陛下英明,高中丞能征善战,只是贪财而无义,毫无大局观。现如今河中九国百姓恨之入骨,连同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军都恨上了。所以奴婢建言,如今之计是先消除百姓对安西都护府的抗拒才对,否则他们到时候弃大唐而归大食,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隆基肯定地点了点头,对边令诚说道:“边令诚,明日你在花萼楼下候着,朕要颁旨使李嗣业兼任北庭安西四镇节度使,你带着双旌双节和六纛前往碛西交给他,叫他严密防范葱岭以西及昭武九国的动向。”

“喏!”边令诚拜伏在地,双掌盖在了羊毡上。

“退下吧。”

边令诚跟在干爹高力士的身后,双双退出了南薰殿。

玄宗皇帝揉了揉额头,对于该如何安排高仙芝有些难以取舍,杨玉环从月洞门走出来,搀扶着三郎走进了内室中,让他躺坐在那香气宜人的贵妃榻上。

嗅着乳香的清凉如沐松林的味道,玄宗的精神逐渐回到了轨道上。他细细思量,高仙芝虽然无大局观,但打仗的能耐确实不小,如今已经在花萼楼给他办过庆功宴,自然不能再治他的罪。眼下不如调他去河西担任节度使,而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则调到朔方,这样的频繁调动有利于防止节度使势力坐大。

他有时会这么想,但一提到自己和杨玉环的干儿子安禄山,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相信了。别的节度使调来调去,就只有安禄山始终牢牢地坐在范阳平卢的交椅上,而且越坐越稳根深蒂固。

这一夜,有流星雨划破夜空,高仙芝在花萼楼中酩酊大醉,他兴许是忘记了自己背后隐藏的担忧,或许是要用酒来自我麻醉。他在亲兵搀扶着回去的路上,时刻想的是回到碛西后该如何补救之前的错误。

第二日中午高仙芝才从府邸中的榻上爬起来,在仆人的帮助下梳理好长发戴上幞头,换上紫色常服圆领袍之后。宫中传旨的宦官已经来到院中,手中托着黄绢高声呼喝道:“高仙芝接旨!”

他连忙走出正堂外,叉手俯身下拜:“臣接旨。”

太监抖开绢布,撑展了高声念道:“门下,提调高仙芝为河西节度使,不日起离京上任……”

……

“……命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迁官为朔方节度使。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头戴发辫眯着小眼的安思顺跪在地上抬起头,满脸的茫然和不情愿,他平端着双手直起腰身,抬头看着监察御史将一卷黄绸放入他手中。这种感觉没有错,是实打实的晴天霹雳。

安思顺今年已五十多岁,自开元初年入河西军中服役起,伺候了几任河西节度使,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他的资格有多老呢,他曾经在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帐下为部下,那时候河西还没有节度使,只有行军大总管。连王忠嗣的亲爹王海宾都是他的同僚。凭这份资历就足以傲视天下所有将领了。

可惜官员的升迁选拔不是由资历决定的,安思顺在军中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色的点,溜须拍马的本事也不及他的堂弟安禄山,所以在河西的升迁并不顺利,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这也使他的根基和威望不是一般的高。

突然间被调离河西非他所愿,圣旨又实在难违,应该怎么办呢。

当天晚上他把幕僚,押衙、和各军的军使、行官叫进了节度使府邸,众人把头埋在灯下,不知暗中商议了什么东东。

第七日清晨,安思顺身边只带了几个随从,与监察御史裴周南结伴而行,准备离开武威城前往北庭上任。

他抽打着老马马臀刚刚拐过正街来到城门口,却见地上跪了一堆黑压压的粟特胡兵,这些人看见他出现后,纷纷呼天抢地:“安中丞,不要走!河西离不开你,我们离不开你啊!”

安思顺捋着胡须点了点头,感觉还行,表演得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有几分真情实感的。

监察御史裴周南打马上前喝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想叫安中丞违军令抗旨吗!”

众胡兵根本不搭理他,继续跪在地上高喊哭叫。

安思顺只好亲自下马,上前拱手相劝:“兄弟们如此厚爱思顺,让我十分感激,只是圣命难违,各位还是离去吧。”

刷!

一名领头的军官从腰间抽出短刃,对准自己的脸上划出一道血痕,把御史裴周南吓得后退了几步。

这可不是自残,而是叫割耳嫠面,是胡人一种表现赤诚忠心的一种方式,通常部落的首领或最高统治者驾崩后,他们心中表示不能接受,用自残的方式向老天爷表示不满。现在把这种方式用到了挽留安思顺身上。

“请安中丞留下!”

跪在前面几排的胡兵们继续提刀自残,有些人技巧纯熟,只在脸上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有的心眼儿实在,竟然真的把耳垂给割裂了。

安思顺表示毫无对策,只好退了回去。周御史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给远在长安的玄宗皇帝写了一封奏疏。李隆基只好改变初衷,任命了高仙芝一个右羽林大将军的闲职。

他之前所做的所有准备都没有白费,精心构建的驿站物流系统已经步入正轨,每个月都能往阳关输送四十石的胡椒等香料,获利二十四万贯,能为安西军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他在疏勒镇曾经推行的军中内务条例,要求个人携带物品严格符合规定要求,实现统一标准,现在也可以向全军推导。赵正一的惊雷观也无需遮遮掩掩了,猛火雷小型化可劲儿地给我造。他预计还要在安西四镇建四个储量大的粮仓,从河西和中原地区买粮食充填其中,作为安西军的战备粮。

当然完成这些规划之前,他还要直面一个高仙芝遗留下来的大事件,那就是中亚诸胡引来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军。

他接到圣旨是二月底,怛罗斯之战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七月底,还有五个月的时间。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他要拿出全部的精力为自己担任节度使后的第一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门送胡椒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拨换 点卯折冲府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袭同罗营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归第二百七十二章 龟兹奴市第四百六十章 拜访赤水军使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荐欲复长安第六百二十一章 谈判初期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楼手舞足蹈第八百零六章 忌惮与偏见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术活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苏定方第七百二十六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动观虎斗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择木而栖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兰城下被围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还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节大朝会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护府定策第七百九十九章 迟来的警告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圣往彭原第四百一十三章 战后利益分配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庙前审问第八十一章 忠言劝太子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侧第四十二章 太子长史,长安风闻第八百五十九章 黄抱节兴兵激变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义之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时得志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谁在装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谓奸相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战第九十四章 准备前往安西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第三百五十八章 礼遇封常清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远至葱岭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娘舞剑器(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变马嵬驿第四百零三章 求问李将军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变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变第六百八十一章 杨暄拦阻办案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贼草寇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态度的乐曲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战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处求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队第二百三十章 潜伏爪牙忍受第四百零五章 欲长途奔袭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资已经送达第九百零二章 吞并江北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仪进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众第十四章 包围突发现场第六百八十一章 杨暄拦阻办案第六百八十五章 为查案也为权欲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叙功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余晖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镇布防图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九百零二章 吞并江北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边的亲人们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四百章 疏勒军开拔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变粽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评品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还是射水袋?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变乱始末一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三十四章 骆参军之仇隙第七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与防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谢宋秉书飘红打赏)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参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七百四十二章 肃宗登基得李泌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劝降第六百五十八章 预谋伏击战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泽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机而动第七十六章 行为决定命运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三百五十四章 该生不生,该亡不亡第六百七十六章 杨国忠不自知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跟都护谈钱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四百零五章 欲长途奔袭第六百八十五章 为查案也为权欲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三十四章 骆参军之仇隙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紧排演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访疏勒城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诡道传谣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护府定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楼调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