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姐与妹

文慧瞥了一眼茶碗里残余的一半茶水,皱着眉头看向文怡:“九妹妹,有话你就直说,难不成你是来找我喝茶的?真不知道你在犹豫些什么,真不干脆不想说就赶紧回去吧,我还有**要抄呢”

文怡抿了抿唇,放下了茶碗。不是她行事不干脆,而是她对东宫用心的担忧,严格来说要追溯到她与前康王世子朱景深的纠缠,她自问是从未有过出格之举的,但受人觊觎,本身就是对女儿家清白闺誉的一种玷污了。她对文慧虽有几分改观,却还没到完全信任的地步,不敢轻易将事情的起由坦白告知。

然而,除了文慧,她想不出还有谁能助她解惑。蒋瑶远在锦南,李春煕正在备嫁,而且,她进京也不过是一年有余,又是将门之女,对京中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未必清楚。而祖母卢老夫人,对京城的局势只怕还不如她了解呢。因此,方才她才会一时冲动,走进了客院。

斟酌再三,文怡还是决定保持沉默。正如柳东行临行前所说的,太子不可能随便处置他,不论他此去东宫是凶是吉,等到他回来时,一切也就清楚了,横竖她一定会陪在他身边,不论是福是祸,都与他一并承担就是了。

想到这里,她便站起身来,微笑道:“打扰六姐姐了,妹妹这就告退。姐姐若要抄经,也请多多保重身体,不要累着了。”言罢就打算走人。

文慧一瞪眼,将茶碗重重地往桌上一放:“你这是玩儿人呢?有话就说,有屁快放哪里来的那么多顾虑?不就是东宫来人叫了九妹夫去么?有什么好担心的?这是好事满京城多的是九妹夫这样的年青才俊,都巴不得太子殿下能多看他们几眼,能得东宫相召,睡觉都要笑醒呢你倒好,得了这么大脸面,还要担心来担心去的,也不怕叫人笑掉了大牙莫非东宫是阎罗殿,别人去得,你男人就去不得了?还是说,太子殿下是只老虎,会吃了你男人?”

文怡回瞪着她,心里有气,脱口而出:“你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笑话我?”

“那你就说呀你到底在担心什么?”文慧双眼瞪得更大了,“我知道你看不上我,但对太子殿下的为人……哼哼,不是我夸口,还真是比你清楚一百倍你不是想知道太子殿下会对你男人做什么吗?那就老实给我说清楚九妹夫可是闯过什么祸?还是得罪过太子?我听说你跟太子妃还有些交情,可你仍旧如此担心,想必不是小罪过吧?”

文怡努力沉住气,闷声道:“没有如果那回救了太子妃一次不算是得罪太子的话,那无论是相公还是我,都不曾得罪过太子,只不过……只不过……”她咬咬唇,“只不过我们曾无意中跟太子身边的人结过怨罢了。年初相公武举高中,按理来说,应该是授以武职派守地方的,却无缘无故被派上了战场,还进了最凶险的京南大营,听说就是东宫下的令由不得我们不多心,这种事,若说太子殿下不知情,那是假的。如今相公不但平安回来了,还立了功,升了官,若是那人心怀不满,还要再加害相公,相公此去东宫,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凶险呢”

文慧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忙问:“你们得罪的是什么人?说来我听听,兴许是认得的?”

文怡小心地看她一眼,摇了摇头:“还是不说的好。这人有些身份,跟太子殿下情份也不浅。六姐姐,你不知道,也不是坏事。”

文慧撇撇嘴,想了想,又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得罪那人的?在九妹夫参加会试之前?你不是进过宫么?我听娘说,你还见了太子妃,若是太子真要找你们晦气,太子妃就没提过什么?我虽跟杜渊如不熟,但也听说过她的为人,若太子真的有意对付你们,她一定会暗中提醒几句的。”

太子妃确实是提醒过,不但她,连太子也提过这件事呢文怡想了想,隐晦地道:“有是有的,据说太子殿下在人前对相公并无不满,还道将相公破格派往北疆战场,是因为欣赏相公在武举文试中的出色表现——当初相公备考时,曾对北疆战局与蛮族的习俗下过不少功夫,故而射箭虽稍逊一筹,但总体仍十分亮眼。”

“这就是了。”文慧重新端起了茶碗,神色轻松,“我敢肯定,太子殿下一定没有要害九妹夫的意思,即便他身边那人真的进了谗言,想趁九妹夫被派往边疆的机会借刀杀人,也一定不会明说的。太子又不傻,身边的人再得宠,也不敢干预正事,这可是犯忌讳的。除非九妹夫得罪的是太子极为倚重的大臣,又或是他真心敬重的大儒,还得是你们这边理亏,不然他才懒得费力气去对付一个小人物呢人家可是太子,是储君,哪有这么小的气量?”

文怡听得有几分惊喜:“这么说,即便太子殿下身边有人存心要置相公于死地,太子殿下也不会由得他乱来了?”想一想,朱景深既不是朝中重臣,也不是名师大儒,上回叫他得手,那是侥幸,再想来一次,就不可能成功了。

文慧笑了笑:“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夫妻得罪的是什么人,但我可以肯定,他上回能把九妹夫弄到战场上去,只不过是瞎猫碰着死老鼠罢了。兴许他就是夸一夸九妹夫的本事,让太子殿下觉得自己可以提拔几个年轻才俊,增添自己的份量,才劝得太子殿下发出那个调令的。若是太子殿下自己要对付九妹夫,才用不着花这么大功夫呢,别的不说,只要在会试时不让九妹夫上榜就行了,又或是在他上榜后,把他派到山沟沟里做个不管事的小武官,一辈子也出不了头,岂不简单?把人弄到京南大营去,自然有一半可能会死,但也有一半可能会活着回来,而且那京南大营死的人虽多,立功也多,能活着回来的,多半就高升了。既然有轻轻松松报复人的法子,为何要赌那一半的可能?可见你们的仇家也不是什么得脸的人,安心吧”

文怡心中大石放下了一半,面对文慧时,脸上的笑容也真心了几分:“多谢姐姐。只要不是太子殿下对相公有所不满,别的人有再多的怨恨,都不妨事了。”

文慧瞟她一眼:“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值得你这般提心吊胆的。所以我说,你是见的世面少了,又对朝廷的事不清不楚,才会有这样可笑的念头。你相公又不是什么王孙贵戚,名门子弟,在北征之前,别人知道他是谁?一介无名之辈而已太子是何等人物?想要对付一个柳东行,哪里用得着这么费劲儿?若是在一两年以前,他还是三皇子,在朝中立足未稳,又在跟几个兄弟较劲儿,他兴许会有些顾虑,怕叫人抓住了把柄。如今圣上久病,所有的成年皇子里头,就藩的就藩,贬斥的贬斥,也就剩了他一个还在宫里,大权在握,储位稳固,想做什么不成?九妹妹当他是我们在平阳时见过的小家子弟么?为着一点小怨,就小鸡肚肠地记恨一辈子?”

文怡咬了咬牙,即便知道这件事是自己多虑了,但文慧的话实在是不顺耳,便稍稍撇开了头,硬梆梆地道:“叫六姐姐笑话我,妹妹不过是个小家子出来的,比不得姐姐见多识广,聪慧过人”

“你这是埋汰我呢?”文慧冷笑,“我若是聪慧过人,也不会落到今日这个境地了——这是你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吧?”

文怡闭紧了嘴,视线往别处瞄,不去理她。

文慧板了一会儿脸,也泄气了:“就算你真是这么想的,也没错,我确实是不够聪明,却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事都能做,结果就撞了个头破血流……倒不如象你这般,什么都不懂,却有自知之明,不该碰的东西不碰,还能保得平安呢……”

她神色落寞,文怡看了,又觉得不忍了:“六姐姐,你……其实只是运气不好罢了,你确实是聪明人,看事情明白,懂得的也多。比如这朝里的人事关系之类的,我就什么都不知道,相公在外头遇到难处,我就只能私底下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文怡想起那一晚,柳东行瞒着她出去的事,神情一黯,“若是我可以再能干一些,兴许就能帮上他了……”

文慧淡淡地道:“不能帮忙,未必是坏事,若是懂一些又不懂一些,只是半桶水,反倒会帮倒忙呢……”

两人各自呆坐了一会儿,又齐齐叹了口气,面面相觑,对视良久,都忍不住笑了。

文怡试着将对文慧的偏见放下,道:“六姐姐,你能给我说说朝廷的事么?我也不求能帮上相公什么忙,只盼着遇事能心里有数就行。我听祖母说,男人在外头做官,家里的女人只会打理家务是不行的,还要给丈夫提供助力,才能称得上是好妻子。我看大伯母平日也与外头的官家女眷时常往来的。”

文慧收了笑,点头道:“这话不假,若九妹夫只是个寻常的富家翁,你身为他的妻子,只要把家里管好就行了,但他做了官,你只会打理家务可不成。不但要跟九妹夫上司、同僚与下属的内眷打交道,还要在女眷们来往的场合里,为他打听消息,等等,要做的多了去了。我娘虽是个软性子,在家也不大得老爷宠,但她在外头还真的认得不少高官太太,就凭这个,那个姓余的贱人即便得了管家之权,又在老爷跟前得脸,也不敢公然冒犯我娘。老爷甚至不敢在外人面前明着宠她不象柳姑父,三姑姑的性子不合群,虽也认得不少诰命,但人家对她不过是面上情儿,压根儿就没把她当一回事,故而柳姑父才敢明着对她不客气。”说到这里,文慧的神色又暗淡下来:“不过三姑姑有一样比我娘强,就是她的儿女都给她挣脸,不象我……害得娘在外头时时被人嘲笑……”

文怡见状,忙扯开话题:“六姐姐,那我都需要怎么做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我其实不大喜欢跟人打交道……”

文慧瞥她一眼:“早看出来了,你这性子,说得好听,是端庄娴静,安份守拙,谁见了都要夸一声贤良;说得难听,就是个呆子木头”

文怡沉住气,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叫姐姐笑话了……”却暗暗咬牙。

文慧嗤笑一声,挑了挑眉,指一指桌上的茶杯:“既要我教你,那就正经倒杯茶来,行拜师礼。我虽是糊涂了十几年,但这点小事,大约还教得起你。”

文怡都快开始磨牙了,只是想到那一晚柳东行的隐瞒,便忍住了气,真个起身倒了杯茶,双手捧到文慧面前,闷声道:“请姐姐教我。”

文慧抬了抬下巴:“什么姐姐?要叫先生你这也叫拜师?”

文怡只觉得脑子一热,便将茶碗往桌上一放,双眼一瞪:“你爱教不教”

文慧哈哈大笑起来,文怡瞪得眼睛都快脱窗了,她方才把眼泪一抹,笑道:“我耍你呢,你居然还照做了?”文怡扭头就走,她连忙追上去拉了回来:“好妹妹,是姐姐错了,姐姐给你赔不是,你别恼嘛——”

文怡撇开头:“不敢当,姐姐自个儿抄经去吧,妹妹还有事要忙呢”

“好妹妹,好妹妹”文慧抱住她的手臂,可怜兮兮地道,“我知道我过分了,你就看在咱们姐妹一场的份上,饶了我吧。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但凡是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自嘲地笑笑,“横竖那些东西,对于我一个注定要出家的人来说,已经没用了。”

文怡冷笑:“你这样也叫出家?别笑掉人家的大牙了,你知道出家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就算回了老家,你住在清莲庵,也是吃穿不愁的,真正的苦头你只怕一辈子都尝不到”

文慧怔怔地看着她,小心地问:“妹妹……为何会出此言?我虽不知道外头的出家人过的什么日子,但妹妹……也一样不知道啊?”

文怡默了一默,扭头看她:“你是不是真要教我?那就说吧,咱别浪费时间了”

文慧微笑着放开手,歪头道:“九妹妹,老实说……你这样说话,我反而更自在呢”。

第110章 是否巧合第317章 同床异梦第188章 漫天流言第333章 柳氏族人(一)第187章 特别年礼第328章 故人疑影第59章 贵戚临门(上)第317章 同床异梦第365章 循循善诱第130章 码头偶遇第391章 误打误撞第285章 锦南密信第283章 长房私心第330章 临别余波第409章 庶子相争第153章 茶会之后(上)第421章 自作聪明第350章 大功德第248章 拜会亲长第100章 祖孙探病(一)第57章 柳氏秘辛第244章 顾文怡出闺成大礼(下)第5章 午间来客第217章 冠冕堂皇第39章 静水微澜第226章 一言惊醒第136章 京中变故第347章 柳东行的安排第5章 午间来客第185章 腊八粥第376章 黄雀在后第230章 新居所,新天地第416章 辞亲离城第296章 团圆饭第155章 茶会之后(下)第152章 黑手渐现第127章 背后真相(上)第186章 小道消息第27章 得失之间第319章 撕破脸第89章 尘埃落定第28章 意外之财第257章 远方来客第169章 那个男人第406章 小别重逢第152章 黑手渐现第177章 顾家来客第359章 将计就计第284章 再传喜讯第8章 两位诰命第386章 喜讯连连第64章 世子**第281章 变化之初第56章 隔屏相望第194章 好兄弟第322章 太子苦心第82章 几家欢乐几家哀愁(二)第116章 和乐融融第405章 恒安来信第154章 茶会之后(中)第154章 茶会之后(中)第322章 太子苦心第35章 和乐融融第142章 认亲宴(下)第98章 皆大欢喜第237章 文怡的决断第129章 绯闻推手第367章 两全其美第146章 贵人们(一)第364章 笼中金雀第36章 雇工风波第46章 今日六房第243章 顾文怡出闺成大礼(中)第384章 康王府在行动第240章 顾虑尽释第32章 林间倾诉第277章 重回正轨第198章 北疆告急第232章 救兵上门第16章 聂家表哥第42章 零陵飘香第402章 穷途末路第118章 各有主张第11章 各有思量第365章 循循善诱第126章 扣船风波第120章 意外缘份(下)第81章 几家欢乐几家哀愁(一)第401章 圈套(下)第233章 剑拔弩张第386章 喜讯连连第187章 特别年礼第344章 知错能改第83章 历史重演第377章 威逼利诱第56章 隔屏相望第227章 夫妻夜谈第183章 败下阵来第165章 乘兴而归第55章 船上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