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凉薄君王心思

平康坊李林甫府邸上,他那独特的内月牙形正堂暖阁里,李林甫手持剪刀,站在一株枯黄了一半儿的泡叶栒子树前,把黄色的叶子一叶叶地剪落在泥土中。

大管事端着茶水走上来,对着阿郎劝说道:“叶子黄得太快,阿郎不如弃掉它,明年换一株吧。”

李林甫神思不属,伤感地说:“明年,我还有几个明年呐。”

接下来他更加悲观地说道:“树枯了可以换,有些东西枯了,能换吗?”

大管事也许能听懂阿郎在说什么,也许听不懂。他把煎茶递上去之后,刚要退下去,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回头叉手说:“宫里面来人了,阿郎是否要见。”

“当然要见,请进来。”

进门的是个身穿常服的青年,如果不听他开口说话,根本就看不出是不是太监,不过此刻卑躬屈膝的劲头,倒是颇有几分奴婢的神髓。

李林甫对他也十分客气,邀请其盘膝坐在地上问:“侍奉这次来,想必是有要紧的事。”

这太监附到李林甫的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直听得李林甫恍若雷声激荡,面如土色。

“他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李林甫顿时郁愤难掩,激动地仰天长啸:“天哪!想我李林甫用政近二十载,独掌朝纲十多年,竟然会败给一个不学无术的外戚子弟!陛下,你难道已经糊涂到连人才和庸才都无法区分的地步了吗!”

这一声悲观的呼唤,仿佛是李林甫此生最为正确的呼声,但他的脑袋里想的依然不是匡扶社稷,而是自己身体老迈,一定会被后来者算总账,杨国忠向来不是能容人的人。

他悲从心来眼前一黑,向后昏厥了过去,仆人们连忙上前将他拥住,搀扶着躺到了床上。

片刻之后,李林甫缓缓醒过来,身边坐着府中的专职医官,这医官在他的手上搭了脉,双手叉着说道:“阿郎,你这是郁气长久积压,致使肺部产生了病灶,需要安心休养,平素切莫受了寒气。”

李林甫心知肚明,这就是被皇帝和杨国忠给气的。他现在有两个即使死掉的不能介怀的仇人,一个是杨国忠,另一个是安禄山。他能够预测到这两人将来的龃龉,却无法预测大唐王朝的命运,他就是这样见小而不能见大,个人在历史规律面前也这样弱小无力。

就在这样一个帝国繁盛落幕的最低点,在这样一个人生的最终点。他突然想要创造一个给两人的对台戏增加难度的对手,这将是他此生最为得意的算计,这算计也许能够抑制安禄山的野心勃勃,或许决定杨钊最终的命运。

李林甫想到这里,支撑着病体从榻上爬起来,大管事和家人连忙劝阻,他却倔强得不容分说。

“来人,给我磨墨!”

他穿着白色中单坐在案几前,精气神重新聚敛到双眉间。两个仆人小心翼翼地伺候,一个磨墨一个挑选墨管,然后蘸饱了墨汁递到了李哥奴手中。

他捏着笔管的手微微颤抖,当落到纸面上却稳如磐石,终于写下了第一行字……

……

一到寒秋,李隆基便带着他的宠妃和大臣们前往骊山温泉宫居住,重病在身的李林甫也被皇帝邀请,被家人派仆从用软轿抬着,跟随浩浩荡荡的出行队伍前往骊山的所在地昭应县。

昭应县原名会昌,这一县制是专为骊山华清宫而设,因为围绕骊山华清宫的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群落,堪比长安城中的一县之占地。所以李隆基以骊山建会昌,而且控制建筑人口数量,避免它继续扩大,使得关中不堪重负。

李林甫到达昭应后,因为旅途耽搁更加病重,府上的医官配了几副药都不见成效。家人病急乱投医,在附近寻找了一个有名的巫医。巫医因见是李林甫,不敢怠慢,想了一个看似靠谱的借口说:“相公这是心念成疾致使邪祟入侵,若能得见圣人,定能够驱除邪祟使病情好转。”

李林甫立刻遣家人题写书信一封,派人到宫中飞霜殿传递给皇帝,毕竟君臣相伴了十几载,皇帝对李林甫还是有感情的,决定前去探望。

袁思艺和几个宦官连忙劝阻:“陛下,李林甫既染恶疾,不明情状,陛下不可以身涉险,不如派一个亲信之人代陛下去探望。”

李隆基颇为犹疑,捻着胡须说道:“李林甫来信说,巫医断言见到朕就可以驱除邪祟病情好转,朕岂能置之不理?”

“哎,陛下,巫医之言,不可轻信呐。”袁思艺脑瓜子一转,连忙上前进言道:“李林甫书信上说见到陛下就能好转,何必亲身去见,陛下只需站在高楼上,让李林甫远远看一眼即可,这样既保障了陛下安危,又成全了君臣之义。”

看这小脑袋瓜想问题,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他们前方百计不让李林甫见到皇帝,实际上有更深层的考虑。

袁思艺和这帮劝谏的宦官,本来是李林甫在宫中的内线。

李林甫病重即将不久于人世,听到这个消息谁最高兴,难道是他的仇人吗?当然不是,他明面上的仇人早已死光,背地里的仇人背负深仇,李林甫病死对他们来说太便宜了,不能亲自手刃,千刀万剐,岂能解去他们的心头大恨。

现在最希望他死掉的就是他在深宫内收买的这些内宦,包括袁思艺在内,这些人全都收受了李林甫的好处,替他收集宫内皇帝的活动轨迹和一言一行,难听点儿说就是替右相监视皇帝。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旦被皇帝知晓,必然是人头落地的下场,若是背后的始作俑者去世呢,那么这件事会永远成为秘密,不会再被人提起。

李隆基接纳了袁思艺的意见,下旨让李林甫的家人将他抬到庭院中,自己则登上了宫殿的阙楼的降圣阁,手中握着红巾居高临下朝李林甫招手。

躺在胡床上的老人已经是风烛残年,他也许曾经风光一时,也许曾独掌朝纲,恐吓群臣,使天下人畏惧。他最终要步入黄泉的路途,他枯槁的手臂轻轻地抬起,看着楼宇上身形模糊的君王,心中顿觉无限凄凉。

从开业二十五年起,到如今天宝十一载,他替皇帝掌了十六年的朝政,替他的懒惰背负了十六年的骂名。君王荒废的政务,全由他一肩挑起,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臣子,所以甘心背负这个角色。如今他身染重病,却求一见而不可得,果然世间凉薄最是君王心呐。

李隆基手中的那片红巾已经遮挡了一切形象,只留下具象化的符号,在他的眼中恍惚飘摇。

右相艰难地动弹了一下手指:“你们,代我向陛下谢恩。”

李林甫的儿子妻妾们跪倒在地上,朝着高楼上的皇帝五体投地,三拜九叩。

(PS:感谢西子小鸟,欲仙,书友141125234641227,书友20190604121727020,内蒙一胖子飘红打赏。)

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七百零八章 赵丛芳见钱眼开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头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后腿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第二百五十三章 旧友新人共欢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独挡一面(感谢辉尘飘红打赏)第十一章 长安第一夜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权将亡于内耗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节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将军初回城第三十八章 封大伦与废物点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陇右采访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二百二十五章 盖世阳谋第七百六十六章 肃宗父子回长安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桥头君恩薄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谁在陷害谁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护郭子仪第七百零七章 长安不可居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业的说客第九十二章 月夜对酌最勾人第九十五章 远行要精心筹备第二百三十章 潜伏爪牙忍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凉王备兵陇右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辙第四百九十六章 礼物各显神通第二百四十二章 将才难得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锋第七百章 酒宴上斗嘴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处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后悔了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拟定条件第七百九十九章 迟来的警告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娘舞剑器(一)第五章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气大伤第四百五十章 敌我混乱之际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远虑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荡营第三百五十章 陷阵第二十五章 石阶隐杀妖人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难第二百零五章 大义之诺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骑救场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长安献乐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党可望中原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战第三百七十五章 葱岭谋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压第六百八十四章 韦见素抱病推诿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众贼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五百四十一章 进奏入长安第三十八章 封大伦与废物点心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桥头君恩薄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曜许诺第二百三十章 潜伏爪牙忍受第九百二十二章 张巡身陷囹圄第四百四十章 安禄山这条鱼第八百八十二章 严武怒向益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应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请客自来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谢宋秉书飘红打赏)第七百八十七章 夺人之妻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五百七十二章 节省开支巡视商路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参参谋良策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为国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军特色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吕召旧部,嗣业迎上官第八百五十九章 黄抱节兴兵激变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远虑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龙观密会第七百五十八章 诱敌深入伏击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娘舞剑器(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阵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曜许诺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吕不死有后福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卢节度得上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议定龙朔永徽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资已经送达第九章 最后的自由搏击第二百九十一章 龟兹酒肆私会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与梨园春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