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

灿烂无比华丽当空的骄阳;轻柔飒爽撩人心田的微风;古老悠扬无尽绵长的钟声;万籁俱寂浩渺无垠的夜空;璀璨夺目华美耀眼的星辰……共同点缀了初夏的绚丽多姿。

维也纳宫正在举行音乐会,这是这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也是奥地利的最高音乐盛典。

本来弗朗茨还准备搞一个颁奖典礼的,只是考虑了一下自己的欣赏水平,最后还是果断放弃了。

音乐评奖非常的麻烦,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操作不好容易闹出笑话。

经历了大革命,正是奥地利音乐创作的高峰期,许多经典音乐问世。

弗朗茨对欧美乐坛不熟,哪些是原时空有的,哪些是蝴蝶效应下产生的,他也搞不清楚。

反正听着就行了,有资格进入维也纳宫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认可。这方面就不得不提已故的拉德斯基元帅,每次音乐会的招牌都是《拉德斯基进行曲》。

这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1848年的作品,故事背景是奥撒战争中奥地利军队取得大胜,为了庆祝胜利而产生的。

进行曲本身有炫耀哈布斯堡王朝武力的成份,再加上老元帅的名头,政治上天然就有加分。

在维也纳政府的推广下,现在《拉德斯基进行曲》已经传遍了大半个世界,成为了奥地利音乐的代表。

弗朗茨也很喜欢这首进行曲,每次维也纳宫的音乐会都被当做压轴曲,在奥地利音乐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经济危机迫在眉睫,弗朗茨可没有心思欣赏音乐会。包括维也纳政府高层,都只能遗憾的错过这次音乐盛典。

也不能算错过,他们在音乐会隔壁,还是能够欣赏到音乐,只是大家还在议事。

弗朗茨沉声问道:“局势已经失控了么?”

首相费利克斯回答道:“国内的情况,总体上还算稳定。罢工事件正在平息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和工人达成了共识,已经开始恢复生产。

国际上就闹翻天了,不少国家都已经出动军队镇压罢工,局势非常的紧张。这个时候又出现了股灾,经济危机恐怕在所难免。”

派军队镇压罢工,这不是个例,在19世纪是经常发生的。原时空俾斯麦“铁血宰相”的名头,其中“血”字,就是镇压罢工得来的。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不能单纯的用对错来概括。不同于奥地利对地方控制足够强,警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维护秩序。

很多国家在罢工事件爆发后,根本就没有作为。任由资本家自行处理,在争吵中冲突升级几乎是必然的,发展到后面就出现了打砸机械设备、破坏基础设施……

其中一部分被资本家血腥镇压了下去,另外一部分则是工人在冲突中获得了胜利。获得胜利不等于结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如果工人中有人能够约束众人还好,可以理性的争取权益;要是丧失了约束,只要有一两个冲动的,局面很快就会失控。

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政府必然会选择镇压。到了这一步,对错已经无关紧要,官僚们只是需要尽快平息混乱、稳定局势。

事后追究责任,倒霉的多半是没有话语权的普通工人。就算是政府中有人同情他们,也会倒在资本家的银弹攻势之下。

在弗朗茨看来,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元凶,实际上还是政府不作为,或者是故意偏袒资本家。

在他的蝴蝶效应下,现在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有《劳工保护法》,如果政府提前介入,在法律框架内调解劳资冲突,要避免暴动还是不难的。

只是这么一来,资本家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就难了。绝大部分企业都达不到《劳工保护法》上标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波及全欧洲的大罢工。

奥地利罢工浪潮被遏制住,除了资本家担心罢工影响生产外,他们还担心爆发罢工事件后政府介入,查出了他们违反《劳工保护法》的事实。

不少资本家在罢工苗头出现时,及时采取了措施,增加了部分待遇,安抚住了工人。

至于爆发罢工的企业,一部分是脑袋不够灵光,没有意识到危险;另一部分则是在利益面前犹豫不决,反应慢了一步。

实际上人工待遇,通常都是随市场行情走。如果其它工厂待遇都增加了,你还继续原地踏步,估计要不了多久,有能力的工人都跑光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上涨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促使生产力进步的动力,没有这些压力,资本家和不会主动进行技术革新的。

罢工影响不光是企业生产,同时还有消费市场的萎缩。罢工期间没有工资,大家不得不节衣缩食,购买力自然下降了。

加上股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直接破产,一定周期内社会失业率上涨。

爆发经济危机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本来奥地利自身就陷入危机中,国际市场又不好,上帝都没有办法阻止危机爆发。

望了望窗外,弗朗茨狠了狠心:“那就早点挤掉这颗毒瘤!”

毒瘤这玩意儿,越早治疗,恢复的越快。要是拖到最后,毒瘤壮大的无法控制的地步,那就是要人命了。

经济危机也是有利有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样每一次经济危机也会带来大量的机会。

本质上来说,经济危机是市场的自我调节修复。把跑偏的经济,重新拉回到正确发展的轨道上。

反正大移民战略才刚刚开始,无论经济危机中增加多少失业人口,都有地方去。

……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维也纳政府采取了保守经济措施,放弃了最初的救市计划。

1876年6月18日,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奥地利央行宣布收缩银根,将存款基准利率上调16%。

在市场上最缺钱的时候收缩银根,这哪里是在“救市”,分明就是落井下石。

奥地利国内银行众多,央行和后世美联储的功效差不多,可以监管、影响金融市场。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只是建议,但并不能强迫所有银行都提高银行存款利息。

实际上为了吸纳存款,绝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是超过基准利率的。

在此之前,奥地利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即便是提高16%,也不过1.16%。

这个数字还是低于市面上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通过央行的措施,大家都清楚了维也纳政府接下来不会出资救市,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绝望。

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纷纷筹集资金过冬,股市变得更加萧条了。

1876年6月24日,慕尼黑维达纺织厂因为资金链断裂,向慕尼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获得批准,从而拉开了经济危机的序幕。

紧接着在短短一个月内,又有包括三十家上市公司在内,共计两百余家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四百余家企业直接宣布破产,经济危机在奥地利全面爆发。

企业大规模破产,罢工浪潮自然也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失业潮。

社会舆论也混乱了起来,资本家们开始疯狂甩锅,把经济危机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工人罢工。

这没有任何作用,在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跟不上时代,选择了逆风而行,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罢工事件”只是导火索,在这新旧交替的时间点,本身就是危机与机遇同行。

受奥地利经济危机影响,很快俄罗斯帝国、德意志联邦帝国也紧随其后,相继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只是一开始,剩下的欧洲各国很快就被牵连了进去。到了8月份的时候,经济危机登陆伦敦,全欧洲所有工业国全部沦陷。

看着大家一起倒霉,弗朗茨就放心了。这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规律,距离上一次经济危机已经快十年了,市场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事实证明,问题早就积累了起来,只差一根导火索引爆了。

又一轮的大鱼吃小鱼游戏开始,眼睁睁的看着财团的势力不断壮大,弗朗茨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无法阻挡规律,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

除了成为其中的一员,尽可能去掌控这些新势力,弗朗茨也无法逆流而行,杜绝财团产生。

说白了,打压的了国内财团,却无法限制国际财团。某些君主、大贵族或许有所察觉,在资本市场上,弗朗茨也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显然,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聪明人。如果没有两次世界大战,恐怕君主制、贵族也不会没落的那么厉害。

当然,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前世弗朗茨只是普通人,能够接触的圈子恰好处于社会最底层,根本就够不到上层建筑。

网络上看到的只能当参考,真要是全部当成了真理,他早就被坑死了,也不可能活得这么滋润。

财团出现是市场规律,但是谁在主宰财团,这就有待考证了。至少这个年代,贵族手中的实力还远比资本家们强。

据弗朗茨所知,欧洲很多大资本家背后都有大贵族的影子。要不然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他们早就被人吞掉了。

好吧,弗朗茨也是这么玩儿的。除了明面上的皇室产业外,大部分产业同样是采用暗中控制,在背后遥控指挥。

没有办法,这些产业全部放在皇室名下,实在是太拉仇恨了,皇帝也会怂。

第六十五章、得与失第六十二章、类我第四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一百四十五章、诱饵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后的理想主义第三章、鸿门宴第一百四十二章、阴谋第两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计划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六十五章、战争贷款第一百九十二章、运河风波第三十五章、最有价值和最没价值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两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后的准备第三十六章、颠倒黑白第三十六章、颠倒黑白第两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一百二十章、纠结的沙皇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军第六十一章、近东战争爆发第六十章、只能做不能说的事儿第三百零六章、针对性打击第十三章、“爱心”人士出没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一百六十九章、当飞艇遇上飞机第六十二章、奥斯曼帝国危机第二十九章、被动的妥协第三十六章、容克们的算盘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三十三章、结盟否?第四十六章、比烂的组织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四十七章、百态人间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六十一章、头疼的弗朗茨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计第两百零二章、弃子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十五章、近东战争结束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难第四十三章、后续影响第九十七章、奥波冲突第一百六十八章、法兰西需要盟友第七十七章、历史的修正力第一百三十七章、战略优先第四十五章、联姻否?第十三章、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第两百八十三章、难民营第二十七章、不给活路第七十七章、生产线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乱普鲁士的部署第八十九章、风波起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七十四章、异想天开的计划第六十三章、全靠衬托第一百零八章、两盟对抗时代第两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条件第七章、菜鸟初鸣第一百零六章、普鲁士的野心第六十二章、缔造一个民族第八十三章、小内阁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十三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第两百零一章、赖账的最高境界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于敌第五章、财产自主权第五章、大婚第七十一章、尔虞我诈第两百一十八章、筹集经费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队友第十六章、淘金热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视人才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三十七章、战略优先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两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战争第三十一章、预算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九章、1867眼球效应第一百八十八章、纠结的日本政府第一百四十五章、奥地利的准备第两百四十一章、赔钱买卖第七十八章、不给机会(大章)第二十四章、暗渡陈仓第十五章、强国梦第三百一十章、新维也纳体系第九十八章、鹬蚌相争第五十章、法兰克福会议第五十七章、卖队友进行时第十章、法兰西的面子值多少钱第一百六十三章、战争之神第五十七章、产业调控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二十章、英法协约第一百一十八章、外交先行第三十七章、处心积虑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