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修行劫

见龙诀之后的第三层境界叫做行龙诀,神龙既见于天地之间,与万物无扰而相安,则能行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既知万物从何而来,便知自己从何而来,见万物从何而去,便知自己从何而去。

人本就生于天地之间,活于万物之中,气息吐纳,有新旧之气交替。但此时既知万物出入之门,知其始而见其终,不再是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从何而去的混沌。修行者到此境界,才能真正算得上的把握生死之根,走上超脱之路。

第四层境界叫做跃龙诀,修行者行龙有成,已握生死之根,便能真正主宰自我,此时所生诸般神通皆有所成就,其力可摧伏一切内外之劫,知其天命所归,行之有常。天地同乎其力,灾害不入其身。

第五层境界叫做飞龙诀,神龙一跃而至飞天,升腾诸天之上,此时天地不能违其意,曰月不能减其光。天地即身,身即天地。

第六层境界叫做亢龙诀,龙既现乎天地之间,则升无可升,去无可去,此时再进,当脱天逸去。

这就是御龙诀的六层境界。法诀之中解释道,道门修行为了羽化登仙,佛门修行为了涅槃证果,这套御龙诀取法于佛道,但是指向的成就既不是成仙也不是成功。因为圣宗认为,无论是成仙还是成佛,所指向的就是一条解脱之道。在解脱之中,所谓的羽化和涅槃不过是外在的不同罢了,修行人真正要明白的还是何为真正的解脱!

但圣宗并没有在这套法诀之中言明何为真正的解脱,但是却说言明了这套御龙诀正是由他所创,能够指向解脱之路的法诀。

这套御龙诀法诀之中不仅包括种种修炼之法,更有种种关窍指引,让人可以照之修炼。而其中每一层境界,也有相应的法术,一则用来验证所修,二来也是为了可以方便度过劫数。

法诀之中解释了何为劫数?修行人在修行神通之时,将会面临各种考验,这些考验发自来自修行人形神之中,应于外在遭遇,所以避无可避,所以称为劫数。形神或者称身心,一般来说道门以形神而言,而佛门则言身心。所以比如忘形,其实在佛门是称为忘身。

这一点陆正在得到御天诀第一层神霄天法诀的时候,渊无咎就已经对他讲解过了,修行人将之叫做神通劫,他还告诉陆正,在他第一层神霄天法诀修成,将会出现有相应的神通劫,此劫要面对的考验是元神之中出现种种幻觉。

而陆正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对待灵虚,除了他本身的姓格之外,其实也离不开他在曰月庐中受到李仪和乐中平的教诲。老师李仪的言行二戒、诸般礼仪,还有乐中平的与万物为友,无过或不及的态度,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更不用说在射礼和御礼的学习之中,陆正身心收束让他在此后练习入真诀和小炼形,能够远比一般人进境要快得多。

圣宗认为,无论道门也好、佛门也罢,法诀万千,所修不同,但是每一种法诀都自有其在修行之中所经历的劫数,称为神通劫。这些劫数因为所修法诀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法诀所指引到达的境界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法诀都能指向真正的解脱,有些只是为了修成强大的神通罢了!

这就是御龙诀与其他法诀最大的不同,御龙诀避开了其他法诀所有的枝枝叶叶的修炼,而直取境界上的突破,直接只求六个境界,一层超过一层的解脱,最终达到真正的解脱。

一般的神通劫数都随着门派的不同自有称谓,比如御天诀第一道神通劫,天宗之人就称之为幻劫。而圣宗则将这六个修行劫依次称为知身劫、知心劫、知道劫、知命劫、知天劫以及脱天劫。而度过相应的劫数,所达到的境界则称为知身境,知心境、知道境、知命境、知天境以及脱天境!

对比这套御龙诀所讲述的种种,陆正忽然明白了许多事,比如原来之前渊无咎告诉自己的评价修行人修行界境界高低的源头居然是在圣宗这儿。又比如他为什么突然会达到三元合一,突破知身境,而他自己却分明没有感到任何的元神幻觉,压根没有经历所谓的幻劫。

这些幻觉其实就是来自于形神之中的种种感觉的爆发,来自于形神曾经所受到的极为强烈难忘的刺激,比如身体曾经经受的饥饿、患病、伤痛,乃至隐藏在肉身之形中的种种伤害。还有就是心灵之中难忘的记忆,比如曾经过度的悲伤,分别的惨痛,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神通劫中一齐爆发出来。

回想起来,他当初和灵虚交流之时,灵虚时而疯狂,时而冷酷,时而温柔,时而悲伤,七情涌动而无主,六感强烈而无实,而且当时两人是以神识相感而交流,陆正感灵虚所感,受灵虚所受,元神之中化显种种情景。神识久运而不懈,诸感绕心而不失,经历恐怖而不乱,遭逢变化而不异,纯以一片真心与灵虚相应,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度过了幻劫。

这劫数度得看似简单,但以灵虚当时之景况,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陆正却能以始终诚敬相待,以真心相感,以恻隐相待,若换了一个人来,未必就能做得到。更不用说,到最后陆正还感化了灵虚,取得了她的信任,娓娓道出一段心中故事,一步步演变到了现在,陆正被山神带到了这里。

这道心念从头至尾以一种圣宗传人的口吻在讲述了整套的御龙诀的修行,但至于是不是真的就是圣宗所传,陆正自然不敢轻易肯定。但是读完了这道心念,可以说是陆正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对于修行,对于神通,对于法诀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这些感觉都是历劫者自己经历或者曾经经历的所有感受,真实不虚,但为什么说是幻觉呢?因为这些感受都是在发生在过去,虽然人还可以从记忆之中回想当初的经历,在意识之中回味当初的感觉,但毕竟一切都已经不存,只是身心留下的感受在不断重现当时的情况,并无真实情景发生,所以称为幻觉。

这层层的心念到最后,还留存了圣宗的一句话,或成佛,或成仙;可成佛,可成仙;不成佛,不成仙;唯所愿,能诚仁。

当时渊无咎告诉陆正,若是被这些幻觉所迷沉溺其中,将会导致元神迷蒙、元精奔泻、元气枯竭等种种危险,轻者修为退减,重者姓命不保。此时需要修行者保任初心,不为所动,便能平安度过。而若能度过此劫,便能达到元神、元精、元气三者合一,生成法力,突破到御天诀第二层青霄天的境界。

读了御龙诀则让他知道了,所谓劫数是一定要经历的,但并不意味着经历劫数就是艰难的,有些劫数的度过可能连修行人自身都不会察觉。比如这御天诀第一层的幻劫,陆正就是在以神识与灵虚交谈的时候度过的。

御天诀有九层境界,就有九道神通劫,御龙诀只有六层境界,所以只有六道神通劫。但是留下这道心念之人解释劫数的时候,却还提到了另外一个词,便是修行劫。

但只要是能够真正指向解脱的法诀,有六个劫数是一定会经历的,只是名称不同罢了。而这六个劫数,每经历其中一个,修行者都会获得不同境界上的解脱。而其他的许多神通劫,有的是为了修成某种法术,有的是为了验证某种神通,有的则是法诀本身修行的方式所决定的,更有的是为了让修行弟子能够安稳的度过境界超脱带来的劫数,并不会带来形神或者说身心上的任何改变。

因此御龙诀这六层境界要经历的每一道劫数,乃是修行人共同要经历的劫数,圣宗将之称为修行劫!而这修行劫代表的意义,不只是如神通劫一样,只是意味着修行人神通法术的成就,更代表的是一种形神本末的相合,以及身心内外的超越的解脱。

而陆正目前已经突破知身境,等于是已经突破了御龙诀第一层境界,若是不想修炼这知身境中的法术,便可以直接开始修行第二层境界。

但是陆正却是压根没有理会这件事,就在这道心念解读完之后,金龙再度嘶吼一声,身形缩小,回归了陆正的体内,只要他心念一动,御龙诀就会浮现心头。金龙回归,陆正也恢复了知觉,一件物事从天而降打在了他的头上,正是丹卷。

陆正收好了丹卷,眼见山神仍旧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陆正赶紧上前以神识查探,却发现山神原本就难以察觉的心跳此时变得更加微弱,不由眉头紧皱起来。他忧心山神的伤势,对御龙诀和圣宗之事虽然感到十分惊奇,眼下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所关心的还是如何才能将山神治好!

“山神叔叔,山神叔叔!”呼唤两声,山神仍旧是毫无反应,陆正心急如焚,急得哭了出来。这时忽然一个女子声音在他身后响起,道:“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毫无骨气,最让人看不惯!”

陆正吓得忘了哭,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衣女子靠着一颗大树坐着,嘴角露出丝丝鲜血,面容俊俏,瞧来似有几分熟悉之感,但眉间一片冷漠,嘴角有讥诮之意。(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相见无欢第三十二章 无缝玉塔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十五章 恶人第四十六章 君子之饰第六十四章 火灵神树第五章 放利多怨尤第七十九章 重逢方知不曾失第六十九章 一念之间有鬼神第四十八章 鱼我所欲第四十六章 居士法座因缘山第七十六章 险动乎其中第七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七十六章 变故生第八十章 太极阵第九十九章 谁相知第四十三章 黑刀第二章 苦行僧第六十六章 一夕风雷卷云起请假三天!第二十二章 抟泥造形有样依第五十章 机谋败露第三章 城隍庙第八十八章 豪言一诺轻生死第二十七章 六龙佩第六十章 寻师千里尘满身第八十章 三耳光第八十三章 不见佛山只见僧第七十九章 机巧千般丧天真第五十六章 巨变第四十七章 从无住立一切法第六十二章 魔境劫第五十三章 万物有神第五章 反正之用有谋成第六十一章 姗姗来迟第八章 三鲜第四十五章 何所劫第八十三章 食我心第五十六章 日月之秘第五十五章 天时第五十五章 伏波山上有真人第二十七章 现在何在第七十五章 知言第六十九章 你中我见我中你第八十六章 把断津梁绝人行第九十三章 人生有六养第五十八章 天地之道具一琴第十八章 直造先天未画前第八十章 天地之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纵幻岂无闻第四十二章 妖厉第六十章 七劫琴第九十章 忘我老人第六十一章 无因只为故第六十四章 驱山为阵第八十四章 正行定命第五十六章 相对不识眼前身第三十三章 潜行不知处第五十四章 万法有宗第一百零三章 未可离须臾第六十九 一箭第五十四章 正我身形第五十六章 相对不识眼前身第五十八章 道海三山第一百一十章 往咎何难辞第十五章 掷身问命语铿锵第七十八章 杀与杀第五十四章 正我身形第四十五章 当时尚留一线缘第八十六章 由人而妖第二十二章 成其果第一百零五章 择地安我身第八十六章 把断津梁绝人行第九十二章 斩流风第七十二章 修行劫第六十一章 意中人第三十三章 虚与委蛇第八十七章 鱼龙潜跃波生纹第七十八章 缘会第六十四章 你好讨厌第七十二章 疑入穷途已无路第十三章 何故相爱转相失第二十九章 欲染白衣第三十四章 因缘起第二十四章 道门五山第二十三章 因材而施教第十章 一气流形可吹万第九十三章 佛观众生皆颠倒第三十五章 神通劫第二十三章 周章费尽求莫离第七十七章 针锋对第六十九章 此三子第三十章 佛山之争第十三章 狐之悲第十五章 知天境第八章 何莫由斯道第四十三章 黑邪成阴霾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二十五章 天欲所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