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西窗共语话叛胡

从李林甫府出来,一路上黄衫客都是默默无语,直到宿处门口。叶畅觉得有些古怪,回脸问道:“四兄为何不说话?”

“五弟,李林甫其人,还是能远避则远避为好。”

“四兄是怕我与李林甫过从甚密?”

“对,李林甫其人,只有利用利害,而无情义,五弟奔走于其门下,不知何时,便会为其所卖。便是侥幸尚存,李林甫年迈,又有罪于太子,其富贵恐难传子孙。”

“四哥说的是”叶畅动容道。

黄衫客与他的结交,可以说是因势而成罢了,严格意义上说,他与叶畅的关系,根本比不上贾猫儿、南霁云和善直,而且与贾猫儿等人的利益完全绑在叶畅身上不同,黄衫客有自己的事业,在整个团队之中,他与叶畅的距离最远

自然,他接触到的核心机密也最少。倒不是叶畅有意隐瞒他,但是他既然留在洛阳,那么辽东的一些事情不知道也属正常。

叶畅一向以游侠视之,却不曾想,他竟然能思考得如此深远。时人都见李林甫得宠,权势滔天,便是杨氏亦不敢捋其虎须,黄衫客却已经觉得,李林甫的富贵,不可能持续到下一代了。

“你是有主意的,自不需我多言。”黄衫客又道。

叶畅在宿住又等了两日,李隆基仍未见他,便是以往只要他到长安必然来纠缠他不放的李虫娘,也连着几天未曾来缠他,这让叶畅不免有些惊疑。

李隆基要骂他,早就该来骂他了吧?

就在他犹豫间,李林甫忽然又召他去相见,不过此次却没有让他见李腾空,而是直接引他到了月堂。

“叶畅,明日你就出京吧。”一见面,李林甫便开口道。

叶畅大吃一惊,他虽然不愿意在长安久呆,可是让他明日离京,这是何意

“陛下不会见你了。”李林甫象是知道他心中所想,又开口道:“奚人、契丹人已反”

叶畅顿时想起李林甫对安禄山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契丹与奚人那边,莫让他们闹得太凶了。

那么,契丹人与奚人的叛乱背后,只怕又有一个阴谋。安禄山当时那紧张模样,显然,这个阴谋的主谋就是他

契丹与奚既反,那安禄山就必须尽快赶回范阳

李林甫也希望安禄山离开长安,若任这个胡儿讨李隆基欢心,真成为牛仙客第二,以边将为宰相,对李林甫也没有什么好处。安禄山虽是胡儿,心眼比起李适之要多得多,留此人在朝与自己争权,智者所不取也。

“安禄山已经北返,他上奏天子,请拨兵甲财货与你,令你游说安东都督府诸州土酋,骚扰松漠,务必令契丹不得与奚人并力夹击营州”

叶畅双眼一张,心中又惊又喜。

此前他虽然得到李隆基默许,以积利州录事参军、襄平守捉之职便宜行事,但有衔无职,更无一兵一卒相助,很大程度上,徒有虚名罢了,莫说当地豪族土酋不将他放在心上,就是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将这样的名头挂在嘴边,唯有应付之时才用之罢了。但有安禄山之荐,则完全不同。

“老夫已经上书陛下,否决此议,并遣人斥责了安禄山。”李林甫又道。

这一句话便让叶畅冷静下来,叶畅没有急着回应,只是等着李林甫的解释

见他如此沉静,李林甫暗暗又点了一下头:不愧受其所重之人,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在原先多智之外,又加了沉毅的品性。多智尚不足夸,沉毅才是真正难得。

“十一郎又长进矣,以往我颇担心你好炫智而冒失,今不惧矣。”李林甫道。

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了,李林甫其人,口中含蜜,说得不急不徐,闻者如沐春风。叶畅欠身行礼致谢,却仍然没有答话。

“汝在辽东,与安禄山少些来往,安禄山其人,外忠内诈,恐你为其所欺也。”

“是”

“不过亦无须得罪之,此人奸猾,今后圣眷极深,宜如君子遇鬼神。”

也就是让叶畅对安禄山敬而远之,叶畅心里甚是奇怪,李林甫待自己为何如此之厚,难道真只是为了女儿么?

望着叶畅,李林甫捋须微微笑了起来。

狡兔须有三窟,他权倾天下十余载,眼见无数政敌兴勃亡忽,如今年迈,自然会考虑身后之事。他有一子也曾经跪于他面前,劝他多为为以后考虑,当时他嘴中未语,心里却深以为然。

自古以来,为权臣者,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名声好得象霍光一般,也保不住死后族灭的结局。他虽得李隆基信用,但却恶了太子李亨,为相时得罪的人又太多。他活着,自信能掌控一切,但若是他死了,子孙必为仇人杀戮无遗余矣。

诸子皆无才,唯有招才子为婿,即使不为婿,为门生亦可,一有力门生,能护他子嗣。

叶畅是人选之一,还有一个人选……

想到这,李林甫看着垂眉低眼站在自己身边的一小吏。

卢杞。

“卢杞有大才,十一郎,若你有意,我令卢杞去辽东助你,如何?”

叶畅目光凝动,微微笑道:“只要卢郎君不惧烟波浩渺,有何不可以的呢

卢杞若真是去辽东,叶畅有一百种方法让这厮正常死亡,即使李林甫怪罪,叶畅也必然会下此手。

卢杞想是知道叶畅心意的,脸色微动,却没有说话。果然,李林甫笑道:“只不过如今我离不得卢杞,十一郎,你身边有堪用之人,只管举荐与我。”

叶畅听得这里,心里暗暗发笑,既然李林甫给他添堵,那么他也回敬一下就是。

“李太白,文章之名垂动天下,相公欲用人,某便荐此人。”

李林甫愣了愣,他方才以卢杞刺叶畅,不想叶畅转手就以李白刺他了。在心中骂了一声小狐狡耳,同时也大感满意,若没有几分手段,自己如何敢将女儿、子孙托付与他

“尚有他人否?”

“宰相欲用人,先试其一即可,何须多哉?”叶畅笑道。

“李太白文章辞翰之臣,虽名满天下,却几无牧守之学,又无远略,轻薄无行,非真才也。”李林甫淡淡地道:“是我难为你了,如今四野几无遗贤,才智之士,充盈朝堂,你如何荐得人来?”

叶畅不禁愕然。

李林甫对李白的评价,甚得叶畅之心,李白当真是举世无匹千年一位的大文豪大诗人,却绝不是一个好的牧守一方的地方主官,更不是一个优秀的有战略眼光的谋士。相比而言,只是劝农劝恤民,杜甫怕是比他都要强。但李林甫由李白身上,推断出天下没有遗贤,这可就是强盗逻辑了。

不待他回应,李林甫便又道:“行了,契丹与奚人复反的事情,你已经知晓,你可以出京回辽东了。”

离了李林甫府,叶畅皱着眉,心中甚为讶然。不过才行了没多远,便又见一人笑盈盈站着,向他招了招手。

“吉公在此,有何吩咐不曾?”见是吉温,叶畅问道。

吉温与他最初有冲突,但在弄翻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的事情上,两人算是合作了一把,虽然合作得并不愉快。此时叶畅尽管不愿意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他与李适之等所谓清流已经彻底反目,也必须暂时依靠李林甫的力量自保

“得知君要远行,仆在此恭候,为君送行耳。”

黄衫客听得这句话双眉一展,斜睨着吉温,手也握在腰间刀柄之上。吉温瞧了他一眼,哑然一笑:“真壮士耳,不过我与十一郎乃是积年交情,相识至今,已近四载矣。”

黄衫客看了叶畅一眼,叶畅微点头,赶前几步,与吉温并行。吉温谈笑宴宴,看上去甚为殷勤,与他聊了些辽东风物,然后又转到朝廷中的局面上来,末了,吉温低声道:“契丹、奚人谋逆之事,朝中多有攻讦叶郎者。”

“与我何于?”

“朝中那些清流都说,是你妄论边策,又写三首诗,致使公主不得和亲,乃有二胡叛乱之事。”

“笑话,二胡叛乱,岂是区区公主和亲与否能改变的,若是和亲,无非就是倒贴两位公主性命与清白罢了”叶畅闻言勃然大怒:“彼辈无计安边,先欲以妇人之躯和亲,后欲以士子之诗归罪,尸位素餐祸国殃民者,皆彼辈之谓也”

吉温深以为然,然后笑道:“虽然此议为相公压制,但君还是早日离京,远离这是非之地为好。”

叶畅点了点头,见叶畅会意,吉温便告辞而去。

吉温所谓的送行,无非是替李林甫说他不适合说的话罢了,既是示恩,又是催促,总而言之,就是让叶畅与所谓清流划清界限,同时早些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叶畅对此心知肚明,不过,李林甫最终目的是什么,他还没有想清楚

他绝对猜测不到,因为自己向来的表现,让李林甫把他视为身后可以维护自己子孙的人选之一。

但是叶畅并没有依李林甫之言,立刻离开长安,他还在等一个人。当日傍晚,他所等之人终于出现了。

此时的杨钊,早没有初入长安时的风尘狼狈,他身长玉立,相貌丰俊,随从皆是鲜衣怒马,一个个神采飞扬。

“十一郎,你在辽东做得好大事业”见着叶畅,他便笑吟吟地道。

叶畅见他这模样,神情依旧亲近:“杨兄来之何迟也,若再晚一日,畅出京矣。”

“公务繁冗,实是无暇,非钊有意怠慢。”

杨钊说的话半真半假,他确实不想有意怠慢叶畅,但是如今京城之中风声正紧,叶畅看似闲人,实际上却成了旋涡中心,他有意观望,故此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来见叶畅。

叶畅上前抓着他的手,叹息了一声:“杨兄,我知你心,若我待罪下狱,能救我者,唯杨兄耳”

一边说,一边拉着杨钊入内,杨钊哈哈大笑:“知我者,果然畅然”

两人入内坐定之后,杨钊想到方才叶畅那话,笑吟吟又问道:“十一郎,你为何觉得,这些时日我不出来见你,实际是准备救你?”

“那是自然,契丹、奚人反复,朝廷诸公归罪于我,而杨兄与我交称莫逆,若非为救我计,如何迟迟不发帖召我拜谒?”

“或者是冷眼旁观,没准还落井下石呢。”

“旁人或会如此,杨兄绝不会”叶畅摇头:“听闻章仇大夫将入为尚书,此皆杨兄之力,欲报其恩。某与杨兄,患难之交,杨兄既愿助章仇大夫,又如何会坐视我落难而不恤?”

杨钊闻言大喜:“十一郎所言,正合我心”

事实上,杨钊确实有意在必要时拉叶畅一把,但是,前提是叶畅没有落入必死之局。此时杨钊还很小心谨慎,不敢过于嚣张,凡事唯李林甫马首是瞻,故此,在得知李林甫二见叶畅之后,他顿时来见叶畅。

两位公主与杨家乃是大仇,推动她们女儿和亲最力者,正是杨氏,而攻讦叶畅的人当中,也有不少为见风使舵想要奉迎杨氏者。杨钊当然不会细细与叶畅分析此事,他只是稍稍说了哪些人在骂叶畅,自然都是李适之一党。

末了之后,杨钊也道:“十一郎,京中虽好,以某之见,你还是早些离开为好。”

“哦,我也有此意,既然圣人不愿见我,我明日便动身,准备离开长安,回辽东去。”

“好,好对了,辽东有什么土仪,莫忘给我带些人,我替你送人。”杨钊毫不掩饰地道:“待此间风波了结之后,总得让贤弟的官职再升上一升,让那些奸贼们羡慕嫉妒恨”

听他说起“羡慕嫉妒恨”,叶畅觉得有些怪怪的,他含笑点头,然后又问道:“我欲跨海求仙之事,圣人那边有没有什么吩咐?”

“如今他在气头之上,哪有心吩咐这个,倒是我想知道,你所说日本盛有黄金之事,是真是假?我寻了几个遣唐使相问,可都说绝无此事”

叶畅哈哈一笑:“日人粗鄙,懂得什么,他们是坐于宝山之上而不自知兄且放心,少不得你一个富可敌国,终有一日,王元宝在你面前也只是这个

一边说,他一边伸出一根小指头。

第349章 诸方亮相争登场第114还彼之道至彼身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18章 微妙转变(下)第437章 河阳桥北马蹄急第510章 欲与奸邪同生死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55章 狈狡狐疑真鹰犬第479章 大唐气数尚未终第181章 虚席前问匪苍生第62章 安知无人送叶畅第246章 长安水深如寒渊第209章 利欲熏心近灾殃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33章 骨笛之声(下)第271章 棋盘内外谁棋手第144章 下锅何患无粮米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303章 长安浮云不见日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148章 怒至极处无全尸第396章 此处恶果孰手栽第469章 奇祸无凭汝自招第90章 春来喜气客满堂第454章 山人洗耳听道统第475章 繁华恩爱转成空第8章 圣神皇帝(下)第134章 可赴江南广积粮第365章 未知边患起安西第320章 从来榜下捉佳婿第509章 天视原为我民视第436章 巧妇难为无米炊第502章 五载荏苒逝匆匆第451章 乱风方止阴风生第453章 纷至沓来探虚实第339章 蛮地亦闻汉道昌第155章 欲求高卧恐难得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18章 微妙转变(上)第349章 诸方亮相争登场第39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389章 轻骑飞逐葱岭西第21章 尚香诗会(中)第36章 它山石丑可攻玉第245章 燕子还时叶郎还第357章 勇士无用求巫蛊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210章 无德无行声绕梁第62章 安知无人送叶畅第494章 各怀鬼胎算计忙第425章 不可回绝势必得第449章 休道风寒为小恙第396章 此处恶果孰手栽第92章 纵有手段难脱网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凶第77章 惊闻贵客来相访第185章 与虎谋皮岂足夸第6章 蒸馏原理(下)第176章 再请边公些许血第503章 两纸召令自反复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纷攘第306章 长安大道阻且长第19章 暗夜来人(上)第142章 多情公子无情剑第396章 此处恶果孰手栽第446章 残民爱民各属谁第433章 举世滔滔孰最贤第129章 千般功业一句谗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错刀第72章 未料后院火难妨第465章 当知太宗见高祖第175章 恶念凶胆夜开张第272章 借我锦帆上重九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6章 蒸馏原理(上)第220章 从来反复是蛮夷第284章 前望虎贲阻归程第512章 共剪银烛话分权第54章 一箭双鸟惊天案第13章 推测身份(上)楔子第34章 牟笛求赏(下)第206章 翻脸反目自乖张第356章 盟约四项志气豪第203章 桥底中流楫击浪第445章 千帆竞渡再无贼第309章 马不停蹄接踵忙第222章 帝乡辗转复见疑第453章 纷至沓来探虚实第343章 五十青钱卜凶吉第395章 何处飞来无妄灾第273章 营田副使劝农司第162章 暗备金钩诱海鳌第178章 扶伤救死论罪功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胜负第431章 泾渭浊水浸河洛第498章 群议汹汹戮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