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殇(二)

听安禄山对自己如此推心置腹,严庄顿时觉得自己近几个月来,所挨的拳脚都值得了,也红了眼睛,低声开解道:“陛下别太难过。太子的仇,咱们早晚有报复回来的那天!”

“那一天,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安禄山接过宫女们送上的丝帕,狠狠抹了把脸,将鼻涕眼泪在丝帕上抹了个一塌糊涂。“如果庆宗能活着,朕情愿不做这个皇帝。没滋没味的,连哭都不能哭痛快。好了,不说这些,咱们接着说正事儿。眼下非但西方一路迟迟打不开局面,南下的兵马,也被张巡钉在了雍丘,你看朕该如何应对?”

“令狐潮乃一庸碌之辈,即便陛下给他再多兵马,也无济于事。”谈起南线战局,严庄的口齿顿时变得伶俐了起来,一针见血地指明要害所在。

令狐潮乃一名降官,不似孙孝哲和崔乾佑,在大燕国里没什么根基。眼下之所以还能被“委以重任”,只是由于大燕国的战略重点没放在南边而已。一旦大燕国的兵马执意要南下,出任统军大将的,就决不会是一名降人。这一层,非但朝中文武,估计令狐潮自己心中也非常清楚。

“那丞相心中可有合适人选?”安禄山笑了笑,低声询问。

“阿史那承庆、田承嗣、蔡希德、武令珣都可,即便是奋威将军尹子琦,论才干,也强于令狐潮甚多!”严庄想了想,直言不讳。

安禄山又笑,却不肯给予肯定答复。严庄推荐的几名将领,的确都是大燕国数的着的人物。然而阿史那承庆性子软弱,并不适合为一方主帅。田承嗣、蔡希德、武令珣三个,平素又跟史思明父子走得太近了些。

到了此时,大燕国人才储备不足的缺陷,便暴露了出来。如今河北老巢时刻受到郭子仪、李光弼两个的威胁,不得不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几乎拖住了大燕国一半儿以上的名将和兵马。剩下的几路用兵方向,人才调配起来,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南兵自古不堪战!”见安禄山迟迟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严庄只好换个角度来分析,“眼下国库还算充实,用兵重点没必要指向江淮。所以让令狐潮等人先敷衍着,也算个办法。反正只要将李亨、李隆基父子两个打垮,江淮也就传檄而定了!陛下不如另外派一支兵马去江淮,一方面从别处打开突破口,另外一方面,对令狐潮等人,也是个督促。朝廷留着他们,本来就是千金买马骨之意。他们如果再不抓紧时间用心上进的话,也不能怪朝廷不肯给他们立功机会!”

这个提议很滑头,却甚对安禄山的心思。后者点点头,笑着道:“也好,朕会再派一支兵马过去,打开缺口,顺便监督令狐潮。就这样吧,猪儿呢,他回来了么?”

后半句话,是对着门口问的。话音刚落,外面立刻传来的李猪儿特有的妖异声音,“回来了,回来了。陛下,奴婢带着宇文将军,在门外求见!”

“带宇文将军进来!”安禄山大声吩咐,然后重新正襟危坐。

门帘被太监们用拂尘挑开,一个少年将军低头走了进来。个头中等,稍稍有些偏瘦。一双手臂却修长有力,一看就知道是个常年摆弄弓箭之人。

见了安禄山,也不怎么畏惧。先躬下身体,长长地做了个揖。然后垂着头说道:“草民宇文至,参加雄武皇帝陛下。愿陛下龙体康健,早日涤荡宇内,一统山河!”

“抬起头来!”安禄山是武将出身,最讨厌繁文缛节。摆了摆手,沉声要求。

宇文至也不做作,直接抬起头,目光仰视安禄山。只见御书案后,坐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看上去足有九尺高,六尺余宽,活像一头吃饱了血肉的雄性狮子。

有严庄先前的铺垫在,安禄山心里对宇文至也起了一些兴趣,皱着眉头,上上下下打量御书案前这个年青人。

修眉俊目,猿臂狼腰,阴柔中不失雄武。雄武中,又充满了沙场男儿特有的沉稳。如果安禄山麾下的将领都可以比做虎狼的话,宇文至就堪称一头混迹于狼群中的豹子,凶猛不亚于周围分毫,机敏更胜周围一筹。

“好个军中男儿!”越看,安禄山越觉得对方顺眼。忍不住在心中暗赞了一句,随后和颜悦色地问道:“朕听右相大人说,你对大宛都督府了如执掌?此言可否属实?”

“启奏陛下,大宛都督府乃王明允一手打造。草民在最初,便被其视为左右臂膀。所以不敢说对大宛都督府了如指掌,至少,不会误导陛下,令陛下作出错误判断。”宇文至拱了拱手,回答得不卑不亢。

“哦?!”闻听此言,安禄山对年青人的好感顿时又加深了几分,笑着点点头,继续问道:“日前西京道节度使孙孝哲与伪唐大宛大都督府王洵交战的事情,你可听说了。能在朕面前点评一二么?”

“回禀陛下。草民只是风闻此事,却知道得不太详细。不敢妄加点评!”宇文至想都没想,迅速出言拒绝。

“你没看到相关军报么?”安禄山没料到宇文至会给自己这样一个答案,眉头轻皱,问话声音里,带上了几分怀疑。

“草民只是右相府里的侍卫统领,没资格看朝廷的军报。而右相大人,平素律己甚严,亦不会向草民透漏朝廷里的事情!”宇文至的回答滴水不漏,让旁边正准备给他使眼色的严庄暗自松了一口气。

“哦?”安禄山又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转头看了眼严庄,又仔仔细细盯着宇文至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料定二人没胆子联合起来欺骗自己。突然展颜而笑,“那倒是朕难为你了。猪儿,把军报取出来,给宇文将军看!”

“诺!”李猪儿连忙答应着,急匆匆书案旁的架子上翻拣军报。找到永乐原战斗相关的那一格,一股脑全给捧了过来。

宇文至起身向李猪儿致了谢,接过军报,逐个翻看。很快,便找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几份,把其他无关的交还回去,然后指着自己挑出来的,缓缓说道:“回禀陛下,草民斗胆说一句,孙将军这仗,输得一点儿也不冤枉。”

“此话怎讲?”安禄山有心考校宇文至的真本事,笑着追问,“你把话说明白些,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朕想听听旁观者的意见!”

“陛下恕臣斗胆!”宇文至站起来,向安禄山施礼告罪,然后侃侃而谈。“凡用兵打仗,最忌讳对敌军情况两眼一抹黑。其次忌讳疏忽大意,轻敌冒进,。再次,忌讳将帅失和,上下不能同心。孙将军把这三条全犯了,若是能打得赢,才是老天没长眼睛!”

“是么,何以见得?”安禄山的脸迅速沉了下来,皱着眉头问道。虽然宇文至的一些话,与他自己的分析判断非常符合。但被一个外人,特别是安西军的旧将,当面揭露自己人的短处,还是令他有些下不了台。

严庄把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大急。赶紧偷偷给宇文至使眼色,示意对方不要说得太直接。谁料宇文至虽然别的事情上机灵无比,一点就透。涉及到行军打仗,则立刻较起了真儿。竟然直接忽略了严庄的好意,拿出一份军报,大声回应道:“陛下请看,这是战后孙孝哲弹劾其麾下将领阿史那从礼的折子。作为一军主帅,连自家旗下的将军都约束不得,需要把状子告到您这里。战场之上,他岂能做到上下齐心,如手使臂?!”

说着话,他拿起第二份军报,继续点评道:“此乃孙孝哲将军战后总结,认为自己之所以战败,是敌军中有一支完全披着重甲的陌刀兵突然杀出,阵斩了征南将军周锐,而阿史那从礼在关键时刻又带领着所部兵马溃退,进而导致全军失利。问题是,作为主帅,难道他连对方的实力都没探听清楚,就敢领军决战么?!”

“第三,一直到战败逃回,他都没在这份军报上写明白,安西军里面到底有多少陌刀兵,战斗力如何?优势和弱点在哪里?下次再遇上同样的对手,难道还可能赢回来么?恐怕,又要让陛下失望一次吧?!”

“第四......”

一边翻捡军报,宇文至一边分析。既不夸大,也不因为考虑安禄山的面子而故做保留。安禄山开始还气得脸色发青,到了后来,越听越惊讶,越听越佩服,忍不住频频点头。

作为从底层捉生将爬上来的老军伍,安禄山打仗本事丝毫不比哥舒翰、封常清这些同行差。只是作为大唐的敌人,形象被刻意贬低了而已。当从愤怒中冷静下来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宇文至说得句句在理,几乎每一条,都指在了要害处。

第6章 雪夜(三)第5章 紫袍(八)第3章 霜刃(一)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秋声(七)第4章 楼兰(三)第3章 国殇(六)第1章 看剑(一)第4章 楼兰(三)第1章 羽衣(二)第1章 看剑(四)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阳关(七)第2章 残醉(三)第4章 英魂(五)第6章 惊蛰(五)第2章 天威(一)第1章 秋声(四)第3章 正气(四)第3章 霜刃(三)第3章 阳关(五)第1章 秋声(六)第5章 异域(三)第6章 惊蛰(四)第2章 霓裳(六)第2章 霓裳(七)第6章 惊蛰(六)第3章 正气(一)第1章 秋声(二)第5章 双城(一)第6章 惊蛰(六)第6章 惊蛰(六)第3章 早寒(一)第1章 羽衣(三)第6章 惊蛰(六)第1章 看剑(一)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残醉(一)第3章 阳关(七)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春晓(七)第2章 天威(一)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双城(三)第4章 社鼠(八)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紫袍(五)第4章 英魂(七)第1章 秋声(一)第3章 国殇(七)第2章 天河(五)第3章 国殇(五)第6章 惊蛰(三)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霜降(四)第4章 社鼠(五)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早寒(一)第3章 阳关(二)第2章 初雪(六)第6章 惊蛰(四)第6章 惊蛰(三)第4章 楼兰(一)第4章 社鼠(一)第4章 破军(三)第1章 看剑(二)第1章 看剑(四)第2章 天威(二)第6章 惊蛰(一)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砺锋(八)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砺锋(五)第6章 大唐(五)第4章 破军(五)第6章 双城(中)第3章 霜刃(七)第1章 羽衣(二)第3章 霜刃(五)第4章 霜降(二)第6章 惊蛰(九)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看剑(四)第5章 春 晓(一)第1章 羽衣(七)第4章 光阴(四)第2章 初雪(二)第5章 紫袍(一)第5章 春晓(五)第5章 双城(六)第1章 笳鼓(九)第5章 春晓(四)第4章 光阴(四)第1章 羽衣(三)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