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北宋文臣【求订阅】

“皇兄,没想到你会这么快落败。以你的能力,不应该啊。”

多尔衮见到了年轻的皇太极,不相信皇太极会败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皇太极倒是看得开:“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还好我保住了数千兵马。这些都是随我征战的生力军。父汗的情况如何?以崇祯的本事,缺乏强大的国力,父汗应该可以完败崇祯。”

多尔衮答道:“崇祯这个家伙运气倒是不错,明朝开国大将曹国公李文忠听说崇祯为朱元璋后人,率领他的兵马归顺至崇祯麾下。李文忠给父汗带来不小伤亡。故父汗有言,如果你无法控制草原,则带兵东向,与父汗攻打崇祯。父汗所在的平原,面积十倍于此地,那才是龙兴之地。”

皇太极沉思:“曹国公李文忠是洪武大帝朱元璋麾下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一批名将之一,要是他投靠崇祯,或许有些许棘手。不过以崇祯的性格,给他再多良将,他也未必能翻盘。”

多尔衮催促:“父汗已经与瓦岗寨打过招呼了,瓦岗寨对父汗也有些防备,愿意给父汗一个面子,允许我们经过。我们赶紧回见父汗。”

皇太极点头,带兵跟着多尔衮继续向东行军。

皇太极本来并不怎么情愿与努尔哈赤势力合并。

在这片平原,皇太极自成一股势力,身为君主,可以自由任命旗主、牛录。

然而与努尔哈赤合并,以努尔哈赤的身份,皇太极只能担任正白旗旗主,失去大权。

而且,皇太极必须提心吊胆地维持继承人的身份。

满清的继承制度不是嫡长子继承制,理论上努尔哈赤哪一个儿子都有可能继承皇位。

历史上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因为努尔哈赤杀了长子褚英,皇太极才能上位。

但是这个世界,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皇子成长起来,皇太极未必还有机会得到努尔哈赤青睐。

皇太极是这些皇子中能力最全面的人不错,但还是要看努尔哈赤的喜好。

其他皇子也在觊觎太子的位置。

不仅如此,万一皇太极影响到努尔哈赤的威望,努尔哈赤说不定也会对皇太极下杀手。

祸起萧墙,皇室的竞争更加残酷,为了权力,父子相残、兄弟相残,比比皆是。

皇太极被张华击败之后,只能被迫与努尔哈赤合并,继续当儿子。

多尔衮本来带兵帮皇太极攻取夏镇,是皇太极一直在等待的援军。

张华在等邓艾,皇太极在等多尔衮,以出其不意。

可惜多尔衮来晚了一步。

在皇太极败北之后,多尔衮与皇太极合兵,经过瓦岗寨的领地。

瓦岗寨为了防止皇太极、多尔衮假道伐虢,派出兵力在沿途监视这支清军。

两个瓦岗寨武将,一个手握马槊,一个扛着大斧,冷冷地打量路过的清军。

要是这支清军袭击瓦岗寨,他们不介意与清军展开大战。

瓦岗军杀气腾腾,清军也不敢乱来,双方按照各自首领李密、努尔哈赤达成的约定,瓦岗军只是默默地看着清军经过。

鳌拜瞪了两个瓦岗寨武将一眼,而瓦岗寨武将也凶神恶煞地回应,完全不惧鳌拜。

他们甚至想要与鳌拜大战一番。

皇太极视线扫过,将这些瓦岗寨军武将牢牢记在脑海中,或许以后还会与他们交战。

清镇,张华罢免皇太极任用的官吏,全部换上夏镇的心腹,重新建立秩序。

留了辫子的平民,被张华勒令剪除,同时废除了皇太极立下的规矩,推行大夏律。

“在新占领的清镇、盐镇以及各座村庄,张贴告示,招揽文臣武将、能人异士。”

张华认为皇太极的领地可能有不愿投靠皇太极的人才,如果换了一个领主,这些人才或许就会出山了。

在清镇下辖的一个村庄,赵破奴带领骑兵临时在此地休整。

这座二级村庄只有几百人口,看上去与寻常村庄并无差异。

赵破奴带兵到来,这座村庄直接归降赵破奴。

赵破奴牵着战马的缰绳,于河边饮马。

在河面上,有一只破烂的渔船,随着河流游荡,渔夫握着纤细的木杆,盘坐在船艏,戴着斗笠,独自垂钓。

那个渔夫看到腰间挂着环首刀的赵破奴,微微吃惊。

“船家,我乃夏镇武将,不必惊慌。”

赵破奴以为渔夫怕了,出言安抚。

“没想到你们可以击败皇太极。”渔夫失去了钓鱼的兴趣,摇着船橹,靠近河边,主动将鱼篓扔给赵破奴,“这位将军,这几条鲤鱼我们一同享用,如何?”

赵破奴接过鱼篓,里面果然有几条鲤鱼。

赵破奴看向豁达的渔夫,总感觉此人并非等闲之辈。

寻常渔夫根本没有胆量上来与赵破奴交谈。

渔夫主动问道:“不知道将军姓名?”

“赵破奴。”

“原来是霍将军的军司马,赵破奴将军。久仰大名。”

渔夫肃然起敬,恭恭敬敬向赵破奴作揖。

赵破奴此时更加确信,这个渔夫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普通渔夫,大字不识一个。

要是说认识人气极高的霍去病,倒也正常。

可是这个渔夫,连霍去病的军司马都有听闻,那就不是目不识丁之人了。

“你恐怕不是渔夫,为何隐居于此?”

赵破奴打量此人,此人看上去更像是士大夫。

渔夫叹道:“我知道后世一些事情,感慨世事无常,一切如梦幻泡影、镜花水月,故归隐山林,只作一闲云野鹤。”

“先生既然主动与我搭话,恐怕仍然心有不甘。”

赵破奴在得知后来年老的汉武帝因为“巫蛊之祸”这一政治事件,诛杀自己全族,也产生过退隐山林的念头。

不过,赵破奴还是心有不甘。

对于曾经出将入相的人物,岂会甘心成为一个凡人?

渔夫叹道:“是啊,处江湖之远,依然难忘庙堂之事。而且……”

“先生请说。”

“我实在不会种田,粮食歉收,再这般下去,怕不是要饿死……”

渔夫有几分尴尬。

他是士大夫出身,基本衣食无忧,还真没有试过亲自下田干农活,累死累活大半年,粮食还歉收。

张华消化皇太极的领地,开始在皇太极的领地选拔人才,还真有不少秀才、举人毛遂自荐。

这些秀才、举人不屑于出仕皇太极,在张华击败皇太极之后,开始活跃起来,并且积极打压皇太极任命的官吏。

“梁姑娘,你的伤势如何了?”

张华前来慰问受伤的梁红玉。

张华身为领主,积极拉拢各个文臣武将,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培养成为心腹,以保证自己的领主地位。

“公子不必如此频繁前来慰问,这只是小伤……”

梁红玉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很期望张华过来探望。

张华在梁红玉处于人生最低谷时,给梁红玉带来了温暖。

女人常常心口不一。

不过,只想着提升武将忠诚度的张华,歪打正着,反而提升了梁红玉的好感度。

忠诚度与好感度有关系,但不完全相关。

武将可能对君主有怨言,甚至厌恶君主,却会忠诚于某一个势力。

好感度更加重要。

关羽、张飞对刘备的好感度拉满,已经超越了君臣关系,情同手足。

至于女武将的好感度,那就更加复杂。

“等到弓弩造箭院竣工,生产神臂弓,我会招募一批神臂弓兵,由你统领,讨伐金兀术。”

“公子大恩大德,红玉恐怕难以为报。”

梁红玉不明白张华为何待她那么好。

张华的理由也很简单,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巾帼女将。

有名有姓的巾帼女将,比一流名将数量还稀少。

梁红玉还有逆天的“激励”天赋。

在梁红玉感动不已时,不解风情的憨虎许褚闯进来,打断二人交谈:“赵破奴带回一个渔夫,认为此人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求见主公!”

“什么渔夫竟让赵破奴如此重视?”

张华相信赵破奴的眼光。

赵破奴好歹是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的名将,不可能平白无故举荐一名渔夫。

唯一的可能是,这个渔夫有真才实学。

“让赵破奴将此人带至县衙。梁姑娘,恕在下告辞。我听木兰所言,姑娘在征战时遗失了家传的玉佩,我已令人寻回。”

张华将打扫战场时找到的玉佩归还梁红玉。

梁红玉接过还带着几分暖意的玉佩,紧紧握在双手之间,放在胸口,眼眶泛红。

而张华已经离开,带着许褚去见赵破奴力荐的人才。

县衙,一个渔夫与担任盐县县令的陈乔谈笑生风。

陈乔见张华到来,于是起身:“恭喜明公,此人是治国安邦之才。主公不久前才担心文臣不足,如今王佐之才便来了。”

南唐大臣陈乔竟然也对这个渔夫称赞有加,看来这人是有真才实学了。

而且,陈乔将此人誉为王佐之才,着实有些夸张。

陈乔可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亲近大臣,给出这般评价,超出了张华的预料。

试想一下,古往今来,有几个文臣能称得上王佐?

“不知先生姓名?又来自哪个朝代?”

“在下范仲淹,字希文,来自大宋康定元年,时任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范仲淹……”

张华大受震撼。

这是宋朝最有名的文官之一——范仲淹!

张华最早知道范仲淹此人,还是因为《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在后世多数人印象中,范仲淹是文学家,但其实范仲淹是政治家,而且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宋朝的宰相。

范仲淹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主持庆历新政,想要改变北宋冗官冗费的问题,然而遭到既得利益集团抨击,很快失败,遭到贬谪。

范仲淹不仅是文官,还主持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提拔了一群武将。

张华记得,种师中和他提及,种家军第一代武将种世衡,就是在与西夏的战争中,被范仲淹提拔的名将。

不仅如此,范仲淹还提拔了狄青、郭逵等名将。

宋朝文人带兵,并不罕见,范仲淹可谓是文武双全。

奇怪的是,宋朝不缺少厉害的文臣武将,然而,却被西夏、女真、蒙古暴打,交趾也脱离中原控制。

“没想到有宋一朝,竟然如此窝囊。庆历新政,仅仅一年有余,就此被废。靖康之役,两位宋帝被女真人掳走,众多帝姬,惨遭毒手……”

范仲淹与张华交谈,言语间对后来宋朝发生的事情感到失望。

其实范仲淹一生被卷入朝廷党争,多次被贬,起起落落,本来就对朝廷感到失望。

穿越后的范仲淹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唏嘘不已,于是在一座村庄隐居,也不出仕皇太极。

可是,范仲淹种田,养不活自己,不得不出山……

当然,范仲淹见张华在各座村庄打击豪强、均分田地,有意变革,这也是范仲淹选择出山的原因。

范仲淹在此之前,辗转反侧了足足三天三夜,这才下定决心。

既然宋帝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为何不辅佐另外一位明主?

这个世界不是宋朝,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已经有人开始重新站队。

比如韩信,知道自己会被刘邦过河拆桥以后,别说投靠刘邦,不和刘邦拼命就算好了。

项羽再见到刘邦,也不会和刘邦玩什么鸿门宴,直接杀了就是!

范仲淹在物色主公人选。

范仲淹虽然在隐居,却一直观望。

皇太极、金兀术两个异族君主被范仲淹首先排除。

其次,瓦岗寨李密,前期可谓是英主,后期容易糊涂。

再次,公子扶苏,性格上有软弱点。

范仲淹将视线转移到经营良好的夏镇。

“先生以为,下一步该当如何?”

张华在任用之前,简单考核范仲淹。

现在张华才是领主,哪怕范仲淹这种级别的文臣前来投靠,不好意思,也要象征地考核一番。

范仲淹慷慨激昂:“先灭女真,再败扶苏,进图瓦岗寨,以此地为龙兴之地,逐鹿中原!”

“好!”

张华认可范仲淹的战略。

金兀术正在设法招募铁浮屠,威胁极大,又与张华的部将梁红玉、种师中结仇,因此,夏镇势力攻打金兀术的欲望最强烈。

“范公!”

种师中见到种家军的恩人范仲淹,不由激动。

范仲淹是种师中的祖父种世衡的上司,种师中的辈分比起范仲淹差了不少,见面便拜。

“……”

范仲淹无奈,种师中看上去年纪比自己还大啊。

“原来你是种世衡之子。”

范仲淹耐心听完种师中说明自己的来历,知道种师中的身份后,也颇为感慨。

范仲淹、种师中都是为了北宋效力,不过朝廷让他们失望。

“我们合力,平定天下,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范仲淹以平定天下为目标。

种师中在见到范仲淹后,被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影响,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他们无法革宋,那么就只能另外辅佐一位明主,平定天下。

范仲淹被张华任命为天命大将军府长史,陈宫为主簿。

“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范仲淹竟然会隐居于此,这下宋仁宗没了范仲淹,恐怕难以在这个世界立足。”

张华招募范仲淹于帐下,看出来范仲淹对宋仁宗赵祯的复杂感情。

宋仁宗重用范仲淹,但在庆历新政受到批评时,抛弃了范仲淹。

诚然,宋仁宗在北宋皇帝中表现还可以,但也是这段时间,西夏李元昊崛起,成为北宋边患,国家的弊端也没有得以解决。

张华在清镇的领地石碑查看范仲淹的英雄属性,突然瞪大眼睛。

范仲淹竟然有三个天赋!

【英雄】:范仲淹

【等级】:25

【统帅】:87 【武力】:45 【智力】:91 【政治】:95

【第一天赋】:新政(范仲淹拥有可以看到内政积累的弊端的能力,并且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但范仲淹会吸引既得利益集团的仇恨)

【第二天赋】:防线构筑(范仲淹统帅的将士,获得生活技能“中级筑城术”,加快修建军事建筑的速度,并且范仲淹可以激发将士潜力,边塞士兵训练时获得的经验增加)

【第三天赋】:兴学(范仲淹担任判国子监事、教席、教谕等职务时,可以提升国子监、书院、州学、县学等文化建筑的效果)

【擅长兵种】:弩兵

【兵种】:康定军(五阶弩兵,范仲淹为了对付西夏而在延州训练的军队,宋仁宗亲自下诏赐名“康定军”,兵源要求:武力天赋丙等)

【来历】:北宋文臣,参知政事。

不愧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范仲淹的天赋涉及内政、军事、文化,一个人可以当三个人使用,是张华见到的第一个有三天赋的人物。

类似范仲淹的人物还是不少的,譬如诸葛亮、王猛、王守仁。

“文臣有范仲淹、韩非、陈乔、郭守敬、杜牧,还有各个朝代的县令、举人、进士,治理15万人的领地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张华想了想,或许自己是过于稳健了。

其实哪怕没有范仲淹加入,韩非、陈乔、郭守敬、杜牧等人也可以治理三县之地了。

这些名臣来自于战国、唐朝、南唐、宋朝、元朝,在各自的时代,那都是风云人物,张华在他们的时代,连见到他们的资格也没有。

但在张华的领地,这些人想要辅佐张华统一天下。

自从秦始皇之后,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我似乎忘记将此物交给他了。”

范仲淹离开,察觉怀中还有一张特殊建筑图纸,没有来得及交给张华。

第四百一十章 西楚大将龙且!第二百七十二章 诸葛恪与凌统的能力第五十一章 陈宫,火牛计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胜、吴广第三百六十九章 纵横晋末的西凉铁骑第一百九十章 吕玲绮战苻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吕布败北!第二百零四章 谢玄与谢道韫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破史思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策与太史慈第五百五十七章 天可汗,李世民!第四十五章 南唐后主李煜第四百二十八章 西夏野利兄弟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隋猛将!(6000字)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长恭第一百三十九章 收编起义军第四百一十四章 孙策的危机第一百章 瓦岗寨【求订阅】第三百八十七章 生擒司马师第六百零三章 我乃大汉霍去病!第五百八十章 赵大与赵二第七百零九章 兵圣孙武,风林火山!(4000字)第一百二十八章 长安聚会,唐玄宗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兽第四百六十一章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第三百五十五章 盐商张士诚的能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万唐军第六百一十章 狠人班超!第七百一十九章 樊城陷落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军归降,水淹大梁第二百零五章 汉高祖刘邦第四百五十一章 误入西域的亚历山大大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又见云台二十八将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编曳落河第三百九十二章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悬赏李世民第六百零八章 游侠季布!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策与太史慈第六百九十四章 今后的部署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战第五百零二章 秦始皇VS亚历山大(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仙芝与塞琉古第五百二十九章 武人当道的朝代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世宗柴荣(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李绩与魏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安西军众将(八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霍去病的武将面板(4000字)第六百九十章 死战唐太宗!第二章 村庄之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你太弱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越武王的能力!(4000字)第三十三章 东晋名门第六百九十五章 召见韩信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将军窦宪第三百三十五章 剑仙李白(月底求月票)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十六计第六百四十二章 刘秀与李世民第七百零九章 兵圣孙武,风林火山!(4000字)第四百八十六章 赵云与马云禄(五更)第五百零四章 王之军势VS绝对防御!第六百五十四章 鬼谷的宿命对决!第三百五十七章 皇子诞生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湖三杰张煌言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要娶你女儿第五百八十一章 宋国与鲁国名将第五百八十二章 秦国的最后希望第二百零三章 北府军投奔第六十七章 皇太极与鳌拜第五百零七章 祖龙,秦始皇的天赋!第一百零七章 沉默寡言的江东丞相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继迁死于此地第六百七十章 六军镜!第六百章 入关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阳诸葛庐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创李克用!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湖三杰张煌言第十七章 二级村庄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溃的孟获第五百七十五章 孔子与五代十国的武夫!第一百八十二章 鸦儿军第四百九十一章 文鸯降服(十更)第三百二十二章 魏延、高顺的决定第二百九十章 秦琼归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齐国孙膑第七百零二章 五员名将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宋禁军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战定乾坤第三十六章 绿林军vs铁浮屠第五百八十四章 铁木真的草原大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战国四公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鲜卑名将,慕容绍宗第七百零三章 迎娶三女第六十七章 皇太极与鳌拜第五百一十四章 李白与杜甫,长安盛会开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八阶白袍军第五百五十章 李存孝十八骑!(4000字)第三百三十四章 北齐三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无敌第二百一十六章 围困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