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别无选择

看着各大列强搅动风云,刚刚继位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按耐不住了,或许说容克贵族们按耐不住了。

蝴蝶效应是强大的,随着奥地利的重新崛起,普鲁士政府发现他们的强国梦,就真的快要变成了梦。

危机意识是普鲁士走向强大的动力。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表现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垃圾。

军事改革的呼声在普鲁士军队中居高不下,主要领导者就是普鲁士三杰之一——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

罗恩的知名度低,干的事情却惊天动地。不但主持了普鲁士军队改革,还一手提拔了毛奇,并且把俾斯麦推上首相宝座。

没有他这位伯乐,毛奇或许还有机会爬上去,俾斯麦这位王室公敌就不用想上位了。

现在罗恩将军非常的烦,前不久他才以陆军大臣的身份兼任海军大臣,就要面临一个大问题:国内对开辟殖民地的呼声越来越高。

别人怎么想罗恩不知道,反正他是反对开辟海外殖民地的,理由只有一个——没钱。

为了打消大家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他必须要获得威廉一世的支持。偏偏现在威廉一世也想要从海外殖民地攫取财富,改变普鲁士王国的财政困境,这就令他头疼了。

……

柏林王宫政府会议上,首相弗兰克再次重申了开辟殖民地的好处,提出要建立属于普鲁士的殖民帝国。

葡萄牙、荷兰这两个小国在海外都有大片的殖民地,以普鲁士王国的实力,开辟海外殖民地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罗恩反对道:“首相阁下,我知道开辟殖民地很重要,可以给国内的工商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市场,改变政府的财政困境。

可是,你似乎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一个殖民帝国都是一个海军强国。

以我们海军的那几条船,恐怕连大股的海盗都不一定能够搞得定,凭什么在海外开辟殖民地?”

这是事实,就凭陆军大臣可以兼任海军大臣,就知道普鲁士海军有多落魄。但凡是海军有点儿实力的国家,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弗兰克首相解释道:“政府已经准备扩建海军,普鲁士王国需要一支自己的铁甲舰队。”

罗恩脸色铁青的问道:“军费从哪里来?”

弗兰克淡定的回答道:“现在维也纳体系已经重建,各国矛盾趋于缓和,欧洲大陆趋于稳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迫切进行军事改革。陆军这次为国家牺牲一回,接下来过几年苦日子。

可以将一部分士兵转入海军,以节省军费开销,政府再想办法凑一点儿,先建立一支铁甲舰队。

等殖民地开辟,解决了国内工商业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国内经济好转过后,再进行军事改革好了。”

为了应对奥地利崛起,和法兰西新生带来的冲击,前不久罗恩才提出了军备改革的具体方案:

要求把军队的服役年限从2年延长为4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改换常备军装备,从下年度起每年拨款1750万塔勒。

这些措施意味着征兵额从4万人增至8.5万人,军队从102个团增至163个团,平时兵力由20.8万人变为32.7万人。

这份比历史上更加激进的军事改革措施,主要是建立在普鲁士王国承受了更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

目前俄国人的常备军是99万,新神圣罗马罗马帝国的常备军是58万,法国人的常备军是50万。

三个邻居这么变态,再不扩军的话,普鲁士王国的准列强地位都要没了。

况且,弗朗茨想要统一德意志之心是路人皆知,拿破仑三世垂涎莱茵兰地区也是不加掩饰。

以罗恩为代表的容克贵族们,自然产生了危机之心。

如果不扩军的话,普鲁士王国的兵力还不到任何一个对手的三分之一。要是战争突然爆发,他们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资产阶级就不这么想了,他们对维也纳体系抱有信心。对扩军表示忧虑:

一方面取消后备军和延长现役期,无疑将削弱他们在军队中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支庞大军队中的2/3的军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担任,包藏着一种危险,即军队可能会成为容克反对议会的工具。

“谁向它保证,它磨快的武器将被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于是,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运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与政府讨价还价,拖延扩军方案通过。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资本家们开始鼓吹开辟殖民地的好处,给政府高层画大饼,企图利用发展海军来削弱容克贵族的实力。

现在很多人都被套路了进去,现实的例子摆在眼前。如果开辟殖民没有好处的话,为什么英法奥这几个法国都在开辟殖民地。

就连奥地利海外殖民地亏本,都被资本家们搞来的数据变成了赢利。利用一堆经济术语,把首相、国王都忽悠了进去。

让他们相信,奥地利的殖民地只是行政上亏本。维也纳政府通过货币税、开采的黄金,廉价工业原材料、市场带来的其它税收,已经实现了赢利。

具体表现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快。还附带有抵御经济危机,减少金银流出的好处。

经过了乱七八糟的数据,最后得出了结论:奥属殖民地每年给维也纳政府带来了一千二百万神盾的收益。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几乎是普鲁士王国财政收入的一半。再加上一大堆的好处,很多人都被套路了进去。

实际上这笔账根本就算不清,奥地利的经济高速发展殖民地确实有贡献。可是牵扯到的行业太多,经济循环的次数也太复杂,只要稍微加一点儿,最后的差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让大家相信的原因是维也纳政府开辟殖民地大动作。以己度人,如果不能赢利,肯定不会这么积极投入。

包括英法西葡荷五国,都被资本家们拿出来当例子分析,得出了结论:殖民帝国势力范围大,国家就强大;殖民地丢了,国家就会没落。

听一遍无所谓,假如天天都有各种专家在耳边说,时间长了就深入了人心,变成公认的真理。

罗恩坚持的说:“不行,陆军军事改革绝对不能够停下。打开地图就知道,我们面临的国防压力有多大。

万一某一天我们和任何一个大国发生了冲突,以现在普鲁士的军事实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

财政大臣菲贝尔阿道夫讥讽道:“将军阁下,如果是基于要对抗三大强国的话,你的扩军计划就算是再增加一倍,恐怕还是不够。

不过普鲁士王国的财力有限,就算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军事上,我们也拼不过任何一个大国。

现代战争和往日已经不一样了。近东战争时期,俄国人的总兵力一度突破两百万;奥地利发动统一战争时期,动员的总兵力也接近这个数字。

普鲁士王国就一千四百多万人口,人力资源已经确定了我们的扩军上限。利用各国的矛盾保持欧洲平衡,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策论。

你或许不知道,我告诉你一组经济数据,你就明白了。

1850年,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40.3%、法国人的28.2%、俄国人的30.3%;

1854年奥地利建立新神圣罗马帝国后,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31.1%、法国人的27.2%、俄国人的27.6%;

1860年,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20.2%、法国人21.3%、俄国人的31.1%。

因为将大量的资金消耗在了军队上,我们的经济近乎停滞不前。我们以奥地利20.2%的财政收入,支出了他们43.2%的军费。”

军费要养的不仅仅只是军队,还有后面配套的军工体系,在义务兵役制度下,这套产业链才是最贵的。

目前全世界拥有完整军工体系的国家,就只有英法俄奥普美西七个国家,其中法奥普三国走在陆军技术的最前沿。

这也是普鲁士军工一家独大的原因,他们的体量实在是养不起第二家了。为了降低成本,各国都在努力对外卖军火。

弗朗茨更是直接向俄国人输出军工体系。因为财政的缘故,为了节省成本,尼古拉一世时期俄国军工企业就从奥地利引进了生产线。

这么些年过去了,生产出来的装备都充斥了全军,想改回去都难。

普鲁士王国就悲剧了,因为在世界上知名度太低,军火都很难卖出去,军工体系丧失了自我造血能力。毕竟他们卖的只是军火,不能附加政治效力。

工业化时代是残酷的,因为缺乏市场和廉价工业原材料,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鲁士资本自然无法和对手竞争,只能死守国内市场。

历史上支撑普鲁士王国发展的关税同盟,现在因为利益的缘故早就不复存在。

就连俄国市场,也因为普俄关系恶化,被奥地利人抢夺了一部分份额。

这么多不利因素反馈到了经济上,结局自然是不容乐观。普鲁士经济停滞不前,也就不奇怪了。

面对这种情况,资本家们想要开辟海外殖民,解决原材料和市场问题,也成为了必然。

现在普鲁士政府病急乱投医,实在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再这么下去,普鲁士王国就直接被拖垮了。

看了看众人的脸色,罗恩欲言又止。尽管普鲁士王国穷兵黩武惯了,可现在实在是支撑不住。

这个年代,各国的军费开销都非常大,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三十几都是非常正常的。

几个大国的军费开销都可以超过他们的财政收入,这让他们怎么拼?

如果只是短时间内过苦日子,政府也就想办法忍了。可是现在普鲁士王国扩充陆军,根本就看不到价值。

罗恩清楚继续拼下去,要不了多久因为财政上的问题,普鲁士王国还是会掉队。

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发动战争,兼并更多的领土,通过扩张解决国内的矛盾。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就是这么做的,一路对赌下去,统一了小德意志地区,最后又输掉了帝国。

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了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的弗兰克首相没有那么激进,他主张暂时放弃陆权争霸。

犹豫了许久罗恩才说道:“诸位,这些问题确实非常麻烦,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看看地图。

普鲁士王国现在被一份为二,如果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吃掉。

把自身安全寄希望于一份条约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原来保障我们安全的北方三宫廷体系,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我们在努力修复俄奥的关系,可是依然收效甚微。

我们想要加入俄奥同盟遭到了两国的拒绝,没有那么多原因,完全是实力上拉开了距离,不够和他们结盟的资格。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在欧洲大陆上扩张。不然普鲁士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沉沦,变成一个在大国狭缝中求生存的小国。”

威廉一世眉头一皱,扩张他也想,可是实力不允许。不要看普鲁士王国可以吊打除了俄奥法之外的任何一个邻居,实际上任何一个邻居他们都不敢动。

丹麦那是俄国人的小弟,现在的俄罗斯帝国虎威犹在,又有俄奥同盟在侧,搞不好没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德意志联邦帝国那也不好惹,不但有英法的支持,本身的经济实力还在普鲁士之上。

一个操作不好,这些邦国直接转投奥地利,他们就只能哭了。

不要以为不可能。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留在德意志联邦帝国大家的权利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加入神罗经济上收益最大,跟了普鲁士王国啥也没有。

普鲁士国内无论是容克贵族,还是资本家,最近几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饿疯了,哪里还顾得上吃相?

荷兰、比利时毫无疑问,那也是有老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威廉一世说道:“罗恩,你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我们还没有无视规则的实力,真要是冒然做出了不智的事情,恐怕立即会遭到各国的打压。

据说所知,法国人可捣鼓了一份俄奥法三国分普计划。只不过因为分赃不均,三国利益发生了冲突,才没有下文的。

现在维也纳体系是保障普鲁士安全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利于这个和平时期发展壮大,未来欧洲平衡打破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开辟海外殖民地,解决国内工商业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以便尽快完成工业化。

只有我们的实力强大了,普鲁士王国才能够在下一次欧洲变局中更进一步。”

这样的计划不光是法国人,就连奥地利总参谋部也有,没准俄国人都有内似的想法。

罗恩苦笑着点了点头,现实太过残酷,他没有俾斯麦的口才,能够说服大家继续执行大陆战略。

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就算是俾斯麦复生,也没有办法复制历史上的成功,甚至连踏出第一步的机会都没有。

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择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战略第四十六章、又一个欧陆平衡第七章、布局舆论第两百八十三章、难民营第一百零七章、最适合做盟友的国家第五十五章、苦日子来了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洁的部门第两百三十一章、舍得第两百零九章、阳谋第六十二章、类我第一百七十一章、灾难的开始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为国第八十八章、时势造英雄第一百七十三章、影响第九十九章、我们要中立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五十七章、超长实习生第三百零六章、针对性打击第一百六十五章、运河争夺战第二十二章、转折点第一百三十六章、维也纳和会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二十七章、不给活路第二十七章、不给活路第十二章、为了贵族的荣耀第一百七十四章、殖民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七章、使馆危机第四十五章、联姻否?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战争爆发第七十八章、标题党诞生第两百五十二章、本世纪最大的误会第五章、战争契机第三章、输出英镑第五十二章、烟酒专卖制度第三百零五章、挤兑法郎第一百二十八章、大局观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灾预兆第二十章、逼出来的欧洲经济峰会第九十五章、兵败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轰炸第两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钱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戏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战第九章、1867眼球效应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间反应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绑架第六十章、能源调节(月票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培养军官第十三章、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第十六章、基本操作——挖坑第两百四十六章、都是赢家VS没有赢家第一百一十四章、难产的国王第二十三章、核心产业第两百一十六章、风起云涌第五章、财产自主权第两百三十五章、诱饵第一百一章、论缓冲的必须性第六十章、丑闻与君主要素第八十五章、远东风云起第四十九章、年轻一代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十三章、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第十四章、投资准备(求订阅)第七十三章、中亚铁路通车第二十七章、纠结的路易斯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峡之战第两百三十一章、融资第一百七十章、皇帝的新衣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风特工队第六十九章、地中海是我们的内海第十四章、赚钱只是意外第两百九十八章、弱国无外交第四章、狠人利奥波德二世第一百二十六章、制造恐慌第六十四章、影响力第一百一十六章、联姻第六十章、代价第十九章、风波第二十五章、大国梦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四十八、地狱副本第五十九章、审问第四十二章、军事准备第二十八章、头疼的战略第两百八十九章、不是钱是命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时假亦真第十六章、酝酿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九十章、大麻烦第两百二十一章、难产的临时政府第一百四十九章、热爱大自然的奥斯曼第九十九章、普俄冲突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维也纳体系第六十四章、偏离轨道的计划第三十六章、容克们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