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黑暗宇宙

这下好,问题回到了地球爆炸这件事上。

如果说,真的是诺亚文明因为种种阴谋摧毁了地球,按照兰波的逻辑,人类文明还真的有可能通过了大过滤器,是宇宙中的稀有文明……

但到底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很显然,在座的各位科学家得不出任何答案。

对于地球爆炸,科学家们曾经分析了许久,只知道摧毁地球的很可能是外星文明所为,而不是什么自然现象。

至于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那就只能说不知道了,人类甚至从未见过活着的外星文明……

一时间,整个会场都沉默下来,大伙儿一时半会不知道说什么。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真的太少太少了。

“好了……各位,我们暂时不去考虑地球爆炸这个问题。关于大过滤器理论,我再说说剩下的几条。”海格尔率先打破了沉默,“而这几条,我们人类暂时还未跨越。如果有其中一条是真的,那么,这个可怕的大过滤器,还在我们前方……”

乐观派的兰波已经把观点说完了,轮到悲观派上场,于易峰也是静静地等待着。

“第一条,星际航行技术的难度很可能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星际航行,首先要将飞船加速到亚光速的水准,这就需要大量的能源,可控核聚变技术只是第一步。只有可控的核聚变技术才能提供如此多的能源。

其次,飞船本身需要大量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漫长的航行时间还要求大型冬眠仓技术等等。或许,这里的某些科技极度困难……”

“因为星际航行的各类技术非常困难,所以,各个文明全都困守在了自己的星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永远无法跨越出太阳系……这一条,我认为是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沉默的气氛微微被打破,科学家们小声讨论了起来。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星际航行技术,包括引擎、材料、能源等等,都没有达标。

如果科学技术是有壁垒的,几乎所有文明都被这个壁垒挡住,那么,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不,海格尔教授,我有不同的看法!”

是兰波博士,他又跳了出来:“除了亚光速飞船,不同的文明还可以发送电磁波,或者发送无人探测器等手段。这些东西,在宇宙中成百上千万年都不会消失,难道文明之间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

“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你能解释一下吗?”

海格尔想了一下,用手示意着说道:“如果要问人们为什么没有收到过外星电磁波?我认为和电磁波的性质有关。”

“不论发射源的功率多大,电磁波的强度都会随着距离衰减,大概是成反比的关系。况且,宇宙中充满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外星电磁波很可能受到干涉,以至于人类的仪器无法分辨出来。

我认为,我们人类文明很可能已经收到过外星文明的电磁波问候,但因为这些电磁波太杂乱,或者强度太微弱的关系,错过了这些机会。”

“毕竟,电磁波还是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啊。除非他们的电磁波发射功率和一颗恒星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解释还算比较合理。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就算是强大的恒星,传地球上也就星星那么点,更何况是功率只有几千瓦的仪器,就算这些仪器的功率放大一万倍,也不一定能接收到。

“那么,无人探测器呢?无人探测器不会衰弱,应该怎么解释?”兰波不服气地问道。

海格尔想了想,即系说道:“像你说的无人探测器,也有类似的问题。它的飞行速度慢,可能需要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时间才能飞往另一颗恒星。”

“但这样的无人探测器,人类发射的数量也太少了,具体我没有统计过,但想来总共也就几百个。”

“百万年的航行时间,这些无人探测器早就没电了,它们只能依靠惯性在宇宙中飘荡,或许与陨石发生了碰撞,或许坠落到了某个普通的行星中,种种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就算它的运气极好,恰好经过一个生命星球,因为是一件没有电的死物,也有可能被人当做太空垃圾或者是彗星,直接忽略了……”

“因此,每一个探测器只有极低的概率被外星文明捕获,十亿分之一还是百亿分之一,或者更少?”

“如果所有的文明像我们人类一样,漫无目的地发射几百个探测器,那么,我们地球文明确实只有极低极低的概率能接收到这些探测器。

当然了,如果他们每年都发射几亿个探测器,那才有大概率能被人类发现。然而,每年发射几亿个探测器,从经济角度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我的解释。”海格尔说完,静静地看着兰波。

兰波想了好久,终于叹了一口气,重重地坐下。一时半会之间,他无可反驳。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合理的。

听到海格尔这番话,于易峰却感觉闷得有些喘不过起来。

如果银河中有众多进化出智慧的文明,却因为距离太远的原因,困守在自己的星球,彼此之间永远也无法往来,那也太悲催,太残忍了……

宇宙,真的是冷酷无比……

于易峰忽然想到了那个漆黑的空间,那一片代表人类的黯淡星光,真的太渺小、太弱不禁风了……

文明之渺小对比宇宙之浩瀚,真的太让人震撼,太让人绝望。还好,海格尔教授的说法也只是猜想,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众人沉默着的时候,海格尔教授又开口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可能,技术壁垒。还有第二种可能:毁灭性的科技。”

“真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人类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为了形象一点,我把贝壳分为三类:1.白色的贝壳,代表对人类有益的科技;

2.红色的贝壳,代表有可能毁灭人类的科技;

3.黑色的贝壳,代表大概率灭世的科技。”

“虽然我们都想捡白色的贝壳,但这个过程是随机的,完全不可控制。截止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捡到的大多数贝壳都是白色的,但是,我们也曾经捡到过红色的贝壳。”

“这个红色的贝壳,便是核武器!

核弹,它完全有毁灭人类文明的能力,但幸运的是,我们人类还比较克制,并没有被彻底毁灭。所以,它还只是红色的贝壳。”

“但万一,我们捡到了黑色的贝壳呢?面对这种黑色的贝壳,我们人类何去何从?我们会被毁灭吗?”

“或许,绝大多数更加发达的智慧文明都被黑色贝壳毁灭了。所以,这也是一种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海格尔的一连串发问,让于易峰得都有点毛骨悚然了,这他么,宇宙也太危险了,真的是步步危机,说是刀山火海也不过分,连人类的保护神——“科技”都随时有可能反噬!

但海格尔说说的确实没什么太大的逻辑缺陷,是合理的……

那么,黑色的贝壳是什么呢?人类有没有可能去绕过它们呢?

有人猜想,是一种生化病毒或者细菌,一种能无人幸免的疾病。有可能是什么丧尸病毒,也有可能变异的艾滋病毒等等……反正听上去玄幻了些,但这些都是可能的……

也有人猜测,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在于其完全不可控制,不可预测。有许多人认为,那种真正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将给人类带来绝顶之灾,它们分分钟就能把人类灭了。

还有人猜测,是纳米机器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以指数增长的形式自我繁殖。然后……它们会在几天时间内,将整个星球的资源消耗殆尽!

第十章 建议第六十七章 B11区第十章 金属核心第一百一十章 礼仪之邦第六十章 A-001试飞第五十三章 土著观察第一百四十四章 猜测第三十五章 干细胞药剂第二十九章 排查工作第二十五章 心灵能力第四十七章 前期准备人口、产能、人工智能第八十九章 笼中鸟第七十二章 危机与……收获!第一百七十三章 科学发展第五十章 无止境的贪婪第八十七章 三颗螺母第一百四十三章 拿什么来感谢第二章 岩浆层第三十一章 与人类相似第七十三章 回家第六章 突入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准备第四十章 加速探索第十八章 迪格114行星第七十八章 蜥蜴人土著第七十八章 蜥蜴人土著第四十章 毁灭性科技第九十五章 新世界第八十五章 故弄玄虚第三十九章 危险直觉第三十四章 异常状况第四十一章 人口大迁徙第七十七章 打定主意第六十三章 改装型高斯步枪第四十四章 直立智人的顶梁柱第十七章 大建设时代 2第一章 新的启程第十七章 温室花朵第七十五章 地热能生物卷尾总结兼大封推感言第九十四章 有什么追求第一百一十七章 御夫土著文化报告第三十三章 危机感第一百二十四章 所有的东西都要钱第二十章 离开母舰之后第一百零六章 没有火的世界第一百三十七章 投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核弹攻击没有化石能源,还能重建文明吗?第三十八章 存在哲学 2第一百七十七章 辅助大脑计划第五十六章 危机乍现第三十七章 生命科学第五十九章 探测行动第一百五十九章 反追击!第八十四章 如何开发土著人第三十一章 迈向星空,只是一件小事晚一点更新第六十三章 快速行动第六十一章 信息优势与信息劣势第四十章 贪吃的黑第十五章 物资大丰富第八十章 除了核聚变第一百二十七章 到底怎么办第一百三十八章 艺术倾向不同第十五章 真相?第一百零七章 文化入侵赤炎角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土著蜥蜴加入第三十八章 强大文明?第三十二章 工业号角第一百六十九章 行星炮弹计划第八十七章 爱因斯坦的最大错误第七十八章 美好的未来第五十五章 被吃第五十九章 探测行动第一百零一章 军事训练第六章 探讨与解惑第七十章 大危机第十七章 温室花朵第四十八章 试验型机器第四十六章 一颗行星第九十二章 战时冬眠方案第九十章 再探地底第一百零六章 没有火的世界第七十一章 跑路第一百零八章 很多工程项目第十三章 熵增加定律第九十九章 讨好第二十一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三十八章 “深空号” 本卷完第一百零六章 可以永生吗?第九十九章 智慧传承第七十六章 敢死队第一章 深空起航第九十七章 回归母舰第二十三章 约翰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才出现了第十四章 一次大胜利第八十八章 隐藏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