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奥战争??

馊主意也是主意,甭管性价比有多低,只要关键时刻能够救命,沙皇政府就只能接着。

原时空1904年底,西伯利亚铁路已经通车,虽然无法正常运营,可平均下来每天好歹也能发上几火车皮。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几火车皮,在关键时刻,这些物资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缺口总是要补上的,寄希望于走私贸易,沙皇政府实际上也是病急乱投医。

欧陆战争结束后,各国空军默契的选择了淘汰飞艇,除了少量运输飞艇外,天空基本上都被飞机抢占了。

俄罗斯帝国同样也有飞艇部队,只不过因为性价比的缘故,规模一直非常小。

日俄战争爆发后,没有把飞艇部队调往远东,一方面是因为性价比,另一方面则是军方高层知道自家的飞艇部队已经废了。

没有办法,飞艇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十几二十年不更换装备,日常训练都不敢轻易升空。

莫说是完成作战任务,怎么运到远东都是一个问题,反正俄军装备的老掉牙飞艇自己是飞不到目的地的。

相比之下,神罗的飞艇部队就不一样了。尽管退出了战斗序列,但是后勤部队还保留完整的编制。

不同于俄国官僚的应付,神罗的军队只要有编制,武器装备临近退役时间就必须更换。

虽然飞艇退出战场,打击了生产商们的积极性,但是被砍掉生产线的只是战斗飞艇,运输飞艇仍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不光军队在使用,民间同样在使用。如果不是因为性价比跟不上,飞艇就要和火车、轮船、汽车并列成为第四大主流交通工具了。

神罗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嫌成本高,其它发展中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想买,兜里的钱也不允许。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的退役后的飞艇就尴尬了。外销没市场,内销被嫌弃。

资本家虽然贪婪,但同样也要考虑风险。军队装备的飞艇性能确实好,可后勤维护要求也高。

毕竟是在天上飞的,但凡是出点儿问题,都有可能艇毁人亡。

现在甩卖给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交接之后,立即投放前线,连后期服务都省了。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要是在飞行中发生了意外,那一定日本人干的;不然就是机组人员没按要求进行操作,绝对和飞艇本身没有丝毫干系。

从积极推销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维也纳政府高层的保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出色。连自己人都不知道,政府已经做好了迎接沙皇政府债务违约的心里准备。

不提前做准备不行,谁让俄国人有前科呢,并且还不只是一次债务违约,属于典型的惯犯。

明面上来看,俄国人现在仍然是胜券在握。即便是后勤出现了问题,外界还是普遍看好俄国人。

对即将开通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光是沙皇政府信心十足,外界同样对这条铁路充满了信心。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每年可以运输一千五百万吨货物,纵使是一百万俄军在前线作战,都能够轻松满足后勤所需。

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弗朗茨不知道,反正他不认为俄国人能够做到。

莫说是西伯利亚铁路,就算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铁路,如果砍掉一条单线运营,也完成不了这个理论目标。

并非是铁路承载不了,更不是火车速度太慢,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恶劣天气和组织能力。

原时空二战末期,苏联政府就创下来月运输量145万吨的最高记录。

不过也就那么一个月,因为气候的缘故,西伯利亚铁路的年运输量还是没能突破一千万吨。

时间提前了四十年,运载力还要在苏联的基础上提升百分之五十,除非给沙皇政府开挂,否则根本就没得玩。

考虑时代差异,莫说是挑战极限运载力,只要能够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俄军就能把日本人按在地上锤。

很遗憾,每月运输14.5万吨物资,同样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至少在西伯利亚铁路周边配套、管理体系完善前,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既然外界普遍看好俄国人能赢,自然不会认为沙皇政府会破产了。只要赢得了战争,损失完全可以转嫁出去。

即便是日本很穷,但只要用心搜刮,总是能够榨出油来的。

实在是不行,还可以拿劳工冲抵。不同于好吃懒做的……,日本劳工同样是优质劳动力。

……

就在俄奥两国为前线俄军后勤想办法的时候,伦敦的局势也紧张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整合工业产能,本身就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对资本家来说,大局远没有赚钱更重要。

对推动这一切的坎贝尔政府,大家自然没有好感。直接表现就是:舆论猛批,仿佛坎贝尔政府就是毁灭不列颠的罪人。

反对党也趁机在议会发起了弹劾,若不是国王爱德华七世亲自力挺,加上竞争对手不想这个时候上去收拾烂摊子,没有进一步咄咄逼人,估摸着唐宁街现在已经换了主人。

挨骂也就罢了,只要是认真做事的政府,就没有不挨骂的。只要成功了,骂名也是可以洗白的。

看坎贝尔首相现在那副欲要吃人的样子,就知道事情进展肯定不顺利。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整合工业产能被民间视作政府勾结财团,意图吞并大家的产业垄断市场。

一时间那是抗议声络绎不绝,游行示威人群的惊天口号,一时间响彻英伦三岛,中小资本家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说——“不”。

不光是下面的人抵制,就连财团也缺乏兴致。“垄断市场”听起来很美妙,真要是操作起来就会发现,很多行业都不能这么玩儿。

门槛低是一方面,关键是为了社会稳定,坎贝尔政府要求大家不裁员、不得哄抬物价。

本质上来说,垄断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优化企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自助掌握定价权,现在这两点都没有了,那还玩儿什么?

尤其是对金融财团来说,这更是一场灾难。赚惯了快钱,大家可没有兴趣老老实实的干实业。

作为“二八定律”中的百分之二,金融家们正在为掌控全世界百分之一百二的财富而努力,对坎贝尔政府的计划,大家自然是“敬谢不敏”。

上上下下都反对,计划自然推广不下去了。努力了几个月,坎贝尔首相无奈的发现自己就收获了一个寂寞。

即便是政府已经实施了关税壁垒,可国内萎靡不振的工业,还是没有太大起色。

国际竞争激烈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不列颠走上了原时空高利贷帝国的老路。国内越来越多的财团喜欢上了金融业,愿意老老实实干实业的人越来越少。

英国政府本身就不怎么强势,政策导向能够影响国内经济,但是没有一槌定音的能力。

缺乏资本注入的夕阳产业,即便是有政府扶持,发展的同样不顺利。

只能说坎贝尔太急了,如果慢一点,等待之前制定的经济政策发酵,让外界看到投资实业同样获利颇丰,自然就会有人加入。

显然,坎贝尔等不起,不列颠同样也等不起。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告诉他们必须要“快”。

工业部长亨利-伯克斯:“民间的反对声越来越大,社会各界都在反对政府插手经济市场。

想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国内工业,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工业部准备调整计划,启动备用方案。”

一头扎进去不回头的政客,始终只是少数,大多数政客还是更喜欢“随机应变”。

眼瞅着计划失败,作为具体执行人的工业部,自然要想办法善后了。

听到“启动备用方案”,坎贝尔的脸色更难看了。没有办法,说得好听是“备用方案”,难听点儿就是拿国家利益安抚资本界,以换取大家在接下来的配合。

当然,这个“配合”肯定是建立在政府放弃整合工业计划的前提之下。

内务大臣阿泽维多没好气的说道:“失败就失败了,既然大家都不关心大局,我们又何必要做这个恶人呢!”

这是真心话,对国家了解的越深,阿泽维多就越感到绝望。

在神圣罗马帝国强势崛起后,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国,就也只剩下了外表的光鲜亮丽。

自由贸易成就大英帝国的辉煌,自由贸易也将大英帝国带入了不归路。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英国资本驰骋于全世界,赚得那是盆满钵满。

即便是神罗的经济体量更大,但是资本市场还是英国人更用话语权。神罗资本用工商业制品赚钱利润,而英国资本则靠收割韭菜谋取暴利。

别看在国际贸易中,不列颠长年贸易逆差,可是英国资本赚取的利润,却丝毫不比神罗少,甚至还要更多一些。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以往几届政府,哪怕是明知道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也没有退出自由贸易体系的核心原因。

直到坎贝尔时代,国内工商业界的怨气已经积累到了顶点,矛盾实在是压不下去了,不得不壮士断腕。

这一断,大家才发现不列颠的脆弱。新兴科技领域全面落后也就罢了,关键是就连传统的优势产业,现在也出现了产能不足。

在外面受了一肚子气的阿泽维多,现在已经无法压制自己的怨气,都忍不住要破罐子破摔了。

财政大臣阿斯奎斯:“冷静一点阿泽维多爵士,不列颠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我们不能再让怒气影响理智。

整合工业产能计划虽然进展缓慢,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钢铁、煤炭等领域,资源确实更加集中了,产能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

虽然进度比预想中慢了一点儿,但我们这段时间也没有白过。利用日俄战争做掩护,帝国从海外那边购买了大量的稀缺物资。

有这些物资做补充,在短时间内,我们并不会落入下风。”

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了。大家都在关注言外之意,短时间不落下风,那就意味着长期竞争要落入下风了。

陆军大臣马库斯·卡策尔:“我们这么商量来、商量去,实质上也解决不了问题。

作为一个岛国,和神罗拼工业实力本身就不智。别忘了人家可是欧陆霸主,现在俄国人又忙于东进,根本就起不到牵制作用。

真要是长期对抗下去,我们要面临的就不单单是一个神圣罗马帝国,还有依附在他们羽翼之下的欧洲世界。

从军事角度上出发,与其等敌人准备好了,向我们发起挑战,还不如趁现在拥有优势先下手为强。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我们能够重创、甚至是全歼神罗海军,局势马上就会逆转。

纵使一次弄不死神圣罗马帝国,至少也能够让他们再安分二十年。相信以帝国海军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听了马库斯的提议,海军大臣斯温丁再也坐不住了:“阁下以为我们不想么,但现在的问题是神罗海军主力就窝在地中海不挪窝。

在敌人的地中海老巢,有空军和岸炮掩护,帝国海军就算是冒险深入进去,也很难取得战绩。”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作为不列颠军方的老大,皇家海军当仁不让的要抗起保卫不列颠的重任。包括英国政府制定的一切决战计划,都是围绕着海军展开的。

皇家海军也确实不负众望,在过去的两百年里,那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用一场场战役,奠定了大英帝国的百年辉煌。

然而,皇家海军的强大也是有极限的。敌人缩在老巢不出来,他们同样也不无能为力。

陆军大臣马库斯毫不示弱道:“敌人不肯出来决战,那就想办法引他们出来。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总不会还有人幻想着同神圣罗马帝国和平相处吧?

反正都是要打,那还不如提前动手,打乱敌人的节奏,增加我们的胜算。”

马库斯真的好战么?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如果还有更多选择,他绝对不会想着现在就同神罗决战。真要是战争爆发,不光是海军要往前冲,陆军同样也必须顶上去。

别的不说,好望角就必须要想办法守住。要是没了这个重要港口,从英伦三岛到印度的航线就难走了。

不光是好望角,波斯、中南半岛等一些同神罗接壤的区域,都要面临挑战。

可是不打又不行,现在英国政府已经是倾国之力支持海军了,至于后娘养的陆军只能跟在后面吃剩下的残羹冷炙。

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两百四十七章、丛林法则第六十二章、断尾求生第一百八十五章、祸不单行第一百四十八章、墙头草第九十六章、战争借口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五十七章、约翰牛的计划(新的一周求票票)第两百七十八章、止损第九十七章、诛国贼第两百四十三章、复辟的前奏第一百九十三章、主导权第十八章、缺人第一百三十六章、马六甲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培养军官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五十章、法兰克福会议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国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视人才第两百三十一章、舍得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绸缪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恒第九十章、倒霉孩子第三十章、麻烦事儿第五十九章、拿破仑三世第六十九章、实用主义者第两百九十三章、距离霸权最近的一天第两百三十四章、发现第七十七章、历史的修正力第二十二章、破产啦第一百三十一章、灾难降临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二十六章、黄雀在后第一百三十五章、说服第九十六章、粮食=劳动力第三十七章、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两百三十九章、列强作风第两百五十章、倒霉蛋第十三章、“爱心”人士出没第一百五十八章、惊险归途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误会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艺术第五十一章、不愿意接受的现实第五十一章、纠结的英法第一百五十九章、奥斯曼危机第九十九章、普俄冲突第两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十八章、缺人第一百五十八章、惊险归途第一百八十八章、纠结的日本政府第九十六章、针锋相对(补)第九十三章、谎报军情第四章、战略铁路计划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两百六十五章、大势第二十章、科学研究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约第两百领四章、洗白之路第五十八章、倒计时第两百九十三章、距离霸权最近的一天第两百一十六章、风起云涌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三十五章、近东战争结束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岁月第三百零六章、针对性打击第四十三章、被迫进行的改革第二十一章、走钢丝第两百三十八章、没有硝烟的战争第十六章、酝酿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两百零一章、赖账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九十四章、美国行第两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战争爆发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残留很强大第两百四十六章、都是赢家VS没有赢家第四十一章、萧条的股市第一百一十章、善意提醒第一百六十一章、让印度人保卫印度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三十八章、风起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于敌第六章、大倾销第一百二十四章、闹剧第两百六十三章、惊天计划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争第四十九章、友谊见证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两百二十二章、霸权斗争的延续第两百九十八章、弱国无外交第两百零三章、不务正业的军火商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馊主意第八十一章、坎贝尔改革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袭吕宋岛第九十四章、不归路第九十章、被逼出来的……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四十章、世纪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