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君与臣.

回赵府的路上,坐在马车之中,赵俊臣若有所思。

这场聚宴,商议之间,诸多结论,都会或多或少的在日后影响朝野大势。

但既然已经定计,赵俊臣也就不会再想太多,只要照着计划按部就班就是。

赵俊臣此时所思虑的,却是聚宴结束后,周尚景私下与他说的一番话。

或者说,那是一番忠告。

………

当时,聚德饭庄外,在周尚景的示意下,黄有容与沈常茂虽然疑惑,但还是知趣的先行离去了。

而周尚景则坐到了轿中,掀开轿帘,与恭候在一旁的赵俊臣说话。

“今日聚宴,本是为了商议在陛下南巡期间,究竟由谁来留京辅政,但终究没能商议出个结论。”周尚景轻轻叹息一声,轻声慢语道:“不过,俊臣你虽有了两不相帮的打算,但心中怕早已是有了决定了吧?”

赵俊臣似乎听不懂一般,问道:“晚辈愚钝,不知首辅大人您何出此言?”

周尚景一笑,说道:“俊臣既然心中清楚,又何必装着不明白?眼下形势明白,这留京辅政的人选,老夫更看好沈常茂,而俊臣则更支持黄有容一些,可是如此?否则今日聚宴,俊臣你又何必暗助黄有容?”

听周尚景此言,赵俊臣不由沉默。

确实,赵俊臣在聚宴上的小动作,或许能瞒过沈常茂与黄有容两人一时,却绝对瞒不过老奸巨猾的周尚景。

前文已是说过,对于留京辅政的选择,沈常茂与黄有容各有优势,以沈常茂的性子作风,更容易压制太子一党,而以黄有容的风格为人,则更擅长稳定朝野局势。

但因为赵俊臣的提议,太子一党中的干将能臣,大都被选入了伴驾南巡的名单,留守京城的力量也随之大幅衰弱,如此一来,即使是性子阴柔的黄有容,也有了压制太子的底气与能力,这相当于削弱了沈常茂的优势。

这么做后,虽然无法决定什么,但至少,如此一来,周尚景对沈常茂的支持,不会再像原先那般坚定了。

而这点小手段小心机,自然逃不过周尚景的眼睛。

所以,在沉默片刻后,赵俊臣叹息一声,说道:“首辅大人目光如炬,晚辈的这些小动作,在首辅大人面前当真是无所遁形。确实,对晚辈而言,这留京辅政的人选,不管是黄阁老还是沈阁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以晚辈想来,陛下定是支持黄阁老的,晚辈如今还无法违背陛下的意愿,所以将来也只能支持黄阁老留京辅政,但沈阁老有首辅大人您的暗中支持,与首辅大人作对,晚辈实在是没把握,也实在是不愿意,所以也只能暗中使些小动作,动摇首辅大人您对沈阁老的支持了。”

说话间,赵俊臣向着轿中的周尚景微微躬身行礼,口中说道:“晚辈班门弄斧了,还请首辅大人恕罪。”

周尚景轻轻摆手,道:“恕罪什么的倒不用,老夫自有自己的计划,这计划之中,留京辅政的究竟是沈常茂,还是黄有容,其实影响不大,只是由沈常茂留京辅政的话,老夫的计划实施起来更加方便一些罢了,但换成黄有容的话,却也没什么影响。”

对周尚景口中的“计划”,赵俊臣颇感兴趣,却知趣的没有追问,只是继续听着周尚景说话。

周尚景却在重复着赵俊臣之前的话语,神色之间似笑非笑:“俊臣你之前所言颇为有趣,‘如今还无法违背陛下的意愿’……‘如今’吗?”

顿了顿后,周尚景话锋一转,突然问道:“俊臣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能拥有如今之权势?”

赵俊臣神色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口中却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首辅大人您辅政有道,睿智如海,又得陛下看重了。”

周尚景却摇头失笑,说道:“俊臣你呀,在你口中,就从来都听不到一句实在话,不过老夫倒可以把实话告诉你,老夫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老夫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老夫自己,更还代表着我大明朝的群臣百官。”

赵俊臣沉默,若有所思,却没有说话,只是继续倾听。

对于赵俊臣的沉默,周尚景并不在意,只是带着些许恍惚,似乎是在回忆,悠悠说道:“老夫当年是因为拥护当今陛下登基,陛下也投桃李报,所以才得以入阁,圣宠之隆,不下于俊臣今日。然而入阁之后,老夫却发现自己屡屡遭受朝中群臣有意无意的疏远制防,俊臣你以为这是为何?”

赵俊臣依旧沉默。

周尚景却自问自答,接着说道:“这是因为,老夫在那个时候,还是陛下的人,而老夫的所作所为,皆是代表着陛下的意思。所以遭到百官抵制,自是必然。”

见赵俊臣神色微动,周尚景微微一笑,又说道:“君权,臣权,两者自出现以来,就是相互争斗彼此对立,天下权益就这么多,君王多一分,群臣则少一分。君御臣,臣忠君,这般宣扬,也只是光鲜外表罢了。我大明朝数百年来,君臣之间的相争相斗,贯穿前后,至始至终,就从未停歇过。当初太祖废弃宰相一职,是太祖为了削弱臣权;其后内阁崛起,是群臣的反制手段;再其后,内廷二十四衙门势大,宦官耀武扬威,是皇帝为了制衡内阁而做出的应对;现如今内廷二十四衙门势弱,内阁权大,正是臣权再起的表现。”

赵俊臣思虑片刻后,面露钦佩之色,点头道:“首辅大人看的明白。”

周尚景点了点头,悠悠说道:“待老夫看清楚这一点后,遍查史书,却发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所有能留名史册的臣子,无论是贤臣还是奸臣,其获权得势的方法,不外乎只是两种,或是代表君权,为君王做事,并在帝王的支持下权倾朝野;或是代表臣权,统领百官,与帝王争权夺益,并在百官的拥护下位极人臣。只是,前者的下场大都不堪,刘瑾、魏忠贤这些宦官,严嵩、温体仁这些奸臣,何尝不是君权之代表?其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帝王之意?但他们的下场又是何等的不堪?原因为何,俊臣你想必也心中清楚。”

赵俊臣问道:“所以,首辅大人您就选择了第二条路?”

周尚景依旧点头,看似昏黄的老眼静静的看着赵俊臣,说道:“若是先皇还在,老夫应该会选第一条路,但既然是当今陛下在位,老夫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因为老夫不想成为另一个秦桧严嵩,总要为子孙后代和身后名声考虑。第二条路虽然难走些,也凶险些,但总归是个选择。”

说到这里,周尚景突然老脸一笑,又说道:“现如今,老夫也算是得到了回报,陛下并不喜欢老夫,甚至因为当初老夫的立场转变,心中还有些怨恨老夫也说不定,这些年来老夫势大,为了对付老夫,更是明里暗里使了不知多少手段,但从无一次能够成功,为何?无他,老夫代表着百官权益,能得百官回护,即使是老夫的那些政敌,也不希望老夫倒台,没了老夫这颗参天大树,陛下下一个目标是就是他们,如此一来,即使是陛下,也不能随意违背百官意愿,否则这天下就要乱了。”

听周尚景这么说,赵俊臣叹息道:“首辅大人智深如海,远见卓著,晚辈佩服。”

周尚景却缓缓摇头,抬目与赵俊臣对视,缓缓说道:“老夫的选择,毕竟只是老夫的选择,老夫今日之所以说这些,却是为了俊臣你。”

赵俊臣面色一凝,似乎想到了什么,轻轻叹息了一声。

见赵俊臣如此,周尚景竟是也跟着叹息了一声:“其实今日这场聚宴,老夫原本是不赞成俊臣你参加的,俊臣你因为陛下宠信而得势,无论如何,也只能依据陛下的意愿而行事,而老夫、沈阁老、还有黄阁老,却是臣权之代表,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间,皆是为了朝中百官谋利,与俊臣你的所作所为,却是南辕北辙。”

赵俊臣点头承认间,周尚景又说道:“俊臣你如今的所思所虑,其实已是与老夫等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为己谋利的同时,亦在为朝中百官谋利,但俊臣你说根道底,终究是陛下的人,所作所为,总是身不由主,这般矛盾,也正是俊臣你如今最大的隐患。”

赵俊臣神色一正,面现谦恭之色,躬身道:“还请首辅大人指点。”

“指点谈不上。”周尚景与赵俊臣说了这么多话,似乎有了些疲惫之意,言语之中,也有了些结束的意思:“俊臣你如今其实也如老夫当年一般,随着权势渐长,已是快到了抉择之时。今后的一些决策,若是偏向陛下,则朝中群臣利益受损,会被百官敌对,但会有陛下压着;偏向百官,则陛下利益受损,引起陛下不满,但也有百官回护。然而再像现在这般左右摇摆,脚踏两船,已是不再可能,只会被双方一同抛弃,最终众叛亲离。”

说到这里,周尚景神色间的疲惫愈加明显,抬头对着赵俊臣一笑,说道:“老夫累了,今日就不陪俊臣你说话了,但这些事情,俊臣你也该考虑清楚。”

说话间,周尚景合上了轿帘,在赵俊臣的恭送下,坐着轿子离开了聚德饭庄,仅剩下赵俊臣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

“君权?臣权?”

靠坐在马车之中,回想着之前这番谈话,赵俊臣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正如周尚景所说,对于这个问题,赵俊臣如今正在左右摇摆,明面上一直都是德庆皇帝的亲信,似乎事事都以德庆皇帝的态度为准,但暗中却一直在向周尚景学习,处心积虑的想要成为像周尚景那般不受帝王随意拿捏的权臣。

但随着赵俊臣权势渐长,渐渐有了影响朝廷政策的能力,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无数人的利益,再这般左右摇摆,却不再合适。

简单举例,德庆皇帝一直都在想办法削弱内阁的影响力,在那种时候,赵俊臣是赞成还是反对?

若是赞成,百官敌对,甚至赵俊臣门下的那些官员,也会心生不满;若是反对,德庆皇帝就会觉得赵俊臣背叛了自己,视赵俊臣为敌寇。

“左右为难啊。”

赵俊臣摇头苦笑。

当初周尚景因为德庆皇帝在位,看透了德庆皇帝本质的他,选择了以臣权为自身根基,因为他不想成为下一个秦桧严嵩。而如今赵俊臣正是依靠德庆皇帝得势,却也开始为德庆皇帝背起了黑锅,渐渐有了成为下一个秦桧严嵩的趋势。

再考虑到太子朱和堉的立场,以及德庆皇帝的风格,或者,如今的赵俊臣,更像后世的和珅?

总之,在赵俊臣看来,以君权为自身根基,可以说虽可以嚣张一时,但注定不会拥有好下场。

但是,以臣权为自身根基,赵俊臣却也有着诸般先天不足。

先不说如今的臣权代表是周尚景,赵俊臣根本没有能力取得代之,也不说赵俊臣如今的权势全是依靠德庆皇帝得到,一旦离开了德庆皇帝,赵俊臣可以说什么都不是,单说以德庆皇帝的帝王心术,赵俊臣又如何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转变立场根基?

“当年的周尚景,怕是也有过相同的烦恼吧?只是当初德庆皇帝刚刚登基,帝王心术,城府手段尚未像如今这般成熟,周尚景小心应对下,也能勉强做到面面俱到,待德庆皇帝发觉时,已是为时已晚,只是以如今德庆皇帝的手段能耐,又如何能容忍我成为第二个周尚景?”

想到这里,赵俊臣却愈加的矛盾了。

“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同时也不是朱和堉继位登基,那还好说……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

心中突然冒出的想法,却是把赵俊臣自己吓了一跳。

摇了摇头,赵俊臣喃喃自语道:“现在还离不开他,又没什么准备,德庆皇帝还必须要在,不过……”

第二百零三章 .无可奈何.第1422章.赴宴途中.第八百八十四章.尴尬气氛.第一百八十七章.党争(十)三更.千层饼第二百七十五章.扬州赵家.第1341章.授人以柄.第1116章. 画饼是政客的必修技能(三).第1393章.七子反击.第五十七章.敌友变化(下).大第七十五章.真情与师徒.第1430章.态度反转.第八十四章.内书堂刘清.第二十六章.白银浪潮(中).二合一第1364章.奔赴兴州.第八百九十七章.战后(一).第1160章.事端开启(四).第六百四十七章.陈芷容的决绝手段(中).第二百二十一章.机遇(中).第四百三十四章.在京城.第二百八十章.聚宝商行(下).第1373章.情深义重.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起云涌.第二百三十三章.“两败俱伤”(中).第六百六十九章.暗算.第四百八十六章.崔倩雪的提问.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服第二十七章.白银浪潮(下).第九百九十九章.新格局.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第一百五十八章.道路的确定第一百九十四章.无可奈何的黄有容.第八百八十三章.奏疏的后续.第八百九十八章.战后(二).第1229章.必须是,也只能是(二).第八百六十六章.势(四).第1278章.手腕(五).第1382章.兴州东部.第1379章.俊臣立信.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尚景的打算(下).第七百五十一章.收服(一).第四百八十八章.逃命.第1329章.传话玄烨.第八百零一章.赵俊臣的布局(二).第五百一十四章.成立(中).第1074章.神棍重生.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一百四十七章.承诺.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动(三).第1440章.众望所归.第1212章.离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养心殿内第1286章.手腕(十三).第1432章.皆为正义(一).第二百二十八章.这是一门学问(下).第二百七十四章.赵俊臣的紧迫感.第1270章.辽东剧变(二十).第1212章.离心.第二百七十章.提点.第一百三十一章 .佳宜?嘉怡?〔中〕.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朝议(七).第1065章.各有所谋(三).第五百三十七章.开始进攻!.第七百一十二章.出京之前(下).第1241章.必须是,也只能是(十三).第四百八十八章.逃命.第1087章.喧宾夺主.第1263章.辽东剧变(十三).第1258章.辽东剧变(八).第八百六十八章.势(六).第五百六十九章.第1099章.德庆再微服(二).第七十六章.考核与人才收集.第1160章.事端开启(四).第六百三十二章.抄家狂潮(七).第四百六十二章.朱和坚的杀意.第十一章.立赌约(中)二更第三百八十六章.另一个诱惑.第六百七十七章.前狼后虎.第1247章.扑朔迷离(完).第1265章.辽东剧变(十五).第1037章.除夕夜(完).第四百五十三章.各方的谋划(三).第1022章.成长.第1144章.逼迫(四).第五百二十五章.博弈(一).第1260章.辽东剧变(十).第三百一十一章.摊牌!(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策反与收买.第1409章.连锁反应.第1376章.动手准备.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来投.第1052章.万事如意李成儒.第二百三十一章 .德庆皇帝的态度.第七百一十一章.揽责.第1167章.离京之前.第六百九十一章.计划进行中(一).第五百三十六章.一些情报.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一次第九百九十章.深谈(二).