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君臣佐使(上)

第100章 君臣佐使(上)

开元二十六年秋,在歉收多年之后,关中迎来难得的大丰收。

于是李隆基命左相张守珪,负责部署对关中地区采取“和籴法”。即: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关中之粮,以供长安所需。

一时间朝野大悦,百姓皆呼万岁。

此举既防止了“谷贱伤农”,又充实了粮仓。

既然“开源”了,那自然免不了要“节流”。李隆基又下令,将漕运量停掉一半。运费高企不下的江南漕运,不再由官府组织收购,往来盈亏皆由各地商贾自行决断。

运或者不运,运什么不运什么,朝廷皆不予干涉。

为了充实内库,李隆基任命杨慎矜为监察御史,太府卿;又任命其弟杨慎名为监察御史,出任含嘉仓出纳使,接管郑叔清原本的权责。除此以外,还任命杨慎馀为太子舍人,侍御史,掌管京仓。

杨氏三兄弟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李隆基提拔起来的新锐力量,专管大型府库,隐隐有分权李林甫的姿态。李林甫的亲信郑叔清不仅自请免官户部侍郎,还被打发到岐州担任刺史,可以看做是李林甫在对基哥的任命表示妥协认怂。

杨氏三兄弟之父杨崇礼,在太府卿之职上二十年,公正清廉始终如一。到他九十多岁时,授任户部尚书后,因为年老有病被免去太府卿之职,如今已经去世三年了。

表面上看,这是李隆基念及旧情,照顾杨崇礼的后人,将其大力提拔任用。

但从实际的权术操作看,无论是户部侍郎郑叔清的“自请贬官”,还是户部尚书被张守珪兼任,以及杨氏三兄弟皆上任管理京畿府库粮仓,都是右相李林甫的权力在不断流失。

这很难说,不是李隆基对李林甫的敲打,或者说在外人看来,是李隆基在惩罚李林甫大力支持寿王李琩!

至于实际上是因为什么,那只有李隆基自己心里清楚了。

近期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又是门可罗雀,并没有什么党羽亲信上门密谋。李林甫的安静与安分,令人捉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长安波谲云诡的政局,哪怕是从政多年的老江湖,如贺知章等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做人,不敢如从前那般经常性旷工喝酒。

与此同时,科举制人才,在朝堂中枢的比例继续降低,并且今年科举进士的录取名额为二十人,远低于历年来大唐科举进士录取平均名额的二十七人。

张九龄被罢官后,李隆基对科举出身的朝臣明显多了不少厌恶,或许是内心里认为他们本事小废话多,不愿意这些人进入朝堂。因此李林甫控制的吏部,也在不断将进士背景的待选官员外放到地方州县为县尉、参军。

这天,参加完秋收祭祀后的李隆基,正在勤政务本楼内休息。

天子参与长安郊外的丰收庆典,与春耕仪式一样,这是从南北朝时就传下来的“老规矩”,大唐自高祖起,每一任皇帝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

这活动李隆基参加了几十年,自登基开始,无一缺席。然而今年,他却感觉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疲惫。

没错,就是疲惫,身体也累,心也累。

他厌倦了这种年复一年的“固有节目”。

“力士,河西那边的战事如何了,有战报传来么?”

李隆基斜躺在书房的榻上,有气无力的问道。

长安郊外那些参与庆典的农夫们大概不知道,精神抖擞的长安圣人,回兴庆宫后就累得跟死狗差不多了。如果他们知道的话,或许内心对这位帝王也不会再有多少尊敬。

幸亏,李隆基的疲态,只有高力士一人知道。

“回圣人,王忠嗣带兵攻克吐蕃新城。已经写奏折回来向圣人请示,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他建议在吐蕃新城成立新军,以扼守交通要道,不让吐蕃人从容进入大斗拔谷。”

高力士博闻强记,颇有处理政务的才能。他将王忠嗣写来的奏折一字不漏的背给李隆基听,后者听了频频点头,只是看起来对唐军在河西的胜利不以为然。

“如此也好,那便在新城设置威戎军,定员千人吧。”

李隆基对王忠嗣的建议照单全收,现在对吐蕃之战,不过开胃菜而已。

“对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现在在吐蕃人那边声名狼藉,都认为其背信弃义。吐蕃赞普以此激励士气,要报崔希逸背盟攻乞力徐之仇。圣人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呢?”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的话就一个意思:朝廷应不应该为崔希逸正名!

如果朝廷出来为崔希逸正名,那么崔希逸的行动,就是唐庭授权的“正义之举”,兵不厌诈嘛,对吐蕃小丑有什么道义可讲的?

如果朝廷默不作声,甚至是处置崔希逸,那么就说明此举是河西节度使的“私自用兵”,有亏于吐蕃的不是唐庭,而是崔希逸本人!

然而知情人都明白,崔希逸当初根本无心出兵吐蕃,是在朝廷的压力与催促下才对吐蕃用兵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了小丑的人并不是吐蕃,更不是崔希逸,而是好大喜功的李隆基。

只是圣人怎么能当小丑呢?

所以当了小丑的人,就只能是吐蕃或者崔希逸啊!

果不其然,不出高力士所料,李隆基沉吟片刻说道:“罢免崔希逸河西节度使之职,改迁为河南尹,让他在洛阳为政一方吧。”

“喏,那河西节度使谁来接替呢?”

“就萧炅吧,提拔王忠嗣为河西节度副使,由他推荐一个大斗军军使的名额。康太和老了,也该回长安述职,安享晚年了。”

李隆基一句话就决定了河西地方大员们的命运,该升官的升官,该退休的退休,该改迁的改迁。至于犒赏三军的事情,基哥提也没提。

或许在他看来,吐蕃新城驻军不过一千,唐军在东南面的陇右布置重兵不说,在河西亦是有七八万精兵可用,赤水军还是番号自大唐开国就有的直属王牌军。

这么强的实力,平掉吐蕃人一个千人级别的小城,真值得拿出来说道么?

李隆基显然不认为这是他心中期待的“大餐”,顶多算是开胃菜罢了。

“入秋后,吐蕃人很可能大举进犯,让王忠嗣做好准备。朕可不想听到凉州城危急这样的消息。”

李隆基恨恨说道,这些军务政务,耽误了他大量的时间,让他没有精力去享乐,破坏了他喜欢安逸的心境。

“喏,奴这便去办。”

高力士低眉顺眼的说道,他其实心中还有很多疑问,但是……罢了,如果李隆基都觉得没什么,那便没什么吧。

“对了,环环在玉真那边住着,朕总是觉得不安,有没有办法将她接到兴庆宫来?”

李隆基拉着高力士的袖子,压低声音问道。

高力士心中一紧,李隆基的“不安”是假的,“急不可耐”才是真的,只是这些小秘密,他这位跟随多年的贴身宦官不可能戳破罢了。

“圣人,寿王如今正妃之位空缺。若是让杨玉环入兴庆宫,恐怕遭人非议。

不如,先安排寿王的婚事,命其在近期大婚!

寿王娶妻了,那……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高力士不动声色建议道。

“妙!”

李隆基大喜过望,握住高力士的手,兴奋的低吼道:“速速去办,一定要风光气派,让全长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不如就开个大酺,让所有人都为寿王的婚事欢庆一下吧。”

“奴这就去准备。只是这大酺的钱……内库出么?”

高力士疑惑问道。

李隆基平日里很大方,但是一旦涉及到内库的事情,他便小气得离谱了。

“京畿各州县摊派吧,内库一文钱都不要动。是寿王大婚,又不是朕大婚!”

李隆基不耐烦的说道。

……

这次唐军攻吐蕃新城之战,方重勇的建议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都是二十岁以下的年轻锐卒,对于高原反应的适应性,也是老卒没办法比拟的。

所以这次唐军跨越了将近两千米的海拔作战,其勇猛果决,干脆利落,出乎吐蕃人意料之外。

饶是如此,在激战中,唐军仍有不少伤亡。王忠嗣在新城设立一军,名为“威戎军”,兵员定额一千。并任命崔干佑为威戎军军使,负责监督吐蕃人北上之动向。

王忠嗣本人则是带着伤兵与余部返回了凉州城,与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凉州城内某个医馆的院子里,躺了一地唐军伤员。他们都是因为在战斗中骨折,需要到医馆中进行“正骨”处理的人。

因为吐蕃人大部分部落不喜欢使用弓箭(尤其是赞普发家的那几个高原地区),而喜欢使用抛石头的乌朵。所以在战斗中,唐军士卒骨折的比例,要高于箭伤与刀伤。

这些骨折的人,受伤的地方不好现场处理不说,还很影响行军打仗。

由于李医官腿脚不便,医馆里的事情,都是阿娜耶在负责指挥调配,赤水军的几个士卒在一旁帮忙。而方重勇这个半大孩子,就纯粹沦为了看客。

这只是凉州城中的某一个医馆,像这样的医馆还有好多,每一家都承担了治疗唐军伤员的责任。而他们能拿到的“补贴”,几乎是微乎其微,能把药材钱抵回来就不错了。

可以算是一种不叫徭役的“徭役”,而且根本没法子拒绝。

边镇的军事压力,实际上是每一个河西人都在承担,无论他们是汉人还是粟特又或者是归化的突厥人什么的,都要无条件承担这样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

方重勇让方来鹊去城内买来一叠纸,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案,便来给这里的唐军伤员写家信。

“我在凉州城安好,此番与吐蕃作战有战功。今年家中无徭役,小娘的嫁妆钱要凑齐了,请母亲不必担心。

就写这么多对吗?”

方重勇看着眼前这位一条腿被乌朵抛出的石块打断,上了夹板后勉强可以拐杖走路的年轻人问道。

“对,不过一点小伤,不用家里担心了。”

他那被晒得红黑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似乎断腿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吐蕃人一样。

“写完了,放在我这里。你把名字写一下,后面会有人走驿道送到你在瓜州那边的家人手里。”

那位唐军士卒在信的末尾写下自己的名字,随即压低声音惊呼道:“小郎君是朝廷的大官吧,我以前见那些河西小吏的字,都歪歪扭扭丑得很。郎君这字写得好啊!”

“别套近乎了,一文钱拿来。”

方重勇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胳膊说道。

一文钱不是工本费,而是告诉这里所有人:接受任何服务,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收这一文钱,将来可能要还的人情,那就是一条命!

方重勇的脾气果然很对这些河西丘八们的胃口,这位小腿骨折的年轻士卒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枚“开元通宝”放在桌案上,然后对他说道:“小郎君以后有什么差遣,只要不是造反的,派人到赤水军里面支会一声就行了。”

“我得混多惨才要差遣你来做事啊,好好攒伱的嫁妆吧,整天想这些乱七八糟没用的,滚滚滚!下一个!”

方重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队伍里面有个双手都被打骨折的倒霉蛋上前来,羞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

“后面很多人排队,你麻利点行不?”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写信给小花,让她别嫁人……”

这人憋了半天就憋出一句话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这样写可好?”

方重勇一脸腻歪的问道,生怕这位闷葫芦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好好好,真的好,没有更好的了。”

这位士卒一脸惊喜,没想到方重勇这半大孩子靠谱到如此逆天的程度。

“小郎君真是厉害!”

他又补了一句。

“你手不空,我来帮你签名吧。你叫什么来着?”

“我叫刘展,陈留人,十五岁来河西番上,已经五年了。”

他好像只是怕被人嘲笑想女人而不肯说话,并非是话说不清楚。

“罢了,番上五年也是该回家乡了啊。”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你把军籍的身份牌给我,我去跟节度使说一声,让你返还原籍吧。让一个番上多年的老兵归乡,这件事也不算太难。”

河西地区其实还有数量极少的府兵番上士卒,是从别处征调来从军,时间到了军府却空了无人替换,于是只能在当地值守到老死!

如今河西边军也不喜欢这样的府兵,认为他们在本地没有田地,所以也没有心思去保卫河西各城。作战的时候会爱惜性命不会出死力。

“谢郎君!大恩不言谢!”

这人正要跪,又发现两条手臂都骨折,只能一脸颓丧的对方重勇慎重点头。

“去吧,下一个。”

方重勇从他腰包里摸出一文钱,招呼下一个人上前。

阿娜耶惊讶的发现,原本那些躺在地上哀嚎不止的唐军伤员,全都一个个自觉的排好队,等着方重勇给他们写家信。

(本章完)

280.第244章 故事背后的故事第59章 国事如儿戏第35章 一日杀三子第319章 猪不能一次杀完第521章 敲诈勒索159.写在国耻日第344章 王对王第480章 时间差不多了哦第52章 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方节帅第380章 急转直下(为天黑都想睡zzz加更)第496章 徒劳的挣扎第14章 一只脚上岸(上)第543章 皇甫大帅野望194.第173章 老爹好色儿阴险第28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第34章 变局将至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郑叔清第498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第342章 西域只需要一个太阳第539章 水火九重天(下)第2章 我,神童,打钱!115.第111章 国策之变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187.第168章 卡bug238.第210章 替罪羊第535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下)第416章 how old are you?第339章 无组织无纪律第99章 方衙内的低级趣味第546章 轻舟未过万重山第315章 犹豫就会败北208.第184章 京畿治安大作战(下)第348章 方大使貌似输麻了第568章 扶我起来第482章 我爹是我爹,我是我爹儿307.第266章 高力士做不到的事,奴可以做第89章 河西人杰地灵第24章 上元夜(上)239.第211章 什么叫公平?第97章 事实胜于雄辩203.不是药方的药方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另类解科普一下唐代基层政务的运作模式215.关于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转载一篇文章以193.第172章 权力的风采第389章 永无真相的迷案183.第165章 知易行难160.第145章 削发以明志第306章 援神,启动!第556章 水入江河,沙落滩涂第88章 你上你能行144.今天是基哥的生辰第451章 长安连环灭门案第529章 以卵击石?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第102章 纯洁的婚礼第65章 霓裳羽衣曲第385章 谁才是小丑第560章 人心思变257.第224章 “听劝”的基哥第324章 给个机会让他们做大唐的狗第102章 纯洁的婚礼第390章 忠诚不绝对第87章 酷爱折腾第79章 节帅的阴影第541章 宿命的轮回第362章 豪门夜宴(下)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138.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第399章 加冕为王286.第248章 本职工作289.第250章 平时安西万里疆187.第168章 卡bug271.第237章 扁鹊见蔡桓公第524章 专打银枪孝节第342章 西域只需要一个太阳第420章 谁才是真大哥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396章 show me the money第285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287章 无利不早起第292章 计策背后的计策119.新群开了第66章 请开始你的表演第447章 河北飘来的阴云291.第252章 去,就是九死一生118.第114章 基哥的一己之见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113.第109章 大唐秋防令184.第166章 “低调”第2章 我,神童,打钱!108.第105章 成长的秘诀在于学习第34章 变局将至120.第115章 一个个说话都蛮好听的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292.第253章 敌羞吾去脱他衣第287章 无利不早起第356章 敌在兴庆宫第98章 卖的不是药,是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