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谋而合

关于山东、山西两个利益集团的成因,皇甫嵩的看法和杨彪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皇甫嵩是武将,与杨彪看问题的重点有所区别。他特别提到了一个问题:都试。

所谓都试,就是以全民征兵为背景下的秋季演武。刘秀即位之后,对西汉既有政策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取消了都试。后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刘秀与民休息的仁政,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东汉武功不显的原因所在,是弱国之政。

皇甫嵩没有论说刘秀此举的道德评价,他说的是实际原因和影响。

光武帝为什么取消都试?这和他建都洛阳有关。洛阳地处中原,周边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如果不取消都试,围绕洛阳的冀、兖、豫、青、徐诸州一旦有风吹草动,洛阳就会重兵逼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一听皇甫嵩这句话,刘辩立刻明白了。不是他聪明,而是有鲜活的例子就摆在面前。袁氏兄弟振臂一呼,山东响应,洛阳可不是立刻成了前线?荥阳也罢,河内、颍川也罢,离洛阳城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如果不取消都试,每年秋天,天子都有可能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都试这个名正言顺的机会集结大军,突然杀向洛阳。

光武帝起兵,就是利用都试的这个规矩,他当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即位之后,取消都试,不是什么仁政,而是确保洛阳的安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山东集团与洛阳朝廷之间的对立。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南阳集团是核心力量,河北集团是中坚力量,而东方集团则一直即若即离。因此,当河北集团与皇室有了隔阂之后,很自然的和东方集团走到一起,形成了山东集团。

由皇甫嵩这个提醒,刘辩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光武帝以武功不振为代价,废除了都试制度,维护了洛阳百余年的太平。但是现在为什么袁氏又能一呼百应,在短短的时间内集结起二十多万大军,威胁洛阳?

因为经过六年前那场黄巾起义,州郡拥有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换言之,黄巾起义给了山东集团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武装起来,现在才能一呼百应。

黄巾起义的范围与现在袁氏起兵的范围大致相同,那么,黄巾起义会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的一个预演。张角和袁绍等人是不是一脉相承,只不过袁绍层次更高,声望更响,实力更强?

刘辩惊出一身冷汗。

……

贾诩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阎忠。

阎忠可能算是贾诩的伯乐。正是阎忠对贾诩的高度评价,让贾诩有机会被推荐为孝廉,来到洛阳,虽然没能因此走上仕途,也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并且给两代天子留下了印象。如今,贾诩身为天子近臣,虽然官职不高,却前途广大。面对阎忠这个伯乐,贾诩自然是感激不尽。

“公孝先生,怎么又和左将军走到一处了?”

阎忠微微一笑:“不谋而合罢了。文和,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诩沉吟片刻:“荆山之玉。”

阎忠眉头一挑,以贾诩的为人,对天子有这样的评价,让他很意外。

“经验不足,见识过人。心性坚定,朴质少文。”

阎忠若有所思,缓缓点头,捻着胡须道:“这么说,是个高祖一般的开拓之雄,而不是光武一般的守成之君?”

“庶几近乎。”

“那我就放心了。”阎忠看看贾诩,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这次随左将军来洛阳,不仅是为了助天子击退袁氏,守住洛阳,还有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贾诩笑笑,不假思索的说道:“迁都长安。”

阎忠放声大笑:“文和,我没看错你。你看,你是去前线,还是留在洛阳?我们联手,让那些山东人看看,山西不仅出将,同样也能出相。”

贾诩沉吟片刻:“先生智计出众,又有山东为官的经历,对那些人的手段比较熟悉,留守洛阳比较合适。我山西人欲得天子信任,不可锋头太劲,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就让我陪天子去前线,你与左将军镇守洛阳吧。”

“甚善。”阎忠一口答应,两人相视而笑。

……

“臣愿陛下为高祖。”皇甫嵩拱拱手,诚恳的说道:“山东兵不足惧,袁氏兄弟不足惧,然大汉至今四百余年,光武至今亦有两百余年,当有更化。愿陛下为更化之主。”

刘辩不太自信。皇甫嵩的建议让他很意外。皇甫嵩率领三万精锐赶到洛阳助阵,却不是想自己去前线作战立功,而是要将精锐交给他,让他御驾亲征,他自己镇守洛阳。

这不能不让他有所疑惑。一方面是疑惑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疑惑皇甫嵩的用心。

但是,他不得不说,皇甫嵩的理由很充足。

山东兵虽众,但是袁绍兄弟都是贵戚子弟,根本没有打过仗,张邈、刘岱等人也没什么作战经验,御驾亲征,看起来很危险,其实危险有限,成功了,却可以一战成名,对他坐镇江山,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大有帮助。

皇甫嵩还说了,山东起兵,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最多只是经济上的打击,军事上的打击有限,动摇不了大汉的江山。刘辩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西北。有可能倾覆大汉江山的人不在东南,而在西北。中原动乱,西北草原上的民族趁虚而入,才是最大的威胁。要想彻底解除这个威胁,就要一改东汉尚文的弊端,重树尚武精神,也就是所谓的更化。

而天子学习高祖皇帝刘邦,亲临战场,就是尚武精神最直接的示范。从另一个角度说,天子亲自掌握最精锐的武力,也可以避免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刘辩明白皇甫嵩的意思,他大概因为黄巾之后被朝廷猜忌的搞怕了,不敢再立大功,重蹈覆辙,干脆明哲保身,交出大军,自己甘作幕后英雄,退居二线。

经过仔细权衡,刘辩欣然同意了皇甫嵩的建议,随即任命皇甫嵩为太傅,复爵槐里侯,食邑三千户。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老庄开始冲刺了,需要动力!

;书中已有黄金屋,扫码更有大惊喜。马上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起点中文网”,添加关注,轻松拿下!

第427章 风乍起第270章 敏感的袁绍第41章 赠马第71章 剖鲧吴刀第377章 归来第274章 迫降第388章 心动第126章 人小鬼大第294章 低调的张扬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29章 张绣战吕布(中)第159章 飞龙在天第196章 兵马俑之谜第123章 裴潜第67章 白波军第351章 意外第457章 亡国之道第169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52章 死了也白死第359章 大光明第332章 阴魂不散第341章 单骑破阵第60章 君择臣,臣亦择君第251章 起点第329章 伪君子第7章 挖人第381章 三重卦第338章 龙的传说第37章 朝会(下)第299章 人心莫测第22章 许劭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347章 一夫当关第107章 杨修请缨第257章 亲亲贤贤第279章 入长安第195章 狼与鹰第230章 众妙之门第144章 故事第395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154章 龙渊第183章 董白第266章 一跃万里第291章 孙策的机会第1章 觉醒第449章 高处不胜寒第295章 百骑破阵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30章 张绣战吕布(下)第202章 鹰过拔毛第361章 风云变第146章 一石三鸟第419章 关心则乱第81章 勾心斗角第441章 龙行于泽第25章 道与术第285章 悔之莫及第258章 巨鹰擒羊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气第365章 劲敌第66章 出师第154章 龙渊第9章 时日无多第150章 百密一疏第281章 垂拱而治第416章 小过与大善第94章 又是一个局第336章 鲜卑往事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339章 变计第423章 传国玺的秘密第215章 神鹰化龙第42章 斩丁原第422章 舍得第358章 白骨第366章 石荡崖第265章 夜惊第67章 白波军第260章 双刃剑第398章 虎皮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231章 水火无情第53章 分崩离析第222章 皇帝王霸第203章 貂蝉的本命兽第193章 韩遂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76章 例外第284章 十三势第443章 坐而论道第42章 斩丁原第42章 斩丁原第203章 貂蝉的本命兽第314章 温柔一刀第286章 夹缝中生存第327章 不速之客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55章 不谋而合第145章 有口难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