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坑货队友上线

同时沦为背锅侠,俄奥同盟也可以改叫背锅同盟了。不过背锅侠和背锅侠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奥地利是心甘情愿的跳出来背锅。

法国外交部:奥地利散播谣言,抹黑法兰西的国家形象,索赔经济损失。

奥地利外交部:没有的事,我们只是陈述了事实,让欧洲民众了解真相。

……

沙皇政府就不一样了,这完全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维也纳政府背锅,那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法奥两国之间的吵架,更像是一场政治游戏。

英国人扔过来的这口锅就不一样了,派兵袭击驻阿富汗英军,这和宣战都没什么区别了。

尽管不怕和英国人开战,可是在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替敌人背下这口黑锅,俄国人自然不愿意了。

圣彼得堡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陛下,事情已经搞清楚了。英军占领阿富汗地区后,遭到了当地人的激烈抵抗,部队损失惨重。

英国政府污蔑我们出兵偷袭阿富汗地区的英军,就是为了不承担前线损失惨重的责任,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英俄开战意味着什么?

打开地图就知道,其实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除了中亚地区可能爆发战争外,别的地区双方都够不着。

理论上来说,皇家海军确实可以封锁俄罗斯帝国的海岸线,实际操作中根本就做不到。

俄国造船业不发达,国内的远洋运输公司也是凤毛麟角,海外贸易的航运业务,大都是国际上的航运公司承接的。

包括不列颠的航运公司,都从中分走了一块不小的蛋糕。皇家海军搞禁运,总不能连自家的船都扣留吧?

说句不好听的话,俄国人的主要出海口都集中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就算是皇家海军堵门,大家还是可以冒充是和北欧联邦、奥地利做贸易。

这年头又没有卫星监控,谁知道这些船舶的真正起点和终点。随便乱扣船,那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听到这个答案,陆军大臣伊万诺夫怒气冲冲道:“陛下,英国人不断的挑战帝国的底线,现在不能再忍让下去了。

我们必须要用最强硬的手段,给予他们强力回击。让全世界都知道,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是不好惹的!”

“强硬”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上伊万诺夫元帅担任陆军大臣过后,俄国军方还相对保守了起来。

如果不是英国政府的甩锅行为,暴露了英军战斗力低下的弱点,伊万诺夫元帅是绝对不会现在跳出来主战的。

亚历山大三世犹豫了,不敢打仗的沙皇,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沙皇。

爱好和平,那只是利益需要。现在英国人把弱点暴露了出来,要是不趁机落井下石,那完全不合情理啊!

不过英国人真的这么弱么?

亚历山大三世深表怀疑,他非常清楚印度殖民军,不代表英军的真正战斗力。

这次进攻阿富汗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印度殖民军,本土调来的主力部队只有不到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见亚历山大三世摇摆不定,伊万诺夫继续游说道:“陛下,英国人早就是外强中干了。

这么多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英军的战斗力,恐怕还比不上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

阿富汗战争是就是一个证明,更早一些的南非战争,也是一个证明。

当时,英国人可是主力齐出,结果连奥地利临时集结的一帮民兵都没打赢,英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中亚三个汗国已经被打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兵临阿富汗。

英国人虽然抢先占领了阿富汗地区,可是他们在当地的根基不稳,还有游击队捣乱。

我们完全可以趁虚而入,夺下阿富汗地区,为南下印度打下基础。”

弱肉强食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原本沙皇政府的最初目标,只是夺取中亚地区。

至于阿富汗地区,自从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军方就不再抱有期望,准备等待下一次机会的。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发现占据阿富汗地区的英军是弱鸡,连阿富汗游击队都搞不定后,伊万诺夫元帅立即改变了主意。

“天予不取,必遭天谴。”

错过了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在犯罪。作为军方的领袖,这种送上门的软柿子都拒之门外,难道要去找硬骨头啃么?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补充道:“前不久我们和法国人秘密接触了一下,巴黎政府不反对我们进入印度洋。

如果这个时候和英国人翻脸,法国人是不会出兵干涉的,奥地利也会支持我们。

外交上的障碍,已经全部扫清了。剩下的问题都在军事上,只要军方有把握获得胜利,南下战略可以实施了。”

听到了消息,亚历山大三世心中一惊:“法国人这么快就卖队友了?”

随即又反应了过来,貌似法国政府不想卖队友,现在也帮不上英国人的忙。

为了中欧的问题,法奥两国正闹着呢。这个时候,出兵帮英国人打仗,不是给奥地利提供机会么?

“财政上有没有问题?”

按照惯例来说,几乎每一次战争爆发前,财政部都要例行反对。

这不是财政大臣没有大局观,主要是沙皇政府穷,不提前打打预防针,万一战争进行到一半没钱怎么办?

没有谁愿意背黑锅,所以俄国财政大臣一直都是反战派的领袖。只要提前说了财政困难,仗打一半没钱了,就不是财政部的问题了。

每次财政部都反对,好不容易碰上一次不反对的,也不怪亚历山大三世感到惊讶。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笑眯眯的回答道:“财政上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在众位同僚们的努力下,我们已经筹集了一笔战争经费。

就在月前,我们和奥地利国家银行签订了五千万神盾的借款合同;另外我们还和法国财团达成协议,用工业原材料做担保,发行两点七亿法郎的债券。

只要我们投入的总兵力在五十万人以内,战争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财政就能够支撑得住。”

(1英镑=2神盾=25法郎)

事实上,想要南下夺取印度的不光是军方,财政部对印度的渴望,一点儿也不逊色。

因为在第三次近东战争后出售了战利品,以及帮奥地利安置移民获取了大量资金的关系,沙皇政府抵消了近三成的债务。

加上最近这些年陆续偿还掉的债务,沙皇政府的债务总额下降了近四成。

除了债务压力减小之外,最近这些年俄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还是蜗牛般的速度,总还是在前进的。

自筹加外借,几十万军队一年的战争经费就出来了。

亚历山大三世惊讶道:“法国人肯替我们发行债券?”

由不得他不吃惊,因为信誉的关系,俄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只能在本土销售,即便是到了盟友奥地利那边都卖不动。

关系再好,利息再高,吃过亏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来第二次。

相比之下,法国的金融管制就要松的多。债券是风险投资,发生违约购买者自行承担,不需要发行机构负连带责任。

资本家嘛,只要利益足够高,自然会有人干。令亚历山大三世惊讶的是,法国政府居然没有出面干涉。

要知道英法可是盟友,法国人这个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完全就是再往盟友身上捅刀子。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点了点头:“是的,法国政府没有出面干涉!

不过利息和手续费都很高,而且债券的数额不能太大,并且只能以民间企业筹款的模式进行。”

对沙皇政府来说,过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结果。只要能够拿到钱,企业债和政府债券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

第四十二章、大预备役战略第一百二十六章、阴谋论第四十一章、越来越远的真相第十五章、赔钱买卖第九十章、倒霉孩子第六十五章、亚历山德罗维奇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颠的抉择第三十四章、迷雾重重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恒第三章、鸿门宴第十五章、赔钱买卖第一百零五章、无疾而终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税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八十五章、飞来横祸第一百章、日俄断交第七十三章、画大饼的新高度第五十五章、苦日子来了第一百七十六章、苦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一百七十七章、体制改革第一百四十四章、苦逼的英军第二十九章、鼓励移民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一百五十五章、近东条约第三十一章、措施第两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页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战第两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两百零七章、都灵攻防战第一百二十二章、一个时代结束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奥战争??第两百四十四章、又见断头台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谱的英国奶妈第两百六十六章、巅峰对决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战略第一百五十六章、乔治一世在行动第十三章、异想天开的计划第四十九章、维和部队第十三章、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第四十九章、维和部队第六章、努力第十一章、科学家档案库第八十九章、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一百八十章、军购第一百六十四章、运河争夺战第二十一章、套牢经济第一百二十三章、一头牛引发的血案第两百零九章、阳谋第三十三章、净化官场对伍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时的新钢铁中心第八十五章、远东风云起第四十一章、处理战俘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战第一百零二章、命悬一线的撒丁王国(求票票)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资本第两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会死第六十章、代价第八十九章、列强是要吃肉的第六十六章、收钱了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准备第四章、裁军第三十三章、经济危机爆发第二十四章、铁路网第两百一十六章、风起云涌第三十三章、共同防御条约第两百三十九章、列强作风第两百一十章、炮灰总动员第三十四章、迷雾重重第二十五章、误中副车第七十八章、钱太多也是一种烦恼第一百八十八章、聪明人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码标价的政治诱降第一百零四章、琐碎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订阅)第五十三章、从天而降的黑锅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训第十三章、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第两百二十九章、中亚铁路第一百七十四章、酝酿中的反击第五十四章、抢夺棉花市场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两百三十八章、没有硝烟的战争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两百零七章、自由贸易时代第两百五十八章、债务绑架第一百零四章、琐碎第十一章、股灾来了第三百零七章、补刀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战争责任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一百五十二章、心里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