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万物非天地

陆正这入定十日可真是学了不少东西,光是阴阳八派的法诀就不少了,不过以他知道之境也不过是能够参悟这些法诀的一个开头而已,但即便如此,所学也已经比他前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多得多。但陆正明白,如果没有之前的修行,自己可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习到这些。不要说学,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

入定之中,陆正首先学会的便是两样本领,一是展开随身洞天,所谓展开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凝炼。在入了知身境的时候,陆正以元神知身,此时的肉身仿佛是另外一重天地,只属于他自己的元神的天地。等到他突破知身大成进入知心境,元神外感天地,这种感可不是普通凡人的感觉,而是凭借知身境界成就的身知之能,以元气巡经之法采天地之间的生机元气为己用滋养肉身的基础上,所感之天地。

普通人与天地之感,不破幻觉,并非元神直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在感受自己所以为的天地,在意识之幻之中罢了。只有元神直感,才能见到真正的天地。而陆正与其他的修行人不同的是,在元神外感天地之时,又触发了一种特殊的定境,那就是七情心。也就是说,陆正所见的天地,便是以七情见之,其实所见的也不是天地,而是万物。

万物不就是人的天地吗?人不就是生活在万物之中吗?但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认识罢了,当陆正在知心境的时候也以为自己不过是万物之中的一个,这与他七情与万物共鸣相知之道是一致的。但是入了知道境之后,不以身知,不以心知,而以道知见天地,才知万物并非天地,什么是天地?此时陆正无法知道,那是知天境才能真正了然的境界。中间还隔着一层知命境呢!

在知道境中,陆正的神识化为神念,神念感应天地比之前的所及范围可要大的多,而且比神识所感应的更为清晰之外。另有一种奇妙之趣是。此神念所及范围犹如自身一般,好像是自己的身体扩散开来,所谓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肉身, 而是立身之处神念所及的一方天地,此正所谓随身洞天。

而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因为他触发了七情之心的感应的缘故,立身之地,一切生与非生皆可与之共鸣,化而为友,听其感应号令。所以相比其他的修行人,他的随身洞天有着十分特别之处。但具体是什么,白衣人师父还是按照老习惯,往下就不说了,让陆正自己去体悟。

此时的随身洞天还只是神念感应所及。要将这一方空间炼化随转,才是真正的随身洞天,否则的话立身之处不同,岂不是时时都要切换。因此凝炼随身洞天之法,并不是将一方天地带走,而是将自己本身神念与天地之间的万物气息凝炼得更为融合,也更为熟悉。这样凝炼的随身洞天才是可以展开。并可以往里面放置物品的。而随着日久凝炼,神念感应的范围越来越广大,随身洞天也会变得原来越大,越来越神妙。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随身洞天好比就是神念利用所感应的万物之气息所构建而成的一个房子一般,也好像是陆正随身就把自己的家带在了身上。从此以后只要他所停留之处。便是他自己的身心安顿之地,便如同回了家一样!

这样的随身洞天好处还不只是如此,随着陆正参悟阴阳八派的法诀,发现自己也可以先用御地诀,凝炼地气灵机。再用御山诀,凝炼山气,接着以御水诀凝,炼真水灵机如此等等,这样一来,只要是他所立身之处,便是一处最佳的适合修行的场地,周围万物都会随之而转化,哪怕是出于穷山恶水,或者生机尽绝之地,他也是如在灵秀之中。当然了,要做到这一步,眼下的陆正还是办不到的,不仅需要八种法诀精进修持,也需要炼器之道有所突破。

至于第二样本领自然就是飞天了,陆正已是知道境界,自然是能够飞天的,但是能飞天不一定会飞天,也不一定就擅长飞天,一切都还需要琢磨成就。修行之道正是如此,境界的突破让修行人具备了做到许多事的能力,但是具体做得如何,是好是坏,那还需要不断的修锻炼修持才行。

比如陆正现在,已有飞天之能,但是如何飞天呢?知道境所悟的是道境,陆正所悟便是所出所入不相违,是为道。但是这是身心相合之后,更为凝炼的一步,但是对于形神变化来说,还是没有超脱出之前知心境的感悟。陆正入了知道境并没有得了一个叫道的东西,也没有感悟到身心之中出现了什么,恰恰这个道字竟然是一无所得。在知身境有元神化显,在知心境有七情之心,但是知道境呢?却没有一个道。陆正还是停留在身心相合之境,只不过神识化为神念而已,但神念和神识在根本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感应更为清晰,心念更为化实罢了。不由让他感叹,其实天地之间无有一物可称为道!

除此之外,陆正此时也不仅能够收敛一身气息,而是真的能够做到隐去身形,不是以幻术欺骗对方元神的障眼法。也不是以七情心融于万物,就是真真正正的隐身,遁去自己的肉身,散在天地之间。

陆正对此一点就是深有感触啊,他的修行就是一路境界直指,但是诸般法术妙用却是十分的生疏。这次在定中参悟八派法诀,他才真正领悟到,每一重境界所谓的小成或者大成、都是要有所成。无论是身心变化,形神的改变,从境界上来说,都有一个从无所悟到有所领悟,从法术上来说,就是一种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成,不可落于空谈。

万物之中有能飞天者也有不能飞天者,陆正在知道境,观万物而知其法,就能学万物之法。这就是知道境的妙处。恰恰不在于有,而在于无。我无所以我能有,我能学所以我能会。

而万物之中能飞天者方法也是不同,鸟儿振翅,流云随风。一切都是可学。也许有人要问,鸟儿能飞,因为鸟儿体轻,而且长有翅膀,陆正是个人,他怎么能学鸟儿飞呢?答案恰恰是,能!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一层身心相合的境界变得更为稳固,自我在这纷纭之中更为清楚,于所见所闻,和以前不同,不再是万物。而是观万物为万法,观万法之行于天地之间。之前所清晰的以万物为我存身,万物即是天地,在此时却错了。天地变得模糊而远,万物盈满天地变得更为切近而清晰。

陆正在人间的时候,常见那些僧道乃至于说书的,谈仙论佛,总说到种种玄妙不可思议之超脱境界,却不涉及任何形神身心之变化,其实那都是一些境界的白描而已。到底真正的修行,还是落在形神之上,身心之中,除此之外,又何尝有修行。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形神运转之道的修行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人入知道境那么难,而天地之间就是如此,越是难以成就的,在成就之后,所得到的东西自然相对的就是更多。知道境在修行人口中也被称为万法境,表示一入知道境,万法具足。

陆正当然不是鸟。但是却可以变成鸟,之前白衣人师父就交给陆正变化之术,但彼时陆正只能学到改换筋骨肌肉,变异体征,但是入了知道境,却能突破原来的形神运转之道。以炼化形神之法真正变化自己的肉身成为一只真的鸟,这才是真正的变化之术。

所以,如果说知道境有什么是道,陆正只怕会说,没有!若有,万物皆是,万物即是。

但是所谓具足,只不过是说一种能力罢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通达万法,还是需要一样一样去学习之后,熟练掌握才行的。天地之间,永远没有一悟而具足之事,只有行而成就之事。

陆正目前的形神运转之道得自道门阴阳八派,也就是所谓的八种道身,他在定中参悟,最先成就的是火身,这倒不是他自己的缘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火灵神树中的火之神在身,所以在火之神的帮助下自然而然成就了火身。之后又参悟了风身,所以他在定中刚起感觉道建木林之中出事的的时候,用的就是风身,化身为风,飞天而至。当然陆正也分别成就了其他六种道身境界,只不过只是初入,还远远不明其中的奥妙,使用十分不熟悉而已。

除了这两种本领,此外便是炼器之道了。白衣人师父曾经对陆正提过一个词,叫做众生之身,这是御龙诀对知身境所最终真正成就提出的境界,而在知心境所最终成就的则是众生之心。这两种提法,都是陆正在其他的阴阳八派的法诀之中所没有提及的,不仅如此,包括阴阳八派法诀之中所涉及的一切佛门或者其他世家的法诀之中,也都没有提到这两个词,这是御龙诀修行所独有的境界。

白衣人师父在定中告诉陆正,当初圣宗传下御龙诀的时候,为什么定下知身、知心、知道、知命、知天的种种名称?所谓有名即有义,不同的名词代表背后的道理不同。御龙诀称知身境,并不说要知己身,或者知人身,那么只要是有身,就需要去知,随所遇见取知。成就此后步步修行,层层境界精进突破之基础。

所谓知身之道,知他人之身前需先知我身,知我身之后方可知他人之身,乃至由此而知生灵万物之身。炼器之道,也是如此,需先知物,然后能够炼化成器!而陆正所用的炼器之法,也是与其他的修行门派所不同,乃是白衣人师父所传的心炼之法!

第三十八章 赠花人第七十四章 心既领之神即会第五十三章 无挂碍故第六十六章 百花深处第七十五章 此时兄弟第二十八章 种篱人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九十二章 万事或已忘第七十六章 且输世眼认初心第三十九章 无改当初一霹雳第九章 见之有所思唐小九的单章第六十二章 忽从水中见天青第七十七章 何谓不知我第四十七章 云叶尊者第十六章 长夜有明星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四章 叩端而知之第十七章 心念力第七十六章 落荒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当初第五十一章 本摇道乱思入邪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第十二章 神化第八十七章 澄明无碍纷纭中第二十七章 两难第八十九章 御之乘六马第五十二章 手托日月抱轻云第二十七 机心第二十三章 周章费尽求莫离第八十四章 有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知身境第五十一章 诸慧生第四十五章 圣宗门人第五十五章 此一去第五十五章 隐妖一脉第十九章 谷深藏幽第三十章 此时心第一百章 妖风起兮天地乱第四十一章 天心第八十章 求解获三狐第六十六章 一夕风雷卷云起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第七十四章 紫火之王第十七章 天地根第八十五章 划其规兮定其方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当初第三十一章 金龙第十八章 谁能错步乱命途第五十五章 伏波山上有真人第九十五章 两难之中第十三章 何故相爱转相失第九十四章 信近于义第五十四章 万法有宗第二十八章 生死一第二十四章 知天境第九十九章 你来我往先后至第五十章 还清凉无忧第五十五章 前谋早预顺成局第八十章 天地之瑞第一百零七章 幽幽复冥冥第八十九章 御之乘六马第五十九章 御物第四十四章 戒立功德是非外第四十九章 只手遮天金刚意第二十三章 断慈山第八十八章 邪修者第四十七章 山神第三十七章 胜愿无悔一腔血第六十七章 过去现在皆掣肘第九章 临机无碍暂施设第一章 青龙寺第五十章 痴及身外第五十二章 万物非天地第十二章 皆有所待第四十一章 六识阴毒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头自修求第二卷 天垂象 第一章 天宗第二十九章 因果何脱第三十二章 一玄妙第十八章 梦外观真第七十五章 鼎成革替实天启第七十八章 但恨为妖第二十三章 周章费尽求莫离第二十九章 当初意第二十一章 元气循经第九十五章 碧龙簪第七十八章 惊雷动九霄第九十三章 独角第七十九章 关键第七十四章 应其象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八十一章 山上有水第二十章 以一敌六第十七章 心念力第六十一章 不可伤第十二章 同出异趣第九十四章 相思又相忘第十九章 何时可掇第九十五章 对镜见形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