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将军百战何苦来

已经是夏末了。

从四月份入蜀,到五月份开战,再到如今,战况持续了四个月。幸赖自己谋划得当,又亏将士用命,战事还算顺利,如今自己督帅大军,来到了太和城下,这座新建之城,防备不能说完善,据说阁罗凤原本准备从此处迁都的。

望着这座城池,叶畅微微笑了起来。

“果然如大使所料,城中骚动,不断有人逃出来,方才南边来报,南城守将已经决意献城,王天运已经准备接收了”

“唔,看来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只不知会是谁人拿住阁罗凤来献。”叶畅笑道:“不过,咱们可不能大意,平定阁罗凤才只是开始,今后还要多多操心,至少还要半年,才能将阁罗凤余孽尽数扫平,至于使云南真正稳定下来,三五年是至少的。”

与他说话的是高适,此时高适意气风发,飞夺铁桥城之役,足以⊥他的声名上达天听,叶畅也暗暗和他交了底,料想接下来朝廷就是成立云南节度使,叶畅会是第一任节度,但在云南任上,叶畅只准备呆三年,三年之后,高适便将继任。

“仰赖于十一郎开创先河,我只需萧规曹随即可。”高适笑道。

“高兄能这样做最好,边事不可不小心,五年之后,云南便可以自给自足,那时这块疆域便稳了,或许还有别的疆域需要高兄去开拓。男子汉大丈夫,乘此天时,能为后世子孙多扩充疆土,何其荣幸”

“也唯有十一郎,既精于军略,又通晓政事,方能将经营边疆。汉时开边,致使国中空虚,民怨沸腾,十一郎你开边,却是国库殷实民心欢悦,实在是了不起啊。”

高适倒不是一昧拍马屁,确实对叶畅的计划很服气,作为叶畅心中暗许的继承者,叶畅将自己对于云南的整体规划都告诉了他,也唯有他才知道,今后云南对大唐来说,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宝地。

不仅仅是是云南,还要至岭南甚至安南。

两人低声谈笑,丝毫不将城中的南诏军放在心上,他们料定,哪怕阁罗凤拼死反扑,也造不成多大损失,甚至有可能只凭着新附蛮军,就足以将阁罗凤擒获。

但就在这时,突然听得城中号角响起,然后便见太和城北门城门打开

“咦?”叶畅与高适愣了愣。

因为有暗中投靠大唐的蛮人在太和城内的缘故,所以对城中的防备,他们很清楚。在北城这边的,都是阁罗凤的亲信,至少有两千人,这些人也是阁罗凤夺取南诏王位的本钱,绝不会轻易投降的。可现在他们开城门……莫非真要临死反扑?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让叶畅与高适更为惊讶了。

从门中出来的蛮兵,并没有一口气冲锋,而是两边排开,然后跪倒在地,紧接着,一个身着王者衮服之人,也走了出来,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奉起一物

“阁罗凤……倒是做了件让我们惊讶的事情啊”

判断那身着王者服饰的就是阁罗凤,叶畅侧头对高适道。

“走投无路了吧。”高适皱着眉。

“我倒以为,是还怀有侥幸之心,在他想来,都做到这般地步了,我总不能要了他性命。”叶畅盯着有人从门中走来,神情有些古怪。

他杀阁罗凤之心,阁罗凤知道得一清二楚,阁罗凤此前几次请降,都被他拒绝,但现在,阁罗凤还是做出了这姿态。

阁罗凤心中所想,叶畅大概能猜出来,这厮果然狡猾,难怪另一世历史中,给大唐惹来那么多麻烦,甚至可以说,大唐之衰亡,都与南诏的动荡有密切关系。

叶畅微微昂起下巴,不管阁罗凤打什么鬼主意,现在,叶畅都是征服者,即将踏入这座新生的城市。

“云南王阁罗凤请降”

来人扬声高呼,声音传于四野,短暂的寂静之后,唐军顿时欢呼出声,乃至四出歌舞,极尽欢悦。

四个月征战不休,虽然真正大仗没有几场,可对于唐军来说,也已经疲倦。若非如此,叶畅也不会在铁桥城之战后迟迟没有回军,直到昨日,才兵临太和城下。整个过程,也以攻心迫使阁罗凤部下投降为主,不曾攻坚血战。

“会不会有什么陷阱?”有人在叶畅耳边低声道。

叶畅笑了笑,这等情形下还能有什么陷阱,而且就算有陷阱,自己会是那么不谨慎的人么?

既是开城献降,立刻便有敢战英勇之士上前,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夺了城门与城楼,清开所有蛮军,并将他们赶到一旁,所有武器特别是弓弩之类都收缴了。这个过程中,蛮军自然少不得感受到屈辱,但形势比人强,连阁罗凤都跪在地上,他们还能说什么?

高适确认没有什么陷阱与埋伏之后,回来向叶畅点点头。

谁都没有理睬跪在地上的阁罗凤,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授降之荣,唯有叶畅可以承担。

叶畅神情似笑非笑,然后驱马上前。

跪在地上的阁罗凤听得马蹄声,抬起脸来,看着叶畅。

阁罗凤的脸上,竟然没有一点屈辱或者失败感,相反,他隐约有种兴奋。他想从叶畅的脸上看到失望,因为他很明白,叶畅想的,可不是他的投降。

叶畅想的,是他死,但他偏偏不死,哪怕叶畅断绝了他的种种退路,他还是不死。他要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漂亮,活给叶畅看,也活到看到叶畅的下场。

“倒是当机立断,你果然是个人物。”马到了阁罗凤面前,叶畅下了马,却没有从阁罗凤手中接过代表南诏王权的玉印,而是轻声说道。

阁罗凤抬着头,笑着道:“畏于大使之威罢了……若是大使愿意,我原可以早降的。”

“我说过,朝三暮四之叛逆,闹腾着想得好处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叶畅冷冷地道。

“我已经遣王弟阁陂往成都,向剑南节度使杨公请降。”阁罗凤亦是低声说道。

叶畅没有想到他还有这一招,眉头再度皱了起来。

“臣南诏王阁罗凤,向大唐天子请降,大使既为天子钦命兵马使,还请受降……”

阁罗凤再次将手中代表南诏王权的东西举了起来,叶畅却仍然没有接。

感受到叶畅眼中的恼怒,阁罗凤心中生出无限快意,他惊讶地发觉,自己投降,都能让自己这般欢喜。

因为没有让叶畅遂意,没有让这个坏了他大计的唐人全功,所以才欢喜。

叶畅略略沉吟,那边高适上前来,看也不看阁罗凤,凑到叶畅耳边低声道:“送至长安,也难逃一死。”

这话阁罗凤听到了,阁罗凤的嘴角无声地抽动了一下,只要不是当场死,他深信自己到长安后不会死亡。他在京中为侍卫过,对李隆基极为了解,对当今大唐的朝廷,他也绝不陌生。

谀辞、贿赂,足以⊥大唐朝廷上数十上百的人为他说情,而李隆基也会对有一个臣服自己的蛮王感兴趣,把他当小丑养起来。

“死不了,他走通了杨钊的门路,便是走通了贵妃娘娘那边,只要到了京城,就死不了……”

“无妨,从此处到京城距离还远着,路上暴疾也是会有的。”高适又低声道。

叶畅笑着摇头:“高兄,杨钊性子我很清楚,他可不是会遵守约定的人。当初我在京中在成都,都与他有约定,说是军务归我,他但安坐成都即可。但这擒名王之大功,自己跑到他手上去了,他怎么会放下?想必他的使者就要到了,定然也有让我将阁罗凤交与他的书信。”

阁罗凤又无声地笑了笑,他抬头看着叶畅,与叶畅目光相遇,虽然面上没有露出任何异样,但那目光中,却深深隐藏着得意与仇怨。

高适细细一思,必须承认,叶畅说的有理。

杨钊肯定会来抢阁罗凤的,虽然他有约定不管前线军务,可是阁罗凤派人千里迢迢向他投降,这可就不是前线军务了。他为了功劳,完全可以狡辩,说此非军务,而是教化,他可以伸手管辖。

“便宜了这厮,也无妨,他到长安之后,便是留下性命,总得受些活罪。”高适想到这心里也有些不快,瞪了阁罗凤一眼。

阁罗凤却恍若不觉,仍然是一副极为平静的模样。

叶畅正待说话,却见后边传来呼声:“叶大使,叶大使”

叶畅回过头去,只见数骑飞奔而来,但到半途,便被唐军分出十余骑拦下,那骑上之人急得跳脚直叫。

叶畅看过去,认得他,正是杨钊身边的司马崔圆,算是杨钊手下心腹。

除了崔圆之外,还有数人,其中一人在马上摇摇晃晃,看起来坐都坐不稳,正是阁陂。

“果然来了,来得也当真是巧。”叶畅道。

高适不认识阁陂,但认得崔圆,自然明白,这应当是杨钊派来的人。而这个时候,杨钊派人来,为的是什么事情,不用细想也知道。

高适心中气愤,几乎觉得胸膛要炸开来。

平蛮定边无一策可用,抢功夺勋唯恐落于人后,这等人物,若不是靠着裙带,如何能爬得高位

叶畅眯着眼,没有作声。他不下令,那边就不敢将崔圆、阁陂放过来。

阁罗凤盯着叶畅的表情,看到阁陂与一个唐人官员过来,他原本还有些担心的,现在完全放下心来。

来得真巧

他与叶畅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不过叶畅心里是憋闷,他则是狂喜。

叶畅此时,应当如同吃了一个苍蝇般难受得要命吧这厮军政确实厉害,可是面对这种猪队友,他能如何?

叶畅眯着眼,向高适道:“那僧人是阁罗凤之弟阁陂,你让他过来。”

“崔圆呢?”高适一惊问道。

“先让他等着。”

高适不知叶畅意欲何为,只是觉得叶畅似乎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略一犹豫,想到叶畅此前的种种行事,便哑然一笑:“好,我便见一见,你如何疯一回吧。”

他转身过去,到了崔圆面前,拱手道:“原来是崔司马。”

叶畅说让崔圆等着,他却觉得,帮叶畅拖住崔圆更好。崔圆奉命而来,情知此次任务并不好完成,故此不敢在高适面前拿大,恭敬行礼,然后道:“高公,杨侍郎遣我前来,是有事要禀报叶大使,还请高公替我通禀一声。”

“不急,不急,此僧何人也?”高适一指僧阁陂。

“此为阁罗凤之弟……他……”

崔圆正待说明阁陂来意,高适又一口打断:“原来他就是阁陂,叶大使正与阁罗凤谈起他,阁陂,你先过去,叶大使有话问你。”

当着崔圆之面,阁陂不疑有他,催马上前,却立刻被拦住,他只能步行到了叶畅身边,见兄长跪着,便也跪了下来。

“阁陂,你奉令前去成都,此行如何?”叶畅温声问道。

“得幸见着了杨公,杨公已经允我南诏降了。”阁陂盯着叶畅道:“让大使失望了。”

“呵呵,也没有什么失望,我原本就无意在云南久呆,原本是想等情形安定之后再走,现在看来,只能提前了。”

叶畅此语,让阁陂终于觉得有些不对,他看着叶畅,疑惑地道:“大使此语何意?”

“你记得上回你来见我时,我曾经说过么,阁罗凤,你,皆是此次叛逆之恶首,因为你们谋叛,数以万计的汉家儿郎丧命于云南之地,若不治你二人之罪,不可安逝者之魂。”叶畅慢慢地道:“你们倒是狡猾,一个去成都,一个自缚,想以此逃脱千刀万剐之刑。”

阁罗凤与阁陂对望了一眼,从叶畅的话里都听出了怒意。

但叶畅便是发怒又能如何,如今他二人降都降了,杨钊也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叶畅为边将,岂能当着杨钊使者的面,当着两方数万将士的面,拿他们奈何?

只要崔圆上来说话,他们就会被交接,由崔圆看管,那个时候,他们更无忧矣。

阁陂还想再说什么,叶畅却拔出了配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阁陂倒是有些胆气,跪在那儿,目不斜视:“大使何苦来哉”

第377章 大角歌里砺刀枪第427章 开门揖盗狼入室第402章 祸国狐鼠齐相欢第390章 欲钓狡鲨鱼饵香第21章 尚香诗会(上)第53章 腰缠万贯入长安第120章 事了拂衣全无痕第468章 摘得炽阳作干戈第366章 全盘唐化何行之第306章 长安大道阻且长第365章 未知边患起安西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474章 千军齐呼清君侧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507章 厉王之祸在咫尺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将军第492章 频频献计何所第500 心腹之内起隐患第239章 香饵之下隐銛钩第487章 困兽穷图声名裂第507章 厉王之祸在咫尺第336章 旧时情谊今成仇第153章 武为止戈忘战危第271章 棋盘内外谁棋手第267章 冷宫寒暑不知秋第496章 大厦已倾各西东第504章 三人殊途却同心第324章 死有余辜薄情郎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04章 书生意气拨算筹第216章 弦高犒师待飞将第43章 长安新雨浥轻尘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64章 竟是天家贵子息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350章 洱海苍山焰正高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284章 前望虎贲阻归程第499章 市井之中闻真言第361章 捷报频飞喜讯传第405章 将此纷争聊解闷第294章 舌上藏枪试猛虎第496章 大厦已倾各西东第264章 忽闻辽东起干戈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233 谁人更扫黄金台第339章 蛮地亦闻汉道昌第449章 休道风寒为小恙第434章 江南两道警相连第373章 一家哭胜一路哭第180章 今日尽忠明辅国第309章 马不停蹄接踵忙第394章 敢向龙种挥铁拳第299章 黄海浪底隐旋涡第110章 素手惊破琉璃盘第65章 吴泽龙女铺桥梁第244章 不过蛾贼扑火光第95章 贵人当妨坐垂堂第345章 静如处子动脱兔楔子第204章 欲离故土心恋乡第400章 明火执刃拦路前第336章 旧时情谊今成仇第506章 由来宵小少担当第495章 孤注一掷任成败第285章 去途漫漫断人魂第45章 与凡不同皆变态第509章 天视原为我民视第517章 自此云帆催神舟第75章 愿以重礼为谢仪第255章 蛛丝难阻鲲化鹏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错刀第472章 言之不预禁烟火第425章 不可回绝势必得第464章 铁衣寒光惊欢宴第400章 明火执刃拦路前第75章 愿以重礼为谢仪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错刀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153章 武为止戈忘战危第226章 山雨未至风先起第315章 不知何处卜吉凶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错刀第63章 野外新庙旧仇敌第349章 诸方亮相争登场第8章 圣神皇帝(上)第237章 方自袖手风波定第127章 乡有贤者佑四邻第459章 天子御前斗不休第440 疑有神兵自天降第187章 生性纯良叶十一第163章 邀朋携友呼同往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244章 不过蛾贼扑火光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442章 噩耗急传社稷危第89章 他时誓报今日怨第261章 欲得成活须疯魔第350章 洱海苍山焰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