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42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吐蕃

第142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吐蕃

“不要慌张,吐蕃人没有攻城器械!稳住自己的位置!”

“他们的飞梯不多,弩手列队,有上来的就射!再用火油烧梯子!”

“吐蕃人远道而来,他们不可能披甲翻过雪山!不要慌!”

“注意防护乌朵,刀盾兵在前,盾牌面朝城外方向,不要向城下胡乱射箭!”

“不要露头!不要露头!不要露头!”

在一群刀盾兵的保护下,方大福扯着嗓子,沿着城墙一直巡视,边走边喊。一时间略有些混乱的守军渐渐有序了起来。

方重勇很怂,怕被吐蕃人的乌朵爆头,所以都是他跟方大福交待,对方再来大喊。声音洪亮不说,还有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威严。

小城内知道吐蕃人攻城之法的人并不多,这里的军队,目前为止,跟吐蕃交手的次数几乎没有。而且当初那批开元初的老兵,也多半退役不在了。

但方重勇恰好是那个“纸上谈兵”的佼佼者!

不但经验丰富的牛仙客有“秘籍”相传,而且还有吐蕃人的军法辅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座城里面的所有军人,包括王思礼在内,没有一个人比方重勇更懂吐蕃的。

只是看了一下吐蕃人的攻城进度,方重勇就心中了然,对方或许并不指望今夜就能攻下小城。

对方军法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套路呢!

说得再明白点,吐蕃军攻沙州小城,不过是就着“兵贵神速”四个字罢了,难道他们就只攻打小城么?

以吐蕃动辄动员数十万军队的习惯看,或许这一波攻势当中,沙州小城很可能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他地方,甚至是瓜州,都不排除被攻打了。

只要吐蕃人攻下了河西走廊当中任意一座城池,那么他们就能用那座城内的资源,去打造优良的攻城器械,从而四面合围攻打小城。

今夜暂且安全,不代表后面一直安全。

古代没有卫星地图,没有无线通讯,所以也不可能知道河西其他地方战况如何。

砰!

一颗石头打在离方重勇最近的那名刀盾兵的盾牌上,让刚才还镇定自若的方衙内吓得一哆嗦。乌朵的威力他可是见识了的,身边一个刀盾兵不小心露出来半边肩膀,就立刻被乌朵抛出的石块打中,瞬间肩膀就脱力耷拉了下来!

“停止朝城下射箭。”

方大福大喊了一声,城头上的传令兵举起火把挥舞起来,射箭的士卒立马停了下来。

吐蕃人的攻城已经停了,大约持续了半个时辰不到,很显然只是试探而已。攻城过程中被摧毁了飞梯十五架,很可能就是他们这次所携带的总数。没攻城器械了,所以就停下来了,这很符合战争的规律。

所谓“飞梯”,说穿了就是折叠楼梯。不用的时候折起来方便运输与携带,用的时候便将其展开攻城。一般高度的城墙都能适应,优点是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缺点就是很容易被守军摧毁。

“使君好眼力,这是吐蕃军诱使我们向城下射箭。攻城只是幌子,接下来几日只怕必有血战。”

一身明光铠的王思礼凑过来说道。

“嘿嘿,这些吐蕃人不知道吧,本官早已得知他们的计划,在小城内囤积了大量弓弩箭矢。连西域胡商带过来的货都被我们收了!

某倒要看看,这些吐蕃人要拿什么跟本官斗!”

方重勇得意洋洋的说道。

当初做戏做全套,为了“证明”自己的消息是绝密而不是编出来的,方重勇不仅加强了沙州本地的守备,而且大肆收购军需物资。敦煌本地市面上的横刀与弓弩箭矢之类“耗材”,都被府衙席卷一空!

方重勇承认他有赌的成分,但是他赌对了!

“方使君真是手眼通天,不愧是方节帅之子啊!”

王思礼忍不住感慨说道。

吐蕃人攻城半个时辰不到就停下,原因很简单:他们发现沙州小城守备森严。

所遭遇的抵抗,完全不像是突然被袭击毫无准备的模样。

所以吐蕃人也不傻,既然攻城器械不到位,那么……干脆等天亮再说。城下都是以骑兵和骑马步兵为主,确实不适合强行攻城,性价比太低了。

更何况,吐蕃军的盔甲和辎重,都在后面,现在只是轻骑部队。

“这里倒是没问题,只是罗城那边……”

王思礼忧心忡忡的说道,看着城下零零星星的火把,不知道吐蕃人到底是退走了呢,还是丢几个斥候在城下虚张声势。

近期,沙州这边得到王忠嗣派来的增援,方重勇大胆调整了部署。

放弃南面寿昌县的防御,号召当地百姓前往罗城居住,将屯扎在寿昌县的客军郭子仪部调到罗城,加强罗城守备。使得唐军皆集中于甘泉水(党河)两岸的区域,只相隔一条河,可以互相守望支援。

有郭子仪在,方重勇认为罗城还是能守得住的。

不过此举遭到了寿昌当地百姓们的极大抵制,方重勇不得已立下保证书,如果吐蕃人不来,沙州府衙负责报销搬家的费用,那些人才不情不愿的搬迁到了罗城。

如今看来,南面的寿昌县显然已经被吐蕃人攻占,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占据了一座空城而已。

“甘泉水泛滥,敦煌本地漕渠遭殃,唉,今年秋收可怎么办呢?”

王思礼摇头叹息道。

不管是罗城也好,小城也好,都不是紧紧挨着甘泉水的,倒是没有被毁坏城池的危险。甘泉水这条母亲河脾气不好,本地人其实都是知道的。雪山融化的时候水量超大,奔腾如黄河。气候严寒的时候直接断流,脾气可谓是喜怒无常。

所以本地人的居住地,都是离甘泉水有些距离的位置,一般来说,并不担心河水泛滥。

唐代的敦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甘泉水(党河)为主干渠,以马圈口堰为总枢纽的水利体系。

建立了阳开渠、北府渠、都乡渠、宜秋渠、神农渠、阴安渠、东河渠等七大干渠贯穿敦煌绿洲,另有百余条支渠呈羽状分列于干渠两侧。

干渠上还设有堰坝和斗门,这些共同构成敦煌地区发达的网络状农业灌溉系统。本地人,就靠灌溉系统吃饭,每年气候稳定,收成也较为稳定,并不指望老天爷赏脸。

所以说甘泉水发洪水决堤了,敦煌本地百姓担心的不是被淹死,而是从前多少代人不断累积的漕渠,被洪水毁坏!

这里的土地,都是“精准灌溉”,要是只按“科技含量”看,比中原耕作水平要高得多。

由于敦煌地区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无法深耕。

而早春时节河流径流量小,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所以那些需要在早春种植春小麦和稍后播种豆类的田地一般在上年的秋季就要提前耕整。

因此,秋耕就成为一个生产周期的开端,而以秋收结尾。按照沙州府衙颁布的《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规定,一个农业生产周期要进行六轮灌溉,即“秋水灌溉”“春水灌溉”“浇伤苗”“麦田重浇水”“糜粟麻重浇水”和“浇麻菜水”。

并且每年大部分农田的浇灌次数、每次的浇灌时间和浇灌田地的种类等。 这些内容,在《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中皆有详细规定。

当方重勇第一次翻阅到这份文书的时候,立刻惊为天人,深感叹服。古人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已经把能做的制度管理做到了极致,实在是不可小觑。

方重勇觉得,这次发洪水与吐蕃人大概是没有强关联。只是,现在敦煌县被围城,很显然会影响修补漕渠,影响田里的收成。其后续恶果,不可低估。

“唉,确实,今年日子不好过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忽然,从城下飞来一块抛石,又阴又狠,直奔方重勇的脑门而来。此时他身边的刀盾兵都已经被撤走,没有任何防范。

正在这时,方重勇身后一个守城的士卒眼疾手快,冲上前将方重勇一拉,自己用后背硬生生的挨了一石头!

那人瞬间感觉自己五脏六腑都移位了,还好身上那件骆驼皮做成小甲,用绳子穿好披挂而成的皮甲,有一定柔韧性,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道。

阿段恼怒的顺着石头来方向反手一箭,很快便听到城下有人落马的噗通声。

“壮士可还好?”

方重勇连忙上前将那人扶起,去查看这位救命恩人,却见这位壮硕的士卒貌似一点鸟事也没有!

“嘿嘿,没事没事。”

这位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脸上稚气未脱的汉子拍拍胸脯,活动了一下手臂说道:“某皮实着呢,吐蕃乌朵这点把戏,跟玩一样。”

“好!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兵了!”

方重勇拍了拍对方的胳膊说道。由于这位年轻壮汉太高,他根本拍不到对方的肩膀。

一旁的王思礼面露尴尬之色,随即拍拍这位壮汉的肩膀道:“张光晟,你以后就跟着方使君吧。他是方节帅之子,前途无量。你的军籍,本军使会处置妥当的。”

“嘿,好嘞!见过方使君!在下任凭使君差遣!”

张光晟对着方重勇抱拳行礼道。

王思礼无奈摇头,这位今年刚刚从军,他们家定居敦煌也没多久,家中是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那边的人,其父府兵番上到河西就没有再离开过了。

本来张光晟已经被王思礼招募为亲兵,结果现在方重勇开口了,王思礼也不好跟对方去争执,不如顺便卖个好,这种官场人情,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的。

果不其然,天亮之后,方重勇带着王思礼和本地大户的代表上了城楼,就发现小城已经被吐蕃军团团围困。只是他们围而不打,也不知道是想做什么。

不一会,城下有吐蕃军斥候,骑着马向城头射出一箭。

守军士卒将绑着书信的箭矢交给方重勇查看,只见上面用汉文写着:我军已破瓜州,斩断唐军奔赴西域之路。守城已无意义,开城投降,我军不杀一人,否则城破后血洗三日。

方重勇将吐蕃人射进来的书信交给众人查看,随即正色说道:

“且不说这是不是吐蕃人的无中生有之计,就算是真的,他们说不杀人,可没说不让诸位为奴为婢啊。

当了奴仆,生死还不是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本官定与沙州共存亡,你们意下如何?”

方重勇环顾众人说道,张光晟十分机敏的握紧了手中横刀的刀柄,密切关注着方重勇的肢体动作。

不过方重勇和张光晟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吐蕃人农奴制,对于奴隶的需求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跟方重勇前世那些喊着板载的本子差不多。吐蕃高层怀柔的命令,在基层都常常得不到贯彻,就更别说其他了。

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到了一地,就会奴役一地的百姓。只有那些拼命反抗过他们,并对他们有过重大杀伤的本地豪强,才会被授予“舍人”的职务,管理吐蕃人不方便管理的地方。

简单的说,尚武的吐蕃人看不起懦夫。所以面对他们,无论是想自保还是想投靠,拿起刀就对了。不拿刀,你连当狗的资格都没有,只配成为待宰的猪羊。

张悛为首的本地大户们瞬间跪了一地,高呼道:“我等定与使君同心同德,与沙州共存亡!”

“很好,从现在开始,城内粮秣实施配给制,动员本地百姓一起守城。违令者,以吐蕃同党论处,杀无赦!”

方重勇丢了一句狠话,就带着人离开了城头。

还有很多需要周密部署的事情,需要在私密的地方完成,并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公之于众。

小城的封锁还未解除,沙州的麻烦更是深不可测,目前为止,方重勇身边谁也不知道吐蕃人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甚至就连瓜州城是不是还在,他都不是很确定。

隐约之间,方重勇觉得吐蕃人没必要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撒谎。瓜州,大概率是被破城了。

吐蕃若破瓜州,这次再破沙州的话,那西域跟中原则被其一分为二。造成的连锁反应,或许连河西节度府都已经难以应对了。

对此方重勇忧心忡忡,感慨吐蕃人这波大招,真是迅疾如风!

……

天宝元年初夏,吐蕃人利用雪水融化,河流涨水后沿岸草场丰美的短暂时机,集中此前尚未参与战斗,从各茹抽调出来的精锐,兵分三路攻打河西!

一路吐蕃军偏师佯攻大斗拔谷,攻克新城之后,在大斗拔谷与新城之间,与唐军来回拉锯。

一路吐蕃军主力沿着冥水(疏勒河)攻瓜州,一举破城。瓜州刺史乐庭环战死,攻守双方皆死伤惨重。

因为伤亡过大,吐蕃人在瓜州屠城泄愤,几乎是鸡犬不留。

另一路吐蕃军偏师攻沙州,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无人居住的寿昌县后,在沙州小城和罗城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将两座城围困起来,向城内劝降。

紧急军情传到长安,大唐天子李隆基得知瓜州被破,大发雷霆,气得一天没吃饭。

随后,他一道圣旨下来,直接将河西节度使萧炅撤职,贬官岐州刺史,由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

刚刚改年号就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基哥忍无可忍,他一定要找回场子!

(本章完)

231.第203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第73章 好办的和难办的318.第275章 长安的雨季第71章 惊变!154.第140章 长安的贵人们很有钱啦252.第219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14.第110章 “皇恩浩荡”第331章 勾栏从来扮高雅第365章 光与影的二象性第379章 心如猛虎,细嗅蔷薇第97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406章 不坐敞篷车第25章 第一幕总结,顺便求个票第458章 势如破竹与席卷江山295.第255章 河西教父的底蕴第317章 钓鱼怎能不戴头盔第42章 时代浪潮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第434章 小节与大义第28章 简单任务第81章 连续高烧了两天175.第158章 惊天弊案(1)142.第131章 天华地宝200.第177章 说真话没人信244.多选题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310.第269章 你是自愿为圣人分忧,还是被毒219.第192章 大块头有大智慧第56章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186.第167章 圣人的烦恼115.第111章 国策之变第355章 人分为两种第83章 宰相之才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98章 卖的不是药,是药方第59章 国事如儿戏113.第109章 大唐秋防令第420章 谁才是真大哥第373章 反客为主之计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316.第273章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第322章 如虎添翼231.第203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120.第115章 一个个说话都蛮好听的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从业资格考试275.第240章 马太效应142.第131章 天华地宝156.第142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吐蕃第32章 孤独行者138.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第33章 漂洋过海来看你264.第231章 气泡被戳破204.第180章 好牌还需高手打第4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414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174.第157章 属于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38章 过把瘾就死?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166.第150章 被“遗忘”的军队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243.第214章 松绑第322章 如虎添翼164.第148章 我们是讲道理的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复盘兼求票179.第162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340章 你竟沦落至此304.第264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第58章 我的公公是李隆基第419章 铁公鸡一毛不拔第36章 请叫我方大胆168.第152章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第357章 当爱已成往事第55章 盛唐小学生第450章 举重如轻第91章 以点破面第332章 开天“盛世”第299章 刁民害朕的安节帅257.第224章 “听劝”的基哥第73章 好办的和难办的267.第233章 大唐的荣耀第12章 暗流涌动第380章 急转直下(为天黑都想睡zzz加更)第438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176.第159章 惊天弊案(2)第315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6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424章 敌在香积寺159.写在国耻日第431章 权势滔天,则离死不远174.第157章 属于基哥的盛世(本卷完)230.第202章 基哥十二时辰(下)第333章 星星峡口看星星第356章 敌在兴庆宫第83章 宰相之才第380章 急转直下(为天黑都想睡zzz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