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美丽的误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血腥。

宋金刚的理想是非常丰满的,可是现实太过残酷了。

他想逃跑的意图,已经被徐世绩和魏征窥破,所以他命张铁虎率领三千军队去佯攻,就成了一个笑话。

阴谋,在没有发觉的时候,威胁很大。可是一旦看穿了,那么就很容易应对。比如在《三国演义》里,表面看来是黄盖和主将周瑜产生了矛盾,黄盖要带兵投降。其实黄盖是要接近曹军水师放火。如果曹操事先看穿此计,就根本不可能发现火烧连营的事情。

同样是阴谋,宋金刚想跑的意图已经被徐世绩和魏征看穿,当张铁虎佯攻的时候,徐世绩就将计就计,派出精兵埋伏在浍州东部的佛爷山。

结果,自以为得计的宋金刚一头撞进徐世绩的包围圈中,宋金刚两万大军被歼灭三千余,投降一万三,不过宋金刚却带着四千余精锐部队意外突破竹裕谷,从竹裕谷逃脱。

不过,浍州被攻下,晋南咽喉,平阳门户已经落手唐军之手。李建成也亦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命元宝藏率领三千兵马兵临绛城,却意外接到了王行本的投降。王行本见刘武周势大,一箭未发投降刘武周,现在唐军势大,王行本又要投降。

李建成本想接受王行本投降,魏征却道:“如此三姓家奴,反复无常的小人,留着也是遗祸无穷。”

李建成感觉也是如此,随即下令拒绝接受王行本投降。王行本走头远无路,却被部下所杀,将其首级送到李建成大营。

与宋金刚截然不同的是,李秀宁主持太原战役,采取的却是阳谋,和曹操攻荆州一样,写信告诉你,我要打你,曹军大张旗鼓,连绵数十里,荆州直接跪了。

李秀宁同样也是如此,以灵武右军、灵武左军分别包围太原北和太原东,自己将中军帅帐立于太原城西,围三缺一,唯留太原南城。

朔州军这支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李秀宁却拿着这支部队当成宝贝,从天兴军手中缴获的甲胄和兵刃,将朔州军换装一新,同时汇合成了天兴军降卒,组成了新的并州军。

陈应没有操心太原战役,不过他却向平阳公主李秀宁要了足足将近两千人手。就是先委任的灵州将作营、像葛通、魏猛、郭准、严师虎等全部收了回来。李秀宁一看陈应挑出来的人,大都在四十岁开外,青壮年不足两成,以为陈应是为保证朔州军的战斗力,裁撤老弱,直接大笔一挥,让这些人放行。

陈应给这两千余工匠开出符验(古代身份证)和凭信,让他们举家迁往灵州。陈应给他们的待遇非常优厚,三岁以上小儿都算上,人均六十亩地,众匠户看着墨迹未干的凭信,生怕陈应反悔,急忙拖家带口朝着灵州进发。

不过这些人倒不用太过辛苦,可以乘坐羊皮筏子去灵州。

这些工匠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将作营副都监葛通和赵无伤等十几名徒弟留在了苇泽关。因为陈应从李秀宁口中得知,李渊已经派出了宣慰使,召他入京接受册封。

这一次他可以晋升为县公,现在是大唐唯一一个不是世袭弱冠县公,具体封号李秀宁也不知道,自然没有人说。

陈应别说身上有伤,哪怕他没有伤,坐这个时代的马车,才会颠簸出病来。所以陈应留下葛通准备打造一辆新型的马车,装备滚动轴承,加装减震设置,四轮导向马车。

Wωω ✿тт kΛn ✿co

按照大唐的制度,陈应可以出入坐四驾马车,以四匹马的拉力,完全可以拉动四轮重型马车。

“哎,还是不行。”

葛通都快绝望了,试验了无数次,废掉的钢铁已经超过千斤,如今连负责辎重的军需官看着葛通的眼神都像狼一样,想吃了葛通。

一千多斤铁,足足上百把横刀,数十套甲,就这样被葛通浪费了,他不生气才怪。

自从成了官身以后,葛通就喜欢跟人家比官大官小。军需官是从七品,发现对方没有自己的官大之后,葛通的腰杆挺得笔直,朗声道:“甭废话,三百斤。”

事实上,官职的大小,不是全部要看品阶,要看实际权力。堂堂一部尚书,正三品大员,被一个侍御史或御史弹劾的时候,只能摘下乌纱冠,跪地自辩。内侍省常侍,不过正六品,就算是副相,谁敢不给他面子?

不过葛通与军需官都不是掌印官,可自负责一摊子实务,双方不是一个系统,谁也奈何不了谁。别说从七品军需官,就算是从八品掌固,要想不给葛通这个从六品的副都监面子,葛通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这个军需官,反而可以在验货的环节,鸡蛋里挑骨头,为难葛通。但是葛通却不知道,态度强硬。

“三百斤!”军需官的脸都抽搐起来了:“你怎么不去抢?”

“这是大将军要的,你看着办!”葛通既不解释,也不理会,带着赵无伤长扬而去。

军需官自然不惧怕葛通,可是陈应的要求,他不能不满足。尽管牢骚满腹,还是按照葛通的意思,将三百斤钢铁送到了葛通的匠作坊里。

事实上,陈应虽然了解弹簧钢的性质参数,比如要加入锰、硅、铬等原素,但是这些原因陈应还真不知道怎么去找来,加入多少,陈应也不清楚。

只能让葛通带着慢慢摸索。

弹簧钢不仅可以制造弹簧和马车减震,事实上用弹簧钢打造出来的钢弩,威力更大,更加轻便紧凑,用来人手一只弹簧钢打击的蝎子弩,利用滑轮快速上弦,只要箭矢不绝,就可以一直保持弩箭压制,这样的弩机一旦打造出来,将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另外的话,就是一旦冷扎出来铁丝,铁丝网对于防止骑兵突袭,也是犀利的武器,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快速制造出防线,将骑兵围在铁丝网中。

就在葛通和赵无伤等废寝忘食制造弹簧钢的时候,陈应却优哉游哉的教导着武元庆和武元爽识字,事实上武元庆识点,已经读了完了千字文和几篇论语。武元爽稍差,也识几百字。不过陈应却在教导武氏兄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武元庆和武元爽跟着陈应默默朗诵着:“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刚刚陈应还没有感觉什么,等武元庆和武爽朗诵的时候,陈应这才感觉不对劲,这个窦燕山,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窦禹钧,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幸好武元庆和武元爽二人没有问及,否则这就是一个大乌龙。

然而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突然听到门外响起:“家祖建昌孝公有五子,皆名扬天下,不知家祖何时有了一个窦燕山的称号?”

陈应心中诧异的望着门外,一名慈眉善目的老者捻须而笑。

这名老者脚登玄色鹿皮靴,戴着黑色乌纱冠,身披一袭紫色具服。

从这名老者的穿着打扮,陈应就推断这应该是一名三品大员。陈应施礼道:“恕陈应伤重,不能行全礼,不知足下是!”

“老夫窦琮!”

窦琮的父亲是窦炽,窦炽世袭建昌公,也是李渊的岳父。窦炽的父亲就是窦略,窦略有五子,兴、拔、岳、善、炽。每一个都有非常大的名气。

陈应哑然失笑,还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一五七章侯莫陈氏的真实实力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还是出生了第一一二章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二五三章农夫山泉有点田第八十三再见杨蓉第一二六章薛仁贵携美闯安西第七章妾身愿意为大将军做任何事第五章巾帼不让须眉第一三八章王家伺候不长第九十二章百姓思安天下思安第五十三章弱国无外交(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第一六零章阴谋与刺杀第一三一章纵有百万何惧之有第二十五章浓浓的酸醋味第三章金秋十月会猎龙城第一八一章可惜,成王败寇第十四章意乱情迷第二零四章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第三章战场上见(一更)第三十一章铸造军魂第七十九章杨恭仁的打算(四千字大章,求订阅)第七十五章亏大了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击第五十八章太子宾客第二十五章灵州没有军队只有义民(一更)第十三章佛门信物第一九四章敢动我的奶酪找死(为书友纸天万赏加更)第二九一章四面楚歌李渊退位第二三八章外强中干斩首行动第八十九章大唐的安危岂能靠女人的胸脯第四章得妻如此夫妇何求?(二更)第一五七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第七十九章杨恭仁的打算(四千字大章,求订阅)第七十一章陈应是个厚道人(三更)第八十二章天降横财第二二一章新概念战争(三)第一二八章命已许国此身成鬼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阵第二二三章大唐不会重蹈覆辙第四十三章如何才能两全其美(二更)第一五六章生杀大权一念而决(一更)第二零一章利益均沾皆大欢喜第四章得妻如此夫妇何求?(二更)第七十四章一个都不会放过第二六五章择天下精锐共御外侮(一更)第二十八章来而不往非礼也(二更)第五十八章裴寂的算计(上)第十四章雪原陷马坑第二零五章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月票四百加更)第十章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为宗师无法无情加更1)第九章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一更)第一八三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二四一章杀自己人会杀上瘾(一更)第四十一章恨意滔天第八十三再见杨蓉第十七章自毁长城第一七三章此战非战之罪第八十四章废太子改立秦王第一章李渊的顾忌第八十九章主持大局吊民伐罪第二五六章本大将军为国争光第八十二章弹指间八百破万第一二六章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三更)第八十四章日进斗金的聚宝盆生命不息梦想不止,老程有话说!第十六章大危机总是多重弊端集中形成的第四十六章一人可抵十万雄兵(一)第九十八章吐蕃人怎么变得不能打了?第二四七章窦建德被杀谁是真凶?(月票加更)第七十四章来世再见第一四一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第五十六章久违的幸福(一更)第九十四章笑道最后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为掌门陈应万赏加更)第十六章大危机总是多重弊端集中形成的第四十四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第七十八章柴绍的愤怒第一零一章郁闷的茹綝·臧古第二四三章初闻虬髯客张仲坚第七十四章来世再见第三十八章县令算个屁老程有话说第三十五章所向睥睨(五更求订阅)第八十章喜欢顺杆爬的武士彟第一五九章李世民轻敌中伏第一四八章宇文昭仪东市失踪第一九三章永恒的只有利益(二更)第二六六章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一更)第十二章意想天开的发明(三更)第四十八章可汗到大唐的地界了第二十七章以胡治胡为何不可第七十三章一地血肉之路(一更)第二五零章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第一九五章李世民气吐血了第十五章夏国凌敬第一九五章李世民气吐血了第一四二章小官巨贪防范未然第一九三章孤注一掷胜利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