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朝会(中)

刘辩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大殿,砍了袁隗的首级。不过他也清楚,且不说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有,皇帝当朝杀人,大概也会青史留名了。

只不过留的是恶名,桀纣的名头离他就不远了。

“陛下……”唐瑛匆匆赶来,拽住了刘辩的手臂,急声道:“切不可意气用事,中了他们的圈套,授人以柄。”

刘辩转过头,看看唐瑛焦急的脸色,迅速恢复了平静。“以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以静制动,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花样,然后再作处置。”见刘辩还没有乱了方寸,唐瑛松了一口气,心里却乱如麻。她得到年轻人的警告,知道今天的朝会不太平,可是她万万没想到朝会还没开始,对方已经开始出招了。如果她来迟一步,刘辩有什么不适当的话出口,就中了对方的圈套。她拉着刘辩的手臂,低声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摸清他们的底细,再反击不迟。”

刘辩点了点头:“董公,你不熟悉礼仪,有所失误,也是难免的。这样吧,你先在殿外候着,朝会之后,朕再与你说话。”他笑了一声,又道:“朕还要向你讨教一下边事呢。”

董卓应了一声,站起身,退了出去。他也知道殿中御史收拾他绝不是礼仪失误这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深层次的目的。他冲进来向刘辩诉冤,也是想看看刘辩的反应。如果刘辩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他就要考虑考虑是不是该接受袁隗的邀请了。刘辩虽然通过贾诩向他传话,有意让他做太尉,可是如果刘辩活不长,他可不想跟着刘辩一起送死。

刘辩没有中对方的圈套,又安抚了他,虽然谈不上镇定自若,但也没乱了阵脚,处置手段也有帝王之相,这一点让他看到了希望,自然不会再闹。他虽然粗鲁,却也不想被人当笑话看。

刘辩定了定神,在唐瑛和万年公主紧张的注视下,迈着方步,向前殿走去。他心里虽然紧张,却神情庄重,目不斜视,步子走得快慢适宜,眼睛盯着面前的玉珠,尽可能的不让珠串打到脸上,看起来颇有几分皇帝的威严。

侍立在陛下的文臣武将看了,都觉得有些诧异,熟悉的人之间不免用眼神交流一番。眼前这个举止沉稳,昂首阔步的年轻人真是皇帝陛下吗?脸还是那张脸,可是脸上的神情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在群臣惊讶的目光中,刘辩走上了大殿,很自然的在御座上坐了下来。透过干扰视线的珠串,他看到了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大袖如翼的太傅袁隗离得最近,就在玉阶之下。

“这老东西,老子迟早办了你。”刘辩恨得牙痒痒,脸上却笑得像朵花,微微欠身,向袁隗致意。“太傅安好?”

刘辩打量袁隗的时候,袁隗也在打量刘辩。刘辩虽然看起来与平时不同,可他还是看不到一点人君之相,可以肯定,刘辩在黄河边显露出来的君威只是一个传说,只是一个错,或者只是一个……谎言。

正当袁隗放松了心情的时候,他又听到了刘辩对他的问候。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让他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他随即就明白过来,立刻朗声答道:“谢陛下挂念,老臣安好。陛下尊师重道,克己复礼,老臣身为太傅,深感欣慰。”

刘辩暗骂。老子只是客气一下,你有必要趁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不出所料,立刻有人开始吹捧:“陛下有所进步,皆是太傅教导有方啊。”

“袁公于国有功,陛下当下诏嘉奖……”

“……”

刘辩看着那些争先恐后拍袁隗马屁的群臣,再看看一脸平静的袁绍,然后又在人群中找到了满不在乎的袁术,没费多少周折就大致搞清楚了朝堂上的派系。

基本上,袁家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朝堂上有一大半的人都依附袁家,剩下的人最多也就是保持沉默,不那么谄媚而已,还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指责袁隗。而袁家兄弟中,袁绍的人望显然比袁术高得多,两者的比例悬殊,不在一个档次上。

听了一通吹捧,袁隗的眼光一瞥,看向刘辩身边的殿中御史。殿中御史站在阶上,居高临下的注视着群臣,像一只警惕的猎犬,任何不合礼仪的动作都会被他们看到。刚才董卓就是被他们抓了个现形,然后赶出去的。只是他们原本应该是天子的猎犬,现在却听袁隗的命令。

“噤声,群臣参拜——”殿中御史高喝一声,群臣立刻闭上了嘴巴,一脸正色的上前参拜。

看着一大群人在袁隗的带领下向自己朝拜,刘辩默默的松了一口气。至少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出差错。皇帝上朝和前世的元首出行一样,看起来轻松随意,其实规矩非常多,出不得一点差错,否则就会闹出政治笑话。二十一世纪如此,讲究礼制的帝制时代更是如此,袁隗等人可等着抓他的把柄呢。今天他出一点差错,明天就会传遍士林,进一步证实他不是人君之选。

朝拜过后,群臣开始奏事。既然是朝会,当然要奏大事,普通的事务,三公平时就处理了,紧急情况会及时进宫面奏。只有那些牵涉到很多部门,或者重要得要当面拍板的大事,才会拿到朝会上来说。朝会除了礼仪性质之后,还有联席会议的意思。

刘辩认真的听着,他虽然目前还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可是他必须开始学习。以前有大将军何进和太后做主,轮不到他说话,现在大将军和太后一个死,一个废,都指望不上了。他要想活下去,就只有自己理政,首先从听政开始。

因为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发表意见,他还没有加元服,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承认他成年。

汉代通常的规定是二十成年,到时候行冠礼,取字,加元服,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提前,甚至十三四岁就行冠礼,而皇帝更特殊,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几岁的孩子就要加元服。

可是刘辩一直没有加元服。没有加元服,就表示他尚未成年,不能亲自理政,因此太后称制临朝,大将军理政之类的事就顺理成章了。甚至于没有立皇后,也都说得过去。因为你还没有成年嘛。

现在,大将军何进死了,太后还在,却不能上朝。按理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给皇帝加元服,承认他有理政的资格,这样才叫名正言顺。

然而,刘辩听了半天,也没听到有人说加元服的事,倒是有人提出,大将军身故,天子年幼,不能理政,应该重新选择重臣辅政。随即就有人提出,应该以太傅袁隗为辅政大臣。太傅称上公,在三公之上,袁隗声望著于朝廷,名声扬于天下,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正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随即又有人提出,阴阳合伦,方为大美,天子未有佳偶,袁绍有妹,四德俱全,当奉与天子,为**之主。

此言一出,朝堂上附和声一片。

第71章 剖鲧吴刀第91章 三英战吕布(中)第313章 稷下学宫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414章 何必当初第206章 鲜卑人的危机第358章 白骨第212章 后继有人第296章 实力证明尊严第83章 关羽来了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410章 第三个第374章 欲擒故纵第133章 离群孤鸿第292章 观者众第287章 东京和西京第266章 一跃万里第427章 风乍起第17章 危机第130章 萧墙之内第162章 卞氏第244章 生于忧患第239章 曹操擒龙第215章 神鹰化龙第77章 荀曹会第418章 神和人第118章 大贤良师之死第364章 虎兕出于柙第362章 又见巨龙第337章 底牌第164章 刚者易折第215章 神鹰化龙第177章 应龙现身第293章 有龙,敢屠否?第9章 时日无多第264章 得意忘形第315章 囚牛命第178章 小巫见大巫第428章 作茧自缚第137章 幕后人第121章 龙系血脉第172章 大漠豪情第226章 貂蝉建功第28章 张绣战吕布(上)第52章 死了也白死第175章 斧头帮第247章 大获全胜第271章 儒门弃子第50章 勇者惧第336章 鲜卑往事第441章 龙行于泽第394章 人心涣散第173章 老成谋国第64章 献计第341章 单骑破阵第185章 江东猘虎第244章 生于忧患第427章 风乍起第306章 吃人肉的程昱第18章 龙虎交第37章 朝会(下)第24章 凤仪第331章 慎独第349章 人形兵器第342章 超渡第362章 又见巨龙第264章 得意忘形第282章 心思难猜第352章 技不如人第404章 温故而知新第276章 以情动人第183章 董白第28章 张绣战吕布(上)第391章 闯宫第342章 超渡第295章 百骑破阵第77章 荀曹会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5章 袁绍第247章 大获全胜第409章 如鸟兽散第149章 刘氏祖山第57章 冲动是魔鬼第29章 张绣战吕布(中)第304章 卧龙第137章 幕后人第268章 张飞悟命第157章 潜龙在渊第149章 刘氏祖山第67章 白波军第76章 例外第86章 关羽战张绣(下)第73章 差之毫厘第145章 有口难辩第255章 通天台第74章 道士于吉第304章 卧龙第455章 未雨绸缪第325章 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