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莎夫人在王都文法学院担任特别教授,特别教授的意思就是不担任导师的教授,她只负责开一些公开课和选修课,不直接指导学生学习。
海达尼亚的学院里,新派和旧派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像是王都文法学院和造物塔林这样的古老学院,一般还是采用导师制来教导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名直接管理自己的导师,导师对学生的权力很大,拥有对学生绝对的惩罚权,如果某个学生多次违逆导师,那基本上就距离开除不远了。
一个导师也不会带很多的学生,对于导师来说,学生也是自己的弟子,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培养的,有些导师甚至会给喜欢的学生提供食宿,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
当时导师也是无法讲完全部的课程的,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公开课和选修课作为补充,让学生也能够听到导师声音之外的声音,学习到别的教授的思想。
导师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的明显,优点自然是培养的学徒非常的优秀,能够在导师手上毕业的学徒,都是认真求学过的,那些懒散的和蠢笨的学生,早就被导师想办法撵走了。
缺点也很明显,培养的效率太低,每一个导师需要在学生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授不愿意当导师教授学生,有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呢?外面赚钱的机会可是大把大把的。
学院中呼吁改革的呼声一直不小,一些学校已经做了变革,比如王都师范专门学院,这是一家培养教师的学校,在吸取了大陆诸国那边传来的新式大学模式后,这家学院果断开始了改革。
废除导师制度,教授不再直接管理学生。相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统一的课表作息,每一位教授只需要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去大教室讲课,布置论文和准备考试之外,不需要那样一对一的管理学生了。
这样大大的解放了教授们的时间,他们可以将时间投入到科研和赚钱中,而不是被学生捆绑在教师里。
一周两三节课,准备一下期末的考试,这样的工作不要太轻松,反正坐在下面的都是自己的学生,也没有了亲疏远近之分,这么多人明显不可能全部管过来,教授们干脆就放手不管了。
上课的时候教授只管讲课,下面的学生听课还是不听课,教授已经不在乎了,只要期末的考试合格,大部分教授都会给这门课及格的分数。
学生们也轻松了,没有亲爹一样压着自己的导师,这些学生们的空闲时间也多了,只要应付了期末的考试,照样可以升入高年级,日子要比那些导师看着的学生好多了。
这种新式学校在海达尼亚迅速推广开来,不少师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无法招收太多学生的学校,突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以前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现在只要能凑齐一周的课程,理论上可以带几百个学生。
招收的学生多,学校的钱就多了,钱多了就能招募更多的教授,购买更大的校园,整个学校的董事和老师都能发财,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现在坚持用导师制的学校,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学校,他们不愿意用授课制来放纵学生,依然要求导师严格的要求学生,用心打磨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学生。
王都文法学院就是一家坚持用导师制度教授学生的学院,走进了这座学院之后,高恩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古典主义风情,这座学院就是被城墙围起来的城堡,教学楼就是城堡的主楼,钟楼和哨塔也都保留着。
唯一现代化的地方,就是靠着城墙建造起来的一排宿舍楼。
王都文法学院历史悠久,说不定这就曾经当做过要塞呢?
高恩的猜想一点都没错,在最早的时候,这里就是学者们交流的场所,渐渐的变成了传授学徒知识的地方。
到了中世界后,领主们的战争不断,王都也爆发了几次针对国王的叛乱,规模也都还不小,学院的前身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不被乱军和匪徒劫掠,斥巨资修建了城墙和城堡。
后面的事情证明了当时的学院领导者是极富有远见的,王都在后来遭遇了好几次兵灾,那些没有防御力量的学院,被叛军劫掠一空,甚至连学院餐厅的银蜡烛台都被抢走了。
一些底蕴不深的学院甚至就被这些叛军给吃没了,而王都文法学院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和革命,一直完整的传承到了今天。
高恩拦住了一名学生,向他询问了珊莎夫人的办公室。这个被拦住的女生对于珊莎夫人很熟悉,详细的给高恩指引了办公室的位置。
高恩走进城堡,也为王都文法学院的财大气粗感到叹服,入门的穹顶大厅气派非凡,全部用大理石装饰,水晶吊灯从屋顶一直落到半空中,现在即使还是白天,火石灯也全部都开着,来确保这个门厅和外面一样的亮。
沿着楼梯向上走,高恩很快找到了珊莎教授的办公室。
这是侧楼的一个独立办公室,在珊莎夫人的办公室门口还放着几张长凳,几个年轻的女学生坐在凳子上窃窃私语,看到高恩之后,她们立刻停止了私语,纷纷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高恩。
高恩被她们看的莫名其妙,这些女生应该是来找珊莎教授咨询问题的,但是为什么清一色都是女生呢?
要知道现在学院的女生比例并不高,在王都文法学院这种课程繁重的学院,更不是女性向往的地方。
但是珊莎夫人这么一个冷门学科的教授,竟然有这么多人来找她答疑,这位珊莎夫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一个女生红着脸从房间里出来,接着一名高个子的助教走出来,对着走廊喊道:“高恩先生,请这边请!其他同学今天可以先回去了。”
这个女孩应该就是珊莎夫人的助教了,听到她的通知,学生们纷纷拿着东西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