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新有传奇传长安

当叶畅跨过兴庆殿院门的一刹那,院中两百余双眼睛,同时都盯着他。

这一刻,阳光自西侧照在叶畅的脸上,他身上的紧身服饰,衬得他更是英气勃发。

即使贵为天子拥有四海的李隆基,这个时候,也不禁嫉妒叶畅展露出来的风采,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在群臣的瞩目之下,叶畅大步上向,来到兴庆殿的玉阶之下,弯腰躬身,向李隆基行礼。

“臣叶畅,拜见陛下仰赖陛下洪福,高将军指挥若定,诸位将士、吏员效命,逆贼王束手就擒,如今已在宫外矣。城中各处逆乱,亦已渐平息,如今长安、万年二县,已经组织人手,在追捕逃逆、救火巡视。”

“好,好,这才不到一个时辰,一场弥天大祸,就被卿平定了”李隆基听得这里,喜形于色,从玉阶走了下来,来到叶畅身边,拉住叶畅胳膊:“卿辛苦了,是朕用人不明,令王逆贼窃居高位,卿方才在春明楼上所言,正是忠谏直言也”

众大臣这时也想起,就在不久之前算学大赛之时,叶畅还指责王包藏祸心,现在看来,当初叶畅突然攻击王,分明是有所察觉

果然,叶畅应道:“臣亦非先知先觉,只是王之弟王焊,屡屡遣人窥探臣之行踪,为臣所察觉,顺藤摸瓜之下,才知其人谋逆之行,但臣手中没有证据,加之与王又有旧怨,故此不能直言,还请圣人恕罪。”

这态度,这解释,杨钊听了再度咬紧了牙。

这是难免的,他不咬牙不行,叶畅这番话说出来之后,王的事件里,他洗脱了知情不报的罪名,便只有功劳而无过失了。

“卿这番功劳,加之又屡立边功,不赏不足以褒忠善”李隆基道:“陈希烈,杨钊”

陈、杨二人出列,但李隆基挥了挥手:“罢了,由朕亲拟吧……”

所谓亲拟,就是亲自确定叶畅在立此大功之后的官职勋爵。叶畅的散官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勋为柱国,爵也一跃而为清源县开国公,阶官为左骁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右散骑常侍,差官则持节剑南道节度使、守安西节度副使知节度事、辽东行军总管,诸使皆如故。

也就是说,叶畅的品秩升到了开国县公、柱国的从二品,单就品秩而言,已经在朝中少有人及。

这是官职爵赏,至于权力和利益分配,则不是现在说的,当要在今后再来决定。叶畅谢过之后,抬起头来,却无意中与寿安的目光相对,寿安极是大胆,嘴轻轻抿了一下,又象是嗫了一下。

叶畅一个激灵,这可是在调戏他。

寿安也确实是情难自抑,她对叶畅的情义自是不必说,而叶畅方才踏入兴庆殿门时的英姿,也让她芳心暗折。她性子里原本就有李家女子泼辣大胆的一面,故此敢为此举,好在群臣的注意力都在叶畅身上,倒是没有谁看到她这样子。

叶畅不敢多看她,只能苦笑,然后向后,退入朝臣之中。

紧接着果然是人事命令,元公路终于被提拔为御史大夫,进入了朝官中最高层的行列,而且李隆基还命他与大理寺等联合会审王逆党,又以杨钊为京兆尹、京畿采访使,着其负责追捕逆党残余。

至于其余护卫群臣,各有赏赐,放下不提。此次风潮,先是算学比试,然后是逆乱政变,可以说让长安城中诸人目不暇接,同时也让各方人等对大唐的情形有了一个新的评价。身处于朝廷风暴中心的群臣们,对此印象最为深刻,而捡了大便宜的杨钊,亦是明白,他想要对付叶畅的事情,只能推迟了。

这场临时的朝会拖到酉时才结束,天色都已经晚了,杨钊出了兴庆宫,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门前等候,不一会儿,便见叶畅行了出来。

杨钊向着叶畅迎了过去,满脸都是笑容:“恭喜十一郎了。”

当初两人交好之时,杨钊称叶畅为“十一郎”,只不过随着二人分道扬镳,这一称呼已经好久没有出现。叶畅笑吟吟地拱手:“哪里的话,还是要恭喜杨公,不日便要入相了”

饶是杨钊现在已经在官场里变得极为油滑,这个时候,也忍不住脸上一喜。确实,朝中与他争相位的,只有王,至于陈希烈,与他争的只是权力,而叶畅之志,暂时并不在朝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很快就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哪怕是在十年前,甚至就是在五六年前,这对他来说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安西行开中法,将是明年第一等的要务,另外,从中原、淮南迁移民实边之事,亦不可怠慢。”杨钊按住心中欢喜,开始向叶畅示好:“这些事务,十一郎最是熟悉,还要请十一郎相助”

“那是自然,我回去之后,便着人拟好条陈,然后送请杨公过目。”

杨钊既然示好,叶畅当然要接下,这是他应得的。

见叶畅如此爽快,杨钊却有些不放心,立此平叛大功,一两年之内,明显是动不得叶畅了,若不能安抚住他,叶畅到处给自己捣乱,就算当上宰相,也没有意思。因此杨钊琢磨了会儿,然后又道:“辙轨之利,天下可见,我亦欲大兴辙轨,此事也非十一郎莫属,同样要请十一郎拟好相关条陈。”

实边,修路,这是叶畅最关心的两件事情,能将他的精力转到这两件事情上,至少可以少给自己找些麻烦,这是杨钊打的如意算盘。叶畅同样来者不拒,将此事应下来。

“十一郎既是察觉到王逆党的行径,不知能否与我一些指点?”示好之后,杨钊便要收些好处了。他既然接任京兆尹,负责缉捕王同党,此事就必须办得漂亮,否则有叶畅平乱的珠玉在前,他连小小的余孽都扫不净,岂不要让满朝笑话。

“倒是有一些线索,王逆党,多为城狐社鼠,由王焊出面招抚联络,其中刑滓为首领,其住处在金城坊,另在城外有数处藏身之所。”叶畅说到这里,微微有些犹豫。

见他此情形,杨钊哪里不明白,他肯定还有隐瞒,当下拱手道:“十一郎,二十九娘之事,你也知道,非是犬子有此野望,实是圣人一时思虑不全……此事还请十一郎替愚兄向二十九贵主致歉。”

“哈。”叶畅一笑,却不答话。

杨钊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又问了几遍,叶畅却只是摇头,被问得过不得了,才勉强道:“杨公,此事于系重大,我不敢多言,你去审刑滓等辈,问问他们此次谋逆,杀了陈玄礼逼圣人退位后准备做什么就知道了”

杨钊心中一凛,能让叶畅都不敢说的事情,全天下能有几件?

他细细思忖,然后浑身一抖:储君?

此次王一党谋逆,他们的计划是逼天子退位,可是李隆基当了上皇,总得有人来当皇帝,那么会是谁?

提到接替帝位,毫无疑问,身为太子的李亨,总会是第一个被想起来的人

牵涉到储君之位,无怪乎叶畅不敢说,除了李林甫那样的权奸,有几人敢操弄这种事情?

杨钊正细细想着,那边叶畅却又叹了口气:“杨公,说句实话,你我此前争来争去,何苦来哉,便是富贵,岂能永久?我只是想做些实事罢了……富贵,于我如浮云啊。”

说完之后,叶畅拱了拱手,告辞而去,将杨钊一人留在那里发呆。

叶畅这最后一番话,充满了看破世情的情绪,他刚刚才被封赏,怎么这时就看破世情了?

再想想此前他提的事情,杨钊心中的不安更甚了。

他也好,叶畅也好,还有王,他们的权势都是建立在李隆基的信任之上,李隆基老矣,就算再长寿,又能在帝位上再呆几年?到时候换了新君,他们这些旧臣,岂会有什么好下场?

叶畅好歹还有实打实的功勋,若不是受李林甫拖累,想来新君也会重用其才。他杨钊起家靠的是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若是新君继位,他这等人物,会成为新君第一轮清洗的对象

以杨钊心性,原本不那么容易被叶畅几句话乱了心思,但今日风云变幻,他几乎完全是一个看客,却平白捡了大便宜,心情激荡之下,自然免不了胡思乱想。而且,叶畅说的含而不露,越是如此,就越能引发他的怀疑。

无论叶畅说的意思对不对,有一点不错的,他必须尽快审结王的案子,好将精力转到经营自己的宰相之位上去。

想到这里,杨钊精神一振,当下向随从下令道:“请禁军将一应人犯,押送大理寺,我们也去大理寺,今日我要夜审刑滓等辈”

他们这些外臣都离开,李隆基将诸子孙也打发回去,唯有高力士、杨玉环随侍在身侧,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笑着道:“今日高将军又立功矣。”

高力士躬身行礼:“奴婢有罪,不该向圣人请假,逆乱之时,奴婢未能随侍护卫……”

“有寿安在朕身边,你这老货担心什么更何况,你还与叶畅一起平乱,立下了功劳”李隆基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朕有些好奇,这是怎么回事?”

“奴婢回到府中,见烟火起来,情知不对,便向宫中赶来,途中连遇几伙贼人,都被奴婢赶散,到了万年县治,正好与叶畅相遇,得知圣人这边已有陈大将军护卫,奴婢这才稍稍放心。”高力士信口道:“擒获王之后,叶畅说他乃外臣,恐京中官吏军民不能信服,奴婢跟着圣人多年,在官民面前混了个眼熟,故此请奴婢相助平乱。”

这番话倒是真的,只不过高力士将自己是叶畅派人通知的事情隐瞒了下来,也有意含糊了自己与叶畅相遇其实是在叶畅已经擒获王之后。听起来,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与叶畅共同处置一般。

李隆基对他倒是十分信任,听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朕终究是老了,竟然有些识人不明,误用了王,误会了叶畅……唉”

“圣人何出此言,王奸诈,人面兽心,满朝文武尽未识之,岂只是圣人一人?至于叶畅,若不是圣人破格拔举,他能年纪轻轻,便到正三品、开国公?若不是圣人放手让他施为,他又如何能屡屡立功,扬威于绝域?”高力士笑着道。

这倒不全是奉承,李隆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他虽然有些猜忌叶畅,可是当叶畅在外领兵时,从来没有在兵员补给、后勤保障之上扯叶畅的后腿,甚至连监军大使都没有派过,就算叶畅将上司高仙芝给抓了,他也一笑置之。这么说来,能用叶畅,倒是自己的本领。

高力士见李隆基又欢喜起来,想到今日叶畅给予自己的帮助,他又开口道:“奴婢在京中,一向不知叶畅在边疆威风。虽然此前与叶畅也见过几次,总觉得这不过是一英俊少年郎,哪里有大将的赫赫威风。可是今日平乱,与叶畅同行,总算是见识了叶畅的威风,当真是名不虚传啊”

“哦,此话怎讲?”

“那王逆之弟王焊,其人凶蛮,为长安一霸,杀戮良善胆大包天。可是见到叶畅之后,竟然只是被一瞪之下,便吐血而死;叶畅至万年县衙时,数十差役执刃相向,叶畅驱马上前,只是一句⊥开,,便喝得这数十人连滚带爬;他入县衙之后,面对王逆,亦只是寥寥数语,便令其束手就擒,竟然无一丝一毫敢反抗之意”高力士来时就已经打探了许多消息,有些细节,甚至叶畅自己都未必有他清楚,说到这里,他又叹道:“古人云,邪不胜正。今圣天子在上,故此有此正人,可以喝破奸邪,令宵小之辈破胆”

李隆基没有想到平叛中还有这些趣事,他听得津津有味,跟在他身侧的寿安,更是美目异彩流动,便是杨玉环,此时也不禁悠然神往。待高力士说完之后,李隆基细细咂摸,然后笑道:“京中说书人,只怕又有传奇可说了”

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503章 两纸召令自反复第28章 谁来作证(上)第41章 吾羞不屑与汝友第309章 马不停蹄接踵忙第232章 明朝猛虎惊狐猿第492章 频频献计何所第101章 昔日叶郎今又还第492章 频频献计何所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样第3章 昔日王孙(下)第212章 不见天家官已久第172章 欲与皇甫不戴天第62章 安知无人送叶畅第277章 众汪说龟丽弓辅第66章 河汊浪翻贼暗藏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315章 不知何处卜吉凶第128章 一席话语十年书第1章 学院风波(下)第493章 大势荡荡顺者昌第300章 耐心耗尽动干戈第366章 全盘唐化何行之第500 心腹之内起隐患第396章 此处恶果孰手栽第300章 耐心耗尽动干戈第164章 故园红袖默添香第108章 欲造神舟访仙山第349章 诸方亮相争登场第64章 竟是天家贵子息第19章 暗夜来人(下)第191章 绕床呼卢恣樗蒲第338章 夜深笼灯细端相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须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444章 愿奉叶公清朝堂第218章 诗书传家有余香第85章 解开心结引风尚第319章 自古权奸通情理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145章 册薄飞兮白刃现第355章 磨些江上锁铁桥第12章 盗帅韩香(下)第241章 帐下膝行拜残胡第322章 诸子密谋意夺权第125章 无知竖子真无畏第343章 五十青钱卜凶吉第170章 人心反复岂可测第3章 昔日王孙(上)第188章 东床袒腹无逸少第481章 军虽未败亲已离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种第505章 自古世间无十全第60章 娇俏暗香绽芳芬第75章 愿以重礼为谢仪第183章 失意门庭罗傻雀第311章 熙熙攘攘为利忙第143章 录事一职隐玄机第406章 万事俱备起东风第514章 满堂朱紫争先后第6章 蒸馏原理(下)第362章 行到尽处须放手第4章 长安酒肆(上)第206章 翻脸反目自乖张第404章 书生意气拨算筹第448章 反覆无常为官宦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379章 弃军而逃难为将第63章 野外新庙旧仇敌第53章 腰缠万贯入长安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292章 缓兵之策未自安第327章 前怨就此梁上悬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须第83章 冰娘妙处少府谈第275章 左右跋扈谁与共第124章 虽见黄河心不灰第196章 长安城中急风雨第44章 运筹帷幄非古贤第263章 阴差阳错奈若何第10章 隔离煞星(下)第390章 欲钓狡鲨鱼饵香第340章 岂因私怨致国殇第24章 隐雾迷踪(下)第357章 勇士无用求巫蛊第89章 他时誓报今日怨第166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465章 当知太宗见高祖第5章 徐家女儿(下)第209章 利欲熏心近灾殃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夸第234章 输肝剖效英才第53章 腰缠万贯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